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之大,潛藏著巨大的奧秘,人類對之探索無極限。在銀河系中,有一顆美麗的星體,它就是人類共同的家園一一地球。它的形成,已有46億年的歷史。
迄今為止的科學考證結論:最早的古人類起源追潮到二百餘萬年前。步入人類文明以來,人類始終對諸如"我們從何而來,又將往何而去"、"地球是什麼樣的形態和結構"等問題進行不斷的思考與實證,對我們生存的地球展開了持續不斷的研究和探索,已經取得了豐富的階段性成果。
有一群人,跋山涉水、上天入地,深入洞穴、蛟龍下海,奔忙世界各地、絞盡腦汁地對一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展開思索,他們就是地理、地質、考古、天文學家,執著地進行多學科結合的綜合探索。
地質學是關於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是研究地球及其演變的一門自然科學。在地球上,由於地質構造、地形、氣候等諸多原因的疊加,地球表面的形態和地貌千姿百態。地貌學就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態特徵、成因、分布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它是地質學的一部分。
地質作用造就了地貌。塑造地貌的地質作用一般是外動力地質作用,它包括風化作用,下坡運動,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等。
塑造地貌的外動力,主要受氣候因素的控制。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由於水熱條件不同,外動力的性質、強度和組合情況皆有所差異,從而形成不同的地貌類型和地貌類型組合。
各類地貌,塑造出了奇特的自然景觀和風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望和追求,對新奇事物、特珠地貌景觀的探尋、欣賞,促進了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地貌景觀主要有河流地貌、冰川地貌、黃土堆積地貌、雅丹地貌、巖溶地貌、流水地貌、風蝕地貌、海岸地貌八種地貌。
下面,筆者對其進行逐一介紹。
各種類型的典地貌景觀介紹如下:
一、河流地貌
河流作用於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種侵蝕、堆積形態的總稱。包括溝谷、侵蝕平原等河流侵蝕地貌和衝積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積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變過程,預測河流的變化趨勢,對水利、交通、工農業生產和城鎮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屬於氣候地貌範疇, 分為冰川侵蝕地貌,如冰鬥、角峰、u形谷等;冰川堆積地貌,如終磧丘、鼓丘、蛇形丘等。地球陸地表面有11%的面積為現代冰川覆蓋,主要分布在極地、中低緯的高山和高原地區。
三、黃土堆積地貌
黃土地貌是黃土分布地區獨特地形形態特徵的總稱。黃土高原主要的地貌形態有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等,還有眾多的其他各種形態及其組合,如衝溝、陷穴、漏鬥等。
四、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是地理學名詞,俗稱「魔鬼城」,漢語譯為雅爾當,維吾爾語是「險峻的土丘」意思。現泛指乾燥地區一種風蝕地貌,河湖相土狀沉積物所形成的地面,經風化作用、間歇性流水衝刷和風蝕作用,形成與盛行風向平行、相間排列的風蝕土墩和風蝕凹地(溝槽)地貌組合。
五、巖溶地貌
「喀斯特」即巖溶,是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是一種地貌特徵。「中國南方喀斯特」擁有最顯著的喀斯特地貌類型(如尖塔狀、錐狀喀斯特)以及如天生橋、天坑之類的雄偉奇特的喀斯特景觀,是世界上最壯觀的熱帶至亞熱帶喀斯特地貌樣本之一。
六、流水地貌
地表流水在陸地上是塑造地貌最重要的外動力。它在流動過程中,不僅能侵蝕地面,形成各種侵蝕地貌(如衝溝和河谷),而且把侵蝕的物質,經搬運後堆積起來,形成各種堆積地貌(如衝積平原),這些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統稱為流水地貌。
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時,因流速減低,所攜帶泥沙大量沉積,逐漸發展成的衝積平原。 三角洲是流水堆積而成的,形態較為平坦,為平原地形。但從成因來看,它為流水地貌。
七、風蝕地貌:
風力對地面物質的吹蝕和風沙的磨蝕作用,統稱風蝕。風蝕作用形成風蝕地貌。中國沙漠地區的風蝕地貌,除被廣大沙丘所埋沒的以外,在大風區域還有廣泛的出露,特別是正對風口的迎風地段,發育更為典型。主要分布在柴達木盆地的西北部,塔裡木盆地東端的羅布泊窪地,東疆以及準噶爾盆地的西北部等地。
八、海岸地貌
構造運動奠定了海岸地貌的基礎,在這基礎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氣候因素等塑造出眾多複雜的海岸形態。海岸在構造運動 、海水動力、生物作用和氣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種地貌的總稱。波浪斜向到達海岸時,沿岸流所產生的沿岸泥沙縱向輸移,使海岸物質在波能較弱的岸段堆積,形成一端與岸相連、一端沿漂沙方向向海伸延的狹長堆積體,稱為海岸沙嘴;若沙礫堆積體形成於島嶼與島嶼、島嶼與陸地之間的波影區內,使島嶼與陸地或島嶼與島嶼相連,稱為連島沙洲;在一些隱蔽的沙質海岸上,有與岸平行或有一定交角的沙脊和凹槽相間的地形,構成脊槽型海灘。
註記:作者夲人從事地礦專業三十年,想通過《漢中人看世界》這一專欄,向朋友們做系列地質學知識科普。本文是地質與旅遊專題文章第一篇,文中對各種地貌的概念做了簡略說明,同時展示了部分相應的圖片供大家學習了解。因為是科普,篇幅有限,無法深入展開其特點、成因的敘述和解釋。不妥之處,敬請諒解,並在此致歉!
作者:美篇@軒 來源:作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