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內蒙古永業集團:咬定「三農」惠民生
本報記者 胡 左
改革發展新景象
9月30日,一個窈窕身影出現在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前塔不氣村農民的蔬菜大棚,挨棚指導農民科學種菜。她是永業集團的一名員工,2010年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來到永業集團呼和浩特本部研發中心工作,每周都要到前塔不氣村技術指導。她叫郭永清。
在永業技術人員指導下,通遼市科爾沁區錢家店鎮農民葉大國種植的80畝玉米,9月25日,現場過秤測得畝產溼糧1100公斤,畝增產在200公斤以上,預計增收3萬多元。
永業集團創建於1994年,通過創新驅動,現已發展成集生物工程、沙草產業、文化旅遊開發等為一體、橫跨一二三產業的高科技產業集群。建成3個生物工業園、2個生態工業園,形成了年產3萬噸黃腐植酸、1000噸動物生命素、4萬噸植物生命素、100噸苦參總鹼、5000噸消殺劑及日化系列產品、500噸保健食品的生產規模,年產值近百億元。
科技創新助騰飛
永業咬定「三農」、生態、食品安全等問題,組建科研團隊,聯合高校、院所專家開展科技攻關。
永業生命素是永業集團實現快速發展的動力源。2001年,永業集團組織50多位專家組成研發團隊,利用內蒙古蘊藏的豐富風化煤和褐煤資源,通過降解、萃取、活化等處理,取得高活性的腐植酸(黃腐酸),再將之與氮、磷、鉀等,通過螯合、飽和、復配等創新技術的應用,制配出含腐殖酸水溶性肥料——永業生命素。
永業生命素產品具有促進植物生長、提高植物抗性、改善品質、提高肥料利用率等多種功效,可使作物增產10%—30%,還可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
隨著科研的深入,永業生命素不斷升級,從原來的廣譜型到加強型,同時細分為小麥專用、玉米專用、水稻專用、棉花專用、瓜果蔬菜專用等。
5月底,一種可以改良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吸收率的「有機無機複合肥」在京投產;同時,「高純度黃腐殖酸提取及腐殖酸利用」在呼和浩特結題,這項成果利用風化煤、褐煤、泥煤提取黃腐殖酸從55%提高到65%,含量從42%—48%提高到48%—53%。
此外,永業集團與中國農大在內蒙古阿拉善盟合作成立中國沙產業良種繁育基地,在10萬畝沙漠上開展沙生植物的良種繁育研究。
永業科學研究院的基本任務,是研發高科技綠色農用產品,探索新農業發展模式,幫助提供「三農」問題解決方案,實現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該院已先後建立了7處研發基地,6個實驗工作室,開展了上百項科研項目研究,其中承擔國家和地方政府項目5項,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合作研發項目20多項,自主研發項目80多項,取得3項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等。
永業科學研究院在全國20多個省份建立了近百個試驗示範基地,示範項目涉及大田作物、蔬菜作物、經濟作物、花卉、綠化樹、食用菌等50餘個品種。這些試驗示範基地,一方面承擔著永業科學研究院新產品研發試驗,產品使用方法試驗,地區適應性試驗,包括產品功效性試驗、穩定性試驗和安全性試驗等;另一方面也從農業生產一線匯集大量研究數據和信息,為試驗研發提供可靠依據,同時也承擔著技術成果轉化和示範工作。
永業科學研究院匯集了全國近百位科研學者與專家,每年直接培訓3萬餘名農業科技指導員,直接、間接帶領30多萬農技人員,與各地農業工作者攜手深入田間地頭,致力於將高科技產品及創新技術向農業生產一線推廣。
營銷創新促發展
4月20日,內蒙古通遼市大林鎮永業科技服務站異常熱鬧,農行通遼分行工作人員在服務站擺起了現場貸款櫃檯,永業通遼管理平臺派來科技人員指導;年過6旬的開魯縣農民馮寶田2012年種玉米畝產1305公斤,永業獎勵10萬元,他也來這裡義務講座豐產技術……
「先不要想著賺農民的錢,而是要先讓農民看到樣板田的效果,幫助農民實現增產增收。」永業集團董事長吳子申說。
永業集團把經銷商視為合作夥伴,作為集團一分子,統一掛牌、統一布局,同時派出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為用戶指導。
農民種地貸款難,永業嘗試企業擔保為農民貸款。截至2012年年底,永業「銀企農戶貸款授信合作模式」和農業銀行通遼分行合作,授信擔保額度已達3.6億元。目前,永業集團已和農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光大銀行等金融單位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積極嘗試農戶貸款授信合作業務,為農民和農資經銷商提供貸款資金解決方案。
截至2012年年底,永業已在30個省份的800多個縣建立了銷售管理平臺,在遍布全國的3萬多個鄉鎮建立了永業科技服務站,僅內蒙古地區就有1200多家。為廣大農民提供貼身農技服務,已成為促進「三農」發展的重要力量。
管理創新強筋骨
年初定目標,員工認可,年終獎勵就在年初提前給員工。這是永業集團的獎勵前置制度。吳子申說,這個制度可以幫助員工3年有車、5年有房、8年實現經濟退休。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永業給所有員工一個方向,大家共同努力,這個方向就是服務「三農」,服務人類健康。
永業集團總裁程坦介紹,集團還有百分制考核,讓員工按照月初計劃到月底根據完成情況給自己打分,上級覆核,在百分基礎上,對員工有50分的加分。分數量化到薪酬上。
永業集團註冊了永業公益基金會,下設3隻基金:科技基金、教育基金、扶貧基金,每隻基金1000萬元,為廣大農村的科技種田能手、偏遠山區的困難學生、孤寡老人和困難群眾提供支持和幫助。吳子申考慮到企業員工常年服務「三農」,在田間地頭奔波,很多人無暇在父母身邊盡孝,決定設立「慈孝基金」,從每位員工月薪中拿出一部分,公司也拿出同等數量的錢,存入為員工父母開設的專門帳戶。每當員工發工資時,「慈孝基金」就像一顆顆帶著祝福的孝心,飛到每位員工的父母身邊。
考慮到公司年輕員工經濟收入相對較低,吳子申提議在公司設立「健康寶貝成長基金」,為每一位成為父母的青年員工,自新生兒出生之日起提供6000元的奶粉補助公司還給予全體員工每年1200—3600元的書報補助,學歷越低、職位越低的員工,書報補貼越高。截至2012年年底,永業共獎勵員工近200輛車,累計金額達5840萬元。
放心食品上餐桌
吳子申說,如果種子、肥料是好的,那種植出來的東西也是健康的。目前永業集團選擇一部分符合質量標準的農產品向城市輸送,計劃推廣1—2萬消費客戶。
永業集團為從源頭控制食品安全問題,探索解決農民買難、賣難的有效商業模式,打造現代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新模式。2012年8月27日,由永業集團參與建設的內蒙古呼和浩特重要民生工程「保全莊農貿物流中心」啟動。該物流中心在現場批發交易的同時,也能實現網上交易,可實現與全國的食品種植基地、食品生產廠家全天候對接;並提供一站式服務。
永業將以3萬多家永業科技服務站為依託,提供產品服務、市場信息、技能培訓、訂製致富方案,計劃每家科技服務站幫助10戶農戶,整體目標帶動30萬戶農戶實現增收致富,並樣板輻射更多中國農戶,探索新農村科技服務體系,推動「三農」發展。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