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請各位看一組數字掃描,
三百多種旅遊產品,
近百億臺幣旅遊產值,
年均到訪遊客800萬人次,
馬英九在任期間5度出席活動開幕式,
此即客家民俗盛世、臺灣十二大節慶之一的「桐花祭」。
要知2016年入臺全部遊客總量不過1千萬左右,可見桐花祭作為一項具有極強本地遊消費屬性的經濟活動,在臺灣旅遊產業中的重要地位。從月度分布來看,除了元旦(12月)、春節(2-3月)外,桐花祭所處的4-5月也是入臺旅遊人次最集中的區間。
一手締造臺灣桐花祭神話的莊錦華女士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一個旅遊產業的發展它分為幾個等級。就拿棉花來說:生產棉花來賣屬於第一等級,把它製作成毛巾就是第二等級,如果做成品牌就上升到了第三等級,那麼想要上到第四等級就需要創新,讓消費者收穫一份感動而並非價格高昂的商品。」
究其根本,先做文化、再做產品,讓消費者接受「桐花」二字的文化洗禮、創意整合,用情真意切、觸手可及的文化情感元素,打破固有的村-鎮-城空間格局,也打破旅遊產業的固有脈絡體系,將遊客帶入桐花、也帶入臺灣的客家文化情景,形成區域聯動的文創品牌和產品網絡。
第一句:桐花文創——一種把人文美學融進骨子的創意呈現
桐花無處不在,桐花美不勝收
以文化為元素、融合多元文化、整理相關學科、利用不同載體進行構建的再造與創新的文化現象。將美麗的桐花、厚重的客家文化進行整合,最終將對客家文化的傳承與記憶依託在美麗的桐花上,通過祭祀的形式,構成了「桐花祭」的雛形。
桐花步道
客家手作
客家舞龍
第二句:桐花產業——「桐花文創+」視域之下的「體驗經濟+休閒農業」旅遊產業開環
觸手可及的桐花,滿載收穫的桐花
休閒農業是農業和休閒活動的結合。通過體驗農業勞動過程,參與農業生產、體驗農村生活方式,讓身心得到放鬆的一種休閒方式。桐花祭既是一種創意,更是一種體驗經濟。「為什麼不用季節的季,而用祭典的祭,因為我們把它跟文化結合在一起,客家人是敬天謝地,感恩天地,所以用祭典的祭。」莊錦華女士在一次論壇上如是說。桐花生長在鄉村的山上、道邊。因此,欣賞桐花必然離不開鄉裡舍下。「桐花祭」將文化創意和營銷宣傳落實到了休閒農業的載體上,文化在鄉村的泥土裡生了根。
祭祀活動
桐花活動
桐花婚禮
桐花祭期間的騎行
桐花美食
桐花美食之二
第三句:桐花祭IP——嫁接在桐花產業之上的創意衍生脈絡
意想不到的桐花,創造財富的桐花
早在很久以前,臺灣的桐花主要是做火柴用的,油桐籽去做塗料,而當桐花祭出現之後,桐花的附加值被放大到四級產業。最初幾年的《桐花祭》活動,主要產品體現在參與《桐花祭》活動中的住宿、休閒、餐飲。在隨後的過程中,活動方增加了創意產品的注入。這些產品不僅豐富了桐花祭活動的趣味性,同時也是《桐花祭》活動具有持續生命力的源泉,最終形成了百億產值。
桐花文創
桐花民宿
桐花遊樂
桐花小火車
油桐花坊
整合政府資源
在桐花祭舉辦期間,臺灣政界頗為重視,包括馬英九在內的臺灣主要領導人多次參加。一方面,政府做保障能有力的促進了「桐花祭」活動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客家委員會整合了政府資源之後,也有利於在短期內擴大宣傳營銷效果與力度。
整合社團資源
「桐花祭」活動中有大量的社團加入,形成了典型的聯合型組織,同時通過精細化的管理,有力地將多個企業、政府和社會組織等團體整合成一個有機整體,高效運轉,服務於整個桐花祭產品的持續運營,從組織及管理端為類似活動給出了極強的借鑑意義。
整合傳播資源
「桐花祭」活動中,有效地整合了傳媒,通過塗裝桐花祭的列車便可發現。
整合客家資源
桐花祭是全臺灣社區營造的成功範例,通過促進生活和社區的融合、激發在地的認同感、開創在地特色的文化觀光內涵,客家人對於桐花祭極為認同,這一點從網絡論壇熱烈討論、活動過程的順利推進中不難發現。客家人將這個活動盛世理解為塑造了共同的事業,因此有極強的參與熱情,同時組織者又為其提供了多元的就業渠道,也讓客家同胞在熱情之餘可以切實的參與其中、分享收益。
活動概況:自2002年開始舉辦的臺灣客家桐花祭活動,以雪白的桐花為主要意象,強調桐花的與客家文化的結合,傳遞客家人敬天地、重山林的傳統,活動期間除了賞桐花、漫步桐花步道之外,也有形式豐富的體驗活動,包括祭拜山神、客家文藝表演、客家美食、桐花婚禮、桐花大地景觀、藝術與文化展陳以及其他各地的特色桐花活動和創意體驗超過千場;
活動時間:每年四月-五月間,2016年4月舉辦第十五屆;
活動地點:省道臺三線沿線的全臺灣主要桐花生長地,包括基隆、新北、桃園、新竹、苗慄、臺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宜蘭、花蓮、臺東等14縣市,並帶動周年鄉鎮、社團聯動發展。
……
— END —
本文系大地鄉居原創,轉引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文章回顧
【政策解讀】
古建商用,活化有徑
特色小鎮怎麼搞,點開鄉居有乾貨!
村鎮建設司發布2017工作要點「十一條」
你不可不知的2016年度鄉村旅遊相關政策!
國家再次發力助推創客入「村」,帶動鄉村發展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鄉村旅遊發展的「七大方向+四大保障」
「十三五」旅遊規劃中鄉村旅遊發展的「十大關鍵詞+八大內容」
【鄉旅乾貨】
鄉村旅遊的靈魂源自「策劃」
親子農業,如何順勢「生長」?
旅遊鄉建,「人」的問題很關鍵
十類特色小鎮及其經典案例賞析
如何打造一個低成本、高顏值的草莓園?
未來,情人節有望成為周邊遊的新爆發期!
「鄉村旅遊+網際網路」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奇效?
情人節,鄉居手把手教你三種正確的打開方式!
「鄉居」建設第一步,選址很關鍵,究竟怎麼選
雨水花園:一種適合鄉村的水生態環境改造方式
李霞:什麼是負責任的鄉村旅遊者和可持續鄉村旅遊
重識莫幹山民宿:選址成功變「聖地」,跟風「朝拜」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