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人不應該被外界所束縛,最珍貴的是遵從自己

2020-12-20 突然心累盧巧音

1994年是世界電影史最傳奇的一年,眾多優秀作品一起出現。《阿甘正傳》,《低俗小說》,《這個殺手不太冷》,《夜訪吸血鬼》。《阿甘正傳》和《肖申克的救贖》都是在1994年上映的電影。在1995年的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上,有兩部電影角逐最佳影片等獎項。

最後,《阿甘正傳》獲得最佳影片等共7項大獎,而《肖申克的救贖》雖顆粒無收,卻也是很多影迷心目中的無冕之王。那麼它為什麼成為影迷心中的無冕之王呢?

其實當時該影片導演法蘭克·戴倫邦特還只是個名不經傳的小導演,只能拍一些小成本電影,當他看到史蒂芬.金的小說《肖申克的救贖》時決定把它拍成電影。連作者本人也不看好這個題材,索性就把電影版權送給了戴倫邦特。經過5年打磨,《肖申克的救贖》問世,但是票房非常不理想。

但伴隨著後續電視網絡和電視傳播,這部電影意外的旋風般席捲全球。《肖申克的救贖》獲得多項奧斯卡和金球獎多項提名,都鎩羽而歸。但是單憑獲得奧斯卡多項提名就足以證明這部電影是備受奧斯卡矚目的。影片的核心價值觀就是追求自由,這也是被影迷喜歡的重要原因。

人的一生追求的就自由,現在最常被掛在嘴邊的不就是財務自由嗎,我們做的大多數事情都是為了最終的目的自由。有人一輩子現身於科研,有人樂忠於娛樂,這一切,其實都是追求心靈的自由。肖申克的救贖正是表達了追求自由的努力,最終實現了自由,這不是正跟每個人一樣嗎?所以,引起了大部分人的共鳴。

任何苦難都不能阻擋追求自由的靈魂。在這個信仰缺失的時代,大多數時候我們會在黑暗裡迷失方向。而《肖申克的救贖》卻回復了你尋找許久的答案:HOPE。只要你還心存希冀,總會有那麼一天,你將得到自由實現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告訴我們,信仰不分種族,不分地域,不分文化程度,不分高低貴賤,所有的信仰,最終會歸根於簡單的兩個字:希望。

希望是一件最美好的事情,人最怕束縛,人與生俱來的恐懼也是讓我們如此難受,金錢,欲望,名譽這些一切都是束縛讓我們不快樂的東西,我們要學會嚮往自由,看淡一些東西。

你看過這部電影嗎?你怎麼看自由呢?

相關焦點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敢於放棄一切,才是救贖的第一步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敢於放棄一切,才是救贖的第一步今天,來與大家介紹一部影片《肖申克的救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肖申克監獄,出身,所受教育,朋友的忠告勸導,家庭希望與個人慾望等等。背負了太多太久,絕大多數人早就已經分不清哪些是自己想要的,哪些是外在強加的。肖申克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是監獄麼?或許不是,就像布魯斯一樣,它成了我們生活的保護傘和指明燈。但這個保護傘和指明燈卻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可以真正讓我們過得有滋有味,而只是每天簡單的複製粘貼。生活僅僅停留在略微高於活著的層面上而已。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很多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惑,《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在大部分人看來,監獄和救贖,似乎並沒有什麼關聯。我對其的理解是,監獄是黑暗的,讓人跌入塵埃;救贖是光明的,使人看到希望。他無法為自己辯解,只有他知道自己無罪。在那裡,他見到了那個被監獄裡其他人捉弄、大哭著說「我不該在這裡,我想媽媽」的小胖子在來到肖申克的第一晚就活活被殘暴的獄警打死。在肖申克,沒有人會在乎他人的死活,死的人連名字也沒能留下。
  • 《肖申克的救贖》真正需要救贖的不是人,而是「體制」
    大概就是對《肖申克的救贖》的最完美讚譽了吧!但在小編看來,這部電影承受得起人世間一切美的形容詞。貫穿全電影的只有一個主旨: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關於這部電影的影評,分析,解刨數不勝數,小編這次不說安迪,也不說瑞德,今天和大家討論一個小角色:布朗。在小編看來,「布朗」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類人」。
  • 《肖申克的救贖》:三個人物,承載著三種關於「自由」的定義
    然而其中最值得推崇的一部,就是《肖申克的救贖》。從1994年上映至今,仍以9.7分高居豆瓣高分電影榜首,不愧為世界電影史上的裡程碑之作。影片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初,青年銀行家安迪因被判涉嫌殺害妻子和情人而入獄。
  • 絕望的時候,再看《肖申克的救贖》:在黑暗中尋找希望與救贖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肖申克。疾病、貧困、失戀、失落、失敗、壓力、死亡,可能隨時宣告了我們的無期徒刑,沉重的負罪感和膠著的漆黑,一樣將我們抑鬱的內心緊緊地包裹住。失衡的生命消沉到死一般的黑暗。就像被封在爐中的煤,沒有丁點兒火焰,看不見光的希望和形跡,可是生命不知不覺中已成了灰燼。
  • 25年前,這個兩個男人的情誼打動了所有人!《肖申克的救贖》:自由是...
    蒂姆·羅賓斯至今記得一件事:「我去中國農村的時候,居然有很多人因為《肖申克的救贖》認出來我。」摩根·弗裡曼此前來中國宣傳《超體》時也表示,《肖申克的救贖》是他在中國影迷中識別度最高的作品。1994年10月14日,《肖申克的救贖》在美國大範圍公映。今天,剛好是這部影片上映25周年的日子。
  • 《肖申克的救贖》:不停息的自由之路
    《肖申克和救贖》80年代出生的人,大抵都聽過遲志強的《鐵窗淚》,這愁腸百結的曲調時常在提醒人們千萬別走錯了路,不然失去自由之身的痛苦就會臨到自己頭上。憑藉著自己過人的智慧與毅力,最後逃出生天,完成了自我救贖與對獄友的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於黑暗中追尋自由之光
    文/寒酥 「於黑暗中追尋自由之光」 長久陷於生活沉悶中的我們,時常感嘆身不由己,索然無味,也總想衝出牢籠,突破枷鎖,沐浴自由之風,探索屬於自己 的一片天地。而在這部影片中的一位身陷囹圄的銀行家,為我們展現一場追尋自由與自我救贖的旅途。
  • 救贖和希望,《肖申克的救贖》最具觸及靈魂的2個關鍵詞
    《肖申克的救贖》拍攝於1994年,這部改編自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麗塔克海華絲和肖申克的救贖》的電影,在當年奧斯卡頒獎禮上,總共獲得了7個奧斯卡提名,最終卻被《阿甘正傳》搶去了風頭。電影中傳遞的東西,也不斷被眾多影迷解讀,小編認為,救贖和希望是這部電影最能觸及靈魂的2個關鍵詞。救贖是西方基督教的最基本的教義之一,基督教認為,如果教徒心存對上帝的敬仰和敬畏,必將得到上帝的拯救,只有堅定對上帝的信仰,才能得到上帝的救贖。每個人的一生,匆匆忙忙,是碌碌無為度過,還是絢爛綻放?安迪給出了自己的詮釋。
  • 《肖申克的救贖》——希望指引的自由鳥
    肖申克人人有罪,也人人無罪,在唯一知道真相的湯米被典獄長滅口後,安迪的罪早已還清,救贖之路正式開啟。現實不過是一個更大的樊籠,當你翻過了一座山,迎來的不過是一座更高的山,小學以為初中是自由,初中以為高中是自由,高中以為大學是自由,改變的是環境,不變的是道德與法律鑄成的高牆,我們都身處其中,活在這座巨大的肖申克監獄。
  • 深度解讀《肖申克的救贖》:生活是座監獄,我們誰也逃不掉
    這座監獄名叫肖申克,瑞德是監獄裡的老油條,他能給獄友們搞些小玩意。前一個月,安迪幾乎不與任何人說話。有一天,他主動找瑞德,想讓他幫忙弄一把石錘。瑞德調侃他,是想用錘子挖地道?換來安迪的苦笑。好在瑞德靠譜,安迪求錘得錘。一次,安迪在洗衣房被人叫走,「三姐妹」對他有性趣,把他辦了。
  • 勵志故事——《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太好看了。前一段安迪在監獄裡有朋友有用武之地,看著還挺歲月靜好的,甚至讓人感覺待在監獄也不錯。直到真正殺人的小年輕出現,安迪知道自己確實被冤也確實有了證明,他去找獄長希望重申,卻被黑心的獄長扔去關緊閉,能夠為他翻案的小年輕也被殺害,他終於不能再忍,他藏好獄長收黑錢的證據逃出了監獄,他終於自由了,終於重獲新生。救贖了。
  • 推薦觀影《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該片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故事從1946年說起,緬因州一位銀行家安迪喝得醉醺醺地上了自己的車,還把手槍裡裝滿子彈,接著是他妻子與人私通的畫面,然後兩人雙雙被殺。安迪被判刑入獄,成了肖申克監獄的重罪犯。在獄中,他與黑人囚犯雷德互相幫助,成為好朋友;而以博格斯為首的一群囚犯卻經常襲擊安迪。
  • 物小影推薦|《肖申克的救贖》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該部影片於1994年上映,而這一年也是電影史上非凡的一年,同年上映的還有我上期推薦的《阿甘正傳》,儘管《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當年因為《阿甘正傳》沒有獲得奧斯卡獎項,但是小影覺得優秀的電影,只會隨著時間越來越被人們喜愛,《肖申克的救贖》常年名列榜單第一就是對該片最好的印證,好的作品自己就會說話。
  • 影史排名第一為什麼是《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教父》
    他藐視一切價值,不給警告,不虛張聲勢,不留餘地。教父,就是自己的上帝。 他是地下黑暗世界的皇帝。整個教父電影宣傳的是血腥暴力。在與幫派之間爭奪利益的時候,採用手段無所不用其極。肖申克的救贖更是闡述人如何心存希望,在絕境中逆轉人生,最後獲得成功的積極向上的人生理念。影片說展示的肖申克監獄是一個黑暗的,充滿罪惡的地方。
  • 經典電影系列01:《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最有趣的一點就是,雖然故事的主人公是安迪,但是影片中大部分的視角都來自瑞德。而導演在銜接兩人出場方式上,也非常有趣。在肖申克監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每當有新人到來時,就會有人猜測誰會在第一晚哭泣。瑞德將賭注壓在了弱不禁風的安迪身上,為此卻付出了兩包香菸的代價。正如瑞德在獨白中所說,安迪在進入肖申克的當天,仿佛就適應了監獄內的生活。他平靜地審視著這裡地一切,沒有一絲抱怨。
  • 肖申克的救贖:其實人生處處肖申克
    這是一部在精神層面給人衝擊的好電影,但是我看完之後,感受到的不僅僅是電影裡的肖申克,回顧電影中監獄的種種,細思極恐:我們大多數人在監獄外的生活,上班打卡,下班打卡,吃飯睡覺,公司飯館住處三點一線,這和那種體制化的日子又有多大區別呢?
  • 從心理學、象徵意義、現實意義解讀《肖申克的救贖》的魅力
    而這句話也完全適用於另一部經典電影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肖生克的救贖》是一部成名已久且經久不衰的高分電影,它講述了一個年輕有為的銀行家安迪因冤入獄,被判終生監禁。而弗蘭克爾等1500人被壓入集中營,奧斯維辛四個字足矣讓他們心跳驟停。所有人都明白這四個字代表著什麼,從踏上火車的那一刻「驚恐」的情緒就在他們心底蔓延,直到最後一刻「噴薄而出」。肖申克監獄也一樣,安迪與眾人坐在開往監獄的大巴車上,他們面無表情,臉上蠟黃,甚至可以看到小胖子微微顫動的嘴角。
  • 從《肖申克的救贖》中,我悟道透了人生:自由是偶然的和相對的
    作者說:「自由」在《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中至始至終一直是起著引導與推動作用。可以毫不客氣的話,這部電影就是對自由意識最為深刻與認真的表達。但是,我們在合上電腦,再次去回味電影主題時,你會發現社會中的人哪有什麼自由,所謂的自由自由都是偶然的和相對的。人生的真諦不過是「要不忙著生存,要不忙著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