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肖申克的救贖》中,我悟道透了人生:自由是偶然的和相對的

2021-01-08 魯風遺韻

作者說:「自由」在《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中至始至終一直是起著引導與推動作用。可以毫不客氣的話,這部電影就是對自由意識最為深刻與認真的表達。但是,我們在合上電腦,再次去回味電影主題時,你會發現社會中的人哪有什麼自由,所謂的自由自由都是偶然的和相對的。人生的真諦不過是「要不忙著生存,要不忙著死亡」。

肖申克監獄是小一號的美國社會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是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改編自史蒂芬·金《不同的季節》中收錄的《麗塔海華絲及蕭山克監獄的救贖》。本片是牢獄題材的,但是卻有著不同於其他同題材電影的獨特的之處。導演在通過其精心細緻的電影語言與情節設置賦予了電影無比強烈的人文意義與精神內涵,在影片中導演最為著重的是對「自由」意識的思考與表現。

這部電影中用監獄內外兩個場景的對比與轉換,來形成暗喻與指代的關係。肖申克監獄是小一號的美國社會,美國社會也就是個更大一點的肖申克監獄。這兩個不同的空間完全可以用同一個空間的視角去看待審視。

作為影片的主角安迪則經歷了由外面的大社會到監獄裡的小社會,再由監獄裡的小社會向大自然逃亡中獲得自由的兩個一前一後的過程。

最後,為什麼導演會把安迪的結局安置在西太平洋的美麗而乾淨的小島上,其實也是表達了導演的一個態度,如果導演不把安迪的結局安排在一個脫離人煙,遠離美國社會的地方,那麼,影片對自由的闡釋與反思是缺乏力度的。

也就是說,安迪逃出了肖申克監獄並遠離了美國社會,也就是說導演對自由的歸宿與定義,並不是寄託於這個現實社會當中。這個結局充滿著帶有中國道家哲學中超然世外的哲學理念與人生態度的意味。

由此可見,導演在對自由的嚮往與寄託的想像之中,並非是持有樂觀的態度,這裡對美國社會體制與生活方式有著極其的批判與否定的態度。在做這樣的結論的時候,並非單純的來自導演個人的審美態度與價值取向的限制。而是影片在從開始到最後安迪獲得自由的那一刻一直在做著自由的偶然與必然之間的思辨與探索。

我們的不「自由」大部分是金錢惹的禍

在安迪被誤判入獄之前,我們看到的安迪是自由的嗎?前面已經講過,外面的美國社會只是一個更大的監獄而已,在這個大一些的監獄裡,看似我們都有著自己的追求與實現的自由,實際上還是被束縛在名利權情的束縛之中,我們脫離不了法律、道德、世俗觀念與社會制度的限制與束縛,作為銀行家的安迪在美國社會中並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相反,他的自由生活已經被這個資本主義社會體制所吞噬,由於本身的工作原因,導致安迪的妻子無法獲得關愛與陪伴,進而引發了後來的情感糾葛與慘案。

這個時候,安迪並不是自由幸福的,他的生活淪落到用酒精來排遣苦悶的地步。

為什麼,根源在錢,根源在於資本,在於以資本作為維繫的社會體制,殺妻案的真相是被小偷殺死的,由此看來又好似不是錢的錯,不是資本的錯,不是以資本為紐帶的社會體制的錯,如果繼續沿著小偷追問的話,我們會很容易得出事實的根源,小偷的偶然闖入難道不是因為錢嗎?

安迪被冤枉,被無辜的剝奪自由好似是偶然的,偶然的時間,偶然的地點,偶然的巧合,實際上卻暗含著必然,導演也就是在告訴我們,在這個以資本為主導的社會體制下失去自由是每個人必然所遭遇的,只要是有這個大的監獄的存在,個人自由就註定了必然的喪失,而失去的方式則是充滿著不盡相同的偶然性。

不僅是安迪,他的獄友瑞德,包括那個被典獄長陷害處死的年輕人,他們喪失自由的悲劇並不是單純的人性陰暗面在作怪,而是以物質金錢為價值標準的資本社會註定了他們必然的悲劇。也就是說,是物質的誘惑,體制的悲哀,引發了人性的墮落,最終導致人們在追逐利益、安於體制的過程中一點一點的的喪失掉身上的自由。

最後,不能說我們完全的沒有了自由,只是我們所獲得的自由範域在無限制的被壓縮、限制。先是由外面的大一號的社會壓縮到小一號的肖申克監獄,然後,由小一號的監獄壓向再小一號的狹小的牢房,最後,在人們無法承受的孤獨當中被死亡無情的帶走,這是瑞德一伙人拿與安迪一起入獄的一個下賭注的犯人所走的死亡之路,這是所有人的道路。

只不過在這個殘酷的現實面前,有的人在反抗像那個被打死的不知名的胖子,有的人在適應,像瑞德,有的人已經離不開它,像老圖書管理員。

這是三種狀態,可能就是安迪的命運,也是所有人的命運,但是在影片中安迪卻在第三個階段中選擇了有別於所有人的抉擇——掙脫。

獲取「自由」的道路是艱難的

安迪的越獄成功,或者重獲自由的結果,體現的是導演給予自由、基於現實的一種浪漫式的訴求。

當然,這個訴求的合理性與可能性保持著很大的理性成分,在一個以金錢為主導的社會當中,以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一個體系之內,個人自由的喪失是必然的,只不過在無形的被體制所剝奪的過程當中,每個人失去自由的具體方式與情景存在著偶然性的差異。

可是,安迪用十九年去追求自由的道路告訴我們,重獲自由卻是如此的艱難,或者說在重獲自由的機會與可能說來說,與先前的失去自由的情況形成了相反的對比關係。

也就是說,獲得自由的機會與可能是充滿著微乎其微的偶然性的,重獲自由的必然性卻變得渺若塵沙。從肖申克監獄中擺脫出來,或者從社會體制的束縛之下掙脫出來,像安迪一樣重新呼吸到自由之氣息的人實際上是寥寥無幾。

唯有一個從靈魂深處到身體力行一直保持著對自由的堅定信念的人才擁有一絲在克服無數的挫折與痛苦之中才有碰觸到自由之身的可能。

對,只是可能,而不是必然,這一絲絲的可能性隨時會遭到突如其來的現實鋒芒的打碎與戳破。在即將獲得成功的時候,功敗垂成的可能也是有的,並且很大。安迪在追逐自由,渴望生活的經歷無聲的向我們表現了這個道理。

人生真諦:要麼忙著生,要麼忙著死

人在追逐自由時所充滿的偶然性,在安迪的身上體現的淋漓極致,如果在監獄的第一夜喪失理性的是安迪而不是那個不知姓名的胖子。那麼,被暴揍致死的可能就是安迪,如果安迪沒有雕刻石頭的癖好,就不會從瑞德那裡獲得一把小錘,即使有了這把小錘,倘若安迪的牢房面對的不是一面有相對鬆軟的石灰泥所建構的牆,那麼安迪挖洞的可能性也就絕望可能,更何況在無數次的突襲檢查當中,安迪的越獄計劃隨時都會被發現、暴露。

倘若安迪藏在聖經裡的小錘被陽奉陰違的典獄長所發現,如果安迪遇不到中途被送進監獄的年輕人為他說出妻子被殺的真相,如果安迪得不到典獄長及其屬下的信任,如果安迪的自由意志在這十九年中因為歲月的洗禮而被消滅殆盡,如果太多太多的偶然因素沒有巧合的配合在一起,那麼,安迪最終的歸宿是可想而知的。

獲得自由的偶然因素太多,而達到自由的條件卻又是那麼的遙遠、艱難,安迪在獲得自由的道路上雖然是苦心積慮、鬥智鬥勇的在於束縛自己的力量做著艱苦卓絕的鬥爭,實際上,還需要兩個必然性的硬性條件一個是堅定不移的對追求自由的意志與信念,一個是可供自己實現身體自由的物質基礎。

兩者缺一都無法獲得理想中的自由,而現實中的我們,要麼是擁有豐厚的金錢而喪失了心靈的自由意識,要麼是保持著心靈的自由信念而沒有充足的經濟基礎,要麼就是兩者都一無所有。安迪在監獄中自始至終就一直保持著一顆靈魂的自由信念,這顆自由的種子一直壓抑在他的心靈深處蠢蠢欲動,時刻等待時機體享受自由生長的愉快與幸福。

安迪先是在修理屋頂的時候冒險為獄友們贏回尊重與尊嚴,體驗了一下自由的美麗與溫暖,中途又大膽的在獄中播放莫扎特樂曲——費加羅的婚禮,重溫精神的自由與解放,再到最後忍受著骯髒有醜陋孤注一擲的爬過通往終極自由的下水道,徹底的獲得自由的感覺與解脫。

安迪逃離前夕同瑞德的交談中說過一句哈姆雷特特式的話語,「要麼忙著生,要麼忙著死」。由此可見,安迪對於自由的追求無論在心靈上還是在意志上都保持的極強的熱情與力量。對於那些已經適應了制度的束縛,喪失了自由意識的人,像瑞德與那個圖書管理員雖然獲得了假釋,雖然給了他們一層更大的自由。

但是他們骨子裡的自由意識已經喪失殆盡,老圖書館員最後在小旅館裡用繩子自殺的結局,也就是在向我們說明,一個喪失了自由意識的生命是可悲的,沒有了自由意識也就意味著生命開始向現實屈服,也就意味著喪失了對生活的渴望與想像,同時也反映出一個作為鮮活生命體在人生的道路上所表現出的恐懼與迷茫,這種毫無自由意識的人無論在這個處在多麼寬鬆的體制中亦或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去生存,老圖書管理員的悲劇告訴我們,這樣的生命、這樣的生活、這樣的存在,雖生猶死。

所謂的「自由」是偶然的和相對的

與之不同的是,安迪不僅時刻從靈魂深處保持著強烈而清晰的自由意識,而且在用現實手段暗暗的為自己的身體自由積蓄條件。導演告訴我們,要想從一個以資本主義體系為基礎的社會環境中獲得真正的自由,除了時刻保持堅定的自由意識之外,還要具備豐富的資本條件。

安迪從肖申克監獄逃離出來,並沒有獲得徹底的自由,就像上面所提到的,外面的社會只是一個更大一點的肖申克監獄而已。(巧合的是劉鎮偉的電影《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中,唐僧在牛魔王關押的牢房中對至尊寶也表達過類似的觀念)。

安迪要想獲得最終的自由,不僅要通過一把小錘來獲得從肖申克監獄擺脫出來的自由,而且要通過為典獄長做假帳得來的金錢來實現超越外面的社會制度的自由。最後,隨著海風飄蕩在銀色沙灘上的自由是徹底的,也是理想的,是幸福,也是沉重的。

要想獲得真正的自由是如此的艱難與痛苦,時間與壓力是消滅自由意識的條件,也是獲得自由狀態的過程與手段。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沒有個人足夠的智慧、能力、勇氣與毅力是難以實現的,生命力羸弱的人不會擁有長久的自由意識,甚至根本不會具有絲毫的自由意識,唯有像安迪一樣生命力堅強的人才會在殘酷的現實與牢固的體制面前忍受著時間的煎熬與壓力的考驗來完成對自由的訴求與渴望。

一個喪失了自由意識的人在自由喪失的必然性面前不應得到人們的可憐與同情。恰恰相反,在面對獲得自由的偶然性面前,人們應該為那些敢於為自由之理想而甘願忍受痛苦與犧牲的人感到崇高與佩服。導演為我們塑造了安迪這樣一個值得我們同情與深思的角色,在物慾橫流的社會體系當中,在一個以利益目的作為追求價值的體制之下,人們是否已經遺忘了自由的存在?

一個對自由沒有了任何意識的人,又能如何對自我的實現與理想的追求找到真正的目標與方向呢?導演在影片中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理性與藝術化的表達,人只要是始終保持著對自由的思考與渴望,並敢於為自由而追求奮鬥,就存在著獲得自由的可能。

總結:

最悲哀的事情不是客觀存在的現實壓力限制了我們對自由的實現,悲哀的是自由在你面前,而你卻喪失了對自由的意識與興趣。無奈的事情正如尼採所形容的人的精神歷程一樣,一個人的精神會經歷由駱駝的忍受到獅子的掙脫再到孩子的純粹的過程,很多人在掙脫的階段而不得脫,最終又回到了駱駝的承受狀態中安然度日,只有少數的人,像安迪一樣意志堅定、生命力頑強的人才能在冷酷而痛苦的掙扎中獲得最後的分娩與自由。

(本文作者李鵬。原創不易,侵權必究。確需轉載請先私信聯繫。)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於黑暗中追尋自由之光
    文/寒酥 「於黑暗中追尋自由之光」 長久陷於生活沉悶中的我們,時常感嘆身不由己,索然無味,也總想衝出牢籠,突破枷鎖,沐浴自由之風,探索屬於自己 的一片天地。而在這部影片中的一位身陷囹圄的銀行家,為我們展現一場追尋自由與自我救贖的旅途。
  • 《肖申克的救贖》:不停息的自由之路
    《肖申克和救贖》80年代出生的人,大抵都聽過遲志強的《鐵窗淚》,這愁腸百結的曲調時常在提醒人們千萬別走錯了路,不然失去自由之身的痛苦就會臨到自己頭上。故事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的《肖申克的救贖》曾一度獲得1995年奧斯卡的10項提名,雖無緣小金人,但是無損這部電影在電影史上添上厚重的一筆。
  • 肖申克的救贖:其實人生處處肖申克
    這部電影是一部關於時間、耐心和友誼和自由的電影,故事是關於兩個在監獄服無期徒刑的男子如何成為朋友,如何找到戰勝絕望的方法。我覺得整個故事,友情是線索,耐心是鋪墊,自由是主旨。這是一部在精神層面給人衝擊的好電影,但是我看完之後,感受到的不僅僅是電影裡的肖申克,回顧電影中監獄的種種,細思極恐:我們大多數人在監獄外的生活,上班打卡,下班打卡,吃飯睡覺,公司飯館住處三點一線,這和那種體制化的日子又有多大區別呢?
  • 《肖申克的救贖》:都不要忘記希望與自由給人的意義
    《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 絕望的時候,再看《肖申克的救贖》:在黑暗中尋找希望與救贖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肖申克。疾病、貧困、失戀、失落、失敗、壓力、死亡,可能隨時宣告了我們的無期徒刑,沉重的負罪感和膠著的漆黑,一樣將我們抑鬱的內心緊緊地包裹住。失衡的生命消沉到死一般的黑暗。就像被封在爐中的煤,沒有丁點兒火焰,看不見光的希望和形跡,可是生命不知不覺中已成了灰燼。
  • 《肖申克的救贖》:三個人物,承載著三種關於「自由」的定義
    然而其中最值得推崇的一部,就是《肖申克的救贖》。從1994年上映至今,仍以9.7分高居豆瓣高分電影榜首,不愧為世界電影史上的裡程碑之作。影片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初,青年銀行家安迪因被判涉嫌殺害妻子和情人而入獄。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這部電影我看了好幾次,就好像是在演繹我們的生活一般。故事從1946年說起,緬因州一位銀行家安迪喝得醉醺醺地上了自己的車,還把手槍裡裝滿子彈,接著是他妻子與人私通的畫面,然後兩人雙雙被殺。安迪被判刑入獄,成了肖申克監獄的重罪犯。
  • 《肖申克的救贖》——希望指引的自由鳥
    面對三姐妹凌辱,他堅持反抗,從未屈服;面對典獄長的壓榨,他默默忍受,負重前行,他早已在監獄如魚得水,但他不甘在此沉淪,高鑄的石牆時刻提醒著這裡監獄,所謂的自由只不過是營造假象。安迪的改變只為適應獄中的生活,不變的是堅持的信念和對自由的嚮往。肖申克人人有罪,也人人無罪,在唯一知道真相的湯米被典獄長滅口後,安迪的罪早已還清,救贖之路正式開啟。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很多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惑,《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在大部分人看來,監獄和救贖,似乎並沒有什麼關聯。我對其的理解是,監獄是黑暗的,讓人跌入塵埃;救贖是光明的,使人看到希望。《肖申克的救贖》,即黑暗中的光明,黑暗中的希望。
  • 《肖申克的救贖》: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
    沒錯,我要說的就是《大話西遊》,不過是美國的《大話西遊》:《肖申克的救贖》!至尊寶花了整整500年時間才完成對自己的救贖,而安迪也花了將近20年時間才完成肖申克的救贖。瑞德說:「我不知道她們在唱什麼,我也不想弄明白,此時無言勝有言,她們唱出了難以言傳的美,美得令人心碎,歌聲直竄雲端,超越失意囚徒的夢想,宛如小鳥飛入牢房,使高牆消失無蹤,就在這一瞬間,肖申克的囚徒們仿佛重獲自由。」當悠揚的旋律在監獄上空蕩漾的時候,肖申克所有的人都安靜了下來。
  • 《肖申克的救贖》:自由是...
    蒂姆·羅賓斯至今記得一件事:「我去中國農村的時候,居然有很多人因為《肖申克的救贖》認出來我。」摩根·弗裡曼此前來中國宣傳《超體》時也表示,《肖申克的救贖》是他在中國影迷中識別度最高的作品。1994年10月14日,《肖申克的救贖》在美國大範圍公映。今天,剛好是這部影片上映25周年的日子。
  • 《肖申克的救贖》這個細節基本無人看懂過
    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人生的思考,但是關於主人公安迪的脫逃,但很多人好像沒有看懂。《肖申克的救贖》電影中有一個細節,很少有人知到。這段話很重要卻很容易被忽略,因為它有關本片的主題「救贖」,而「救贖」是一個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詞彙(就像東方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外國人也不明白),宗教色彩很強,很容易被我們誤解。以前有個朋友向我推薦此片時說:「你看過《拯救肖申克》這片子嗎?太好看了,那個叫肖申克的人,真是太牛了。」
  • 是自由拋棄了我們,還是我們選擇拋棄了自由——《肖申克的救贖》
    對《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嚮往已久的,很好奇這部在各大榜單上佔據前五的電影,它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依舊能引得無數人為它痴狂。《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可以說是百年百大經典系列的電影之一,曾經在許多熒幕上看過它的許多經典片段,不過較為可惜的是太過於忙碌,總是沒有太多的時間抽空來看一部電影。
  • 影史排名第一為什麼是《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教父》
    肖申克的救贖更是闡述人如何心存希望,在絕境中逆轉人生,最後獲得成功的積極向上的人生理念。影片說展示的肖申克監獄是一個黑暗的,充滿罪惡的地方。肖申克救贖如行屍走肉一般苟且偷生。許多人年輕時進來,到出獄時已白髮蒼蒼,喪失了勞動能力,更不用說什麼人生價值了。它剝奪了一個人的一生,甚至是所有。
  • 勵志故事——《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太好看了。前一段安迪在監獄裡有朋友有用武之地,看著還挺歲月靜好的,甚至讓人感覺待在監獄也不錯。直到真正殺人的小年輕出現,安迪知道自己確實被冤也確實有了證明,他去找獄長希望重申,卻被黑心的獄長扔去關緊閉,能夠為他翻案的小年輕也被殺害,他終於不能再忍,他藏好獄長收黑錢的證據逃出了監獄,他終於自由了,終於重獲新生。救贖了。
  • 《肖申克的救贖》完美地解釋了人生與自由,你看懂了嗎?
    如今的電影作品中,「人性」成了一個熱門的話題。而經典作品《肖申克的救贖》,當時在豆瓣上有著較高的分數。故事講述著主人公安迪被當成了兇手送進了監獄。後來男主依靠超高的智力成功地逃離了監獄。這不是我工作的銀行,而是一個充滿暴力的地方,男主人也被監獄惡霸毆打。不過,幸運的是,他用非凡的智慧幫助獄警掙錢。結果,他受到了獄警的賞識。當他看到那個人被欺負時,及時攔住他,把他打成了殘疾人。所以安迪在監獄裡不會再被欺負了。後來,他成了典獄長的財務會計,他的工作就是幫他賺錢。
  • 救贖和希望,《肖申克的救贖》最具觸及靈魂的2個關鍵詞
    《肖申克的救贖》拍攝於1994年,這部改編自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麗塔克海華絲和肖申克的救贖》的電影,在當年奧斯卡頒獎禮上,總共獲得了7個奧斯卡提名,最終卻被《阿甘正傳》搶去了風頭。但是,就像梵谷的畫作,隨著時間的流逝,才會越來越彌足珍貴,近20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影迷明白了這部電影的偉大和不朽。電影中傳遞的東西,也不斷被眾多影迷解讀,小編認為,救贖和希望是這部電影最能觸及靈魂的2個關鍵詞。救贖是西方基督教的最基本的教義之一,基督教認為,如果教徒心存對上帝的敬仰和敬畏,必將得到上帝的拯救,只有堅定對上帝的信仰,才能得到上帝的救贖。
  • 物小影推薦|《肖申克的救贖》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該部影片於1994年上映,而這一年也是電影史上非凡的一年,同年上映的還有我上期推薦的《阿甘正傳》,儘管《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當年因為《阿甘正傳》沒有獲得奧斯卡獎項,但是小影覺得優秀的電影,只會隨著時間越來越被人們喜愛,《肖申克的救贖》常年名列榜單第一就是對該片最好的印證,好的作品自己就會說話。
  • 《肖申克的救贖》:十九年的囚籠,也關不住奔向自由的勇氣
    一提起自由和自我救贖,筆者腦海中的影片就是經典的《肖申克的救贖》。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逃離囚籠是天性安迪和瑞德對話主角安迪因謀殺案被判無期徒刑,被關入了肖申克監獄,這就是片名的由來。在監獄裡有一個黑人,瑞德,他坐了20年的牢,現在是肖申克監獄裡的老大哥。
  • 推薦觀影《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該片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