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賨人客獨家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李清照,一個偉大的女詞人、一代詞宗、千古第一才女,說實話,要評價這樣一位大師的詩詞,真的很有壓力。
李清照傳世的詩詞有60多首,她也僅憑這60多首加冕「詞宗」的稱號,不得不讓人驚嘆她的詩詞含金量有多高。
要在這60多首佳作裡面選10首出來,真的很難很難,因為你每選出一首,就意味著在說其餘的沒有這首好,而你又必須給出理由。這要多麼強大的鑑賞力才能做到真正的實事求是、不偏不倚啊?
但轉念一想,「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學本來就是各抒己見、各有所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筆俠鬥膽,獻上自己覺得李清照寫得最好的10首詩詞,不敢說精確,就像我題目所說的那樣,這僅僅是我個人的觀點,不成熟的地方,敬請指教。
好了,閒話少敘,來看看是哪10首吧:
1、《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是李清照少女時代的一首代表作,景、物、人、酒,連成一氣,充分體現出了待字閨中的李清照的那份灑脫與不羈。
2、《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同樣是少女時代的作品,同樣和酒有關,喝酒加遊玩,看來大才女從小就和酒結下了不解之緣,而且,她不是我們常規理解的乖乖女。
3、《點絳唇·蹴罷鞦韆》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再大方的女孩子也有害羞的時候,李清照害起羞來卻是另有一番風味。看到心目中的男神來訪,躲避不及,臨走還不忘深情回眸,卻被她說成聞到一鼻子青梅的芬芳,多麼有少女的那一份純真和浪漫啊。
4、《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新婚燕爾,李清照的嬌羞真能讓所有男兒心裡融化掉。在丈夫趙明誠面前,李清照竟和花吃起了醋,害怕花奪去了自己的光彩,硬要趙明誠評評到底哪個更漂亮。也只有才女,才有這樣的琴操。
5、《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我是按時間先後順序來評選的,這是李清照婚後和趙明誠分別時寫下的感懷詞。能把思念寫得如此詩情畫意和柔情萬種的,還有誰能超得過李清照?
6、《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還是思念丈夫,同樣的主題,卻被李清照演繹出了不同的經典,一句「人比黃花瘦」,讓人看得心碎了一地。
7、《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作這首詞的時候,李清照已經遭遇了靖康之恥,衣冠南渡,以及趙明誠的因病去世,遭受多重打擊的李清照此時一個人孤苦伶仃。其它還好,沒有愛情滋潤的李清照縱使在詩詞方面取得了偉大的進步,奈何餘生怎生得過?「怎一個愁字了得?」
8、《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同樣是晚年,同樣是寫愁,李清照再次展現出她高超的文學功底和思維跨度,只怕雙溪那葉單薄的小舟,也載不動我內心沉重的憂愁!此時,陪伴李清照的,只有那冰冷的詩詞。
9、《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的詩很少,但她每一首詩都勝過很多詩人千萬首,這首絕句怎樣?
誰說女子不如男?李清照的這首絕句足以羞煞當時屈膝求和的大宋男兒漢,李清照女中豪傑的一面在此展現得淋漓盡致。你還覺得她是一個弱女子嗎?
10、《題八詠樓》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裡,氣壓江城十四州。
南宋朝廷的所作所為都看在大宋子民的眼裡,到底是戰是和?李清照的這首詩給出了答案:只要眼前得過且過,哪管後人能否守住江山呢?事實證明:確實沒守住。
一個民女的疾首吶喊,表達了對當權者的強烈不滿。有了這首詩,我們還爭什麼秦檜和嶽飛到底誰對誰錯呢?要知道:秦檜還是李清照的表妹夫(親的)。
一個偉大的詩(詞)人,最重要的不在他的詩詞華麗,而在他的思想境界,到底有多高。李清照能這麼偉大,就在於她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古代傑出女性應具備的優秀品質。
我愛,李清照,就像愛蘇東坡一樣!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賨人客》,號「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