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夢想、生命、金錢的背後——人,為什麼要攀登?

2021-01-09 智綱智庫廣州戰略中心

作者:孫靜 智綱智庫廣州戰略中心

2018年5月19日,妥妥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於智博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成為又一位站在世界之巔的中國人。近年來,登山似乎已經成為企業家的一種新的時尚社交秀。作為一項極限運動,登山所表現的冒險和挑戰,與企業家、創業者的精神不謀而合。至今挑戰過珠峰的中國企業家,有一串長長的名單:王石、黃怒波、鬱亮、王秋楊、張朝陽、賈鋒……

那麼登山運動何時興起?像你我這樣的普羅大眾是否也有機會站在世界最高峰上秀一把呢?

一、現代登山運動發展簡史

啥是登山呢?周末去郊外山峰走一回,是不是就算登山呢?那還真不算,登山是指在特定要求下,登山者徒手或使用專門裝備,從低海拔地形向高海拔山峰攀登的一項體育活動。根據世界登山聯合會統一規範,登山運動是指海拔超過3500米的登山探險活動。而據中國登山協會的管理規章,在青藏高原地區的登山運動則需要海拔高於5000米。你那頂多算爬山,想要登山,先到達一座海拔不低於3500米的山峰腳下再說吧。

現代登山運動最早可追溯到18世紀的歐洲。1760年,法國科學家德·索修爾為探索阿爾卑斯山脈最高峰勃朗峰(4810米)的植物資源,重金懸賞登頂者或提供攀登路線的人。但直到26年後的1786年,一名鄉村醫生和採掘工人才共同揭下告示,並首次成功登上勃朗峰。次年,由德·索修爾率領的登山隊再次登上該峰,揭開了現代登山運動的序幕。

19世紀中期,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有組織、有規劃的現代登山探險運動初具雛形。登山愛好者開始集中向阿爾卑斯山峰進軍,僅僅十年時間,阿爾卑斯82座4000米級山峰中的40多座被首登。這一時期,以阿爾卑斯山為中心的登山運動達到頂峰。因登山運動首先從阿爾卑斯山區開始,也被稱為「阿爾卑斯運動」。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登山運動出現爭向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進軍的熱潮。1953年,英國登山隊的埃德蒙·希拉蕊和丹增從南坡首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8米)。接下來的十年,各個國家不斷刷新首登記錄。1964年,中國登山隊首次登上了從未被徵服過的希夏邦馬峰(8012米)。至此,地球上14座8000米級的高峰,全部被人類所徵服,同時也宣告世界登山史上開拓性的攀登時代勝利結束。

此後登山運動開始挑戰新的難度。真正的攀登,不只是為了登頂,更是追求有難度、更快地登頂。艾格峰北壁,海拔僅有3970米,卻是阿爾卑斯山脈最難攀登的山峰之一,其落差1800米的垂直巖壁被稱作「死亡之牆」。1938年,德國與奧地利登山家用了3天時間首次登頂北壁。1974年,被譽為「登山皇帝」的義大利登山家萊因霍爾德·梅斯納爾,只用了10個小時並斷言:不會有人更快了!這一記錄一度震撼了當時的攀登圈。可萬萬沒想到,34年後,瑞士登山家烏裡·斯特克只用2小時48分鐘就登頂,2015年他再次用2小時22分鐘刷新了自己的速登紀錄。

此外,攀登一座高峰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登山者的需求,他們渴望把更多的高峰踩在腳下。1986年底,梅斯納爾用時16年3個月19天,成為徵服全球所有14座8000米級高峰的第一人,創造了世界登山運動史上的偉大奇蹟。但僅僅一年後,梅斯納爾最強的對手捷西·庫庫奇卡就創造了新的記錄——用時7年11個月14天。截至2012年,被國際登山界認可的全世界成功登頂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登山家人數已超過30人。

很長一段時間內,登山運動似乎是男性的專利,但從1975年5月起,女性攀登者也不斷創造奇蹟。日本的田部井淳子,從尼泊爾珠穆朗瑪峰南坡順利登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登頂珠峰的女性。同一時期,被公認為史上最偉大的女性登山家——旺達·盧切薇茲,開始挑戰14座8000米級山峰。1982年,她組成了一支12人的女子攀登隊,在飽受質疑中開創了女子攀登K2(8611米)的先河,並成功登頂布洛阿特峰(8051米)、南迦帕爾特峰(8125米),讓世人對女子攀登者肅然起敬。進入21世紀,韓國吳銀善、西班牙埃杜爾內·帕薩萬接連創造完成世界上所有8000米級山峰攀登的女性紀錄。

二、用生命譜寫攀登傳奇

即使在技術成熟和裝備專業的今天,登山運動仍然是一項危險係數較高的極限運動。高海拔地區空氣稀薄,嚴重的高原反應、酷寒、失溫、雪盲、脫水、缺氧、體力透支時有發生,還隨時面臨衝墜、落石、迷路、雪崩等意外。這就不難想像當年登山裝備簡陋的時代,多少險象環生,每個登頂記錄的背後都是人類一次次失敗後的不放棄、不退卻、迎難而上的真實寫照。但是,有人登頂成功屢創奇蹟,也有人還未嘗登頂的喜悅便永遠長眠於冰山下,付出了生命代價。

1922年,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啟動了人類首次攀登珠峰的嘗試,但七次攀登挑戰均因天氣或體能原因而告失敗。此後德國登山隊接連三次攀登世界第九高峰——南迦帕爾巴特(8125米),均不幸遭遇雪崩共34人罹難。1990年,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交界處的列寧峰發生了人類歷史至今最大的山難。突如其來的雪崩致使大本營40人喪生,只有2人僥倖存活。事後只搜出了4具屍體,2008年發現了另外8具屍體,至今仍有28具屍體被掩埋在冰雪之下。但登山者不放棄、勇往直前、挑戰極限的膽略和氣魄,激勵後來者不斷朝著最高峰進發。

「登山皇帝」梅斯納爾曾在自傳中寫道,「登頂世界上全部8000米級的山峰不值得我驕傲;值得我驕傲的只有一件事,我生存下來了」。梅斯納爾是偉大而幸運的,但與他同時代的登山家庫庫奇卡41歲時殞命於洛子峰(8516米),「瑞士機器」烏力·斯特克2017年不幸在努子峰(7861米)墜落身亡。今天位於瑞士採爾馬特主教堂後的登山者墓地,百年以來因攀登馬特洪峰(4478米)身亡的登山者超過五百人,每年仍會有新的登山遇難者加入他們。

沒有一座山是容易的,實際攀登時會發現它總是比看起來更遠、更高、更難。可為什麼還有無數人前赴後繼用生命去挑戰它?一般人或許難以理解,但對於熱愛登山的人來說原因卻很簡單,正如英國探險家喬治·馬洛裡百年前所回答的:「因為山就在那裡。」

三、商業登山時代的經濟價值

如果說攀登時代,登山家為了徵服極限的夢想前赴後繼,而商業時代下的登山熱,則為更多普通人圓夢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催生了意想不到的、龐大的登山經濟。

面臨極其惡劣的自然環境,登山裝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20世紀初期登山者穿著厚重的馴鹿皮靴、帶著生鏽的鋼製冰爪攀登開始,登山裝備一直在歷史的齒輪裡急劇演化:登山背包從沉重的鋁質框架變成了輕便的內置框架;過冰裂縫的木質梯子變成了輕量級的鋁梯;氧氣系統的重量從16公斤降低至不到4公斤;登山服、登山靴、冰爪、冰鎬、登山繩、保護索以及通訊器材、定位設備等等都不斷完善。現代種類繁多的裝備,更輕便、堅固、多用,為勇往直前的攀登者更好的保駕護航。

除了專業齊全的裝備,登山者強大的體能素質和紮實的攀登技術至關重要。而這些絕非一朝一夕能成的,如果對當地的地形不了解,氣候不適應,也極有可能命喪冰川。除了極少數大神級別的登山運動員,大多數攀登者都要藉助當地人的幫助。隨著攀登人數的增多,在世界高峰山腳下,專業化的登山探險服務公司應運而生,從而步入商業登山時代。

在世界各個高峰地區,以喜馬拉雅地區商業登山最為火爆、最為成熟。當地的探險公司可以提供專業高山探險服務人員,包括嚮導、協作、醫護人員、攝影師、廚師和後勤管理人員,從登山前的報名註冊、裝備配置、體能訓練,到攀登中的嚮導服務,貫穿攀登全程的營地服務、救援服務,都由探險公司全權規劃。登山客只需掏錢即可。

誰說夢想和金錢無關?倘若沒有金錢的強有力支撐,估計一大波登山客只能在山腳下望山興嘆了。從尼泊爾境內攀登珠峰,即使選擇最低配標準也要30萬元。為迎合某些土豪登山客不想吃苦還想裝一把的心理,探險公司貼心的推出豪華登山服務:支付數百萬元不等的金錢,不僅可以乘直升機直達登山大本營,還能在幾千米高峰上享受五星級大廚的美食。探險公司「一條龍」的貼心服務下,任何普通人只要按標準交納費用,都有機會實現自己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夢想。

商業登山催生了普通登山愛好者的「登頂夢」。而登山愛好者持續高漲的熱情,又為商業登山經濟推波助瀾。這一點地處喜馬拉雅南麓的尼泊爾受益頗多。據尼泊爾登山協會統計,每年專門登山的遊客佔所有遊客三分之一。大量外國登山客的湧入,大大振興了當地經濟。如今尼泊爾從事登山行業的夏爾巴人接近5萬,分工細化為高山協作、大本營工作人員及背夫。一個登山季下來,一名夏爾巴嚮導可以拿到4000—6000美元不等酬勞。相比尼泊爾人均不足1000美元的收入,嚮導絕對是當地令人豔羨的職業。此外,商業登山還帶動了當地餐飲、酒店、交通等服務業的發展。據統計,登山旅遊每年可為尼泊爾帶來上億美元的收入,對於這個世界上經濟最不發達的國家來說,的確不是一筆小數目。

一部登山簡史是攀登者用生命和不朽的精神鑄就的奮進史,而大眾化登山時代,商業登山發展已經逐漸成熟。對普通人而言,攀登世界第一高峰也並非遙不可及。看完本文後,你是不是也躍躍欲試?千萬別被高昂的登山費用所嚇倒,徵服高峰的夢想還是可以有的,萬一就實現了呢?

(圖文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夏伯渝:攀登路上的夢想與堅持
    「為什麼去登山?因為山在那裡。」著名登山家馬諾裡用這樣一句話詮釋了登山的魅力。攀登作為一種生命的存在方式,是對生命的禮讚,是對遠方與自然的敬畏。很多時候登山不是冒險,而是一種探索,探索我們自身還有什麼不可能,然後努力去把它變成可能。
  • 《徒手攀巖》熱愛生命的方式就是向死而生
    徒手攀巖的英文是「Free Solo」,它既是攀登運動中最危險的一類,也是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獲獎作品的名字。Free象徵自由,而Solo則是獨自的意思。徒手,意味著沒有任何攀爬工具,沒有任何保護,只有攀登者,巖壁,和呼嘯的山風。
  • 紀念楊春風 | 因為熱愛,所以攀登
    他,性格溫和待人有禮,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朋友;他,懸壺濟世,醫術高明,出生受人敬仰的中醫世家;他,熱愛登山,11座八千米,是中國民間攀登的領頭羊;他,在三年前的初夏,一聲槍響,隨後倒下,逝去在完成夢想的途中;他,就是楊春風。作為中國民間登山旗幟性人物的老楊,有著對山峰真正的熱愛和執著。
  • 《攀登者》3重教育意義:為什麼我們要攀登珠峰?
    昨天是國慶節,下午得空去電影院看《攀登者》。在觀影過程中,我流了兩次淚,一次是因為李國梁的犧牲,一次是因為徐纓的犧牲。當然,這是一部沒有任何懸念的電影:攀登過程中一定會有犧牲,一定會有生與義的抉擇,最後一定會攀登成功。電影大概播放到2/3的時候,聽見旁邊的觀眾小聲說了一句:為什麼不等第二年再去?為什麼非要攀登,直接用直升機降到峰頂不行嗎?
  • 生命不息,攀登不止
    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裡參加了人類前三次攀登珠峰的嘗試。當隨隊記者問及「你為什麼要攀登珠峰」時,他說:「因為山在那裡!」珠穆朗瑪峰是高聳在馬洛裡心中的山峰,更是不斷嘗試用不斷努力的理想支撐。「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為事實才止;像種子在地下一樣,一定要萌芽滋長,伸出地面來,尋找陽光」。登山者有了目標夢想,就會攀登不止,直到成功登頂。
  • 攀登珠峰除了毅力,更需要金錢,這個價位你能承受嗎?
    導語:攀登珠峰除了毅力,更需要金錢,這個價位你能承受嗎?,其危險度之高,用生命做賭注,也因此被很多人稱之為勇敢者的遊戲,甚至其環境的險峻,也使得很多人在攀登過程中失敗,以至於將生命永遠的留在這裡,故而很多成功攀登到頂端的挑戰者,都會被授予勇敢者的稱號,更是頒布證書來證明其能力之巨。
  • 明知故問丨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攀登珠峰?
    這是英國探險家喬治·馬洛裡在面對《紐約時報》記者提問「你為什麼要攀登珠峰」時,所做的回答。1924年,38歲的馬洛裡在嘗試攀登珠穆朗瑪峰的途中喪生。登山,無論何時都是一種挑戰,而攀登珠峰,或許更是一種信仰。只不過,近些年來,這種信仰似乎越來越普遍。
  • 《攀登者》:我們要攀登的,除了山峰還有什麼?
    我看了《攀登者》的提前預售場,發現全場爆滿。整場我都非常緊張,不敢鬆懈,怕鬆一口氣,劇中人就會在風暴中長眠,我會錯過看他的最後一眼。1/5關於中國為什麼要登珠穆朗瑪峰,而且是難度極大的北坡,電影開頭只是用字幕簡單交待了一下背景,並沒有把濃墨重彩放在這一段。
  • 為什麼要攀登珠峰?
    99%的人都不會去攀登珠峰人性對她的「極」有一種天生的畏懼可為什麼要攀登珠峰僅僅因為「她就在那裡」嗎答案 待你登頂之後世界之巔的日出會告訴你▼被登山者稱為Green Boots的遇難者,位於西北山脊8500米處,身份至今不明在8500米放棄一個生命難還是營救一個生命難?
  • 做人,要做一個敢於不斷攀登的人
    總有一些地方,是我們身體去不了的地方,是我們靈魂到不了的殿堂,而有些人卻擁有最狂野的夢,最勇敢的靈魂,用自己的生命努力做腳步,攀登著屬於自己的人生山峰。最美麗的風景,要麼存在於你夢想裡那個神聖的地方;另一個可能就在你眼前,人生中總要走過很多的路,見過很多的人,聽很多的故事,才感悟出很多的道理。而這個世界上,總有那麼一些人,會為了自己心中最美的風景,為了一份信念,為了挑戰人生,總是不停的衝在最前面。
  • 中國登山者講述攀登K2:終極夢想背後的生與死
    就在23天前,這位雲南民間登山者成為了世界上第一位首次攀登K2就獲得成功的華人。  再見張京川,這位41歲的昆明男人臉上多了一些歲月的沉澱,顯得更加從容與淡定。  去年10月,張京川因成功登頂世界第八大高峰馬納斯魯接受記者採訪曾時表示,準備挑戰「眾山之王」K2。不到一年時間,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 第一篇人生攀登日記
    人生攀登日記 | 第146期為什麼要登山?是為了健康、為了快樂;有時又是拋棄健康、拋棄快樂,為了一種極致的體驗。看紀錄片《攀登梅魯峰》,導演吉米用異常平淡的口吻,描述了他們的奇蹟。我在想,人為什麼會追求這種極限運動?為什麼要挑戰極限呢?
  • 業餘登山人周天敏:攀登珠峰,向夢想致敬
    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 業餘登山人周天敏:攀登珠峰,向夢想致敬杜文杰、汪湧、嶽瑞芳來自北京的登山愛好者周天敏,不久前剛剛成功從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周天敏說,他非常敬佩那些為人類探險事業做出貢獻和犧牲的人,對不斷探索未知、挑戰極限的人充滿敬意。「那些不斷奮進向上攀登的人,他們的故事常常令我感動。」在這次攀登珠峰的過程中,周天敏在海拔8300米左右的地方,遇到一位患肺水腫的登山者。「我當時覺得自己身體沒有問題,就把氧氣瓶讓給了這名登山者。」
  • 告誡戶外探險的年輕人:不冒險 熱愛生命 熱愛自然
    「熱愛生命,熱愛自然」,著名登山愛好者黃怒波曾先後登頂七大洲的最高峰,也到訪過南北極,他用自己的親身體驗告誡現在有意從事探險運動的年輕人,「探險不冒險,在進行戶外探險過程中,首先要培養的就是安全意識。」  6月12日,首屆全球探險旅遊論壇在北京懷柔開幕。
  • 電影《最狂野的夢想:徵服珠峰》,高山上只有攀登,沒有征服
    電影《最狂野的夢想:徵服珠峰》,高山上只有攀登,沒有征服在1924年被譽為,整個世紀,最成功的登山者之一,喬治馬洛裡,跟一個新手隊員,安德魯歐文組隊,嘗試從珠穆朗瑪峰的北坡登頂,節過去一去不復返,關於這兩個人,生前,
  • 知難而退要勇氣,獨自攀登不鼓勵——專訪金冰鎬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您在攀登過程中如何面對這樣的風險?維利斯基:當人們挑戰攀登一座山峰時,就應做好迎接一切困難的準備。我從未想過自己會回不來,從未感到害怕。有人問過我,在攀登最艱難時刻會不會有對失去生命的恐懼,會不會想到家人。我從來沒有。我覺得自己足夠強大,有能力做這件事,克服眼前困難,專注於正在做的事情。我甚至不祈禱,只憑自己的雙手幫助自己。
  • 《攀登者》原型夏伯渝: 用堅持實現攀登夢想
    但他並沒有放棄夢想,身體恢復後先後三次嘗試攀登珠峰,可惜未能如願。2018年5月14日,夏伯渝終於在第五次挑戰登頂珠峰時成功。日前,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攀登者無畏向上」主題展覽啟幕儀式上,本報記者對夏伯渝進行了採訪。「我出生時,家裡就在臨江路附近,可以看到嘉陵江,因此名字裡帶了一個『渝』字。」
  • 《攀登者》看不懂?讓我來給你講講,中國人攀登珠峰背後的故事
    國慶假期已過,對於這個國慶院線來說,《攀登者》肯定是繞不開的話題,吳京胡歌章子怡井柏然還有成龍的客串,再加上是勵志題材,妥妥的大片配置。但自現實來看,《攀登者》還是不敵《中國機長》和《我和我的祖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電影呈現的效果不盡如人意。
  • 用生命去攀登——珠峰上的屍體
    高度8844.4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無數探險家和登山愛好者對珠峰趨之若鶩,意欲徵服這座天下第一峰,他們當中,有人成功了,也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長眠於皚皚白雪之下。向那些長眠於珠峰上的勇士們致敬!很多倒下去的登山者的身體往往都是在瞬間凍僵的,在越靠近頂端時越容易發生。
  • 攀登一次珠峰有多貴?多數人都登不起,每1000米要花費60000元!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一直都是很多攀登愛好者想要徵服的山峰,每年都有很多攀登愛好者來挑戰自我,攀登珠穆朗馬峰不僅需要極大的毅力,更會花費很多金錢,可以說平均下來,每攀登1000米的高度,就需要花費人民幣60000元左右,那為什麼會花費這麼多金錢呢?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