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桐花祭」如何將一朵花做成價值百億?

2020-12-24 地道農旅

臺灣桐花祭,將不知名的桐花資源,結合文化背景開創了一片藍海,創造的產值已經超過800億新臺幣。

一朵朵初看其貌不揚的油桐花,如何在十多年的時間裡成為萬千遊客的寵兒?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臺灣桐花祭,看她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又有哪些成功經驗可以借鑑?

一、桐花祭的發展歷程

1 一朵花引起的一個創意

社會背景「桐花祭」緣起於世紀之交,當時的臺灣,經濟增長乏力,結構單一,缺乏新的增長點。困局之中,需要項目來拉動經濟,「桐花祭」正是緣起於此,便請到了知名策劃人來策劃。

挖掘資源油桐樹與臺灣的客家人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淵源。臺灣彰化以北山區、東部的花蓮、臺東,漫山遍野都是油桐樹。桐花的花開花落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資源整合根據這些留存心中的呼喚,策劃一場以雪白桐花為意象,以桐花、山林之美為風景,同時傳遞著客家人敬天地、重山林的傳統,以客家文化、歷史人文為核心的項目。

2 先做精神文化再做產品

桐花祭從「心」出發,把桐花從地上變成種在人們心裡的圖騰,做足文化,再做好產品。

創造感動桐花祭以客家文化為核心,用文化講故事,讓內容渲染牽引,從心裡出發,創造出感動。

觸發認同將美麗的桐花、厚重的客家文化進行整合,最終將對客家文化的傳承與記憶依託在美麗的桐花上,通過祭祀的形式,去觸發文化認同。

結合產業桐花祭把產業全部連接進來,在桐花下擂茶,捏陶,在客家美食的時候賦予它新的故事、新的美學,把所有的產業結合下來。

3 五感營造強化顧客體驗

桐花祭把所有產業美化創造精準的感動,跟故事、圖騰結合在一起,形成「桐花祭」的延展內容,向消費者呈現出五重感覺:

美學看見的不僅僅是雪白的桐花,而是心靈美的感受,美在一朵、一株、一片桐花,更在打造出來的整體氛圍。

體驗通過桐花這一象徵物,讓遊客體驗客家生活,這是全世界獨有的。「桐花祭」帶來的體驗你也能從食物、住宿、風俗等全方位感受的到。

心靈 桐花祭是心靈的捕手,一旦翻開,記憶滿懷。這樣心靈的捕手在每個人的家鄉都有,或許是一種食物,或許是一種場景,或許也是一種花。

手感桐花的美可以觸摸的到,漫步花道,隨地可以捧起一束花去感知。

驚喜「桐花祭」從精緻感上給遊客製造驚喜,旅遊產品的打造堅持要讓人有「哇塞」的感覺,甚至他們會把桐花蜜做得如香水一般精緻。

二、桐花祭的成功之處

1 有發現的眼睛

發現特色資源 桐花祭因地制宜,能夠抓住當地特色,然後再深挖當地的風土文化。

發現市場需求為什麼叫「桐花祭」,而不是「桐花遊」?這說明市場的精神需求大過物質需求,人越來越注重精神上的滿足感。

2 有發展的內涵

桐花祭賣什麼?賣的不是商品,賣的是在地的生活模式,賣的是消費者的感動,賣的是下意識心靈的需求。

產業角度從產業角度看,桐花祭透過節慶營銷牽引心靈悸動、運用美學創造體驗感動,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文化角度 從文化角度看,桐花祭以客家文化為核心,用文化講故事,讓內容渲染牽引,從心出發,創造感動。

把小事做大,把專業做精,把文化做透,延伸多元,用故事將其說妙,把圖騰神化。

3 有產業的閉環

以文促產桐花祭從深耕文化開啟,再從文化帶動產業升級,成為文創,再帶動觀光。

產業變文並通過桐花祭讓所有產業提升為文創,巧妙地運用桐花的圖騰妝點生命,讓古文化來說故事,洋溢節慶氛圍。

延伸產品 桐花祭目前已達到400種產品,並通過低成本運作將品牌價值做大。

精神變現 透過節慶心靈行銷、圖騰文創把理性商品轉為感性商品,豐富旅遊體驗亦創造在地的財富。

4 資源整合裂變

整合自身資源 整合自身資源通過節慶活動的製造來為旅遊造勢,整合客家資源,實現客家人的認同。

整合政府資源客家委員會整合了政府資源,擴大媒體宣傳效果與力度,政府做保障,有力的促進了「桐花祭」活動的順利開展。

整合社團資源「桐花祭」活動中,有力地將多個社團整合成一個整體。

整合消費者資源「桐花祭」中各種社會性活動應接不暇,讓遊客體驗到充分的社會性需求,從少兒的活動到老年人的活動,各式各樣讓各個群體、各個年齡都可以積極參與。

三、地道之見

臺灣桐花祭有很深的的文化價值,意義深遠,桐花祭是休閒農業的巔峰之作,具有引領行業價值的作用,故地道農旅地道君總結了以下幾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或幫助:

1 拿什麼吸引客戶

靠案名「祭」和「遊」、「節」,雖然只差一字,但是給人的感覺確實差之千裡的,所以一個好的案名是項目成功的一半,更會省去千萬元的廣告宣傳費。

靠資源如果你的項目地有稀缺性、唯一性、獨特性的資源,可以將資源優勢打造成核心競爭力,吸引消費者。

靠情懷策劃的最高境界在於無中生有,而無中生有最容易的途徑是販賣情懷。先做精神文化再做產品,以文化、情懷、概念吸引消費者關注,觸發價值認同感,再去考慮產業如何做。

2 靠什麼持續盈利

項目的盈利點前期靠產品,中期靠產業,後期靠品牌。

產品以文化為圖騰,把文化故事結合在地本土風情,通過美學設計不斷創意衍生品,打造龐大的產業鏈。

業態產業鏈完善之後要通過農旅、康養、教育、培訓等提高項目的價值鏈。

品牌最後我們要把眼光放大,把我們的品牌價值做大,品牌授權、模式輸出、品牌價值所帶來的經濟價值比產品和產業還要巨大。

3 項目的開發邏輯

挖掘資源 我們可以從時間軸線、空間軸線、人文軸線、消費需求、產業鏈上挖掘資源。

對接需求我們要明白消費者是誰?有哪些需求?通過哪些方式能夠影響消費者?咱們項目地有沒有資源可以剛好對接到消費者需求?

創造藍海熟視無睹的事物,或許隱藏著巨大的商機,通過精準定位發現別人未發現的市場,降低成本推動項目落地,並不斷用創意驅動發展。

定位錯誤會導致後期的執行困難,所以做項目一定要謀定而後動,要與專家、實戰派來共謀發展。

地道國際·農旅』地道國際農旅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而設立,以深耕農旅、振興鄉村為使命,以創新農業與農村發展模式為抓手,是中國農旅產業創新發展的領導品牌。致力構建田園綜合體、農業產業特色小鎮、共享農莊、康養綜合體及鄉村振興產業。為企業家和參與者共建、共享、共贏行業生態平臺。歡迎更多的朋友能一起參與共同推動行業生態的發展和完善,一起助力於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THE END

相關焦點

  • 臺灣「桐花祭」如何將一朵花做成價值百億?
    臺灣「桐花祭」從2002年開始,歷經18年創業,為臺灣休閒農業創造了數百億的價值。「桐花祭」的成功得益於其「休閒農業鐵三角」的創意策劃,即:將消費者分析、藍海策略、落地內容三個維度進行全面思考,確定休閒項目。這種思路不論是如桐花祭一樣的大項目,還是小型休閒農莊都適用,都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 一朵桐花創造百億財富的傳奇——走近臺灣客家「桐花祭」
    「桐花祭」 聖潔純白的桐花最早從大陸傳入臺灣,被看作臺灣客家莊的守護神。如何將「桐花」做大?臺灣著名學者莊錦華從常見的桐花獲得了靈感,將桐花綻放至凋落的景象賦予「五月雪」的詩意,提出了「桐花祭」。莊錦華在項目規劃時就把桐花與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
  • 「桐花祭」休閒農業的巔峰之作,為臺灣經濟創數百億價值!
    又逢1999年臺灣大地震,導致當時的臺灣經濟雪上加霜。如何拉動臺灣的經濟,需要合適的項目與人才。在困局中出現了一位英傑——莊錦華女士臨危受命,被苗慄縣和客家委員會委託策劃一個項目來拉動經濟。這就有了後來的「桐花祭」。
  • 臺灣"桐花祭」特色小鎮,先文化後產品的百億產值神話
    又逢1999年臺灣大地震,導致當時的臺灣經濟雪上加霜。如何拉動臺灣的經濟,需要合適的項目與人才。在困局中出現了一位英傑——莊錦華女士臨危受命,被苗慄縣和客家委員會委託策劃一個項目來拉動經濟。這就有了後來的「桐花祭」。
  • 「桐花祭」經歷15年,為臺灣休閒農業創造了數百億的價值
    臺灣「桐花祭」從2002年開始,經歷15年時間,為臺灣休閒農業創造了數百億的價值。 策劃思路:「休閒農業鐵三角」 當時臺灣有桐花旅遊和桐花祭司活動,但影響力很小。如何將「桐花祭」做大?
  • 桐花祭
  • 業界案例|300億的創收神話,臺灣客家桐花祭是怎麼做到的?
    如何拉動臺灣的經濟,需要合適的項目與人才。在困局中出現了一位英傑——莊錦華女士,她臨危受命,被苗慄縣和客家委員會委託策劃一個項目來拉動經濟。這就有了後來的「桐花祭」。2003年之前臺灣桐花祭本來是一項簡單的祭祀祈福活動,後來逐漸發展成為集文化體驗、生態旅遊、休閒娛樂、產業發展為一體的系列活動,現在已經成為臺灣最具知名度、最具活力、最具品牌效應的文化旅遊經濟活動。
  • 風景文創 | 臺灣客家桐花祭——打造文創節慶推動地方旅遊發展
    在發展的過程中,臺灣人非常擅長於整合自身的文化資源、環境資源等,並通過創意的手段來進行營銷,推動地方旅遊的發展,客家桐花祭就是其中最為成功的代表之一。 「桐花祭」從2003年開始,經歷7年時間,創造出了超過300億的財富神話。僅靠「一朵花」就能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嗎?這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深厚的文化支撐、創意的活動體驗設計、資源的整合運作等。
  • 桐花祭:寶島臺灣神聖的節日,客家人的狂歡
    桐花祭是我們寶島臺灣地區人民的一年一度的節日,這個節日的靈感來源於客家人。客家人把他們勤勞樸實的美好品質與當地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當地特色的節日。覆蓋山丘和田野的桐樹是客家人的重要經濟作物。他們為當地的經濟帶來了活力。
  • 臺灣客家桐花祭閃亮登場(圖)
    臺灣客家桐花祭閃亮登場(圖) 2010年04月13日 08:33:00  來源:   被稱為臺灣最美麗、最浪漫的花之慶典——「客家桐花祭」,4月12日在臺北宣布本周末正式啟動。   由臺灣「客家委員會」經過多年的不斷經營推廣,今年邁向第9年的客家桐花祭,已成為島內盡人皆知的賞花活動。
  • 學習| 3月30日至4月1日每晚8點,臺灣百億桐花祭操盤手、新津梨花季...
    學習 | 3月30日至4月1日每晚8點,臺灣百億桐花祭操盤手、新津梨花季總策劃莊錦華全面解析文旅品… 2020-03-31 09: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參加桐花祭不見桐花 蔡英文很疑惑
    蔡英文今天接見臺灣客家聯盟協會理監事幹部並提到推動客家文藝復興是很重要施政目標;另外,她也透露,上次參加關西桐花祭,卻沒看到桐花,後來才知道是氣候的關係。    蔡英文今天接見「臺灣客家聯盟協會理監事幹部」一行,感謝該協會致力推動客家語言及文化的振興發展,並盼集結眾人之力,將「浪漫臺三線」計劃成為客家文藝復興,以及產業再造的社會工程。
  • 從一朵桐花到百億產業-文創驅動型的鄉土資源開發範例
    >,馬英九在任期間5度出席活動開幕式,此即客家民俗盛世、臺灣十二大節慶之一的「桐花祭」。要知2016年入臺全部遊客總量不過1千萬左右,可見桐花祭作為一項具有極強本地遊消費屬性的經濟活動,在臺灣旅遊產業中的重要地位。從月度分布來看,除了元旦(12月)、春節(2-3月)外,桐花祭所處的4-5月也是入臺旅遊人次最集中的區間。
  • 一朵桐花,一個文旅項目,一個百億財富的真實案例!
    中,臺灣人非常擅長於整合自身資源通過節慶活動的製造來為旅遊造勢,客家桐花祭就是其中最為成功的代表之一。客家桐花祭以雪白桐花為意象,傳遞客家人敬天地、重山林之傳統,更以桐花、山林之美為表,客家文化、歷史人文為核心,展現客家絕代風華。
  • 小小桐花創造數百億產值,臺灣客家桐花祭給上海桃花節帶來了哪些啟示
    與此同時,上海桃花節組委會也請來了臺灣科技大學教授呂文琴,與桃花節相關參與單位分享臺灣地區著名節慶活動——客家桐花祭的舉辦經驗。據介紹,從2002年舉辦至今的客家桐花祭,不僅每年吸引大量的遊客前往賞花,而且創造出了相當於800億新臺幣的產值。如今,這朵小小桐花的奇蹟仍在繼續,魅力何在?
  • 桐花祭:寶島臺灣神聖的節日,客家人的狂歡
    桐花祭是我們寶島臺灣地區人民的一年一度的節日,這個節日的靈感來源於客家人。客家人把他們勤勞樸實的美好品質與當地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當地特色的節日。覆蓋山丘和田野的桐樹是客家人的重要經濟作物。他們為當地的經濟帶來了活力。
  • 一朵桐花,一個文旅項目,一個百億財富的真實案例!(內附視頻)
    在農業休閒旅遊上,臺灣屬於起步較早和的質量較高的地區之一,在發展的過程中,臺灣人非常擅長於整合自身資源通過節慶活動的製造來為旅遊造勢,客家桐花祭就是其中最為成功的代表之一。客家桐花祭以雪白桐花為意象,傳遞客家人敬天地、重山林之傳統,更以桐花、山林之美為表,客家文化、歷史人文為核心,展現客家絕代風華。
  • 參加桐花祭不見桐花 蔡英文很疑惑
    蔡英文今天接見臺灣客家聯盟協會理監事幹部並提到推動客家文藝復興是很重要施政目標;另外,她也透露,上次參加關西桐花祭,卻沒看到桐花,後來才知道是氣候的關係。    蔡英文今天接見「臺灣客家聯盟協會理監事幹部」一行,感謝該協會致力推動客家語言及文化的振興發展,並盼集結眾人之力,將「浪漫臺三線」計劃成為客家文藝復興,以及產業再造的社會工程。    蔡英文在影片中提到,上個月她到關西參加桐花祭,看到很多客家的鄉親,但是上次她去參加關西的桐花祭,「我坐在那裡看了半天,沒看到桐花,我還回頭問主委說,桐花到哪去了?
  • 臺灣4月「桐花祭」在各地上演 客家文化掀熱潮
    本月23日起,臺灣多個縣市將舉辦「桐花祭」,以招徠遊客。俗話說,「有客家人的地方,必有桐花」,桐花文化已注入客家人的基因中。因此,在臺灣賞桐花,品味的不只是美景,還有文化。桐花象徵著客家人的精神這個周六,「2016客家桐花祭」將在苗慄客家文化園區舉行,屆時將上演桐花野餐、音樂會、桐花婚禮、路跑、健步行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主辦方還首次向遊客推出「桐花護照」。
  • 臺灣4月各地上演「桐花祭」,客家文化掀熱潮
    ▲進入4月後,臺灣很多地方桐花盛開,呈現一片銀白世界(網絡圖)  4月底,臺灣很多地方卻出現「白雪紛飛」的美景,因為潔白的桐花綻放了本月23日起,臺灣多個縣市將舉辦「桐花祭」,以招徠遊客。俗話說,「有客家人的地方,必有桐花」,桐花文化已注入客家人的基因中。因此,在臺灣賞桐花,品味的不只是美景,還有文化。    桐花象徵著客家人的精神  這個周六,「2016客家桐花祭」將在苗慄客家文化園區舉行,屆時將上演桐花野餐、音樂會、桐花婚禮、路跑、健步行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主辦方還首次向遊客推出「桐花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