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靠日本橫濱港的「鑽石公主」號郵輪,因船上有人感染新冠肺炎而吸引了全球目光。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與「鑽石公主」號郵輪有相同遭遇的,還有多艘郵輪。
載著2000多人的「威士特丹」號郵輪,至少被5個國家或地區的港口拒之門外,已在海上「漂泊」多日。直到12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柬埔寨同意接受「威士特丹」號郵輪靠岸。按計劃,這艘郵輪將於13日早上抵達柬埔寨。
2月4日,載有4000多人的「世界夢」號郵輪在抵達中國臺灣高雄時乘客被禁止靠岸。船上有3名大陸乘客被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當時郵輪上的乘客中,有108名來自湖北,其中28人來自武漢。
譚德塞證實,目前有三艘郵輪經歷延遲通關或被拒絕進入港口,而且通常沒有基於有證據的風險評估。
遇到突發疫情,大型船舶不允許進港口靠泊,或只允許在錨地封閉隔離,這樣做是否科學?多位船運界人士13日對第一財經表示,這種做法並不科學。
從事多年遠洋航運的一位船長表示,大型客輪單從預防新冠肺炎來說有很大局限性。此次疫情,主要通過呼吸道系統傳染,而船上房間設計對通風隔離就存在局限性。同時,船上的醫療器材及醫護人員的配備與陸地上差別很大,現場救助難度也大。
另一位遠洋船長對第一財經說,大型船舶的居住艙室是通過船上的中央空調系統強制通風和迴風的,一般除了船上的醫院處所設立單獨送風系統外,其他各艙室的供風、迴風系統都是共用的。
這位人士建議,應儘快取消錨地等待在船隔離的方案,安排船舶靠港,對全船人員進行體檢,根據體檢結果分成確診、疑似、查看等幾種情況,安排單獨的陸地醫院或集中點,分開救治、隔離觀察,並對情緒不穩定人員開展心理疏導。
同時,安排專業消毒人員對撤離後的船舶全部艙室進行徹底消毒。對空調系統的入風口噴灑霧化消毒液,保持空調系統運行,居住艙室內部循環消毒。對新冠病毒肺炎確診和疑似人員居住過的艙室內部用品進行焚燒處理,消除隱患。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國際海事研究委員會船員分委會秘書處日前編制的《船舶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指南》也提出,在船船員出現發熱症狀或疑似病例,靠泊期間應立即安排離船就診;如在航期間應立即隔離,船上醫護室應隔離通風,不讓有症狀的船員參與集體活動,並立即向公司報告;由船長負責立即聯繫當地代理安排患者離船就診,同時通知公司給予相關岸基支持。
上述船運界人士表示,需要提前考慮旅客來源、近期行程了解、上船前體溫測量、加強健康信息核實等,即每個港口人員上下前,就要通過網絡等手段核實好以上相關信息,關口前移,把控風險。
船舶在港期間,嚴格控制非船人員登輪,登輪檢查隨身物品、測量體溫、佩戴口罩。非必要時禁止外來人員進入生活區。採用分餐制,儘量減少個人間交流接觸。每位船員每12小時測量體溫一次,值班人員在上崗前測量體溫。發現有發熱、咳嗽等症狀,首先進隔離艙觀察,檢查確認。
同時,妥善安排船員生活,採購環節加量採購,保證質量,減少採購次數,減少船岸接觸;要求廚師戴口罩進行夥食製作;廚房、食材儲存間進行徹底衛生大掃除;餐具用餐後高溫消毒。
2月8日,資深船長胡月祥也在「中國航務周刊企鵝號」上撰文稱,發現確診病例的郵輪,應立即靠泊碼頭,將病人或疑似病人分類送進港口附近的醫院,將船上的旅客、海員和海乘人員,全部有序地撤離郵輪,在陸地隔離場所隔離14天。
航運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從目前正在建設母港城市的多個建設規劃看,對於疫情防控的軟硬體配置是不夠的。比如,某大型郵輪母港基地,年設計通過能力近百萬人次,規劃建設了文化消費片區、購物餐飲片區、商務辦公片區、郵輪旅遊片區、創新居住片區等,但應急配套設施明顯不足。數萬平方米的航站樓,只有一個醫務室幾名醫務人員。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DF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