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古猗園將在中秋期間推出夜景燈光 來源/採訪對象提供
歷時3年多的精心改造,古猗園昨天宣布,夜景燈光將於中秋期間正式推出,近9000套戶外夜景燈具將點亮古猗園,使「夜遊古典園林」成為市民夜生活又一個選項。據悉,如此大規模的整體夜景燈光,在全國古典園林尚屬首家。
燈光點亮古典園林
此次設計範圍是古猗園夜遊開放範圍,約135畝,並設定四個主題區域和八大景點,用光來展示中國元素建築的細節美,表現古典園林精緻的布設,錯落有致的安排和濃重的中國風。
以逸野堂為例,燈的數量和品種都是最多的,包括瓦楞燈、投光燈、大功率洗牆燈和宮燈等。白天,這裡是一座白牆黛瓦的古建築,遊客們很少會把目光停留在建築本身。而在夜晚,白色的牆壁上樹影綽約,飛簷鬥拱的隱蔽處神獸鴟吻端坐,屋簷下宮燈搖曳……通過燈光的運用,夜間每一幢建築都比白天更沉靜,更「可閱讀」。
再如九曲橋,圍欄欄杆下裝燈,白天基本看不出新裝了燈,夜晚則能打亮橋面和堤岸,並變幻出紅黃藍綠等多種色彩,映照在河面上,猶如一條彎曲的彩龍。
圖說:用光來展示中國元素建築的細節美 來源/採訪對象提供
不同色溫表現建築
園景照明中,滲透著濃重的中國文化元素,如三三合一、天地人等概念。溫馨的3000k色溫來表現建築和景觀,使之更古樸典雅,顯色性高的4000k色溫可表現竹林和樹木的天然色彩。園方表示,在燈具布設中儘可能減少白天對景觀觀感的影響,摒棄了以往用插地燈來投射竹林、樹木的表現方式,改用地埋燈照射方式,利用庭院燈立杆安裝投光燈,打亮寶幢等獨立構築物。
由於園內有不少歷史悠久的古建築,園方在設計之初,就提出夜景照明設計應以保護古監護為前提,燈具的安裝、管線的敷設不應損害古建築的結構。為此,在燈具的選擇上,選擇了照明光源色溫較低的燈具,同時具有體積小且防護、防腐、防火等性能,並配備安全和防雷保護措施。
提升夜景造景營境
園方表示,近年來遊客量不斷增加,夜遊公園的呼聲也越來越高。2015年7-9月、2016年5-10月,古猗園實施延長開放,但公園燈光照明基礎設施條件較差,廣播音箱及視頻監控系統老化,難以滿足夜間開放的安全要求和服務功能。
因此,此次夜景提升過程中,除了照明外,更重要的是造景和營境,以技術與藝術相結合,景觀與文化相結合,使燈光與典雅建築、植物園藝、幽靜曲水等達到完美融合,營造虛實結合、美輪美奐的意境。
圖說:燈光與古典公園完美融合 來源/採訪對象提供
「我們摒棄了一般建築選用的燈帶,而是用獨立的瓦楞燈、投光燈等,將建築本身之美展現地更完整和精緻。希望夜公園不僅僅是一項便民利民舉措,更要探索商旅文、多元化、有組織的形式,讓古猗園成為上海『夜經濟』的一顆明珠。」園方工作人員孫佳說。
據悉,中秋期間古猗園夜景時間為18:30-20:00,國慶期間將延長至18:30-20:30。其餘時段,夜公園將開放至19:30。
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