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幽探勝龍潭大峽谷

2020-12-16 劍鳴濤聲

(一)序

對於一個常住龍潭大峽谷附近的人,像我,說要去遊龍潭大峽谷,村人一定會說:「神經病!常在山裡住,啥沒見過,有啥好看的?」對於一個住在景區又對景區知之甚少的人,像我,說沒去過景區,山外來客絕對不信:「怎麼可能呢?我們大老遠就來過好多回了,你會沒去過?」

說沒去過,這是瞎話。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我還在家鄉任教時,就帶學生穿越龍潭大峽谷,到屬於澠池的「大天地」 村(位於現在景區盡頭的山嶺上)去背過椽子――搞勤工儉學。不過,那時,這裡是偏僻、落後、閉塞、荒涼的象徵。後來到了90年代中期,我又到過龍潭一次,是暑期回鄉度假時,和幾個弟兄到那兒洗澡的。不過,那時,說是龍潭,倒不如說是汙水坑――就在今天的五龍潭處,五龍潭瀑布下,兩丈見方那麼大不到,村婦洗衣的,放牛娃飲牛的,砍柴採藥洗臉洗腳的,正午村裡男人洗澡的――潭前是一片幹河灘,亂石遍布,荊棘叢生,一派蕭索、荒涼的景象!那時,誰要是說,這裡會成為旅遊區的,別人一定會說:你可真逗!

說沒去過,也是實話。上世紀90年代初我離開家鄉後,離故鄉越來越遠。一年四季,寒假暑期回去兩次,也急如掏火,無暇逗留。2002年暑假,在離鄉返校的前一天,在聞說龍潭峽景區開發建設日新月異之後,終於按捺不住好奇和激動的心情,為了了卻一樁心願,我便和也將遠離故鄉、走進軍校的堂侄兒一道,去了趟龍潭大峽谷!

(二)山門

龍潭大峽谷山門

龍潭大峽谷的山門,就巍峨的矗立在距我們白姓溝口不足百米的、進入龍潭峽的必由之路上。外地遊客來到景區,只想儘早一睹峽谷芳容為快,駕車到此呼嘯而過,別說細細觀賞鐫刻在門柱上的奇聯,只怕是連山門的建築結構和風格都無暇看清,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這是一座石牌坊,全部用來自偃師的巨型石材砌就:高門墩,方門柱,尖樓頂,顯得樸而不拙,氣魄大方;中間一道正門,兩側各一偏門,前後左右兩側的柱石上,飾以飛龍圖案,柱石下方基座上,端坐著四隻小石獅,莊重典雅。柱石正中是兩副描繪峽谷奇景的佳聯:東向是由張友仁先生撰聯、張化義先生隸體書丹的「八裡迷谷處處迷景逗客停,千尺險峽步步險象著人驚」;西向是由張友仁先生撰聯、張京漢先生行體書丹的「關峽相望嵐為輕雲繞,潭瀑聯珠水呈青龍飛」。我之所以稱此為奇聯,是因為我覺得這兩副楹聯恰如其分的概括了龍潭大峽谷所有景點的全部內涵和主要特徵,是到景區旅遊者必須把握的一個「提綱」,是看懂龍潭峽的一個「關紐」。

(三)關隘

進入龍潭大峽谷,但見兩山作屏,互依互偎;高低起伏,連綿不斷;忽寬忽窄,錯落有致。山上滿眼碧綠,蒼翠欲滴,遊目環顧,時現崢嶸。愈往裡走,路愈狹窄,山愈高峻。一忽兒兩山對峙,犬牙差互,形成合抱之勢,似入窮途末路,山窮水盡;一忽兒山勢游離,各奔南北,視野開闊,豁然開朗,真箇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曲徑通幽,若即若離,果然有洞天之清淨,福地之幽雅。記得小時候正月十五到龍潭溝看戲,因未到過龍潭溝,遙望大山之一褶一皺,以為村子就在山腳下。及至到了山腳下,才發現全然不是那麼回事!八裡迷谷(現在早已經是十二裡迷谷了),千尺險峽,像這樣的「關」有多少,沒留意數過,也說不清楚。印象中記憶最清楚也最恐怖的,當屬峽谷腹地的青龍關和黑龍關了!

高空索道

青龍關在前,黑龍關在後。青龍關平而狹,黑龍關陡而峭。走在青龍關中,如入無人之境。愈往前走,頭上天色愈暗,腳下水色愈青。心中不禁陡然一驚,突生一念:腳下棧道若頃刻崩頹,吾命休矣!黑龍關下就是黑龍潭,再往前就是陰陽潭甕谷。每次行到此處,不知怎的,我總會想到「鬼門關」幾個字,聯想到「陰陽潭」的命名,我總覺得這簡直就是陰陽兩界的分界線!所以,每至此處,我總是心跳加速,血壓升高,不敢俯瞰,只願仰視。「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詩經中的這幾句話,是我過青龍關和黑龍關最真實、最恰切的感受。

(四)峽谷

八裡迷谷,是龍潭大峽谷的主要景點所在。傳說是西天取經路上,呆頭呆腦的豬八戒為他的師父唐三藏「拱」出的過山通道。俗稱八裡胡同。它和魔王洞、蕙風洞、火雲洞是否就是《西遊記》裡的幾個妖洞魔窟,無人考證。但正像宜陽的花果山一樣,我們的旅遊開發,正可藉此巧立名目,大做文章。因為風景名勝本身就是藝術品,其審美價值是要通過聯想和想像得以實現的。那次進入峽谷,五龍潭北側的隧道尚未開通。我們從五龍潭南側登上由180級石階砌成的步遊道,然後走的是一條由原來廢棄的水渠改成的羊腸小道,依山隨勢,九曲十八彎,路面狹窄,僅容一人通過;路邊奇花異草,灌木蔥蘢,花草掩埋路徑,讓人時時著迷。在五龍潭南北兩側的半山腰間,各建有一亭,名曰龍亭和鳳亭。登山至此,至亭中歇腳小憩,目可睹四周水光山色相映成趣,耳可聞百鳥啁啾如鳳鳴,水聲淺淺似龍吟,不覺賞心悅目,神清氣爽。此乃八裡迷谷第一絕也!

一線天

再往前行,就是八裡迷谷的第二絕――水光潭影。在青龍潭到陰陽潭甕谷這一段,我們走的是一條空中棧道,但絕不是現在的鋼筋鐵骨做支架,紅漆木條鋪設的路面,而是一條簡陋的棧道!想想看,一條棧道,僅能容一人通過,凌空飛架,鬥折蛇行,明滅可見;腳下是刀劈斧削的懸崖峭壁,低頭是深不可測的墨綠潭水,頭上是一眼看不到天的危崖巉巖;人行其上,只能靠一根鐵鏈和幾根稀疏的欄杆保持平衡和安全。也難怪山門楹聯雲「步步險象著人驚」!只怕通過這一段的遊客口中不說,心裡卻咚咚亂跳,不由你不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大驚失色!直到此時,我才明白,早上來時,在村中一位姓李的中學老師處歇腳,他特意叮嚀我「千萬要注意安全」的用意!

過了陰陽潭,險處不須看。接下來看到的便是八裡迷谷的第三迷人景觀――奇石遍布!這一段走的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頭鋪就的林中甬道。不用說剛過蘆葦灘,一眼就可望見的矗立在半山腰的奇石――拴馬樁了,單是峽谷裡橫空出世、攔腰當道的仙人指印、掌紋石、仙人洞、刀碑石、飲馬槽、馬蹄石等等,就夠你揣摩、品味、觀賞、驚嘆、咋舌大半天了。

聽人說,龍潭峽谷已被闢為國家級地質公園。一進峽谷,我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及至穿過了龍潭峽谷,走到了它的盡頭,回頭想想,我似乎才品出了點味兒:龍潭峽谷植被保護完好,種類繁多,這對研究物種的發展演變很有價值;八裡迷谷,千尺險峽,兩側裸露在外、層次分明的巖體,尤其是過來陰陽潭之後迎面看到的極具特色的表面光滑如河光石和鵝卵石的巖壁,上面布滿了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千姿百態的石穴、石洞、石龕、石庵――有的似黃鐘倒置,有的像瓦釜側立,有的像蝸牛旋兒,有的如海簸萁,有的似螺螄殼……讓你情不自禁的想伸手撫摸這峽谷的肌膚,感受自然造物的神奇!

(五)奇石

說起石頭,不能不一提刀碑石!

天碑

我這是第二次觀賞刀碑石了!那年進山,路經此處,我從南坡懸崖邊居高臨下遙望,只見其一個側面輪廓:像一把大刀,直刺藍天!從此我想:「刀背石」,原來如此:倚天而立的巨石的那道斜邊像刀背!現在,我們就站在巨石腳下,路邊一塊標誌牌上赫然寫著:刀碑石!問隨行大侄子,何以這樣寫?答曰:「我也沒到那一面看過,聽人說觀賞此石所站角度不同,所見效果各異,北側看像刀,南側看像碑。」這麼一說,心中釋然,繼續前行。歸來途中,心中隱隱有一絲遺憾,難道就這樣回去麼?歷盡艱險,備嘗艱辛,不到近前一睹,何時才能再來?於是,隻身一人上了通往刀碑石南側的羊腸小道。上了一道小山坡,獨自一人走在林中石砌甬路上,我仿佛走在通往仙境的路上一般。來到石旁,定睛一看,心中暗叫慚愧!你猜怎麼著?原來所謂刀碑石,奧秘全在石之南側!在平坦如砥的側面上,有一個非常突出的清晰圖案:上部形狀,像一通碑,上端略窄,頂部慢圓,底部略寬,在右下角處,斜伸出一個短柄,整個造型就像一把被人斜舉起的刀,惟妙惟肖,絲毫無斧鑿之痕。原來如此!我不由想起王、蘇二公在《遊褒禪山記》和《石鐘山記》二文中所發感慨:「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及至和大侄子談了所見所感,他也大呼後悔,叫苦不迭!

(六)潭·瀑

同鄉先賢、《竹波詩草》的作者李筠先生,在他的《龍潭奇觀記》中曾這樣描繪過龍潭奇觀――

五龍潭

「潭之名無所稽。潭約畝許,環周山巖嶙峋,雜木叢生。其水幽黑,蛟龍潛伏。晦明沉暗,陰森朦朧,不禁毛髮悚然,驚愕異常。潭西峭壁數十仞,勢如刀切。飛流當空,下瀉於龍潭之中,澎湃轟隆,響震山谷。望之如幅布張空,白虹拖地,名之曰:『瀑布』。可謂奇觀也。」

李先生所謂「龍潭」,現名之曰「五龍潭」,我想大約是因為四周山澗全都一瀉而下、歸聚於此的緣故吧。潭的面積也擴至兩三畝大,蓋因人工開挖所致。和早先我所見到的相比,早已是舊貌換新顏,煥然一新了。潭中因地制宜,留有幾處奇石異景,情趣盎然,有幾艘人力制動的小艇,徜徉其中,其樂無窮。

水上樂園

在峽谷中段,險象環生的空中棧道之下,曲徑通幽的水上通道之側,尚有五潭:龍涎潭、青龍潭、黑龍潭、陰陽潭和串珠潭。一個比一個大,一處比一處深,一個比一個清秀,一處比一處奇險!宛如五朵金花,相依相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龍涎潭清且淺,隨行小侄為抓螃蟹蹚水過潭,無驚無險;青龍潭闊而深,從棧道下望,潭水墨綠,儘管水質一樣的清亮,卻早已看不見水底了;黑龍潭兇且險,但見此潭形似深井,狹小而幽,潭水烏黑。棧道上方懸崖倒懸,犬牙交錯,差互明滅,一皺一褶,不低頭側身,就不能通過;而一低頭側身,必見潭中倒影,深不可測,變幻不定。加之崖高水深,索細欄疏,人行其上,已有頭暈目眩之感,不能自持,幾欲先走。置身其上,不由你不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提心弔膽,謹小慎微,全神貫注,緩移腳步了。陰陽潭甕谷狹且長,像人工開鑿似的,潭水清澈透亮,潭底卵石歷歷可數,但不仗舟楫,欲徒步涉水,已是不可能了。之所以以「陰陽」名之,蓋因其上崖壁交錯,遮天蔽日,一日之內,晦明變化故也!串珠潭如紅線串珠,三步一漩,五步一渦,遠可賞景拍照,近可臨潭梳妝,真可謂一步一景,景景各異!

時維八月,秋意已濃,加之天氣乾旱,本以為此時遊峽,難見瀑布了。沒想到五龍潭上,刀碑石側,還能一睹兩道瀑布的神採:前者一如李筠先生所描繪的那樣,不再贅述;後者位於刀碑石北側龍王廟旁。但見凌空飛下,一瀉千尺,水花四濺,錚錚作響。聞其聲如伯牙操琴,高山流水,其音難覓;觀其形如絲如線,不絕如縷,其妙莫名!駐足觀望,心馳神往:若是在汛期來此,或煙雨濛濛,雲霧蒸騰,嵐靄輕繞;或晴天麗日,雲蒸霞蔚,夕陽殘照;千溝萬壑,萬巖千崖,朝暉夕陰,陰陽昏曉,又該是怎樣一番迷人的景致?又該是怎樣一番動人的情調?

(七)遊人

去的那天,尚在假期,天也正熱。或許都是看中了龍潭峽谷這一避暑勝地了吧,那天遊人如織,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熱鬧非凡。有本鄉本土的,也有外地外埠的。儘管口音不同,服飾各異,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或歌於途,或憩於石,或說或笑,或嬉或釣,或三五成群,結伴而行;或三三兩兩,信步漫遊,形式各異,情趣皆然:高興、快活、悠閒、自得!

在這裡,身份各異,地位有別的塵世中人,一如脫胎換骨,判若兩人。而在塵世中本身就無為官架子和尊者姿態,一如百姓那樣平易、家常之人,就更顯得親切、自然,其樂融融了。蘆葦灘前,我正醉心於潭水的青碧,注目凝神時,眼前突然橫過來一隻巨手。我正納悶:怎麼回事?扭頭一看,原來是遠道而來的縣文化局武慧芳局長!我一個文弱書生,無德無能,雖在縣城教書近十年了,但武局長早先在教育局任職時,我同他也沒有過多接觸,可他竟在心中牢牢記下了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

刀碑石下,我和兩個侄子正坐著小憩,只聽前面人語聲近,抬頭一看,健步走在一行七八人前邊的,是縣政協拓文敬主席。在他主管教育工作期間,我因工作關係與他有過一次接觸,言談不過三五分鐘。出於禮貌,我迎上前去向他問好。他問我的第一句話是:你家就住在附近村吧?我知道,老縣長若是不認識我,是斷不會這樣問的!區區小事,寥寥數語,足見他的心中給普通百姓留下了多少位置!歸途中,我在五龍潭邊的小吃攤上又見到了他,他正和眾多遊客一道,一邊談笑風生,一邊品嘗風味小吃呢!

遊人實在太多了,小吃攤實在太少了。為了盡地主之誼,將方便讓給外地遊客,我們幾個人就沒再湊這份熱鬧,到村中我的那位老師家打牙祭去了。閒談中提及此事,我的這位老師還充滿敬意,不無感慨:「你不知道,咱這景區能夠開發到現在這般模樣,與縣領導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特別是拓縣長,前幾年剛準備開發時,他往這兒跑的回數多著哩!」

李老師的一番感慨,使我再次想起了同鄉先賢李筠先生在他的《龍潭奇觀記》中所發感慨:

「蓋景緣人而彰,人緣景而顯,二者極相需也。斯潭生於深山幽谷之所,人所罕至,雖有二三適至者,亦無因而述作,故斯景之奇,黯然而不彰也,悲夫!」

李老先生仙逝於1983年。我想他老人家若九泉有知,龍潭現已被闢為著名景區,定會欣然瞑目,含笑地下吧!――這,也正是我寫此文的緣由:告慰同鄉先賢,為龍潭峽谷揚名,也算是我這個久違故鄉的遊子,報答家鄉父老的一點心意吧!

相關焦點

  • 尋幽探勝龍潭大峽谷
    (一)序對於一個常住龍潭大峽谷附近的人,像我,說要去遊龍潭大峽谷,村人一定會說:「神經病!常在山裡住,啥沒見過,有啥好看的?」對於一個住在景區又對景區知之甚少的人,像我,說沒去過景區,山外來客絕對不信:「怎麼可能呢?我們大老遠就來過好多回了,你會沒去過?」說沒去過,這是瞎話。
  • 龍潭大峽谷——一抹時光的剪影,一道年輪的印記
    這是一個經過數億年的風、水和時間雕琢而成的奇妙世界;這是一個蜿蜒在山川之間、橫亙於群峰之中的十裡秘境;這是一個是陳列著大自然的神奇奧妙和無窮魅力的天然博物館;這裡是,龍潭大峽谷歲月奮力舞起一條彩帶,揮灑出龍潭大峽谷的一抹絕世塵埃,在時光的流走中,篆刻著年輪深烙下的印記。十二億年的沉睡,雖模糊了它曾經的面容,但卻鍛造出了如今我們眼前所見的這幅山高谷深、絕壁對峙的峽谷風光,造物主在塑造自然的同時,也在為人類塑造著超越自然之上的詩情畫意與山水美學。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 龍潭大峽谷:之紅孩兒山和紅孩兒寺擎天刀碑石合集
    龍潭大峽谷之紅孩兒山:不懂:「小白龍」和「龍娃」由來的可以到五龍傳說和黃龍峪裡觀看。 過了龍潭峽谷的牌坊右側紅房子的後邊便是紅孩兒山,雄偉挺拔,峰巒疊翠,把青河川岔開:右邊為山窩河谷,地勢較緩,是古道通往黃河渡口的必經之地,並與黛眉峽谷風景區連接;左邊就是龍潭峽谷,又稱「八裡迷谷」,一直通往黃帝密都青要山腹地,與雙龍峽谷風景區連接。山上有石洞,洞內供奉有黛眉奶奶、送子奶奶和觀音老母三尊神像。是當地人祈財邀福,求子保平安的地方。
  • 龍潭大峽谷——坐擁滄海桑田,望盡時光之美
    龍潭大峽谷,鬼斧神工的萬千傑作,十二億年前,這裡曾是一片茫茫大海。滄海桑田、汪洋成陸,從億萬年前到如今,無論是昔日的人跡罕至,還是現在的人群熙攘,它的美麗從未有過絲毫削減。走進其中,一片片燦若紅霞的波浪型巖石,如同洶湧的潮水般,鋪天蓋地的向你襲來,而谷中蜿蜒流淌的河流,也在百轉千回間,將峽谷的柔情一面展露無遺。
  • 洛陽龍潭大峽谷秋天,景色像讓人打翻了調色盤一樣美
    每個看到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龍潭大峽谷景區的秋天,更像是被誰打翻了調色盤一樣,黃與紅漸進的色彩過渡,遠近高低景色各不相同……金秋若有十分美洛陽市龍潭大峽谷的秋天有九分你絕不可錯過洛陽市龍潭大峽谷的秋來得深
  • 河南省 洛陽市 新安縣 龍潭大峽谷
    龍潭大峽谷景區位於洛陽市新安縣北部,是一條以典型的紅巖嶂谷群地質地貌景觀為主的峽谷景區。經過十二億年地質沉積和260萬年水流切割旋蝕形成的高峽甕谷,堪稱世界一絕。峽谷內的自然風光也非常迷人,清澈的溪流和從絕壁飛濺而下的瀑布、深潭隨處可見,並且有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是炎炎夏日的避暑好去處。
  • 來山東日照九仙山,感受龍潭大峽谷的奇、秀、險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龍潭大峽谷,龍潭大峽谷是華北罕見的「地中山,谷中景」,以奇、秀、險著稱,有齊魯小三峽、小武陵源之稱。塔峰壁峰峰連峰,峽谷樟穀穀中谷,元潭龍潭潭接潭,練瀑飛瀑瀑迭瀑,景致奇異,是尋幽探秘的絕好去處。
  • 領略自然風景,龍潭大峽谷期待你的到來,這就是魅力河南!
    說起大峽谷,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長江三峽等,而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位於我國中原大地的龍潭大峽谷,以典型的紅巖嶂谷群地質地貌景觀為主的龍潭大峽谷,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先後被選為國家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以及國家5A級景區。
  • 龍潭大峽谷,「愚公移山」之王屋山裡的中國最良心5A級景區
    龍潭大峽谷位於河南洛陽一個小縣城的群山之中,是「愚公移山」裡面兩座大山之一的王屋山山脈黛眉山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經過十二億年的地質沉積和260萬年的水流切割旋蝕,形成了中國少有的主要以石英砂巖所構成的獨具特色的紅巖嶂谷群,於2013年1月評為中國5A級風景名勝區,並且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評選
  • 我國第一個瀕臨破產的5A景區,龍潭大峽谷,寧願破產也絕不漲價
    我國第一個瀕臨破產的5A景區,龍潭大峽谷,寧願破產也絕不漲價文/七月我國地大物博,在960萬平方公裡的疆土上,有著數不清的名山大川,自然風光,其中5A級別的景區也是不少。但是在我國,有一個與眾不同的5A景區——龍潭大峽谷,它有著獨一無二的美景,卻從來不「仗勢欺人」,寧願破產也絕不漲價,60塊就能玩遍整個景區。這個景區就是位於河南洛陽石井鎮龍潭溝村的龍潭大峽谷。
  • 龍潭大峽谷第三屆浪漫潑水節震撼來襲,來給這個夏天降降溫!
    洛陽龍潭大峽谷景區第三屆浪漫潑水節將在7月11號拉開帷幕!2020年夏天的第一場潑水狂歡現場氣氛會有多high?溼身大Party提前劇透!炎熱夏日,沒有什麼比痛快來場潑水節更清爽了!潑水節本是傣族、德昂族、布朗族、阿昌族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也是傣族的新年。
  • 北方小西藏——龍潭大峽谷
    建昌龍潭大峽谷位於遼寧省、河北省交界處,遼寧省建昌龍潭大峽谷風景區葫蘆島市建昌縣老大杖子鄉境內,緊臨秦皇島、葫蘆島、朝陽三市,距北京330公裡 ,天津324公裡 ,瀋陽440公裡 ,交通便利。龍潭大峽谷是遼西第一大峽谷,龍潭大峽谷自然風景區人稱「北方的小西藏」,它與自然相聚,是人們尋夢的地方,要看到他的真面目,你要由地平面拾階而下,美麗的風景都在峽谷裡。峽谷總長52公裡 ,縱深648米 ,最寬處210米 ,更有數不清的分支峽谷。那裡集山、水、洞、石、瀑、峽景觀為一體。它是東北罕見的地中山、谷中景、奇峰秀水,貌似五陵源。
  • 遊記:綠色的波浪谷,龍潭大峽谷
    洛陽的龍潭大峽谷,是我這次三天洛陽行重中之重的景點。洛陽有五個5A景區:龍門石窟;白馬寺;欒川白雲山;老君山雞冠洞;新安龍潭大峽谷。前兩個我很多年前就去過,這次我就想把這其餘三個5A景區一股腦都拿下!龍潭大峽谷景區,是國家5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是洛陽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是一條以典型的紅巖嶂谷群地質地貌景觀為主的峽谷景區。
  • 遼寧與河北交界的地方,建昌龍潭大峽谷,展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春季的龍潭大峽谷開滿杜鵑花,風景非常迷人。原創聲明:本文由旅遊之後編輯小旅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龍潭大峽谷景區距離市區比較遠,建議自駕遊。進入了龍潭大峽谷,去尋找龍的靈性,去看龍潭的美景,景區有兩個停車場,分別在入口和出口處,兩個口的距離略遠,所以景區特別準備了觀光車。從山門進入,步行到圖3位置的十字路口,向右(鷹窩峰方向)走。因為最後還會回到這個地方,如果去龍潭峽就出園了。
  • 中國首個破產的5A級景區,河南龍潭大峽谷景區!
    龍潭大峽谷景區是國家AAAAA級景區,是一條以典型的紅巖嶂谷群地質地貌景觀為主的峽谷景區,也是洛陽第五家國家AAAAA級景區。洛陽龍潭大峽谷景區谷內關峽相望,潭瀑聯珠,壁立萬仞,峽秀谷幽,經過十二億年的地質沉積和260萬年的水流切割旋蝕所形成的高峽甕谷、山崩地裂奇觀,堪稱世界一絕,人間少有,享有「中國嶂谷第一峽」、「古海洋天然博物館」、「峽谷絕品」和「黃河水畫廊」等美名。5A級景區龍潭大峽谷,正面臨經營上的大麻煩。
  • 龍潭大峽谷:洛陽龍潭大峽谷最全各個景點傳說(收藏)
    天長日久,它們化作五條山脈,圍清潭而臥,於是這裡便有了五龍潭、五龍廟、五龍洞之說。五龍廟內黑、白、青、黃、赤五位龍爺中,惟有赤龍(就是人們常說的火龍)脾氣最為暴躁,一天兄弟間因點小事發生口角,赤龍一賭氣,騰身躍起,一直飛到青要山南畛河上遊擇地另居,獨自生活去了。現在那裡還有座火龍廟,就是它的家。赤龍騰身飛走後,在它原來臥伏的身下,留下了一條蜿蜒曲折的深溝,就是--龍潭峽谷。
  • 河南洛陽 中原美景龍潭大峽谷
    龍潭大峽谷景區,是國家5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是洛陽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是一條以典型的紅巖嶂谷群地質地貌景觀為主的峽谷景區。洛陽龍潭大峽谷景區谷內關峽相望,潭瀑聯珠,壁立萬仞,峽秀谷幽,經過十二億年的地質沉積和260萬年的水流切割旋蝕所形成的高峽甕谷、山崩地裂奇觀,堪稱世界一絕,人間少有,享有「中國嶂谷第一峽」、「古海洋天然博物館」、「峽谷絕品」和「黃河水畫廊」等美名。
  • 臺東玉龍泉步道 尋幽訪勝好去處
    就在鹿野高臺熱氣球飛行場的附近,有一條少為遊客注意的玉龍泉步道,搭臺灣好行公車縱谷線,從臺東市區輕鬆就可到達,最適合喜歡尋幽訪勝的朋友,到臺東旅遊時順道一訪。聖安宮附近的峽谷低地間,有不少泉水流滲之處,永安社區居民在數年前整理出一條步道,取名玉龍泉步道,沿途鳥語花香,動植物生態豐富,走一趟步道,不從中體驗花東縱谷的生態之美。
  • 洛陽龍潭大峽谷之形成
    比如洛陽的龍潭大峽谷,它的形成、它的石頭、它的水……一直以來都像一個個謎,「迷著」世人。  其實龍潭大峽谷的形成早已被破解,按專家通俗的解釋,它是大海造就的奇觀。12億年前的中遠古代時期,古海洋曾在這裡書寫了驚心動魄的篇章:海底抬升、激流衝蝕、山崩地裂……海洋退去,大陸顯現, 歷史在這裡封存了古海洋與大陸板塊交替時的滄海桑田,留下了這條「地球上最美麗的傷痕」。
  • 藏在十堰的這些絕美峽谷,等你來探秘尋幽
    「與愛同行 惠遊湖北」活動自8月初啟動以來,市民通過預約平臺即可免費遊玩十堰各大景區。距離活動結束僅剩23天,不少市民還沒來得及去欣賞十堰山水之美。今天小編帶你走進十堰的絕美峽谷,這裡散發著原生態的神秘,遠離喧囂,一路探索,一路尋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