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世界】據說今年亞洲餐廳50佳的Top1是家印度餐廳……

2021-02-17 葉醬與安醬


對泰國這樣去過幾次、吃過無數路邊攤的地方,安排一頓fine dining倒成了最期待之處。

長期旅行容不得每天大快朵頤,只能隔三差五過過嘴癮,何況fine dining,一個人吃總不是滋味,就是日本坐吧檯吃懷石,難免也有良辰美景美食更與何人說的小小寂寥。更別說在泰國,語言不通又是地道的遊客,去的多是約會型餐廳,根本沒有什麼大廚會站在對面跟你聊天。

預約並不難,提前半個月,用英文打個國際長途即可。只是有點隱隱不安,自作主張帶第一次來泰國的朋友去吃創意印度料理真的好嗎?

餐廳坐落於小巷裡的一棟白色小別墅中,侍者有好幾位歐美系的,酒保也是位金髮靚仔,一個個都挺活潑的樣子,經理來自克羅埃西亞,大家齊心合力協助一位來自印度的主廚,很像會發生在曼谷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劇情。

cocktail點了一款巫師毒藥(Witch’s Potion),有點像阿拉丁神燈的杯子造型很有趣,喝到一半才發現壺口可以直接當吸管,美酒當前,智商瞬間變為負數。


Gaggan供選擇的菜單有兩種,2500泰銖的Taste of Gaggan和4000泰銖的Best of Gaggan,沒那麼死板,兩人可以點不同套餐。

開胃菜四件套一齊端上來。最左邊試管裡裝的是Rose-Shikanji,玫瑰色的果肉浮在印度lemonade製成的啫喱裡,加入當地的香料葉子。味道平平,打開蓋子得一飲而盡,否則根本流不出來。

Edible Plastic Spiced Nuts

下圖左三這一包綠色像藥的東西,好像就是微辣的堅果小零食味道

Chocolate Chilly Bomb

巧克力內芯加了辣椒味的果漿,爆炸的感覺有,沒什麼特別

Yogurt Explosion

勺子裡的酸奶大爆炸是典型的分子料理,就像廚魔的分子小籠包一樣。外面用蛋清做的膜裹住,輕輕一咬「噗」地出來的是酸奶。混搭的味道很驚喜,屬於吃完之後要迷惑十分鐘的類型,「啊,這種微妙的感覺到底是什麼跟什麼嘛。」



Brids Nest

做成鳥巢裡面下蛋的樣子,說實話這個創意挺沒勁的,關鍵是也不怎麼好吃啊。


Bengali Mustard &Noori Pakoda

撒上孟加拉芥末醬的一種膏狀小吃,然而並不知道裡面是什麼做的,印度料理常常會給你帶來這種疑惑。


Papadam & Tomato Chutney

作為一個爆米花厭惡者,真的也很不喜歡米餅類的東西。nahm的泰國菜裡老是出現一塊米餅或薄煎餅。這回米餅上的番茄醬裡還種著一棵草,跟最近流行的頭上長草好像。


Papadam原意指印度的脆薄餅

Keema (Lamb) Samosa

看名字就知道,終於來了一樣正兒八經的印度小吃——咖喱角。外面撒了一層白色的霜,餡是羊肉的,街頭小吃的精緻版。這種食器倒是喜歡了起來。


Dhokla

這塊雞蛋糕和一堆泡沫還加了點辣椒組成的東西更令人疑惑了,吃到這裡驚覺面對這份菜單,英文好也是不管用了。菜名抽象不說,還有不少來自當地菜式的專有名詞。


「Dhokla」本是印度gujarati地區的一種傳統素食,用米和鷹嘴豆製成的發糕,可以早餐吃,也可以作為主菜、配菜或小吃。很顯然,泡沫一加立刻就高大上了。


Brain Damage

這個盤子和食物的搭配好心水,有點後現代風格,第一眼把它看成了馬卡龍,再仔細一看名字很暗黑系,叫做「大腦崩壞」。上下兩片軟綿綿麻糬狀的東西夾了一層很creamy的醬,更像個袖珍漢堡。


Fukuoka Surprise

大概創意菜最終的目的是模糊食物與傳統的邊界,用一道福岡鮭魚子豆腐,讓人忘記是在泰國的餐廳裡吃著印度菜,而一邊將來自日本的食材往嘴裡放。

外邊裹了一層果凍樣的膠狀物,裡面的豆腐凍用asparagus做,即蘆筍類,味道很是清新。


Crab & Flowers

又端來一塊大石頭,大蟹鉗匍匐在上,營造出原生態的感覺。蟹肉是加調味處理過後又炸制的。

Magic Mushroom

漫長的前菜環節終於結束,吐槽也結束。主菜的第一道「魔力菇還是很驚豔。

擺盤很森系,食器、色調、形態都高度統一,難得的是給人感覺很流暢。萃取各種菇做成圓木的形狀、泥土和花園,撒上松露粉,咬起來微微脆軟,散發出一股質樸的鮮美,菌菇摯愛者簡直如中了魔法般欲罷不能。當晚最好評!


Charcoal

Gaggan好幾道菜都用乾冰來營造氣氛,這道噱頭十足的「炭」也是如此。菜單的描述是:有大驚喜噢!我們不會告訴你這是什麼!

果然撥開煙霧是一塊焦掉的炭,外殼硬硬的,上面還撒著菸灰狀的粉末,猜了半天應該是某種肉末加香料的混合物。隨口問剛好經過歐美系小哥,「這裡面到底是什麼啊?」

對方想了半天,「秘密,不能告訴你們噢。」說罷還朝我眨個星星眼。

吊足了胃口,等盤子撤下去之後,小哥又繞回來偷偷告訴我,是鱸魚肉啦。


Coconut Lassi cocktail

不知道是打翻了一瓶鹽還是負責調味那位手抖了,總之那個「炭」鹹到幾乎沒辦法把它吃完。剛好看到酒保在做一款看上去很好玩的椰子雞尾酒,立刻點了一杯。

底下木盒子裡又是一團惹人遐想的霧氣,椰子殼作為容器,頂上打了一層泡沫,相對來說口感有點膩,畢竟是lassi嘛,相比之下還是更喜歡那杯綠色的毒藥。


Chennai Kings

澆上masala汁的烤扇貝,masala並不是某一種東西,而是很多香料混合後的泛稱,沒有硬性規定的比例搭配。我是覺得沒有突出masala的風味,本意是想向印度菜靠攏的,再濃烈一些反而更好?


Pig & Pickle

醃製72小時的伊比利亞豬腰肉,澆汁是酸甜口味的旁遮普混合風味,嘗了一小口,不食豬肉的人不予評價。

我那份給換成了雞肉食材,有點像紐奧良口味,基本上都送到對面的盤子裡了。畢竟是替代物,擺盤也是有點敷衍。


Daab Chingri

這道菜的描述是「來自CNN Food烹飪之旅的菜譜」,其中Daab意味著椰子、Chingri指大蝦,孟加拉傳統做法。椰香與蝦肉的配合恰到好處,銀箔不俗氣地加了一抹亮色。


Who killed the Goat?

擺盤呼應菜名,「誰殺了我的山羊」,將鮮紅的sauce潑在盤子上,看上去就像剛宰下鮮血淋漓的羊腿。上菜時,泰國侍者送過來一杯搭配肉的紅酒要我們嘗試,於是就來了一杯。吃得塗炭生靈的樣子,也是意思大過口味。


I want my curry!!!

直到咖喱呈上來,才意識到今晚吃的是印度料理!Pan要了Mutton,我要的是Indian fish,配蒜香烤饢,略微有點焦。

胃口小的人吃大餐,到主食環節總是很尷尬。對於這種節點上來的咖喱和饢完全失去判斷力。只記得羊肉似乎更入味一點。


Gajar Halwa

正餐結束,最期待的甜品環節,不出所料第一道又是乾冰作秀,一堆草像騰空而生,插著兩隻小蛋卷,形狀有點像Ca sento的鮭魚子卷,裡面是黑色胡蘿蔔做的冰淇淋,成品是美麗的紫色,外皮用胡蘿蔔花炸制,淋上小豆蔻油。胡蘿蔔冰淇淋有種奇妙對的果香混合蔬菜香,對冰淇淋並不感冒也覺得很好吃。

(Gajar Halwa是印度、巴基斯坦地區的一種傳統甜食,各大節日裡都會享用,主要由堅果、牛奶、糖、奶渣、黃油以及胡蘿蔔等原料組成,原版估計沒那麼美味,印度系的庶民甜品其實都還蠻黑暗的,要不放一大堆煉乳和糖、要不就是亮到刺眼的橘黃色,感覺吃了一堆糖精和色素進去。)


In Season

盤子真心很美,和甜品的意象也吻合,本意是走分子料理的路線。椰子用-196°的液氮處理成半球形外殼,敲開來之后里面是mahachanok芒果醬,不知道是否處理的問題,外邊的椰子殼吃起來有點滑膩膩的口感。

Magnum

夢龍巧克力堅果棒棒糖,不吃巧克力,抓狂。


Candies

糖果小食,玫瑰jelly、裹辣椒糖霜的柚子軟糖、加各種香料的薄糖片、塗金箔的百香果軟糖。把百香果留到最後果然對了,也是最好吃的。


兩個人吃下來,除了4000和2500泰銖的套餐,又加上兩杯雞尾酒,一杯紅酒和一瓶啤酒,一共9000多泰銖,折合1700人民幣,性價比和用餐體驗都比nahm好得多,至少有fine dining的樣子,侍者也都不呆板,不是死死背菜單的類型,高興起來還會開幾句玩笑。

這肯定是一頓相當有趣的印度菜,問題是它只讓我記住了有趣,時隔不久就把大多數味道都忘光了,但吃得很開心卻是真的。菜式說不上都很滿意,但有不少驚喜,權當是學習一個新的領域了。


讀起來牙齒像打架的「gaggan」取自主廚的名字,他從印度的學校畢業後,輾轉於亞洲各頂級酒店的廚房工作,後來去西班牙的El Bulli restaurant 研修,在那裡學到了怎樣從物理上和化學上來轉化食材,為分子料理打下最初的基礎。

一次採訪中,gaggan曾表示厭倦了每天重複同樣的事情,抱著在印度菜中發掘一些新可能性的想法,才開了這間餐廳。一開始只不過想做成兼賣餐前小吃的咖喱屋,後來意外地改變了方向,變成帶分子料理元素的創意印度菜。

在被問到「你認為印度料理的未來如何」時,他這樣說,「好的事情是現在許多印度廚師開始走出大酒店那個comfort zones(舒適區),去做更多冒險。要知道印度菜是豐富多樣、帶一點即興色彩的料理、我相信可以發揮出更大的潛力。

這一點跟旅行很像,有些靈感會從焦慮、奔波中流竄出來,是四平八穩的工作生活日常不會給予你的。

一位不斷思考進取的廚師,肯定是餐廳最寶貴的財富。Gaggan給我的感覺是許多想法到位,平衡上的拿捏卻差一點,再自然一些就更好。畢竟就創意印度菜而言,人家是在做一件前無古人、沒有仿效對象的事,這種嘗試本身就是意義所在。

你看,印度菜也能趕一把潮流的嘛。


日料狂熱者,滿世界找吃的自由撰稿人

曾在京都遊學,期間在米其林三星懷石料亭打過工、吃掉70多顆星星。目前正四處晃著逛吃逛喝,兼做日本米其林餐廳的預訂業務。

想預定餐廳的小夥伴請直接回復公眾號「01」



相關焦點

  • 疫情之下的亞洲 50 佳,這些餐廳可以活過 2020 嗎?
    日本今年實慘,奧運無可避免的延期,原定在佐賀舉辦的亞洲 50 佳餐廳頒獎,也改為線上直播。我昨天看了下,觀看人數 800……50 BEST 的油管直播間疫情的衝擊讓餐廳業陷入倒閉邊緣,無論你是東京銀座的米其林,還是小區樓下的小麵館,都掙扎在同一條生死線,甚至我覺得小麵館的存活機率還更大一些。
  • 2016亞洲50最佳餐廳榜單 先把國內的最佳餐廳吃個遍(全文)
    與《米其林指南》不同的是,這個榜單把目光鎖定在亞洲,跟我們的生活也就更近了,此次入圍亞洲50佳的餐廳,在中國大陸地區有三家均在上海,我們今天就來看看不用出境也能吃到的上榜餐廳吧!榜單的權威性「亞洲50最佳餐廳榜」的老前輩是全球50最佳餐廳榜(The World's 50 Best Restaurants) ,亞洲榜今年是第4屆,全球榜始於2002
  • 2018亞洲50佳餐廳榜單揭曉!Gaggan四次蟬聯第一!
    亞洲美食界盛事,50佳最佳餐廳評選結果出爐!泰國第一餐廳Gaggan不出意料第四次衛冕亞洲第一餐廳的稱號!刀哥我代表新先聚品,作為主辦方邀請媒體之一,用火箭般的速度第一時間為大家報導頒獎現場的盛況!縱觀50大餐廳排名,泰國的餐廳最多,菜系也最豐富,當然作為業內人士,我們了解到亞洲的專家評委人數跟全球50佳評委人數還有較大差距,而且相較國際評委來說,來自中國大陸的評委還是較少,這也造成中國大陸餐廳較少能獲得世界級別排名。當然,國內美食想要走向國際舞臺除了出品以外,更需要包裝和有顏值擔當的可以流利英語溝通的大廚。
  • 你知道亞洲第一餐廳在哪嗎?讓我們了解下「亞洲第一餐廳」
    在前不久的2017年「亞洲50佳最佳餐廳」的頒獎典禮上,近百位專業評委挑選出來的亞洲第一餐廳那絕對是讓人信服的。而這次獲得亞洲第一餐廳又是被Gaggan拿到了,為什麼要說又呢,因為這是他第三次拿到這個榮耀了,已經連續第三年登上了亞洲第一餐廳的寶座,無人可撼動他亞洲第一餐廳的位置。
  • 亞洲50佳餐廳公布!疫情結束後你最想打卡哪家?
    作為亞洲美食界最盛大的年度事件之一,2020『亞洲50最佳餐廳』昨日下午公布了獲獎榜單。新加坡Odette餐廳繼去年後再度位列第1。中國餐廳包括港、澳、臺地區在內,共有16間餐廳入選,其中大陸有2間。其他版圖分布為日本12家、新加坡7家、泰國7家、韓國3家、印度2家、菲律賓1家、斯裡蘭卡1家、印度尼西亞1家。
  • 「2017年亞洲50佳餐廳」中國以14家餐廳拔得頭籌!
    近日,由聖培露(S.Pellegrino)和普娜(AcquaPanna)聯合全球飲食權威評選出的「2017年亞洲50佳餐廳」新鮮出爐,除了泰國的Gaggan Anand餐廳連續三年拔得頭籌以外,上榜的50家餐廳分別來自13個國家,入選餐廳分布國家數為歷屆最多。這份榜單上共有14家中國的餐廳入圍,其中上海2家,香港7家,臺灣3家、澳門2家,成為上榜最多的國家。
  • 疫情之下的亞洲 50 佳,這些餐廳可以活過 2020 嗎?
    日本今年實慘,奧運無可避免的延期,原定在佐賀舉辦的亞洲 50 佳餐廳頒獎,也改為線上直播。我昨天看了下,觀看人數 800……50 BEST 的油管直播間疫情的衝擊讓餐廳業陷入倒閉邊緣,無論你是東京銀座的米其林,還是小區樓下的小麵館,都掙扎在同一條生死線,甚至我覺得小麵館的存活機率還更大一些。
  • 英國美食雜誌發布全球50佳餐廳榜 諾馬餐廳第一
    英國美食雜誌發布全球50佳餐廳榜 諾馬餐廳第一 來源:新華網 2010年04月27日15:56   新華網倫敦4月26日電由英國知名美食雜誌《餐廳》評選的2010年全球50佳餐廳日前在倫敦揭曉,來自丹麥的諾馬餐廳擊敗連續4年排名首位的西班牙埃爾·布利餐廳,成為全球最佳餐廳。
  • 2018亞洲50最佳餐廳出爐,你種草了哪幾家?
    2018年「亞洲50最佳餐廳」首次來到中國,近日在澳門永利皇宮揭曉年度名單。今年有8間新餐廳躋身名單,以Gaggan Anand命名的曼谷餐廳連續第四年排名第一;位於上海的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也名列前茅,排名第八,並榮獲「待客藝術獎」。
  • 2019 年亞洲最值得去吃的 50 家餐廳,有 16 家在中國 !
    今年的亞洲 50 佳餐廳在澳門永利皇宮開榜,這是近幾年最精彩的一屆 50 BEST,說說我昨晚在現場的簡單總結吧:1. 連冠四年的 Gaggan 終於讓位,誕生了一位新冠軍;2.今年的亞洲 50 佳餐廳版圖分布如下:🇨🇳 中國 16 家(包括內地2家,香港9家,臺北3家,澳門2家)
  • 「全球50佳餐廳」出爐 「Noma」餐廳連續9年入選榜單
    由英國《Restaurant》雜誌主辦, San Pellegrino 和 Acqua Panna 贊助的一年一度的全球50佳餐廳評選,被業界推崇為美食界的奧斯卡,由全球900多名餐飲專家選出,迄今已經舉辦了12屆。世界50佳餐廳評選活動被認為是世界烹飪界最為權威的排名活動之一。
  • 亞洲50最佳餐廳榜單公布,曼谷 Gaggan 蟬聯最佳
    3月27日晚,2018年「亞洲50最佳餐廳」年度名單在澳門永利皇宮揭曉,其中泰國曼谷Gaggan(第1名)連續四年獲亞洲最佳餐廳獎項,香港Amber(第7名)連續三年獲中國最佳餐廳獎項,並有八間新餐廳入榜。
  • 2018聖培露亞洲50佳餐廳榜單揭曉,Gaggan連續四年奪冠
    50佳餐廳榜單于3月27日(今晚)揭開神秘面紗,一眾亞洲名廚、美食家齊聚澳門永利皇宮酒,共同見證了此次榜單的揭曉。作為「飲食界的奧斯卡」,評委會陣容也是頗為豪華,由獨立任命的亞洲50佳餐廳學院主席組成,每位成員皆擁有豐富的酒店業和烹飪界知識與經驗,在亞洲餐飲界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 吃遍花園國|亞洲50佳餐廳9家都在新加坡
    (亞洲50佳餐廳9家都在新加坡,而且親子餐廳的數量又在全球領先) 再次,光環球影城裡邊兒不買點能拔得動腿嗎!新加坡實在不是一個適合窮遊的地方,所以推送我們先看著,錢就先攢著。50佳餐廳裡,新加坡有九家餐廳入選,大多也是摘過米其林星星的,而且地理位置也都很容易找,找一家出來納入你的旅行計劃中吧。
  • 亞洲最佳餐廳名單出爐 曼谷的nahm餐廳第一
    【環球網綜合報導】 近期亞洲最佳餐廳名單新鮮出爐。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旅遊頻道網站報導,上榜的亞洲各國餐廳各具特色、菜品多樣,令人目不暇接,下面就請跟著小編來探訪這些亞洲頂級的美食天堂吧!2014年亞洲十佳餐廳包括:1.
  • 2016亞洲餐廳50佳揭曉!吃貨旅行必收!
    作為旅行地,餐廳的水準從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一座城的品味。那麼亞洲美食霸主究竟屬誰?哪座城市最值得饕客拜訪?哪些餐廳又值得你專程計劃一次旅程前往呢?一起來看看出爐的2016年「亞洲50最佳餐廳」年度榜單吧,趕緊選中幾家做進旅行計劃吧!熱門餐廳可是要早早預定的哦!(查看榜單請下拉至本文底部)
  • 2015年亞洲50佳餐廳榜單出爐:中國有17家餐廳入選
    當你的朋友圈被Apple Watch刷屏的時候,吃貨和老饕們則為一則美食圈盛事激動不已,2015亞洲50佳餐廳的名單已揭曉,中國有17家入選餐廳,其中包括5家上海的頂級餐廳。這就是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Paul Pairet與他的隊伍有效地用歡樂滲透這個維持4個小時並且環遊世界的經歷,把多感官進食的概念帶到前所未有、鼓舞人心的高峰。你相信世界上有比Paul Pairet的上海項目更先鋒的餐廳嗎?反正我不信了。
  • 「2016年亞洲50佳餐廳」,全部吃完要6萬,你去不去?
    2月29日,「2016年亞洲50最佳餐廳」頒獎典禮在泰國曼谷舉行,由全球27個地區的食評家、廚師和餐飲行業專家擔任評委,權威程度不亞於米其林。由世界各國專家投票評選的榜單新鮮出爐啦!第一名泰國曼谷GAGGAN,再次成為衛冕冠軍!
  • 2018 年全亞洲最值得去吃的 50 家餐廳,有 15 家都在中國!
    今年的亞洲五十佳餐廳中,包括:🇨🇳中國 15 家(內地2家,香港9家,臺北3家,澳門1家)>🇮🇩印度尼西亞 1 家這次有非常多的年輕新餐廳上榜,TOP 10 的排位陣容也刺激變化,下面就是今年亞洲五十佳餐廳完全榜單。
  • 「全球50佳餐廳」榜單出爐
    【新華社微特稿】有美食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全球50佳餐廳」評選結果25日在新加坡揭曉。法國米拉祖爾餐廳登上榜首。這是法式餐廳首次獲得這一殊榮。法新社26日援引米拉祖爾餐廳主廚毛羅·科拉格雷科的話報導,獲獎後覺得自己「飄在空中」,看到「這個世界只要有夢想,一切皆有可能」。科拉格雷科來自阿根廷,數月前獲得米其林三星主廚稱號。他的餐廳主打新鮮,食材主要包括海鮮和自家後院栽種的蔬菜。儘管聲名鵲起,科拉格雷科希望自己能夠「堅定地腳踏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