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遠水系穿城而過。
旌東新區起步區(效果圖)。
國家AAAA級景區——三星堆博物館。
旌湖三國文化主題公園。
東電大型發電機定子裝配。
大城德陽觸手可及。
城鄉統籌中的秀美新農村。
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德陽以「生態宜居德陽,經濟文化強市」為核心理念,充分發揮生態、經濟、文化等多種功能,全面推進生態保障體系和經濟文化體系建設,實現生態優良、產業發達、文化豐富、環境宜人的目標,把德陽建設成為川西平原上一顆生態文明、現代工業文明、古蜀文明交相輝映的璀璨明珠。
未來現代化美麗德陽,是一個區域生活品質高、城市文明程度高、社會管理水平高、生活環境質量高,人民群眾幸福感、歸屬感、自豪感比較強的現代化美麗城市。
為此,德陽市重點安排包括節能降耗、主要汙染物減排、水環境、城鄉綠化、固體廢物和噪聲治理、農村環境保護、循環經濟在內的重點工程,以進一步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實現德陽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空氣更清新,一個現代化生態宜居城市正大步走來。
●數字看變化:
100
●2015年,德陽將建成100平方公裡、100萬人口大城市。
20
●2015年,德陽市區汙水處理能力將達到日處理20萬噸,完全滿足城市汙水處理能力。
55
●一到十月,德陽市旅遊收入55億元。
66.24
●德陽市將建設2×15MW生物質發電項目,每年可消納秸稈及廢菌渣約66.24萬噸,避免了秸杆隨處焚燒所造成的環境汙染。
9.65
●德陽已建成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3個省級森林公園和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8.5%,城區綠化面積2081公頃,綠化覆蓋率39.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65平方米。
生態宜居之美
讓百姓享受更多環境福利
每天,德陽中心城區大大小小的廣場和十六公裡的旌湖兩岸,總能看到不少鍛鍊和休閒的人們,或舞劍或太極或慢跑或抽牛兒。
而,綿延16公裡的旌湖,則迎來千裡之外的客人——紅嘴鷗。她們和大雁以及其他一些水鳥,和來看他們的人們嬉戲,人、鳥與自然界在這裡和諧相處。
建設現代化美麗德陽有著豐富的內涵,其中之一就是把德陽建設成一個環境優美的宜居城市,通過最嚴格的資源環境保護措施,讓德陽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空氣更清新,讓全市人民擁有更加舒心的居住環境,享受更多環境福利。
「北方的鳥兒,飛越千裡都要來的城市,你說她美不美?你說她生態不生態,宜居不宜居?」李芳田老人在旌湖邊打著太極,有跑步路過的人們跟他打著招呼,看來已經很熟悉了,「這麼好的環境,這麼好的空氣,不能浪費了,趁著還活著,多享受點。」
長江路、廬山路、泰山路……成了百姓心中的美麗路、幸福路。
一棵棵小葉榕、銀杏婀娜多姿,一簇簇鮮花爭奇鬥豔,一排排路燈通透亮麗,一條條街道整潔有序,一個個小廣場成為人們的幸福小海洋。
資料顯示,去年以來,德陽市共建成城區綠化面積2081公頃,綠地率33.94%,綠化覆蓋率39.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65平方米。
行走在這座城市中,滿眼都是綠樹繁花,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廣場在城市建築間星羅密布,「出門不到5分鐘就有廣場。」
民生連著民心。民生「考卷」的最好答案就是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優美的環境,是資源,是財富,是生產力,更是競爭力。
再把目光投向城鄉統籌發展中的德陽新農村。
走進什邡市師古鎮紅豆村,白牆青瓦、穿鬥翹簷的川西民居錯落有致,青石小徑、小橋流水,一路上看不到任何垃圾。放眼望去,12月的紅豆村仍然是一片片清新的綠色,每家每戶都在門前種了些蔬菜瓜果或是綠色植物,看起來十分賞心悅目。
村裡有一棵千年紅豆樹,相傳由詩聖杜甫栽種。正因為這棵千年紅豆樹,紅豆村早已聲名遠播,特別是每年在這裡舉行的大型集體婚禮,更是讓紅豆村成為什邡旅遊業發展的一張名片。
結合旅遊勝地的打造,該村將綠化工程作為一項重要工程,村民利用房前屋後空隙地、閒散地、荒坡地,見縫插綠,做到喬、灌、花、草結合,庭院、街道、景點綠化融合,如今,一片片綠點綴著村莊,讓城鄉畫卷更加多姿多彩。
美麗田園,萬象更新的農家,在畫卷裡。
工業文明之新
讓城市可持續發展後勁更足
在城市的南端和西面,「重裝之都」的內涵和底蘊在這裡鋪展,中國二重、東汽、東電、東鍋以及一大批新材料新技術新能源高端裝備企業,將工業文明在這裡演繹得淋漓盡致。
在成綿高速路德陽南出口,佇立著一臺不停旋轉的風力發電機。這臺發電機採用了最新型的技術,將風電、太陽能及儲電設備結合在一起。這不僅成為東汽重生的標誌,也是德陽工業轉型升級的象徵。
再來看一組數據。目前,全國60%以上的核電產品、40%的水電機組、30%以上的火電機組和汽輪機、50%的大型軋鋼設備和大型電站鑄鍛件、20%的大型船用鑄鍛件都由德陽製造裝備。
2011年,德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37.4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大關,居四川第三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179.5億元,居四川第二位。
這時,人們不禁要發出疑問。工業文明的大發展,與生態文明之間是否會產生牴觸?因為一說到工業城市,人們腦海中首先映出的字眼便是「汙染」。
當人們走進這一個個工廠的時候,眼前的一切,讓腦海中的疑問變成了一個個驚嘆號。
工廠坐落在一大片綠蔭之中,廠區道路也是一條條綠道,花草被修葺得十分整潔,工人們也身著統一整潔的服裝,滿臉的笑容。
不用去問,答案已經有了。據了解,德陽市積極推行清潔生產方式,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嚴格限制「兩高一資」項目上馬,加快落後和過剩產能淘汰步伐,先後關停一批汙染企業。新建改造萬噸級以上的汙水處理廠3座,汙水處理總能力2015年將達到20萬噸/日。
在德陽市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個裝機容量2×15MW生物質發電項目即將上馬,利用當地生物質進行熱電聯產,所產電力和蒸汽全部供給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產企業生產使用。項目實施後,每年可消納小麥秸稈及廢菌渣約66.24萬噸,避免秸杆隨處焚燒所造成的環境汙染。而該項目的實施,也是和德陽戰略發展規劃相吻合。
為增強發展後勁,德陽瞄準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節能環保、生物技術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如今的「重裝之都」,新能源、節能環保、低碳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被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確定為國內唯一的「清潔技術與新能源裝備製造業國際示範城市」,「德陽製造」正走向「德陽智造」。
文化強市之魂
讓城市凝聚力影響更深遠
一座城市,文化是靈魂,是底蘊,也是城市凝聚力的核心體現。
2011年,德陽明確提出要建設「西部經濟文化強市」。大力引導發展文化產業,努力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多公共文化服務。剛剛過去的11月,德陽颳了一股強勁的「文藝季風」,在城鄉舉辦了數十場各類文化活動,觀賽、觀演人員達20多萬人次。一場場精彩的文藝演出,拉近了城市與文化的距離,拉近了文化和生活的距離,也拉近了城市與居民的距離。
「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城市就以文化論輸贏。」德陽市近年來抓住經濟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機,捨得投入、敢於創新,逐步探索出了一條群眾文化建設和精品文化建設相結合,統籌城市與農村一體化發展的文化建設新路。
廣場文化,讓德陽散發出持久迷人的魅力。
家住泰山南路的陳立新大爺,每天都會帶著孫子到文廟廣場玩。「這裡綠化很好,空氣新鮮,還有演出,適合帶娃娃出來耍。」
剛剛評選出來的20個「德陽元素」,文化元素最多:三星堆古蜀文明遺址、中國年畫之鄉、德孝文化、白馬關-龐統祠、德陽文廟、德陽石刻藝術群、旌湖文化長廊、民俗文化節(系列)、川菜之父李調元、西川佛都等,從4800年前的古蜀文明,到近年落成的石刻藝術群,從非物質文化到道德力量再到人文之美,這座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再次出發。
今年10月,德陽評出首屆道德模範,助人為樂模範3人、見義勇為模範2人、誠實守信模範1人、敬業奉獻模範6人、孝老愛親模範4人,以及30名「德陽好人」,城市精神內涵更加豐富。
11月28日,一名流浪者餓暈在德陽街頭,民警為他買來熱飯熱菜。當民警守著流浪者吃飯的照片在微博上傳播的時候,網友大量轉發,表示要將「正能量持續傳遞下去」。
文化,讓這座城市的凝聚力更深遠。文化,讓這座城市每天綻放新精彩。
「雙百」大城之路
讓百姓生活更加舒適便捷
根據規劃,2015年,德陽要實現百萬人口大城市規模,中心城區面積達到100平方公裡。到2030年,則要實現200平方公裡和200萬人口的區域中心特大城市規模。
再次把目光投向第十三屆西博會德陽做成的這份總額733.25億元的引資大「蛋糕」上,其中城市建設項目特徵突出,如吉林明宇集團投資30億元的城市綜合體項目。
當然,還有已初具規模的由保利地產投資150億元建設的3000畝保利國際城,建築面積360萬平米,建成後可容納8-10萬人居住,五星級酒店、國際甲級寫字樓、國際會議中心、保利院線、8萬平米的大型購物中心、以及2公裡長的商業街、世界級濱水公園等頂級配套。以及總投資86億元的西部國際商貿城,是德陽城西天元城市副中心龍頭項目,佔地2700畝,包含了商務金融總部中心、星級酒店會展服務中心、大型民生用品批發中心、休閒美食土特產中心等。
這,無一不發出一股向現代化宜居都市邁進的清新氣息。
「清潔德陽、節能德陽、生態德陽、活力德陽、開放德陽」。穿梭在德陽大街小巷,滿目的新綠、亮堂的路燈,一股現代城市的新風撲面而來。
利用綿遠河水系和石亭江水系,未來德陽將呈現層次豐富的「藍色道路」。不論是德陽北部新城還是亭江新區,都在水上做足了文章,要麼引水進城,要麼挖湖造景。未來德陽大城山水相依、水軸連城,猶如一幅清秀的山水畫一般。
在空間的拓展上,以「北延·東進·南聯·西調」為原則。其中旌東新區和亭江新區將成為戰略重點。旌東新區將以「向北向東向山要地」為重點發展思路,打造中央商務和教育兩大核心產業以及高端休閒、綠色商務等支撐產業。而亭江新區則以「製造和綜合服務之區」為重點,以高端智能裝備、新能源裝備製造等為核心,強化德陽「東方智造之城」的地位。
目前,起步區74個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已全面開工,總投資180億元。
在生態上,未來德陽以「綠、澤、田、園」為特色,構建「擁藍滲綠、城田交融」的生態體系,突出以綠地系統和形態多樣、功能多元、體驗豐富的水系統;文化挖掘則將把德陽的「三星堆文化」、「德孝文化」和「三國文化」加以融合。
與此同時,提升德陽城市綜合競爭力,交通已先行。主動融入成都都市圈、成渝經濟區,成德同城化的戰略從藍圖變為工地。站在西一環與長江路交匯處,未來這裡將延伸出天星快速幹線,直接連接成都北出口的北新幹線。東一環也加緊建設。成南高速、京昆高速、成綿高速複線穿境而過,成樂綿城際軌道交通,為成德一體化提速。
390萬人的「大城夢」,觸手可及。
記者唐金龍圖片均由德陽市委宣傳部提供
來源: 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