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走進南昌高新區魚尾洲公園建設現場,看到這裡水波蕩漾,池杉、香樟、楓楊等雜植其間,生態景觀島初具雛形。明年5月,這個昔日的荒蕪小魚塘將變身為風光秀麗的溼地公園。
魚尾洲公園建設項目負責人,南昌高新市政管護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長吳新星向記者講述了魚尾洲公園的「前世今生」。魚尾洲公園所在地是贛江南支富大有堤以南一片低洼易澇的圩區,一直無法進行規模化耕作。2017年,南昌高新區艾溪湖周邊區域被列為南昌市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區。2018年9月,高新區啟動了魚尾洲公園海綿城市項目建設。
魚尾洲公園是艾溪湖至贛江的重要生態節點,也是艾溪湖北路景觀帶、城市候鳥通道和海綿城市綠色廊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位於艾溪湖以北,東臨明山一渠,西臨艾溪湖西路,南臨艾溪湖北路,北臨明山二渠,規劃面積55.6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7億元,建設內容包括前期對積垢已久的魚塘、藕田、溝渠的清淤和粉煤灰的處理,以及公園整體景觀綠化、生態海綿系統構建和公園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等工程。
「目前,清淤堆島初具規模,已完成場地排水28萬立方米、清淤30萬立方米、粉煤灰處理15萬立方米,完成水系生態駁岸圍堰施工,打造人工生態景觀島百餘座。預計年底完成主體工程,明年5月開園。」吳新星告訴記者,隨著生態系統構建的逐步完善,魚尾洲公園水體的自淨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高,建成後將成為一個兼具溼地淨化、田園觀光、科普教育、運動休閒等功能的綜合性城市生態溼地系統。
「項目統籌考慮不同水位時期洪澇調蓄能力,在公園裡構建雨洪蓄滯系統,實現雨洪時期可調蓄艾溪湖部分雨水流量緩解城市內澇,淨化地表雨水徑流。」項目設計方北京土人城市規劃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魚尾洲公園建成後將成為天然的雨水調蓄池,洪澇水位期可調蓄88.2萬立方米,豐水期可調蓄62.3萬立方米。同時,在公園裡構建彈性景觀系統,依據水位的變化及水深情況,選擇浮動水位種植水生植物,形成水生—沼生—溼生—中生植物群落帶,有助於水體生態系統的健康。
此外,在景觀營造上,公園基本按照原有的田埂肌理進行布設,利用昔日魚塘田埂、堤頂路等進行交通系統設計,建立耐水淹、親水性強、易實施濱水步道和景觀棧橋、田耕路、電瓶車與自行車道等多種立體遊憩體驗系統串聯的全園生態島鏈,打造水上森林景觀風貌。「項目還將打造魚尾驛站、農漁觀光、城市陽臺、樂活水街、水上氧吧等景觀,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市民的休閒需求。」吳新星說,「未來,公園還將規劃建設藝術中心、城市展示中心等功能性服務建築。」
(舒雯 南昌日報記者 張代豔 文/圖)
(張代豔)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