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國、土地小國,曾經的大國汶萊怎麼丟掉97%土地面積的

2020-12-09 騰訊網

經過近代的改革後,世界上大多國家都從原來的君主專制改為共和等民主制度,不過位於東南亞的一個土地面積僅有5765平方公裡和42萬人口的小國汶萊,卻是當今少有的君主制國家。

汶萊雖然是小國寡民,但是其國內卻蘊藏著巨量的原油和天然氣,而汶萊憑藉發達的油氣產業,全國人均GDP高達3.16萬美元,是亞洲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1、與西、葡、英三國作戰的「大國」汶萊

汶萊位於世界第三大島的加裡曼丹島,可汶萊本就不大的國土偏偏又被馬來西亞的砂拉越州給分隔開,這就將汶萊的不大的土地顯得更「憋屈」了。不過歷史上的汶萊則是獨佔加裡曼丹的北部,即現在馬來西亞的砂拉越和沙巴,還有菲律賓南部的部分領土。

汶萊歷史也是深受中國文化影響,並長期屬於中原王朝的藩屬國,直到從14世紀後,汶萊才開始逐漸強盛起來。從15世紀開始,歐洲人為了尋求新的貿易路線和合作夥伴,開始向世界範圍派出大量的遠洋船隊,而這也意味著包括汶萊在內的東南亞諸國逐步被侵略。

西葡兩國是歐洲最早期的殖民大國,不過當時的葡萄牙人更側重於中國市場,與汶萊之間的交集並不多。不過當西班牙人到此後可就不管那麼多了,還多次與汶萊產生衝突,並佔領了汶萊控制下的馬尼拉。

17世紀後,汶萊內部總是內訌不多,而且外部的歐洲殖民勢力和海盜也是紛至沓來,也使得汶萊的國土被逐步蠶食,並在1888年成為了英國下的被保護國。

2、丟失砂拉越

馬來西亞的砂拉越州有12.44萬平方公裡,足足有汶萊的21倍大。19世紀初,此地發現大量的銻礦,因為利益矛盾,砂拉越州的內部也是屢有動亂。1839年,汶萊向英國人布魯克尋求幫助鎮壓叛亂,並以將布魯克任命為砂拉越的最高行政長官作為平叛代價。不過,就在四年後,英國人布魯克又通過與汶萊的戰爭徹底將此地佔為己有。

但英國人並未知足,仍是在後世幾代人執政的過程中,不時的以武力向汶萊施壓,並要求汶萊繼續割讓領土。二戰後,砂拉越又經過從日本到英國之間的權力過渡,並於1963年承認砂拉越的自治。1963年後,砂拉越又併入了馬來西亞聯邦。

3、丟失沙巴

沙巴州同樣也位於加裡曼丹島的北部,其全境共7.6萬平方公裡。前文提到汶萊從14世紀開始興盛,並於16世紀初期佔據了沙巴州。不過還是後續的一系列條約,也使得汶萊原本北加裡曼丹的土地,從1881年開始就落入英國人之手。

二戰期間,沙巴州連同砂拉越一直都被日本控制,戰後,又受到英國人的接管,並成為英國的海外領土。還是1963年,沙巴又同砂拉越一同加入馬來西亞。

算上後來獨立的新加坡的話,馬來西亞聯邦就剩下了現在的沙巴和砂拉越,不過當初馬來西亞也是有打算邀請汶萊一路加盟的,可是因為經濟利益,比如聯邦內的新加坡曾煩惱的,要將不少財政放到對沙巴和砂拉越的支援上的問題,也使得合併最後不了了之。

相關焦點

  • 曾經歐洲大國,由於兩次「站錯隊」,損失大面積領土,淪為小國
    曾經歐洲大國,由於兩次「站錯隊」,損失大面積領土,淪為小國 導語:1918年,一戰剛剛結束,英法兩國就展開了對同盟國的清算。同盟國中,德國被首先對付,英法兩國不依不饒,德國人被迫賠償了大量的土地和財富。另一方面,奧匈帝國的命運卻更加悲哀,整個國家直接被一刀切成兩半。
  • 世界「超級小國」:汶萊全民富豪,梵蒂岡百億資產,錢從何而來?
    與一些大國相比,有一些國家的佔地面積小得可憐,在世界地圖上,幾乎微不可見。然而,土地的大小並不決定其強度。一些「袖珍」國家的資產數量驚人,在世界上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和情報網絡,連超級大國都不能看不起他們。那麼,這些「袖珍」但有實力的國家是什麼?這些國家是如何致富的?說到「袖珍」國家,梵蒂岡無疑是第一個想到的。
  • 汶萊曾是東南亞大國,為何在不長的時間裡,失去九成以上領土
    如果從地圖上看,和我國遠隔南海相望的汶萊,是個並不起眼的小國。它不僅面積狹小,只有5765平公方裡,還被馬來西亞的林夢地區完全隔斷,一分為二。其實在歷史上,汶萊也曾經是東南亞最強大的國家,其疆域包括今天菲律賓南部,以及砂拉越和沙巴,整個加裡曼丹島幾乎都是汶萊的領地,面積相當於現在的幾十倍還要多。
  • 中國割讓一小國土地後,小國面積狂翻400倍,成長為一大強國!
    不過在清朝晚期時,隨著清朝的衰敗,西方列強向我國發動侵略戰爭,逼迫清政府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讓我國進行了大量的割地賠款,直到今天還有一些土地仍被別國霸佔著。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個原本的小國,在中國割讓其土地後,其領土竟然狂翻了400倍,如今還成為了世界一大強國。相信大家已經猜到是哪一個國家了,這個國家就是俄羅斯。
  • 彈丸小國新加坡怎麼逆襲?被迫獨立後,靠嚴格治理成小城大國典範
    "彈丸小國"四字對新加坡確為實至名歸,  其在崛起時,充分發揮貫通亞洲、歐洲和澳洲的海上交通要塞的位置,以小城之身行大國之事,被迫獨立後,新加坡靠著嚴格治理發展成了小城"大國"的典範,而它到底是怎麼逆襲的呢?
  • 石油致富的汶萊,為什麼它從一個偉大的帝國淪落為一個袖珍國?
    大國容易變得強大,而小國則容易繁榮。世界上沒有每個人都熟悉的大國; 但是在世界上的小國,很少有人知道這一點。世界上有190多個獨立主權國家,其中33個面積不到10,000平方公裡,我們稱之為袖珍國家。亞洲有五個袖珍國家:汶萊,新加坡,馬爾地夫,巴林和賽普勒斯。汶萊獨立後,土地縮小為一個小國。
  • 小國能不能主動投入大國懷抱?墨西哥想加入美國嗎?
    小國能不能主動投入大國懷抱?墨西哥想加入美國嗎?這個問題,實在是不太懂國際關係邏輯。當今世界的國際關係基本趨勢是,國家想分裂容易,想合併太難了。去觀察歷史,幾乎所有的國家合併,都是戰爭的結果。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所謂的國家合併,基本上都是大國吞併小國。有沒有小國家主動併入大國的?當然也有!正如我們常講一句俗話「上趕的不是買賣」,小國主動併入大國,有時候甚至比大國吞併小國造成的後果更差。
  •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大國
    如果能對小國謙卑,便能得到小國的歸附;小國如果能對大國謙卑,便能得到大國的信任。老子在這裡想要告知人們的是一種謙卑的謀略。謙卑可以是人的一種品質德性,也可以作為一種策略。
  • 一戰後很多歐洲小國,都有一種不切實際的大國夢,這是怎麼回事?
    一戰後,歐洲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其中之一就是誕生了很多小國。這些國家在戰前基本上都屬於某個國家的一部分,尤其是奧斯曼帝國和沙俄,雖然只佔據著巴爾幹半島,但奧斯曼退出後,這裡誕生了數個國家。蘇俄建立後,很多曾經被吞併的小國走向了獨立。同樣的情況還包括奧匈帝國,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國家,在一戰後徹底分裂了。
  • 汶萊,一個富得流油的「袖珍」小國
    談到汶萊這個東南亞小國,大多數人應該只有一個模糊的大致印象——信奉伊斯蘭教、國土面積小,其他的便一無所知。的確,汶萊這個國土面積只有5765平方公裡,總人口只有45.95萬的東南亞「袖珍」小國的確是沒有什麼存在感,其面積和人口都抵不上中國的一二線城市。
  • 王義桅:大國博弈之下,小國如何自處
    法國歷史學家託克維爾兩百年前寫道:「小國的目標是國民自由、富足、幸福地生活,而大國則命定要創造偉大和永恆,同時承擔責任與痛苦。」這個判斷至今仍有啟發性。古人云:以大事小謂之仁,以小事大謂之智。但眼下,美國政府正濫用大國強權,這令小國無法「以智事大」。
  • 蘇聯用兩倍的土地去和芬蘭交換領土,為何芬蘭堅決不同意
    為了讓芬蘭接受自己的方案,蘇聯提出用和芬蘭接壤的奧涅加湖西北5000平方公裡土地換取芬蘭邊境的2000平方公裡的土地。從土地面積上來講,交換方案對於芬蘭來說並不吃虧,還能多賺一倍多。從戰略上講,對芬蘭曼納海姆防線的損害也不大。這個方案芬蘭似乎說不上吃多大的虧,連蘇聯都自信的認為芬蘭人會接受這個方案,不會錯過這個改善兩國關係的機會。
  • 彈丸小國新加坡沒有戰略縱深,為什麼不像美國一樣花錢購買土地?
    我們對比一下廣州市增城區的面積你就能大體體會到了,增城區的面積為1616平方公裡,比兩個新加坡的國土面積還要大,可以說新加坡就是一個非常標準的彈丸小國。第一:新加坡的國土面積非常小。前面已經說過,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只有700多平方公裡,不到增城區的一半,所以說那麼小的國土面積肯定是不會有什麼戰略縱深的。第二:新加坡是一個島國,四周都是海,所以說當遇到敵人攻擊的時候,他們是沒辦法可以退守的。
  • 羅馬已成為「過去式」,到底是什麼消磨歐洲小國人民的「大國情懷」?
    現在種種人稱為義大利,是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人,不管是國家,羅馬都不可能恢復崛起,它的經濟,政治,軍事已經大不如前,想恢復什麼大帝國之前,還不如安安靜靜的讓人們過好日子。而現在的羅馬人民族深知歷史原因,所以對今日的羅馬小國中的大國情懷根本毫無正意。
  • 汶萊曾經作為帝國,在東南亞是強大的存在,後來為何落魄了?
    歷史上總有一些昔日無比風光而今卻淪為彈丸之地的國家,汶萊就是其中一個。汶萊作為東南亞國家,也曾有過輝煌的帝國時期,還與中國有過密切交往,最典型的就是兩者的宗藩關係,但是在新航路開闢後,汶萊經過了歐洲列強的入侵,國力直線下降,領土面積也大打折扣。如今的汶萊面積較小,人口不過百萬,而且還被馬來西亞一分為二,更因此被稱為「彈丸小國」。
  • 智利地勢偏僻狹窄,土地貧瘠,為何卻是南美唯一的發達國家
    但就是這麼一個沒有戰略縱深,土地貧瘠的二流小國,卻能讓巴西阿根廷這樣的大國都不敢招惹,被人冠以「南美小霸王」稱號,這是為什麼呢?一、豐富的礦產和漁業資源。智利國土面積僅75.6公裡,人口1800萬,它的領土輪廓就像是一條長長的絲帶。沿著大西洋海岸線綿延足足4350公裡。而東西的寬度卻只有96到362公裡,成為世界上國土最狹長的國家。
  • 東南亞美麗富裕的石油小國-汶萊
    汶萊是一個有著高度國際化的東南亞主權國家。汶萊的面積約為5765平方公裡,人口僅有40多萬,雖然人口數量還沒有我國的一個縣城多,但是它的人口密度相當高。汶萊自從1984年獨立後,迅速發展成為一個「金融大國」。
  • 曾經的龐大帝國汶萊,如何淪落成東南亞的彈丸之地?
    這個小國位於東南亞加裡曼丹島的西北部,人口不過百萬,國土面積僅有5765平方公裡。不僅如此,這個可憐的小國還被馬來西亞一分為二。但在14世紀至16世紀時,古汶萊卻曾藉助華人的幫助,統治著整個加裡曼丹島及菲律賓中南部,建立起東南亞地區首屈一指的龐大帝國。
  • 瑞士聯邦冷知識:全球第20位的經濟大國,人口卻不足1000萬
    在全球的經濟大國裡面,一般都是人口規模比較大的國家,在國內生產總值前20名的國家中,只有一個國家可以堪稱是「小國」,那就是瑞士聯邦。瑞士聯邦位於歐洲中部,國內生產總值排在全球第20位,人口卻不足1000萬、面積也不大,可謂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國。
  • 法國先後獲得摩納哥九成土地,為何卻還給摩納哥保留了一成
    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國家,除了梵蒂岡,就得數摩納哥了。摩納哥地處法國東南邊境的沿海地帶,鼎盛時期也不過20平方公裡的領土面積,可是如今只剩下1.98平方公裡的土地,還沒有我們一個行政村的面積大。說起來,摩納哥損失的面積,都是被法國剝奪去的。可是,面對這樣一塊富得流油的海岸寶地,90%的土地都佔去了,為何法國沒有直接將其吞併呢?一、夾縫中生存的小國。摩納哥最早是腓尼基人建立的居住城堡,在公元12世紀的時候,成為歐洲強國熱那亞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