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這個兩個男人的情誼打動了所有人!《肖申克的救贖》:自由是...

2020-12-23 時光網Mtime

預告片

時光網特稿25年前上映的一部美國電影在中國會有怎樣的影響力?蒂姆·羅賓斯至今記得一件事:「我去中國農村的時候,居然有很多人因為《肖申克的救贖》認出來我。」

摩根·弗裡曼此前來中國宣傳《超體》時也表示,《肖申克的救贖》是他在中國影迷中識別度最高的作品。

1994年10月14日,《肖申克的救贖》在美國大範圍公映。今天,剛好是這部影片上映25周年的日子。無論是IMDb還是中國的影評網站,《肖申克的救贖》都雄霸佳片榜首。

在電影的結尾,安迪在留給瑞德的信中如此寫道:「希望是件美好的事,它也許是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時至今日,這部上映25年的電影已然在影迷心裡留下了不可撤更的印記。

正如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在談到影片的深遠影響時所說:「片中清晰有力的情緒表述能在任何文化背景下找到共鳴。」

德拉邦特很慶幸自己的導演處女作不是恐怖片

德拉邦特曾憶起自己與《肖申克的救贖》這個項目的第一次接觸。當時的他只是位劇作家,沒有什麼導演經驗,與「恐怖片導演」似乎只有一步之遙。

「我最早想拍的是《迷霧》(恐怖大師史蒂芬·金的另一部作品)。在《猛鬼街3》和重拍版《幽浮魔點》做過編劇之後,我的想法是如果有幸執導電影那找上門的肯定是恐怖片,這樣我就很容易被定型。」

「我可不想被人拿來跟喬治·A·羅梅羅(《活死人之夜》系列導演)、韋斯·克雷文(《猛鬼街》系列導演)或者大衛·柯南伯格(《蒼蠅》導演)這些拍什麼電影都很厲害的業界大咖來做比較。」

於是他決定不走恐怖路線,而將導演的戲路調轉到劇情片上,「反正我以後也可以再回頭拍恐怖電影嘛」,他笑著說。

弗裡曼與羅賓斯也坦言,他倆加盟《肖申克的救贖》的源動力就是看中德拉邦特的劇本。弗裡曼還透露了一個小秘密,當時經紀人把劇本給他看的時候忘了告訴他要演哪個角色。儘管如此,讀完劇本之後弗裡曼還是毫不猶豫的同意出演。

為了研究角色,飾演安迪的羅賓斯專門跑去一間監獄的禁閉室裡待了一下午體會被囚禁的孤獨感。他說:「我還去跟獄警與囚犯聊了很多。不過,我覺得歸根結底在表演時還是得靠想像,摩根也會同意這種看法的。畢竟片中人物身陷牢獄那麼多年,他們的處境肯定比我們在前期準備時的體驗糟糕好幾百倍。」

《肖申克的救贖》主要拍攝全部是在氣候潮溼的俄亥俄州完成的,除了不時來襲的龍捲風,羅賓斯在拍攝期間還面臨過更大的挑戰。安迪從下水道中爬出來重獲自由的瞬間是片中最為經典的場面,而羅賓斯卻因此吃盡苦頭。

由於拍攝選擇的河道附近有很多農場,拍攝那個鏡頭的時候,羅賓斯不得不在混雜了很多奶牛排洩物的下水道裡表演。回憶起那場戲,他慶幸地表示:「拍完之後好好的洗了一次熱水澡,實在是太舒服啦。」

影片最終使用了兩人在海灘重聚的大團圓結局

德拉邦特談到兩位執行製片人對這部經典之作的貢獻:「他們特別支持我對原著改編劇本的處理,最大的建議就是希望能修改片尾的結局。」

德拉邦特的原始劇本結局與小說相同,是用瑞德在公交車上的鏡頭作為大結局的。「還好他們的提議說服了我,觀眾的確在看完兩個小時二十分鐘之後更樂意見到安迪和瑞德團聚的畫面。」他說。

而對於幾經周折的影片結局,弗裡曼和羅賓斯也調侃,他倆絕對支持最終改動後的版本,因為這樣他們才有機會去加勒比海島享受幾天好日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肖申克的救贖》上映之後的二十五年間,德拉邦特總會收到許多影迷的來信。許多人在信中提到他的電影改寫了他們的生活。不止一次有人告訴他是《肖申克的救贖》幫助他們放棄了自殺的念頭而重拾希望,也有很多人將自己走出抑鬱症的功勞歸結於這部電影。

而蒂姆·羅賓斯最近談到電影為何會引發如此多的共鳴時表示:「很少有電影是關於兩個男人之間的一段真摯而深厚的友誼,並且不涉及追車、女人等等。我認為人們想要或者需要這樣的故事。

「但從更大的角度來看,這是一部關於希望的電影,是關於超越生活中的挑戰和障礙,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電影。如果你有耐心,有信念,生活寬宏大量,在墨西哥的的海灘上,也許會有一塊地方適合我們所有人。」

羅賓斯繼續談到:「我們都有各種各樣的事情束縛著我們的生活。有時候你討厭這份工作,但你必須去做。有時候,你試圖經營的一段關係在某種程度上傷害了你。有時是因為你出生的環境。克服創傷、克服過去的痛苦經歷,所有這些都是最終導致我們生活中缺乏自由的因素。這部電影談到了自由是我們內在的東西,只要有正確的生活方式,不管你的環境如何,自由都是可能的。

作者:Brent Simon 王小羊 編輯:hello王小羊

2014年,導演德拉邦特(中)攜主演蒂姆·羅賓斯(右)與摩根·弗裡曼(左)出席《肖申克的救贖》20周年紀念放映會。

「安迪」與「瑞德」再聚首

主創暢談

主創暢談電影故事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不停息的自由之路
    《肖申克和救贖》80年代出生的人,大抵都聽過遲志強的《鐵窗淚》,這愁腸百結的曲調時常在提醒人們千萬別走錯了路,不然失去自由之身的痛苦就會臨到自己頭上。《死亡飛車》直到前些日子,想追朔一下老片時的心血來潮,讓《肖申克的救贖》狠狠地賺一把男人淚。這部電影把一個坐冤獄的男人對自由與希望的理解刻畫得極為走心。
  • 從《肖申克的救贖》看成年人友誼的真實模樣
    很多看過《肖申克的救贖》的小夥伴會被安迪百折不撓向著希望靠近的精神所激勵。打動本人的不只是安迪的精神,他和瑞德這兩個難兄難弟的友誼也讓人感動。電影《肖申克的救贖》(1994年上映)改編自史蒂芬金的短篇小說集《四季奇潭》中的首篇《肖申克的救贖-春天的希望》(1982年出版)。1995年奧斯卡,這部電影獲得了7項提名。年輕有為的銀行副總裁安迪(蒂姆羅賓斯Tim Robbins 飾)被指控謀殺妻子及其情夫的性命。接著,他被判終生囚禁關進肖申克監獄。
  • 《肖申克的救贖》——希望指引的自由鳥
    安迪的改變只為適應獄中的生活,不變的是堅持的信念和對自由的嚮往。肖申克人人有罪,也人人無罪,在唯一知道真相的湯米被典獄長滅口後,安迪的罪早已還清,救贖之路正式開啟。現實不過是一個更大的樊籠,當你翻過了一座山,迎來的不過是一座更高的山,小學以為初中是自由,初中以為高中是自由,高中以為大學是自由,改變的是環境,不變的是道德與法律鑄成的高牆,我們都身處其中,活在這座巨大的肖申克監獄。監獄中的犯人遵守規則,服從體制,時間將他們打磨成社會所需要的形狀。
  • 《肖申克的救贖》:都不要忘記希望與自由給人的意義
    《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 《肖申克的救贖》: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
    估計很多人會脫口而出:《大話西遊》。沒錯,我要說的就是《大話西遊》,不過是美國的《大話西遊》:《肖申克的救贖》!至尊寶花了整整500年時間才完成對自己的救贖,而安迪也花了將近20年時間才完成肖申克的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三個人物,承載著三種關於「自由」的定義
    他走出了監獄,進入了社會,卻越來越覺得自己不屬於這個社會,無法安放自己那顆惴惴不安的心與身體。他終於忍無可忍,在旅店裡上吊自盡。布魯克斯的悲劇,是瑞德所說的「體制化」的結果。監獄通過各種暴力方式使人喪失自由意志與信念,把人馴化成毫無差別、泯滅人性、只會聽話的軀殼,消滅一切的自我人格:一切由「體制」決定,而不是「人」來決定。
  • 是自由拋棄了我們,還是我們選擇拋棄了自由——《肖申克的救贖》
    我們所有人都身處在一個狹小的籠子裡,囚禁我們的並不是別人,而正是我們自己。對《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嚮往已久的,很好奇這部在各大榜單上佔據前五的電影,它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依舊能引得無數人為它痴狂。《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可以說是百年百大經典系列的電影之一,曾經在許多熒幕上看過它的許多經典片段,不過較為可惜的是太過於忙碌,總是沒有太多的時間抽空來看一部電影。
  • 肖申克的救贖—於黑暗中追尋自由之光
    肖申克的壁牆讓人如困獸般去謀生,但哪裡有壓迫那裡就有反抗,剝奪的同時也孕育著自由,一邊滋生絕望,一邊播種希望。肖申克的救贖,是自由與希望的救贖。 然而不管悲觀絕望的氣息如何籠罩肖申克的上空,安迪始終心懷希望十餘年沒有放棄。或許在絕境中重燃希望並非易事,但安迪肯抓住生的每一次擦出的微小火光,讓其成為燎原之火,點亮晦暗的生活。 「人要麼忙著生,要麼忙著死。而希望,正是求生路上最美的風景。」安迪告訴瑞德希望的價值,而這句話也成為瑞德熬過最後一段牢獄生活和出獄後艱難日子的希望。
  • 「夜讀」史上最佳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上映25周年:要麼汲汲於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今年是《肖申克的救贖》上映25周年,影片於9月22日陸續在北美部分影院重映。重溫經典,《肖申克的救贖》所講的,不光是安迪、瑞德和老布的故事,可能也是你我的故事。它點破了人生的殘酷真相,讓我們重新思考生活,又告訴我們要充滿希望,永不放棄。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很多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惑,《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在大部分人看來,監獄和救贖,似乎並沒有什麼關聯。我對其的理解是,監獄是黑暗的,讓人跌入塵埃;救贖是光明的,使人看到希望。《肖申克的救贖》,即黑暗中的光明,黑暗中的希望。
  • 肖申克的救贖:其實人生處處肖申克
    這部電影是一部關於時間、耐心和友誼和自由的電影,故事是關於兩個在監獄服無期徒刑的男子如何成為朋友,如何找到戰勝絕望的方法。我覺得整個故事,友情是線索,耐心是鋪墊,自由是主旨。這是一部在精神層面給人衝擊的好電影,但是我看完之後,感受到的不僅僅是電影裡的肖申克,回顧電影中監獄的種種,細思極恐:我們大多數人在監獄外的生活,上班打卡,下班打卡,吃飯睡覺,公司飯館住處三點一線,這和那種體制化的日子又有多大區別呢?
  • 推薦觀影《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該片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 《肖申克的救贖》:十九年的囚籠,也關不住奔向自由的勇氣
    一提起自由和自我救贖,筆者腦海中的影片就是經典的《肖申克的救贖》。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安迪的越獄計劃瑞德警覺的問他原因,班迪稱這個是吹,很小只能用來雕刻。在監獄中,還有幾個不懷好意的人看上了安迪,並且不斷地找他麻煩。為此,安迪常常被打傷。
  • 《肖申克的救贖》這個細節基本無人看懂過
    這段話很重要卻很容易被忽略,因為它有關本片的主題「救贖」,而「救贖」是一個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詞彙(就像東方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外國人也不明白),宗教色彩很強,很容易被我們誤解。以前有個朋友向我推薦此片時說:「你看過《拯救肖申克》這片子嗎?太好看了,那個叫肖申克的人,真是太牛了。」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故事從1946年說起,緬因州一位銀行家安迪喝得醉醺醺地上了自己的車,還把手槍裡裝滿子彈,接著是他妻子與人私通的畫面,然後兩人雙雙被殺。安迪被判刑入獄,成了肖申克監獄的重罪犯。在獄中,他與黑人囚犯雷德互相幫助,成為好朋友;而以博格斯為首的一群囚犯卻經常襲擊安迪。
  • 絕望的時候,再看《肖申克的救贖》:在黑暗中尋找希望與救贖
    安迪的努力成了整個肖申克的救贖。讓沒有陽光的肖申克,重新有陽光照射進來。所有的這一切努力都帶給安迪一種救贖的感知,也獲得了肖申克所有人的支持和幫忙,救贖的人生必須努力,在贖去自己心靈的罪責時,爭取自己救贖所獲得的幫助。救贖,僅僅只會為了那些努力付出的靈魂。
  • 物小影推薦|《肖申克的救贖》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該部影片於1994年上映,而這一年也是電影史上非凡的一年,同年上映的還有我上期推薦的《阿甘正傳》,儘管《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當年因為《阿甘正傳》沒有獲得奧斯卡獎項,但是小影覺得優秀的電影,只會隨著時間越來越被人們喜愛,《肖申克的救贖》常年名列榜單第一就是對該片最好的印證,好的作品自己就會說話。
  • 影史排名第一為什麼是《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教父》
    教父《教父》電影宣揚的主題是「男人的聖經,是智慧的總和,是一切問題的答案」。肖申克的救贖更是闡述人如何心存希望,在絕境中逆轉人生,最後獲得成功的積極向上的人生理念。影片說展示的肖申克監獄是一個黑暗的,充滿罪惡的地方。
  • 《肖申克的救贖》:人不應該被外界所束縛,最珍貴的是遵從自己
    《阿甘正傳》,《低俗小說》,《這個殺手不太冷》,《夜訪吸血鬼》。《阿甘正傳》和《肖申克的救贖》都是在1994年上映的電影。在1995年的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上,有兩部電影角逐最佳影片等獎項。最後,《阿甘正傳》獲得最佳影片等共7項大獎,而《肖申克的救贖》雖顆粒無收,卻也是很多影迷心目中的無冕之王。那麼它為什麼成為影迷心中的無冕之王呢?
  • 從《肖申克的救贖》中,我悟道透了人生:自由是偶然的和相對的
    作者說:「自由」在《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中至始至終一直是起著引導與推動作用。可以毫不客氣的話,這部電影就是對自由意識最為深刻與認真的表達。但是,我們在合上電腦,再次去回味電影主題時,你會發現社會中的人哪有什麼自由,所謂的自由自由都是偶然的和相對的。人生的真諦不過是「要不忙著生存,要不忙著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