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大埔不愧是一個革命老區縣!」

2020-12-16 騰訊網

9月9日上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第三批2018-2022年重點電視劇和中宣部重點項目——電視劇《絕密使命》在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城郊鎮伯公凹舉行開機儀式,計劃2021年播出,獻禮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

該劇以忠誠為主題,講述了我黨建立的一條秘密交通線在傳遞情報、護送人員、運輸物資以及實現黨中央機關從上海到中央蘇區戰略轉移的故事,展現了當年中央蘇區交通線的作用與和貢獻,以及地下交通員的忠誠與智慧。

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專訪了《絕密使命》創作團隊,分別是總策劃袁錦貴、編劇錢林森,一同了解這部劇的創作過程,以及背後更深層次的意義。

《絕密使命》總策劃袁錦貴。

南方日報、南方+:這部劇為什麼叫「絕密使命」?想給觀眾傳遞怎樣的價值觀?

袁錦貴:在上世紀30年代初,黨中央機關秘密設在上海,而中央蘇區核心區卻在贛南、閩西一帶。為打破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央蘇區的圍剿和嚴密的經濟封鎖,設在上海的中共中央與中央蘇區之間建立起了一條自上海、過汕頭、轉大埔、入永定、到瑞金的秘密通道,人們稱頌的「紅色交通線」,我們這部《絕密使命》講述的就是這條「紅色交通線」上的英勇故事。

當時的交通線是地下的、秘密的,要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鬥智鬥勇,十分艱險,所以稱之為「絕密」;「使命」的意思是指他們完成的任務並不是普通的任務,而是肩負著鞏固蘇維埃政權,發展壯大人民軍隊力量的神聖使命。

我們通過《絕密使命》,系統地介紹老區蘇區人民群眾在「紅色交通線」英勇戰鬥的事跡,弘揚革命鬥爭的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變紅色資源為鮮活教材。希望大家了解了老區蘇區的革命歷史,可以激起更多的人來支持老區蘇區的建設,促進當地發展。

南方日報、南方+:拍攝《絕密使命》前,您曾到梅州大埔調研採風,大埔的紅色革命歷史帶給您哪些觸動或者啟發?

袁錦貴:我覺得大埔縣對革命歷史遺蹟的保護做得很好,相關的展館和革命史料都比較完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走進大埔就能感受濃厚紅色氛圍,大埔不愧是一個革命老區縣,我們都能感受到當地通過傳承紅色基因,進而激發了奮進力量。作為中央紅色交通線中的重要一環,大埔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大埔是這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點,它是廣東進福建的最後一站,也是水路到陸路的最後一站。

《絕密使命》編劇錢林森。

南方日報、南方+:大埔的紅色歷史在整部劇中佔據篇幅多少?拍攝手法如何表現?

錢林森:這條紅色交通線長達三千公裡,劇中主要講述汕頭到上海這一段,這一段中大埔是重頭,因為大埔這個地方是一腳跨兩省,處於粵東和閩西的交界,也是水路到陸路的轉折點,所以全劇有三分之一的內容是在大埔取材取景。

《絕密使命》以「忠誠」為主題,以「小人物大格局,小故事大智慧,小站點大風雲」的表現手法,用宏大敘述和個性表達相結合的創作方法,在尊重革命史實、英雄人物個性特徵,進行藝術的升華再造,從而達到革命的英雄主義與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影視表現效果。

南方日報、南方+:您對大埔紅色交通線的歷史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情節?

錢林森:我們到大埔採風採訪時,發現大埔的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特別是中央紅色交通線大埔中站的紅色故事令人盪氣迴腸,值得拍攝取景,能更加真實地呈現這段革命歷史和展現客家風土人情。

我記得交通線大埔中站有一個人叫孫世階,他當時已經被敵人發現了,但他沒有逃跑,反倒寫好了遺書給家人。後來他在茶陽被捕,在獄中的孫世階堅貞不屈。在行刑前,他就高呼「十八年後又一條好漢!」「中國共產黨萬歲!」,英勇就義。像這樣的故事,在整條交通線上比比皆是。

就在這麼一條線上,在這麼一個危險環境下,地下交通員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創造了一個從來沒有發生一起事故的這麼一個奇蹟,我覺得這一點交給觀眾,觀眾是能夠感同身受的。

【全媒體記者】汪思婷 馬吉池

【攝像】何森垚

【通訊員】劉招迎

【作者】 汪思婷;馬吉池;何森垚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絕密使命》梅州大埔大麻碼頭開拍儀式今日舉行
    10月20日上午,大型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絕密使命》大埔大麻碼頭開拍儀式在梅州市大埔縣大麻鎮舉行。該劇由閩粵聯合拍攝,計劃2021年播出,獻禮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作為一部近代革命劇,該劇講述了我黨建立的一條秘密交通線在傳遞情報、護送人員、運輸物資以及實現黨中央機關從上海到中央蘇區戰略轉移的故事。大埔縣是廣東首個獲認定的中央蘇區縣,作為「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線」——中央紅色交通線中的重要一環,大埔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歷史題材電視劇《絕密使命》開機,三分之一取材取景在梅州大埔
    《絕密使命》由粵閩聯合拍攝,劇中將用三分之一的篇幅講述中央紅色交通線梅州大埔中站交通員與敵人展開機智鬥爭的驚險故事,揭秘中央紅色交通線隱秘故事,帶給觀眾一出出盪氣迴腸的故事。梅州是中國革命老區之一,是全國五個之一、廣東省唯一全區域被認定為原中央蘇區範圍的地級市。
  • 弘揚老區精神的時代價值 南通市革命老區縣發展史出版
    經過3年精心編纂,6部南通市革命老區縣發展史正式出版發行。昨天,市委宣傳部、市委黨史辦、市老促會舉行贈書儀式。市委副書記沈雷出席會議並講話。南通老區是土地革命時期全國最早的9個革命老區之一,也是江蘇建立最早、堅持時間最久、歷史貢獻最大的革命老區,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2017年6月,中國老促會部署全國1599個革命老區編纂革命老區縣發展史,南通6部革命老區縣發展史是首次專門記述南通老區發展歷史的文獻,具有重要的歷史資料和資政育人價值。
  • 大埔緣何成為梅州鄉村旅遊「領頭羊」
    )工作現場會上,由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確定的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正式發布,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西河鎮北塘村榜上有名,大埔成為梅州鄉村旅遊發展的「領頭羊」。大埔位於梅州東部,地處閩粵兩省交界,全縣森林覆蓋率77.93%,空氣品質優良率98.5%,是綠色生態縣,也是客家世界的香格裡拉。這裡是廣東首個原中央蘇區縣,是客家人文之鄉,自古尊文重教,孕育了張裕葡萄酒創始人張弼士,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李顯龍等名人。
  • 紅色大埔綠色崛起——吳友優行走進廣東梅州大埔揮毫書頌
    吳友優和廣東梅州普邦園林有限公司梅州公司總經理鍾丹、美國東方書畫藝術協會秘書長陳達鋒、廣州騰益飲食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餘寶昌等一行來到了充滿綠色魅力的紅色熱土大埔縣。這裡,山花爛漫呈國色,生態盎然染天香。鳥聲頻送千峰翠,梅江澄波一脈清。山輝水媚,日麗風和。縣委縣政府領導熱情地接待了吳友優一行人,介紹了大埔縣繼承先烈遺志,奮進新時代的生動局面。
  • 走進梅州大埔坎下古村感悟人傑地靈生態環境
    曾祥裕風水團隊行至梅州大埔考察楓朗坎下村羅明故居及宗祠風水曾祥裕 曾海亮記得讀初中時上黨史時,對羅明路線有印象,這次想不到在梅州大埔採風時意外發現了羅明故居。這個村落真了不起,人傑地靈,歷史上湧現出了如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活動家、曾任中共閩南特委書記、福建省委代書記的羅明;德藝雙馨的「南派箏王一代宗師」羅九香;愛國書法家羅仲南;國民政府高參羅玉良少將;名醫、詩人羅籌九;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羅偉雄,羅木生(馬來西亞羅氏公會會長)羅煥文(新加坡南洋羅氏公會會長)等一批軍政、
  • 「柚」來梅州 「柚」見大埔
    「柚」見大埔,豐收在望。「好山好水出好柚,常來常往更長壽!我們承諾不熟不採,非熟不賣,梅州柚(蜜柚)大賣!」梅州柚(蜜柚)上市前期,大埔多位梅州柚(蜜柚)龍頭企業、柚農代表發出莊嚴承諾,確保今年梅州柚(蜜柚)以最優品質供應市場。
  • 舌尖上的大埔,好山好水好味道!梅州大埔千人長壽宴今日震撼開席
    中國·梅州大埔長壽美食鄉長壽事業發展總策劃師」;聘請中國食文化研究會洪嶸會長為「中國·梅州大埔長壽美食鄉食文化總顧問師」;聘請中國食文化研究會餐飲文化委員會朱永松會長為「中國·梅州大埔長壽美食鄉客家菜研究顧問師」;聘請國寶級大廚黃奇芳大師為「中國·梅州大埔長壽美食鄉客家菜研究顧問師」。
  • 大埔民宿 | 梅州被授牌「世界長壽之都」,來梅州養生度假,必住大埔民宿
    「一個產業,耕耘希望和夢想。」陳敏書記說,梅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人文薈萃、底蘊深厚,是大文豪郭沫若贊為「文物由來第一流」的福地,是廣東唯一的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近代以來梅州孕育了院士37名、大學校長340多名、將軍540多名,是著名的文化之鄉、旅遊勝地。
  • 梅州柚·大埔蜜柚 進入灣區市場
    好山好水出好柚,常來大埔更長壽。9月12日,世界長壽鄉·廣東梅州柚·大埔蜜柚廣州推介會暨海珠區對口幫扶消費扶貧月活動啟動儀式在廣州市海珠區舉行。這是今年廣東梅州柚「12221」市場營銷行動啟動後,梅州柚密集布局灣區市場的又一舉措。
  • 梅州大埔存在的飲食文化
    每個人都會有家鄉歸屬感,包括我,所以,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客家妹子,就讓我來給你們好好的介紹一下大埔人的生活吧!
  • 梅州大埔現中共獨立領導下的首個縣級公安局?
    文/羊城派記者 危健峰 通訊員 梅公宣10月25日,由梅州市公安局組織的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歷史定位研討會在大埔舉行。這個研討會是圍繞一座年代久遠的建築展開的。在梅州大埔老縣城茶陽鎮,一座高約三層樓的老建築安靜地坐落在萬川路73號,斑駁的牆上刻有一顆「五角星」,由於歷史久遠、沉寂多年,住在周邊的人都不覺得這裡有什麼特別之處。直到2018年年初,一條「萬川路73號為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且可能是中共最早創建的公安機關」的消息不脛而走,大家才開始把目光聚焦在這一處老建築上。
  • 客都梅州,人文大埔,美景與美食的自然享受
    客都梅州 人文大埔廣東梅州,是歷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終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是全世界客家華僑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園,梅州也被稱為「世界客都」。梅州市客家大本營之一,更是著名的華僑之鄉,梅州的客家先民大多從中原遷徙而來,出身於書香門第的客家人長久以來都延續著「耕讀傳家的」優良傳統,歷來文風鼎盛英才輩出。
  • 首個民建省委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梅州大埔揭牌
    省政協副主席、民建省委會主委、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李心,梅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陳俊欽,大埔縣委書記朱漢東,縣政協主席李禮醒,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紅梅,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軍營等省、市、縣相關單位的同志參加了揭牌儀式。揭牌儀式由李禮醒主持。
  • 鮮為人知的風水寶地--廣東梅州大埔世界長壽鄉
    梅州廣東省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也是港澳臺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梅州大埔的泰安樓是國內極少見的石方樓,用磚石木搭成的四方形,坐東北面西南,內有戲臺,祠堂等設備,並有防禦的功能。
  • 《絕密使命》今日開機,全劇三分之一取材取景在梅州大埔
    《絕密使命》今日開機,全劇三分之一取材取景在梅州大埔 2020-09-09 20: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梅州大埔圍屋遊
    打開百度APP,語音「小度小度,到梅州大埔圍屋」,行程馬上給你規劃咯,從深圳出發,順著導航要開5個多小時。我滴個小乖乖,開這麼遠還是有些累人。為了看土樓這個還山長水遠跑來,得先上圖,還好不虛此行咯。現存的圓樓、方樓、五角樓、八角樓、吊腳樓等各式土樓有30多種23000多座,形成一個個依山偎翠、錯落有致、布局合理的土樓群。
  • 茶陽太寧村紅色印記 - 梅州網 - 梅州新聞|梅州民生|梅州論壇|客家...
    大埔茶陽太寧村(舊含戀墩村),地處大埔北部小靖盆地,曾是大埔縣農民運動最為活躍的村莊,被我國早期革命活動家羅明和著名作家杜埃譽為「大埔縣農運中心」,紅色資源十分豐富。  從1926年饒龍光等共產黨人建立全縣第一個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點燃燎原星火,到1949年7月大埔全境解放,太寧人民頑強戰鬥,贏得了「太寧紅旗永不倒」「立紅色政權,太寧屹起」的讚譽,留下了許多革命遺址遺蹟,諸如大埔農運先驅饒龍光故居義訓堂、大埔首個農民協會舊址福興寺、八一起義軍擊退商團軍舊址排頭壩、閩西紅軍出擊東江舊址洋萬崗、閩西南潮梅特委駐址世興堂、埔五區委駐址北成樓、閩西南軍政委員會交通站舊址塔坑純嘏堂等
  • 「大潮」(潮州-大埔)高速通車!享受政府補貼!!!大埔「柚」美食、鬆口古鎮、梅州、 興寧「玖崇湖」奢華溫泉兩天遊
    揭陽市區集中乘車經潮大高速往梅州大埔,遊覽【百侯古鎮】,百侯古鎮有著「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榮譽,有120多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客家古民居,是大埔縣古民居保留數量最多的一個鎮。大埔的美食美景是數不勝數。如果說大埔有什麼美食可以代表梅州,彰顯大埔,那麼全身是寶的柚子一定是其一,是其他城市無法複製的文化美食中的隗寶。
  • 梅州大埔最高氣溫達到39.1℃
    記者從梅州市氣象局獲悉,隨著「副高」進一步加強控制,7月13日上午,梅州各縣(市、區)均已加掛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其中,大埔發布了今年全省首個高溫紅色預警信號。7月13日下午4時,大埔最高氣溫達到了39.1℃,連續3天錄得全省最高氣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