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劍鋒
受冷空氣影響,我市連日處於低溫天氣。露宿街頭的流浪者們過得怎麼樣?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市救助管理站工作如何開展?17日上午,記者跟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開展寒冬送溫暖行動,為流浪乞討人員送去棉衣、食物等禦寒物資,幫助他們安全、溫暖過冬。(見《梅州日報》12月19日4版)
流浪者淪落在街巷裡弄、蜷縮在城市角落,大多是一種無助和無奈,對現代社會來講,關愛弱勢群體是文明城市應有的包容,也是城市管理者不能迴避的責任。我市開展「寒冬送溫暖」活動,體現的是政府責任,彰顯的是城市大愛。面對他們有頓飽飯、有口熱湯、有件暖衣的渴求,我們必須思考和踐行的是如何來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和救助體系,使流浪者進一步得到社會的認同和來自各方的溫情,從而更加有尊嚴、有勇氣地生存下去。
但是,流浪乞討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往往還暗藏著更深層次的「潛流」,尤其是承受流浪之痛的心靈早已遍布傷痕,一部分流浪者甚至產生了心理問題,這時更需要得到精神關愛,從而更好地融入社會大家庭中。從這個角度來講,對流浪者最好的幫助,除了要把救助體系的「網底」編實、築牢外,還應將之納入到新市民管理範疇之中,讓他們學會自食其力,不再為饑寒所迫、大病所困、失業所憂、災害所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靠社會救助的力量去「填補式」幫助這些流浪者,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生活,要讓其真正結束四處漂泊的生涯,必須解決好他們的權益貧困。由此而言,救助者要深入到流浪者中間,面對面地話家常,心貼心地問冷暖,在摸清流浪原因、探明流浪病根的基礎上,因人制宜,對症下藥,有的放矢地為流浪者自力更生想點子、找路子。比如,對有工作意願的,可以聯繫企業解決就業問題,讓他們靠一技之長求生存、圖發展;又如,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輔導,加強文化知識和技能培訓,從心理觀念上樹立正確的思想覺悟。
①凡本網註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繫mzrbw@meizho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