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原11月13日電 題:澳門「科技達人」內地觀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作者 楊佩佩
來自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梁玉珍13日與同伴以參觀晉祠來結束此次山西之行。梁玉珍表示,她很喜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古話,此次來內地觀摩科技館輔導員比賽,就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去做科普教育工作。
梁玉珍是澳門科學館的一名展品及教育部技術員,此次來山西太原觀摩第六屆全國科技館輔導員大賽總決賽。「之前從未參加過內地的科技館輔導員比賽,沒有經驗,所以這次只是來觀摩,了解比賽的形式,爭取下次有機會參賽。」
2009年12月19日,澳門回歸十周年前夕,澳門科學館正式對外開放。梁玉珍也是在那時入職澳門科學館,時至今年,剛好十年。梁玉珍說:「成為技術員之前,我一直在學校教學,主要是地理。比起學校,我更喜歡科學館有溫度、有活力、有趣味性的教育方式,所以我選擇成為一名科學館的技術員。」
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梁玉珍很喜歡到世界各地去交流學習,並將好的經驗帶回澳門,與同事分享。
梁玉珍坦言,澳門的技術員與內地科技輔導員一樣,都是為民眾講解展品,進行科學普及教育。同時,也會通過館校合作、策劃主題展覽等方式,吸引青少年走進科技館,探索科學世界。
觀摩結束後,梁玉珍告訴記者,短短幾天,自己與內地的輔導員互相交流學習,收穫很大。近十年來,內地的科技發展迅速,建立起越來越多的科技館,而且,館與館之間經常互相交流學習、共同提升。同時,內地的科技館擁有一套獨特的體系,希望下次來內地,好好參觀學習一下這套體系。
澳門已逐漸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旅遊目的地,因此,參觀澳門科學館的民眾範圍也比較廣。澳門科學館利用其地理優勢,經常去國外交流學習。同時,通過參觀世界各地不同的科技館,學習經驗,將一些科普方式融入到澳門科普教育中。
當提及自己的期望時,梁玉珍說:「如果參觀者進入科學館,能夠通過我學習到科學知識,激發他們對科技產生興趣,積極探索,我就成功了。尤其是青少年,通過我的引導,為他們打開探索科學世界的大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