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三義鄉:「產業村長」帶動產業發展 產業發展帶動農戶增收

2020-12-16 中國網

中國網4月9日訊 群眾脫貧快,得靠能人帶。近些年,作為重慶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之一的彭水縣三義鄉,通過聘請農業行家裡手作為「產業村長」,讓他們帶頭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農戶增收。全鄉6名「產業村長」紮根農村潛心發展產業,已成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領頭羊」。

眼下正是採菌時節,在彭水縣三義鄉蓮花村,19個羊肚菌種植大棚依山排布,棚內密密麻麻長滿菌菇。作為羊肚菌的「產業村長」侯春均,邊講解著採摘要領邊與村民們一起採摘,「像這種大一點的才能採摘,菌菇腳底的泥土部分要用刀子削乾淨。莫弄遭了,損失了每個就差不多10塊錢。」

侯春均兩年前來到蓮花村,靜下心來發展羊肚菌,創造了一個「一畝地產值兩萬多元」的種植神話。「具體經營模式村集體以十畝土地的設施入股,佔股30%,公司佔股70%,村集體保底每年分紅不低於三萬元,超出三萬元村集體按照30%,公司按照70%的股份進行核算。」

羊肚菌的蓬勃發展讓當地不少村民從中收益。村民蔡勝玲將自家的2畝土地入股發展羊肚菌 後,公司把她作為長期的工人在扶貧車間務工,她搖身從農民變成了股民和按月拿工資的「上班族」。

「種羊肚菌划算,我們種包穀一畝地只收得到千斤左右的包穀子,除了活路肥料就只有三四百元的純收入,沒得搞頭。」蔡勝玲說,種植羊肚菌,每畝一般產值都在1萬多塊,好的年成可以達到2萬,自己2畝土地入股種羊肚菌,每畝每年分紅至少都有2000塊。尤其是每月保底的1000多塊錢工資,一家人的生活開支都夠了。「我每月在公司上班,每月保底工資都有1700元,自己40多了,在家門口有這樣的活路做,有這麼高的收入,滿足了。」


侯春均發展的羊肚菌,現已形成集高端食用菌研發、生產、食品深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企業,三義鄉全鄉260多戶農戶的收入全系在這條產業鏈上。上午採摘下來的羊肚菌中午就被送到生產車間,進行冷鏈處理和分揀包裝,並製成羊肚菌系列產品。「如果光是種植,三義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沒比較優勢。只要形成產業鏈,把深加工附加值做出來,三義羊肚菌產業的前景才更廣闊。」已與羊肚菌打了多年交道的侯春均,對這個產業的各種門道摸得十分清楚。

侯春均說,目前,他們的產品通過線上線下在全國各地銷售,市場前景十分廣闊。而產品廣闊的前景,也讓當地村民增收的前景變得廣闊。「我們這個產業目前帶動三義鄉的農戶在260戶以上,就蓮花村這個地方,貧困戶土地入股的就有23戶,他們務工加上土地流轉收入和分紅,每年每戶至少收入4000元以上。」

不僅是侯春均,同樣是「產業村長」的三義鄉龍合村村民王子高,他去年成立了重慶子高中蜂養殖有限公司,主打產業就是中蜂養殖。目前,旗下的中蜂已達到1800多群,年產蜂蜜兩萬多斤。「在我們公司旗下涉及的是蓮花、龍洋、弘升三個村,涉及的建卡貧困戶是338戶。」王子高說,今年按照他們的產業計劃是產2萬到2.5萬斤蜂蜜,就是按照最平常的100塊錢一斤計算,產值也可以達到200來萬,「按照利益連結機制,貧困戶可以分50%,那麼338戶就可以分到100來萬,每戶至少也是兩三千塊。」

作為市級深度貧困鄉的三義鄉,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產業扶貧難度不小。在彭水縣的政策扶持下,三義鄉在每個村都聘請了像侯春均、王子高這樣有闖勁有幹勁的「產業村長」發揮「領頭羊」作用,讓他們因地制宜帶頭發展食用菌、中蜂、中藥材等產業,帶動農戶增收,村村形成了有特色有規模的龍頭產業。

「我們探索實行『產業村長』制度,每個村的產業村長既是生產技術指導員,又是加工銷售員,並在村上發展與貧困戶利益連結的產業。目前,全鄉發展有食用菌120畝,中蜂3000群,烤菸4000餘畝,中藥材8000餘畝。」彭水縣三義鄉黨委書記李小平表示。(趙應波 徐磊 )

相關焦點

  • 彭水三義鄉築就三條脫貧致富「路」
    找「出路」 產業發展多點開花設施完善為脫貧打下了基礎,發展產業才是致富的根本「出路」。駐鄉工作隊採取改革與創新的思路,探索出「產業村長」、「五小」經濟等一批產業發展新模式,有效激發了農村產業發展活力。群眾脫貧快,得靠能人帶。
  • 三峽雲海藥業:做實產業 帶動農戶持續增收
    2019年7月,該公司與西林村開始合作發展天麻產業,積極推進實施土地流轉、資金入股、務工就業、保底分紅、產品代銷等帶貧益貧機制,探索出公司提供種源和技術,產品包回收的合作模式,有力助推當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 產業扶貧帶動農戶增收,中堂對口幫扶惠來縣四個貧困村
    通過發展產業,助力脫貧,引發鄉村嬗變。從2016年至2020年6月,中堂統籌協調各級扶貧資金3401.8688萬元,投入到對口幫扶的揭陽市惠來縣2個鎮的4個省定貧困村。目前,這四個村的村容村貌明顯改善、民生福祉持續增進,貧困農戶收入增加。
  • 董事長變身「產業村長」全產業鏈助力脫貧攻堅
    龍市鎮立足產業優勢與產業特色,聘請兩家農業龍頭企業董事長分別擔任所在村的「產業村長」,以「產業村長」為引領,加快農業全產業鏈發展,並以此帶動廣大農民、特別是脫貧戶實現穩定增收。7月6日,記者在龍市鎮打探到這一信息。
  • 酸檸檬成了「甜產業」 帶動川渝兩地5萬多農戶增收
    代曉強 我們已有了布局四川的新年計劃,幫助四川更多果農把檸檬賣向全國及國際市場(受訪者供圖)2020年12月28日,重慶匯達檸檬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達檸檬)迎來四川渠縣的黨政代表團,其參觀調研匯達檸檬是為了尋找檸檬產業的合作機遇。
  • 貴南:發展草產業 帶動草經濟
    根據本地實際,貴南縣提出「為牧而農、為養而種、立草為業,發展草產業,帶動草經濟」的發展新思路,鼓勵農牧民大力開展飼草種植,全力打造飼草產業園區,使貴南成為青海省重要的飼草生產基地,為三江源地區飼草貯備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飼草產業發展成效顯著,形成了生態和經濟「雙贏」的產業發展格局。
  • 山東省沂南縣馬泉休閒園以特色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增收
    吉利旅遊開發公司投資10億元整山治水,建設起1萬畝的馬泉休閒園,以特色產業發展帶動景區開發,發展休閒農業,帶動貧困戶增收。  園區以每畝每年1000元價格流轉11個村616畝土地,戶均增收3000元;流轉村集體6600畝荒山林地,每年為村集體增收36萬元,每村增收2萬元以上。
  • 辛國榮在石灘鎮調研時強調 以產業發展帶動百姓增收致富
    辛國榮在石灘鎮調研近日,區委書記辛國榮前往石灘鎮調研鄉村振興及脫貧攻堅工作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發展產業,持續改善人居環境,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全力繪出生態美
  • 甘肅慶城縣 中藥材產業帶動200多戶村民增收
    原標題:甘肅慶城縣 中藥材產業帶動200多戶村民增收   甘肅省慶城縣薈萃中藥材種植農民
  • 永安:「農業+旅遊」帶動農戶脫貧增收
    曹遠鎮霞鶴生態農莊以農耕文化為主題,促進農戶增收。一是帶動當地農產品及其它服務銷售,農戶們通過銷售特色農產品、開辦農家樂等形式實現了自身經濟收入的提高;二是帶動了80多個勞動力就業問題,廣大農戶參與旅遊服務的積極性增強,形成該村全民參與宣傳旅遊、服務旅遊的良好態勢;三是帶動了村莊農戶的種、養殖業等產業的發展,為遊客朋友們提供了獨具特色的原生態的旅遊產品,有效促進當地農戶增收;四是通過公司+農戶模式,互惠互利,村民作為股民,獲得每股分紅約2000元,
  • 饢產業帶動村民致富
    新疆庫車市緊緊圍繞饢產業發展,以脫貧致富為目標,不斷壯大發展民族特色美食「饢」產業,積極調動村民內生發展動力,越來越多的農民通過饢產業實現了增收致富。在庫車市烏恰鎮薩益布益大饢城,工人們正忙著趕製大饢,前來買饢的市民絡繹不絕,在這裡上班的工人都是來自烏恰鎮各村的村民,經過統一免費培訓實現了就業,有了穩定的收入。
  • 大全村發展鄉村產業促振興 帶動大批群眾增收致富
    雲浮日報訊 (記者 梁湛華) 記者近日在鬱南縣千官鎮大全村採訪時了解到,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該村在市委統戰部等單位的幫扶下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發揮產業「造血」功能,帶動大批群眾增收致富。實施精準脫貧,產業扶貧是關鍵。
  • 南漳縣板橋鎮發展特色產業 助力貧困戶增收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何孝俊、王東)筆者7月14日獲悉,今年以來,南漳縣板橋鎮緊緊圍繞「一條蠶、一棵菜、一株煙、一袋菌、一幢房」五個一產業,建基地、揚龍頭、育品牌、聯農戶,確保戶有脫貧產業、村有集體產業、易遷點有後扶產業。
  • 橫山區羊產業特色優勢依託品牌帶動發展助農增收
    近年來,橫山區的羊產業發展更是步入了「快車道」,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支撐。在當前追趕超越的大潮流下,橫山區人民品著鐵鍋燉肉看變化,乘著黨建之風謀發展,趕著白絨山羊奔小康,羊產業欣欣向榮,百姓生活蒸蒸日上。
  • 發展中藥材產業促石山地區增收
    「今年鐵皮石斛花豐收,兩個基地預計能採摘石斛鮮花1000多公斤,烘烤出乾花約100多公斤,按目前市場價計算,僅鐵皮石斛花就能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萬元以上。」7月5日,在德保縣燕峒鄉興旺村鐵皮石斛種植示範區,基地負責人盧衛軍介紹。
  • 茶旅融合促發展——湖北龍王埡茶業有限公司探索產業發展帶動農民...
    這是近幾年來湖北龍王埡茶業有限公司以產業帶動「三農」發展參與精準扶貧的一個真實寫照。湖北龍王埡茶業有限公司位於山川秀美的竹谿縣,創立於1954年,2006年改制為民營企業,歷經65年的發展,該公司已發展成為集茶葉種植、加工、營銷、科研、茶文化傳播、休閒旅遊與養生為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性龍頭企業。
  • 動態| 仙臺壩鎮:讓「能人大戶」帶動產業增收~
    略陽縣仙臺壩鎮依託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農業產業按照能人牽頭、大戶帶動、基地引領的思路鞏固脫貧成果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走進仙臺壩村仙緣家庭農場,140畝香紅李花競相綻放、花香四溢,農場負責人王勝江正帶領村民們剪枝
  • 花卉產業帶動貧困戶實現脫貧增收
    記者在朝陽縣松嶺門蒙古族鄉平房營子村四家子組大棚產業花卉基地見到,花農們正在棚內緊張忙碌,即將上市的玫瑰花已經全部套上袋子,準備收割銷售。村民李連義向記者介紹,他家裡今年共經營三個高標準大棚,由於技術嫻熟,管理得當,預計每棚花卉可收入2萬元,同時也帶動了該村三戶貧困戶就業脫貧。 據悉,近年來,松嶺門蒙古族鄉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項目建設為抓手,高度重視花卉產業的建設和發展,配備了現代化的花卉大棚設施,以科學的管理方法,實現了傳統種植模式向現代化設施農業的轉變。
  • 廣東惠州惠城區發展甜玉米產業助農增收
    統計數據顯示,惠城區甜玉米種植面積約5.9萬畝,玉米鮮苞總產約6萬噸,帶動2000餘農戶就業。   日前,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公示2019年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名單,惠州市惠城區汝湖鎮榜上有名,其主導產業是甜玉米。
  • 保亭扶持農戶發展紅毛丹產業 助力增收奔小康
    紅毛丹是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特色品牌產業,近年來,該縣充分利用和整合各項發展資金,通過改良換冠技術推廣和種苗扶持等措施,扶持農戶發展紅毛丹特色產業,助力農民增收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