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獻縣啟動建設永業科技服務體系助農增收

2020-12-23 經濟觀察網

 

河北獻縣啟動建設永業科技服務體系助農增收

—— CCTV-7《科技苑》2014科技大篷車下鄉活動走進河北獻縣

2014年5月12日,由農業部科教司指導、CCTV-7《科技苑》欄目主辦、農民日報協辦、永業公司獨家支持的「2014科技大篷車下鄉活動」正式啟動,首站走進河北省滄州獻縣,結合當地種植特點樣板示範,指導當地農戶種植生產。同時,本次活動同步啟動永業現代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在河北地區的全面建設,從農業技術到現代農業觀念系統地豐富了科技大篷車的助農內容。

CCTV-7《科技苑》2014科技大篷車下鄉活動走進河北獻縣

河北省原副省長郭世昌,滄州市副市長袁志剛、獻縣縣委書記劉學江、獻縣政府縣長張立堂、副縣長陳寶忠等領導與活動主辦方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副總編傅雪柳及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鄭戈處長等共同出席了本次啟動活動。本次科技大篷車走進獻縣的活動還特別邀請到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病理系主任王琦教授、北京農學院產業處處長張海明教授、河北農業大學孫志梅教授作為指導專家。永業集團董事長吳子申、總裁程坦以及永業科學研究院院長仝寶生帶領全國220多位永業科技服務體系合作夥伴參加了本次活動。

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孫志梅闡述農業規模產業化發展中兼顧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多種目標理念

活動中,張立堂縣長致辭歡迎科技大篷車走進獻縣。獻縣是農業大縣,現有耕地106萬畝,盛產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和棉花、蔬菜、紅棗等經濟作物,是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和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也是國家命名的金絲小棗之鄉和中國棗業十強縣。張立堂縣長表示科技大篷車及永業現代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的建設將為當地強化農技推廣和人才培訓產生重大的積極影響,科技興農、產業興農,科技進步將會對獻縣農業發揮更大的作用。

河北獻縣啟動建設永業科技服務體系助農增收

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鄭戈處長表示,現代農業科技保障著糧食安全,實現了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和安全供給,促進了農民持續增收;在今後中國特色的新型的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道路上,農業科技還將發揮更大的支撐作用。科技大篷車下鄉活動讓專家走進田間地頭,積極響應了中央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農業部在全國推廣的農業科技下鄉活動,可以為各地提供有針對性,時效性,服務性的農業服務。

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處長鄭戈肯定永業科技服務體系是傳統政府公益農技推廣模式之外的有效模式之一

鄭戈處長特別提出,永業現代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在現代農業日趨規模化生產形式下,由企業作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主體,跟蹤研究產品使用中出現技術問題,形成推廣一套生產上可用、操作性較強、實踐中有效的標準和流程,是除了傳統政府公益性農技推廣模式之外的有效農技推廣模式之一。今後,這種由現代農業企業建立起來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將在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以及技術推廣上承擔著更為重要的歷史使命。

相關焦點

  • 河北灤州:特色種植助農冬閒增收
    新華社照片,唐山(河北) ,2020年12月18日 河北灤州:特色種植助農冬閒增收 12月18日,河北省灤州市榛子鎮水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在大棚內採收香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新華社照片,唐山(河北) ,2020年12月18日 河北灤州:特色種植助農冬閒增收 12月18日,河北省灤州市榛子鎮水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在大棚內採收香菇。
  • 內蒙古永業集團:咬定「三農」惠民生
    她是永業集團的一名員工,2010年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來到永業集團呼和浩特本部研發中心工作,每周都要到前塔不氣村技術指導。她叫郭永清。  在永業技術人員指導下,通遼市科爾沁區錢家店鎮農民葉大國種植的80畝玉米,9月25日,現場過秤測得畝產溼糧1100公斤,畝增產在200公斤以上,預計增收3萬多元。
  • 山東科技特派員助農直播季正式啟動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3日訊 近日,山東科技特派員助農直播季啟動暨山東鄉廣服務隊、中新媒公益助農行動在濟南市濟陽區舉行。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科技特派員工作,省委書記劉家義、省長龔正作出批示,要求進一步完善制度體系和政策環境,發展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支持科技人才深入基層、服務基層,以實際行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
  • 解題三農永業成內蒙實幹標兵
    後來,再加之對中藥種植園的特別護理,2005年,永業中藥種植園項目恢復生機。這個神奇的液體,就是「永業生命素」的前身,它同時啟動了吳子申的創富靈感。「依靠『永業生命素』,永業不僅走出了困境,還拓展出一條適合促進農業發展的產業來。」吳子申向記者坦言自己的因禍得福。然而,對於永業集團來說,「永業生命素」僅僅是一個起點和支點。
  • 視頻直播:永業集團總裁程坦談農業科技
    同時,各地區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調查苗情、墒情、病蟲情和災情,實地解決農民的實際問題,助農扶農,充分發揮科技的力量。而夏糧豐收,對於實現全年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目標,對於管理好通脹預期和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 [貴州新聞聯播]貴州省油研所:推廣科技成果 助農增收
    [貴州新聞聯播]貴州省油研所:推廣科技成果 助農增收 貴州省油研所:推廣科技成果,助農增收。
  • 河北曲周農信社建設「百姓身邊的優質服務銀行」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白增安 通訊員陳曉麗)今年以來,曲周縣農村信用聯社圍繞服務三農和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以強化內部管理為抓手,開展員工培訓,提升隊伍素質,建立了標準化、規範化的優質服務體系,建設「百姓身邊的優質服務銀行」。
  • 那羅村:中藥材種苗繁育助農增收
    近日,筆者在鐘山區汪家寨鎮那羅村1000萬株中藥材種苗繁育基地了解到,依託當地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那羅村引進貴州鑫禾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發展白芨、滇黃精、滇重樓等中藥材種植,因地制宜培育發展特色產業,進一步拓寬了當地村民增收渠道。
  • 雅江縣強化農牧業基礎地位 添措施助農增收
    該縣縣委、縣政府還十分注重加強基層班子建設,努力提高基層領導幹部的整體素質和駕馭市場經濟的領導水平,為農牧民增收提供了組織保障。全縣上下牢固樹立了「重農、憂農、為農」的思想,形成了「一切為了老百姓」的良好氛圍。  以農牧民增收為中心,大力推進農牧業結構戰略性調整  ——以春耕備耕為重點,打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基礎。
  • 「村播365」第16站帶你走進「京南漢都 文化獻縣」
    12月4日,第一視頻美麗鄉村助農計劃「村播365」第16站在河北省滄州市獻縣開播,獻縣婦聯主席崔楠楠為獻縣代言,並有當地美食大咖給大家推介獻縣農特產品。第一視頻主播帶領廣大網友雲遊獻縣、感受儒家文化傳承、品嘗金絲小棗等特色農產品,一同感受文化獻縣。
  • 南充「體彩+公益」助農增收「益」起聚力走進白堡村
    四川省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南充分中心莊林致辭2020年12月2日,四川省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南充分中心、南充市網際網路聯合會、南充市運動協會和南充市戶外公益協會攜手開展了南充「體彩+公益」 脫貧攻堅、助農增收「益」起聚力走進白堡村以購代捐助農活動。
  • 吳子申:永業把服務農村工作變成員工的事業夢想
    永業能夠實現這一步,也主要是得益於中國目前的經濟政治的大環境,得益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背景下的「三農」扶持政策。現在國家強調解決「三農問題」,這個思路非常好。從某種角度來看,農業生產就是經營的問題,這是跟農民的思維觀念有著直接的關係。企業的經營狀況也取決於企業家的思維模式,農業經營的好壞取決於農民的思維。下一步,我打算聯合更多的部門和企業,找出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
  • 難以複製的基因:永業國際
    不過,營銷策略上的創新並不是永業立足農村市場的核心。永業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是簡單地賣產品,而是在農村建立一個個具有多重複合價值的終端服務體系,這就是永業科技服務站。  《中國經營報》:我注意到,在納斯達克市場的公開資料顯示,永業的科技服務站特點是獨特的、雙向、可擴展升級的店,為什麼給銷售終端科技服務站如此複雜的定位?
  • 雲南屏邊:白河鎮走生態轉型助農增收之路
    種植木本作物 供圖近年來,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邊苗族自治縣白河鎮堅持走生態轉型助農增收之路,逐步通過發展芒果、檸檬、荔枝等具有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木本作物種植,替代傳統的香蕉、菠蘿等草本作物種植,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圍繞綠色生態抓好產業發展,圍繞產業發展助農增收,探索出了一條兼具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可複製
  • 雲南景谷:魔芋產業助農脫貧增收
    魔芋產業助農脫貧增收近年來,雲南景谷縣依託景谷興邁農業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村委+科研單位+基地+農戶」的模式,產業化發展魔芋,魔芋產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致富的重點產業,帶動作用明顯可見。
  • 河北阜城縣崔家廟鎮變特色產業為富民產業助農增收
    盛夏的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崔家廟鎮,處處湧動著活力、顯露著生機:成片的高粱長勢喜人、桌球大小的冬桃掛滿枝頭……每一片土地都在「彈唱」著特色產業助農致富的美妙樂章!近年來,崔家廟鎮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發展特色產業,構建起以高粱、冬桃、剪紙、密植梨等為主的特色產業體系。
  • 消費扶貧生活館:「線上+線下」助農增收
    紅網吉首站12月10日訊(記者 石豔)12月8日,吉首消費扶貧生活館正式啟動,聚齊全市優質農特產品,通過「線上+線下」的運營模式擴大銷售範圍和渠道,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吉首市領導谷綱要、黃承業參加啟動儀式。
  • 央視新聞頻道以《四川 農作物「網上診所」服務產業助農增收》點讚...
    近日,央視新聞頻道以《四川 農作物「網上診所」服務產業助農增收》點讚了我市朝天科技扶貧在線服務工作。 位於四川北部的廣元朝天區地處秦巴山區南麓,是典型的山區。針對貧困地區缺技術、缺人才、技術供給渠道不暢等現實問題,2016年以來,省科技廳以「網際網路+科技+扶貧」的工作思路,構建了全國首個「科技扶貧在線平臺」——四川科技扶貧在線,將省、市、縣專家有機整合,線上線下答疑解惑。
  • 阜城縣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助農增收
    本報訊 (王曉楠)近年來,阜城縣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以現代農業園區為抓手,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走出農民增產增收新路子。 創新產業布局構建發展「新模式」。該縣制訂實施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年行動計劃》,逐步形成了以高梁、西瓜、密植梨為主,設施蔬菜、穀子、大豆等為輔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 紅河屏邊白河鎮:生態轉型助農增收
    近年來,紅河州屏邊縣白河鎮堅持走生態轉型助農增收之路,逐步通過發展芒果、檸檬、荔枝等木本作物種植,替代傳統的香蕉、菠蘿等草本作物種植,探索出一條兼具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可複製、可推廣的助農增收之路。4月14日攝於白河大水村委會丫口村此時,白河鎮黨委政府也送來了好政策,土地整治和退耕還林的補足資金成為了村民們的種植業轉型啟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