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惠州惠城區發展甜玉米產業助農增收

2020-12-20 中國食品安全網

摘要:甜玉米是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的特色農業產品,種植面積位居全省第一。統計數據顯示,惠城區甜玉米種植面積約5.9萬畝,玉米鮮苞總產約6萬噸,帶動2000餘農戶就業。


  

日前,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公示2019年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名單,惠州市惠城區汝湖鎮榜上有名,其主導產業是甜玉米。

汝湖鎮甜玉米採摘加工現場。

甜玉米是惠城區六大特色農產品之一。經過30年沉澱,甜玉米種植面積不僅在省內排名第一,同樣成為全國範圍內重要的甜玉米生產加工中心。但發展壯大的同時,用地、資金、科研、人才等也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

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是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今年以來,惠城區積極籌備申報和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甜玉米),通過建設「主導產業突出、現代要素聚集、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輻射帶動有力」的甜玉米現代農業產業園,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惠城區甜玉米品牌,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秋收季節汝湖甜玉米採摘加工忙

金秋時節,凌晨兩三點,當城市的人們還在夢鄉時,惠城區汝湖鎮仍北村、南新村、橫山頭村已經一片忙碌,一片片綠油油的玉米地裡,穿行著農戶們採摘甜玉米的身影。仍北村的村民王暢新是當地的甜玉米種植大戶之一,今年晚造他種植了100畝甜玉米,如今甜玉米陸續迎來採摘期,王暢新也迎來了豐收季。

在汝湖,像王暢新這樣積極種植甜玉米的農戶不在少數。目前汝湖全鎮年種植面積約2萬畝(含複種),種植農戶約有2000戶,現已成功創建了萬畝國家級甜玉米高產示範基地,並逐步向綠色甜玉米和有機甜玉米種植模式發展。

甜玉米廣泛的種植基礎帶動了汝湖當地農資、購銷轉運、農技服務和深加工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在位於汝湖鎮橫山頭村的惠州市盈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筆者看到,從各個農戶新鮮收購的甜玉米很快就被放入加工流水線上,經過清洗、剝皮和人工分揀等一道道處理工序,處理過的玉米棒接下來就會被送進生產車間加工成速凍玉米粒或玉米汁。

公司總經理林澤權介紹,目前,公司開展訂單種植8000畝,帶動種植戶1100多戶,流通領域輻射面積約1.7萬畝。加工廠已經建立起速凍、磨漿兩條生產線,主要生產速凍甜玉米粒和玉米汁,年加工鮮苞約8000噸,公司年產值約1.2億元。

惠城是全市甜玉米種植加工「大戶」

惠城區甜玉米現代農業產業園主要規劃以汝湖鎮、馬安鎮、蘆洲鎮三個鎮為實施片區,這三個鎮屬於沿江丘陵平原區,具有海洋性氣候的特徵,土壤類型以砂質土壤為主,適宜種植甜玉米等作物。同時,三個鎮的耕地面積大且分布比較集中,適合甜玉米的規模化種植。統計數據顯示,惠城區的甜玉米種植面積約5.9萬畝(含複種),玉米鮮苞總產約6萬噸,初產品產值約1億元。

惠城區更有著深厚的甜玉米種植經驗。以汝湖鎮為例,早在1988年,汝湖就開始引進種植甜玉米,大力發展惠州市甜玉米產業,至今已經成為惠州市乃至整個廣東省最大的甜玉米生產、加工基地,2007年被廣東省科技廳評定為「甜玉米科技創新專業鎮」。在提高甜玉米產量和質量上,汝湖鎮近年不斷引進示範了40多個新品種,篩選出適合本地種植的優質高產品種,如夏珍、華珍、華美甜、金銀粟等。

惠城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惠州市盈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惠城乃至全市相對規模較大的甜玉米加工企業,這也使得惠城區成為全市較大規模的甜玉米加工基地。

申報創建產業園促進三產融合發展

當下,惠州市盈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面臨轉型升級的瓶頸。「現有的公司佔地只有3000平方米,加工廠的產能已經不能滿足公司的業務增長了。」林澤權說,公司現在亟須擴大加工廠規模,提升現有產品的產能,同時要研發新的產品,進軍生命健康產業,並進一步延長甜玉米的產業鏈。

這也是惠城區甜玉米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惠城區甜玉米加工項目因為建設用地缺乏而無法落地。同時,受產品集中上市、加工能力有限、外地市場衝擊等因素影響,甜玉米鮮苞價格波動較大,「田頭收購價幅度從每斤0.4元到2元多不等,收益不穩定,挫傷農民的積極性」。惠城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還有產業鏈短,商品價值體現不足,品牌效應差,缺乏競爭性等問題。

惠城的甜玉米產業該如何做強做大?惠城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惠城目前積極申報甜玉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省、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申報和創建工作。申報創建甜玉米現代農業產業園,將會有力地帶動廣大農戶增收,具有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該負責人介紹,作為惠州市農業龍頭企業,惠州市盈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將作為惠城區申報省級甜玉米產業園的牽頭實施單位,牽頭組織其他甜玉米種植加工企業、合作社,為創建甜玉米產業園、推動惠城區甜玉米產業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和農村產業興旺、帶動農民增收發揮積極作用,目前申報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盧慧 陳美君 楊玉彪)

相關焦點

  • 惠城打造甜玉米品牌帶動農民增收
    日前,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公示2019年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名單,惠州市惠城區汝湖鎮榜上有名,其主導產業是甜玉米。甜玉米是惠城區六大特色農產品(000061,股吧)之一。經過30年沉澱,甜玉米種植面積不僅在省內排名第一,同樣成為全國範圍內重要的甜玉米生產加工中心。但發展壯大的同時,用地、資金、科研、人才等也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
  • 雲南景谷:魔芋產業助農脫貧增收
    魔芋產業助農脫貧增收近年來,雲南景谷縣依託景谷興邁農業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村委+科研單位+基地+農戶」的模式,產業化發展魔芋,魔芋產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致富的重點產業,帶動作用明顯可見。
  • 紅河屏邊白河鎮:生態轉型助農增收
    近年來,紅河州屏邊縣白河鎮堅持走生態轉型助農增收之路,逐步通過發展芒果、檸檬、荔枝等木本作物種植,替代傳統的香蕉、菠蘿等草本作物種植,探索出一條兼具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可複製、可推廣的助農增收之路。4月14日攝於白河大水村委會丫口村大水村平均海拔710米,水、熱條件充足,與河口縣及文山州馬關縣毗鄰,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適合發展熱帶水果種植。之前,這裡一直以香蕉種植為主要產業,但近年來病害嚴重影響了香蕉收成,加之香蕉種植對生態破壞較大,易造成水土流失,產業轉型勢在必行。
  • 廣東惠州:蜜柚甜,不及鄉親心裡甜
    蜜柚也是惠州市惠城區橫瀝鎮大嵐村發展經濟的重要農產品之一。然而,自2018年起,該村種植的蜜柚銷量呈逐年下滑態勢,面對蜜柚滯銷,村民們皺起的眉頭一直沒有舒展開來。  2020年5月,國家稅務總局惠州市惠城區稅務局選派張美蘭同志擔任大嵐村黨總支部的駐村第一書記。自到任那天起,張美蘭就奔走在鄉間田裡,每家每戶走訪、了解情況。
  • 河北灤州:特色種植助農冬閒增收
    近年來,河北省灤州市榛子鎮注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結合市場需求,引導和鼓勵農民在冬閒時節利用現代設施農業的優勢發展特色香菇種植,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模式擴展銷售渠道,有效帶動種植戶冬季增收。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新華社照片,唐山(河北) ,2020年12月18日 河北灤州:特色種植助農冬閒增收 12月18日,河北省灤州市榛子鎮水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在大棚內採收香菇。
  • 黔東南州丹寨縣興仁鎮推進藍莓產業高效發展 助農增收
    摘要:近年來,貴州省黔東南州丹寨縣興仁鎮全力推進藍莓、茶葉等壩區果蔬產業高效發展,助農增收。興仁鎮搶抓時節,黨員幹部帶領群眾開展吊瓜種植。據悉,今年該村預計通過發展吊瓜種植帶動600餘人就地務工。
  • 黑龍江富錦:「扶貧牛」助農增收
    近年來,為保障貧困群體持續穩定增收,黑龍江省富錦市長安鎮探索「合作社+貧困戶」增收路子,通過發展代養扶貧牛項目來促農增收,動員32戶貧困戶入股成裕養牛專業合作社,通過抱團養牛助農增收。據介紹,為降低養殖成本,實現效益最大化惠及村民,合作社承包土地600餘畝用以種植玉米,收穫青貯飼料,保證飼料自給自足,從而提高養殖效益。
  • 組圖|福建漳平:花木產業助農增收
    新華網 肖和勇 攝    新華網福州9月23日電(劉默涵 肖和勇)在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鎮西山村,花木產業與觀光農業有機結合,成為當地花農增收致富的新亮點。    在西山村,成立於2013年的十裡花街花木合作社苗木基地達2100畝。近年來,合作社不斷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擴寬新銷路,提高了花木種植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 吳堡縣精準發展艾草產業助農增收
    小小一株艾草經歷種植、採收、加工的「神奇之旅」後,正在成為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點草成金現任吳堡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薛利民10多年前患上老寒腿,久治不愈。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嘗試用艾草治療,結果收到奇效,從此與艾草結下了不解之緣。
  • 雲南省江城縣夯實產業助農增收
    江城縣緊緊圍繞精準脫貧,夯實產業基礎助農增收。堅持產業進村、覆蓋到戶,累計投入產業扶貧資金4.58億元,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和脫貧產業,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120餘萬畝,實現農村人口人均12畝以上,實現扶貧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一批龍頭企業帶動貧困群眾走上了致富路。中澳農科公司帶動16205戶農戶種植堅果,其中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2812戶11613人,全縣堅果種植面積達24萬畝。
  • 助農團團丨鎮寧茂良村:產業發展以短養長
    茂良村以「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70畝蒜種植「自從我們規模化發展櫻桃產業以來,我們一直在思考,每年的櫻桃只管那一兩個月,餘下大部分時間都是管護狀態,空閒的時間內,一些餘下的零散土地該如何有效利用,更好的帶動群眾們致富增收。」
  • 河北獻縣啟動建設永業科技服務體系助農增收
    河北獻縣啟動建設永業科技服務體系助農增收—— CCTV-7《科技苑》2014科技大篷車下鄉活動走進河北獻縣同時,本次活動同步啟動永業現代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在河北地區的全面建設,從農業技術到現代農業觀念系統地豐富了科技大篷車的助農內容。
  • 雲南屏邊:白河鎮走生態轉型助農增收之路
    種植木本作物 供圖近年來,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邊苗族自治縣白河鎮堅持走生態轉型助農增收之路,逐步通過發展芒果、檸檬、荔枝等具有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木本作物種植,替代傳統的香蕉、菠蘿等草本作物種植,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圍繞綠色生態抓好產業發展,圍繞產業發展助農增收,探索出了一條兼具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可複製
  • 堅持助農增收為根本,天天鮮米疫情期間收購稻花香水稻助力產業幫扶
    來源標題:堅持助農增收為根本,天天鮮米疫情期間收購稻花香水稻助力產業幫扶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仍是國家和人民的頭等大事 。在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細微嚴謹和艱苦努力下,我國防控疫情形勢持續性向好,各項防控工作也取得階段性成效,各地區生產生活秩序也加快恢復。
  • 新龍縣加大力度發展生態產業助農增收
    種養一體化綜合開發是實現農業增產增效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新龍縣依託農業龍頭企業的市場開發優勢,在貧困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種養一體、農旅結合的特色生態產業,形成一條引進企業、發展產業、帶動生態農業、實現增產增收脫貧致富的道路。
  • 惠州惠城區規劃2020-惠州大亞灣樓盤地圖
    惠州轄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2區3縣,並設有兩個開發區: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惠城規劃和發展介紹   惠城區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面臨新一輪產業變革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戰略機遇。
  • 那羅村:中藥材種苗繁育助農增收
    近日,筆者在鐘山區汪家寨鎮那羅村1000萬株中藥材種苗繁育基地了解到,依託當地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那羅村引進貴州鑫禾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發展白芨、滇黃精、滇重樓等中藥材種植,因地制宜培育發展特色產業,進一步拓寬了當地村民增收渠道。
  • 涪陵區武陵山鄉以旅遊為「媒」助農增收
    原標題:一條大裂谷 為成千上萬村民帶來幸福生活——涪陵區武陵山鄉以旅遊為「媒」助農增收武陵山鄉村民搬遷安置點。重慶日報記者5月7日在此採訪時了解到,近年來,通過對武陵山大裂谷自然環境資源的保護性開發,僅10平方公裡的裂谷景區,就帶動了面積200多平方公裡的武陵山旅遊區鄉村旅遊蓬勃發展。以旅遊為中心,易地搬遷、產業結構調整、鄉村治理等工作隨之有序開展,為當地成千上萬村民帶來了美好新生活。
  • 威坪鎮德堯白桃「雲採摘」直播活動助農增收
    威坪鎮德堯白桃「雲採摘」直播活動助農增收 2020-07-22 1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寧強發展中藥材15萬畝助農增收致富
    寧強發展中藥材15萬畝助農增收致富時間:2016-11-25 17:27:27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作者:吳天文 吳梓麗編輯:依據這一優勢,該縣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把中藥材確定為興縣富民的主導產業之一,在政策、資金、技術上給予重點扶持。主抓中藥材產業的縣科技局每年都要及早落實中藥材產業發展任務,並成立了縣中藥材協會、中藥材開發公司、中藥材營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