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國的版圖是如何形成的?
美國的版圖是如何形成的?
從小受到的教育說,我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至於美國,到今年也才有240年建國史,歷史悠久是談不上的,地大物博倒是名副其實。據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介紹,其總面積為963萬平方公裡(加上五大湖美國主權部分和河口、港灣、內海等沿海水域面積),排在俄羅斯、加拿大、中國之後,居世界第四位。那麼,這個年輕的國家,如此遼闊的版圖,是如何形成的呢?
北美大陸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北極圈附近還有因紐特人),歐洲人發現新大陸時,他們還處在漁獵採集期的原始部落階段。16世紀初,先是西班牙、荷蘭殖民者來到新大陸,其後歐洲大批移民陸續登陸。後來居上的英國殖民者,18世紀上半葉已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北美大陸逐漸為西、荷、英、法、俄等國的殖民者所瓜分。
1775年,英屬殖民地人民為反對宗主國的剝削與壓迫,爆發了反抗英國的獨立戰爭。1776年7月4日,13個殖民地的代表在費城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通過了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正式宣告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美國爭取獨立的鬥爭當然是正義的,但在其獨立之初,其領土只限於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大西洋沿岸的13個州,總面積不過94萬平方公裡。1783年9月,在獨立戰爭中戰敗的英國,與剛誕生的美國籤訂《巴黎條約》,承認美國為「自由、自主和獨立的國家。」條約確認,美國疆界東起大西洋沿岸,西至密西西比河,北接英屬加拿大五大湖區,南至西班牙殖民地佛羅裡達北界。此時的美國領土約為230萬平方公裡。
(圖中綠色部分)
1803年4月,美國利用法國獨裁者拿破崙窮於應對歐洲戰事、入侵海地慘敗之機,以1500萬美元從法國手中購買了路易斯安那地區。這一地區東起密西西比河,西至落基山脈,北起加拿大,南到墨西哥灣,總面積達215萬平方公裡(《一口氣讀完美國史》,京華出版社,2005年,第86頁:260萬平方公裡),美國版圖由此擴大了一倍,不僅密西西比河變成了美國的內河,世界著名的北美大平原也成了美國富饒的農業區。美國歷史上將這一事件稱為「路易斯安那購買」。當時的美國總統傑斐遜高興地宣布,「它比整個美國還大,差不多有5億英畝,而美國才有4.34億英畝。」他補充道,這次交易使新美國比英國和愛爾蘭大16.5倍,每英畝僅花了4美分。(《美國通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P154)
(圖中紅色部分)
佛羅裡達半島位於美國東南部,東瀕大西洋,西控墨西哥灣。長期以來,在英、法、西殖民者之間多次易手,後為西班牙所控制。美國在低價購買路易斯安那後,勾起了其擴張欲望。1808年,由於西班牙為法國佔領自顧不暇,美國人乘機向佛羅裡達滲透。1810年,美國以武裝移民的方式兼併了西佛羅裡達地區。1819年,西班牙殖民者自知無力對抗新生的美國,與之籤訂了《佛羅裡達條約》,以500萬美元的價格將東佛羅裡達地區賣給美國,東西佛羅裡達共約15萬平方公裡(《一口氣讀完美國史》第100頁:5.9萬多平方英裡)的土地併入美國版圖。
(圖中藍色部分)
1821年,墨西哥剛剛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而獨立,德克薩斯是為墨西哥的一部分。此後大批美國移民湧入此地。1835年,當地的德克薩斯人要求獨立,反抗墨西哥政府的暴力統治,並與墨西哥政府軍發生武裝衝突。1836年,德克薩斯人宣布脫離墨西哥,建立獨立的德克薩斯共和國,並要求以格蘭德河作為兩國邊界。此後,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承認了德克薩斯共和國的獨立地位。英國試圖調停墨西哥與德克薩斯的衝突沒有成功。1845年,面積約100萬平方公裡(《一口氣讀完美國史》第102頁:39萬平方英裡)的德克薩斯正式宣布加入美國。
(圖中藍色部分)
歷史上的俄勒岡地區,是英屬加拿大殖民地的一部分,位於太平洋東岸和落基山脈之間,包括現今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特區和美國蒙大拿州、愛達荷州和俄勒岡州以及華盛頓州的一部分,約142萬平方公裡。早前,英、美、西、俄都介入了這塊土地的爭奪,後來西、俄退出。為爭奪這塊土地,美國有人提出了「北緯54度40分或戰爭」的口號。由於德克薩斯的爭奪,美墨關係緊張,為避免腹背受敵,美國作出妥協,於1846年6月,與英國籤訂了《俄勒岡條約》,美國與英屬加拿大以北緯49度線作為兩國邊界(不含溫哥華島),將俄勒岡地區一分為二,美國獲得約74萬平方公裡(《一口氣讀完美國史》第103頁:28.55萬平方英裡)的新土地,其疆域首次擴展到太平洋沿岸。
(圖中粉色部分)
1846年至1848年,由於美國奉行擴張主義,美國與墨西哥終因德克薩斯歸屬等問題爆發美墨戰爭。1846年,美國以墨西哥軍隊殺害美國軍人為由,正式向墨西哥宣戰。1847年9月,美軍從陸地和海上攻入墨西哥,並佔領其首都。美國對墨西哥的戰爭,國內輿論並不一致,林肯(後來任美國總統)批評時任總統波爾克,「總統發動這場戰爭是沒有必要的,也是違反憲法的。」(《林肯選集》,商務印書館,2010年,P50)1848年2月,戰敗了的墨西哥與美國籤訂了《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條約規定,墨西哥的格蘭德河以北全部權利讓與德克薩斯;割讓新墨西哥和上加利福尼亞給美國;美國同意支付1500萬美元並承擔美國公民向墨西哥政府索取的325萬美元的賠償要求。1853年,美國又以1000萬美元購買了亞利桑那以南希拉河流域約7.7萬平方公裡的墨西哥土地。墨西哥割讓和出售給美國的土地佔該國總面積的55%,近140萬平方公裡(《一口氣讀完美國史》第104頁:52.9萬平方英裡)。由此,美國一躍成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世界大國。1848年12月,波爾克坦率地承認:「在不到四年的時間裡,德克薩斯合併於美利堅合眾國……通過條約,美國獲得了新墨西哥和上加利福尼亞地區。」「比這以前美國全部土地的半數還多,增加了全國面積的60%。」(詹姆斯·理查森《美國總統諮文和文件彙編》)遠在歐洲的恩格斯對此評論道:「在美洲我們看到墨西哥被徵服,這使我們十分高興。」「合眾國兼併加利福尼亞而獲得太平洋的統治權,這是符合整個美洲發展的利益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P513)
(圖中粉色部分)
1856年,俄國與英法等國在克裡米亞戰爭中失敗後,元氣大傷,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決心賣掉阿拉斯加這塊「無用」的凍土,並把買主鎖定在美國人身上。俄國擔心美國對購買阿拉斯加不感興趣,竟然花了10萬美元收買美國的新聞記者和政客,通過他們遊說美國政府。1867年3月,俄國使臣到美國洽談阿拉斯加的出售問題。美國國務卿威廉·西沃德主持與俄方談判,雙方一夜之間就達成了購買協議,以72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俄方急不可待,要求次日凌晨籤訂協議。美國就此以每英畝僅2分錢的價格買到了面積達150多萬平方公裡的阿拉斯加及阿留申群島。事後,這次購地的主持者——國務卿西沃德卻受到詬病,一些人把阿拉斯加譏諷為「西沃德的冰箱」。
(海洋中的方框部分)
夏威夷群島的原住民是波裡尼西亞人。1778年,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首次發現了夏威夷群島。1795年,夏威夷酋長卡美哈梅哈統一了夏威夷。1842年,美國承認夏威夷為一個獨立國家。此後不久,英法兩國均聲稱擁有或部分擁有夏威夷主權。1893年之後,在當地美國人的壓力下,夏威夷最後一位國王也是最後一位女王被迫退位,由美國移民控制的夏威夷政府宣布獨立。1898年,夏威夷宣布加入美國聯邦。1993年,在夏威夷女王退位100周年之際,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籤署議案,就當年的兼併行動正式向夏威夷道歉。
1898年,美國與西班牙爆發戰爭,這是新老殖民者爭奪勢力範圍的戰爭,西班牙在戰爭中失敗。當年12月10日,兩國籤訂《巴黎和約》,和約規定:承認古巴獨立,將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轉讓美國;美國向西班牙交付2000萬美元作為補償。
1899年,美國海軍還佔領了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如中途島、威克島及東薩摩亞等地。1917年,美國以2500萬美元從丹麥手中購得維京群島。
美國作為一個新生國家,在整整一個世紀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其版圖竟然位居世界第四,它的疆域之形成,綜上所述,無非是以下幾個渠道:一是「自然」繼承。這個掙脫英國的控制剛剛「出殼」的國家,無論宗主國的土地來路多麼不正,這樣的繼承似乎「順理成章」,而且繼承的基數很大,一開始就擁有了230萬平方公裡。二是金錢購買。最典型的是「路易斯安那購買」,不僅購買時間最早,而且成交面積最大,從而構成了美國本土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件購買,則是對阿拉斯加的購買。這兩塊土地的總面積,至少佔了美國領土的五分之二。三是強盜分贓。美國誕生時,老牌殖民者已將世界瓜分殆盡,環視全球很難找到一塊「無主之地」。佛羅裡達、俄勒岡、菲律賓(以後獨立),不過是美國這個新殖民者從老殖民者口中搶來的「食物」而已。四是戰爭侵略。最典型的莫過於美國通過戰爭對墨西哥的分割與肢解。美國與墨西哥都是新獨立的國家,但是,美國割佔加利福尼亞與新墨西哥地區,卻是發動戰爭,武力掠奪的結果。五是巧取豪奪。利用外交或陰謀手段,製造地區動蕩或策動地區獨立,然後,尋找機會,為己所乘,最典型的則是美國對於德克薩斯的兼併,合併夏威夷大概也屬此例。
作為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進行戰爭掠奪與領土擴張的歷史,眾所周知。只是美國的行為有兩點讓人疑惑。一、美國以其實力,無論當時,還是後來,只要它願意,北到加拿大,南至墨西哥,特別是與其一水之隔且長期敵對的古巴,將其納入版圖,如同探囊取物。美國為什麼沒有這樣做?二、在美墨戰爭和美西戰爭中,美國作為勝利者,割佔對方領土,可謂世界近代史之常例,從「強盜邏輯」出發,似乎天經地義,不以為怪。不知為何,美國竟然動輒向戰敗者付出上千萬美元作補償。不要講什麼「象徵性」,當年沙俄、日本對於中國的侵略,不僅割地,還要賠款,甚至掠奪資源,何嘗給過清政府什麼「補償費」?從強盜口裡索取經濟補償,豈非異想天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