點擊上面文字即可打開筆者的原創視頻
筆者在年前的12天的埃及旅遊行程中,訪遍埃及全境神廟是一重頭戲。這些神廟多為公元前16世紀到前11世紀建築,距今三千年!約相當於我們軒轅黃帝·夏·商·周時期。神廟多石塊砌築,但形制差別很大,各有特色。
圖中是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神廟(古埃及第一位女王),也是筆者隨團所見的第一個神廟,在帝五穀北端,鑲嵌群山峭壁間,極具現代建築風格。聽說這裡曾是三座神廟並列,但另兩座沒保留下來,因為圖特摩斯三世對繼母忌恨進行了破壞。這裡在19世紀中期時已成廢墟。現我等所見是波蘭和英國一聯合考察隊1961年時重新整理的。該神廟結構勻稱的簡約風格,這是當年設計,卻很有現代味。但除現代簡約風格外,讓筆者最感震撼的是:顏色!
這是在露天建築結構上的浮雕彩繪顏色,距今已有3400年了!竟還能殘留至今!還如此鮮豔!真是不可思議!要知道,即便在現代科技發達的今天,如將彩色照片放太陽下嗮幾天;或讓汽車漆嗮上10年,試試即能明白要保留鮮豔色彩,有多麼不易。
這份感覺,筆者因曾見過敦煌石窟壁畫(見上圖)而尤為強烈。今天的敦煌石窟內許多壁畫變色嚴重:昔日自帶光環的菩薩;濃妝豔抹的美女·····現許多都已大相逕庭。而隋唐距今才一千多年。
上圖是埃及導遊轉給筆者看的卡爾納克神廟和阿布辛貝神廟昔日彩繪復原圖。當年埃及神廟都是有彩繪。這些彩繪,除在神廟室內和陵墓地宮裡仍有留存外,筆者在裸露在外的古建築上仍常能見到這些二三千前的彩繪殘留!
該神廟是三層建築,以二層為結構基礎,內有壁畫等裝飾,但不對遊客開放。三層神廟前的雕像(注意:雕像臉上有殘留顏色)已剩不多。據說凡哈特謝普蘇特的雕像都已被毀。我等所見的這些帶王冠的女法老像全按照男人塑造的:有鬍鬚,雙手叉在胸前象徵權利··· 因為這位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女王(公元前1503年—公元前1482年)身前就是戴假鬍鬚、男裝、束胸,並要求像稱呼男人一樣稱呼她,因為她要像男人那樣行使至尊權利。
盧克索是古埃及首都,是埃及訪古最重要的旅遊景點。上圖為盧克索·卡爾納克神廟的模型,它是埃及神廟中的經典,集成了古埃及建築體系的所有形式:神殿、聖亭、塔門、神像、方尖碑,除了沒金字塔。此建築群主要分兩部分,其中神廟柱廳、拉美西斯二世雕塑、方尖碑是其精華部分。該神廟佔地約2平方公裡,建於公元前2016-公元前1786,在持續千年擴建後才建成如此壯觀的規模。
規模龐大的神殿大廳5000多平方米裡有134根石柱,分16行,每根高21米,直徑3.57米,柱頭上裝飾是紙莎草花。如此密集的巨大石柱營造出非常震撼的效果。這石柱上浮雕當年都有彩繪和象形文字。想想,這些大柱已站立了三千多年!
這是哈奇普蘇特女王方尖碑,高30米·重320多噸!這是埃及最高的方尖碑。該女王死後其所建造的神廟或建築都被毀壞,唯此方尖碑被封在建起的高牆裡被保存下來,所以有3千多年歷史的方尖碑仍宛如新的一般。當年,巨大方尖碑是怎樣將其豎起來?現仍有多種不同的解釋。
圖中是卡爾納克神廟的一堵牆,其旁留有當年建造時的泥土。人們的解釋是,在沒有施工機械時,當年如何用巨石來築起高牆?辦法是:建人造土坡······
拉美西斯二世(上左圖為他雕像)執政時是埃及新王國最強盛年代。他在公元前1299年率3千多戰車和約3萬戰士與西臺人(現土耳其)進行卡迭什決戰,後雙方籤訂了人類史上首個和平條約,除軍事內容外,還約定雙方不得接受對方的反對派人士、貿易上採取互惠關稅等,這些今天聽來都「很現代」的條款。現代考古發現,這個三千多年前協議的埃及文本與西臺文本竟都被留存至今,真是讓人嘖嘖稱奇。
在盧克索市內,還有個盧克索神廟(見圖)。我國領導人前段時間訪埃及和阿盟總部時,就曾到過這個神廟。該神廟規模較小,都建築精湛,最重要的是安保現場容易控制。所以各國政要訪埃及參觀古蹟就多安排在這裡。
飛來(菲萊)神廟是距今二千多年時所建,後來曾被基督教所佔過,因為遭到一些破壞。如刻上基督教的十字架等。請注意門樓兩旁下端的大浮雕,這是拉美西斯二世宣揚自己戰功的,圖中表現的是他在殘酷砍下無數戰俘虜的手·····(見放大的下圖)
阿布辛貝神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古建築瑰寶。門前這四尊從山體巖山中鑿出的四尊巨型雕像高20米,這些雕像現有多種解釋,有說這分別是拉美西斯二世不同時代的形象;但也有人說,這雕像中除一尊是拉美西斯二世,其他三尊則是不同的神。
拉美西斯二世當政時大興土木,他在位67年活到90多歲高齡,是古埃及巔峰時期。考古研究認為:當時埃及人口約二三百萬,卻要負荷如此規模兵役和頻繁建造大型工程的勞役與沉重稅負!實在已是不堪重負了。所以,他的統治時代已是埃及衰落的前夜。他死後,埃及就開始走下坡了。
科翁坡神廟是唯一的雙神廟,所以建有雙門雙廳和雙壇。它最大的特色是當年兼有醫院的功能。
在我們今天讚嘆古埃及昔日如此強盛時,一個疑問也會自然而然地被提了出來:古埃及,為何最終是在外來勢力入侵下分崩離析了?
相關史料上凡談及古埃及衰落時無外乎這些原因:其雖在建築和藝術上卓有成績,但農墾和灌溉技術長期落後於周邊地區。所以,古埃及國力並不強盛,幾乎遭到過所有相鄰部落的入侵。說來許多人不信,在大型工程建築和文化表現出超越才能的古埃及人,竟然是該地區最晚進入鐵器時代的。
此外,貿易從來不是埃及強項,但早期歐洲城邦和土耳其·敘利亞·利比亞等地都在商貿中獲得巨大財富。埃及卻因為金礦長期開掘後逐漸枯竭,再者長年持續的龐大神廟建設,消耗了大量社會財富和勞役。
還有一種說法是,古埃及貴族上層族群的近親繁衍,造成了越來越嚴重的體質和智能的退化····
或許這些原因都對。但古埃及之所以逐漸走向衰落,其實最終還是自然法則使然: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從產生、發展走向衰落的過程。
註:本文作者與此相關主題的文章還有(點擊即可打開):
埃及遊·「常識外」的金字塔和尼羅河(附原創視頻)
https://www.toutiao.com/i685108831685129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