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報整版聚焦鹽源丨可「顏」可甜 一個鹽源蘋果的升級「出山圖」

2020-12-24 澎湃新聞

微信號:scrbpx 聯繫我們:0834-3866868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侯衝 王雲 唐澤文

12月22日四川日報第10版截圖

一線故事

在瀘沽湖川滇兩省交界處,有一個名為「舍垮」的摩梭村落。從這裡開車20分鐘左右,便可到達瀘沽湖草海景區,飽覽湖光天色。

這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按說舍垮村最不缺的應該就是民宿。12月11日,但當記者驅車走進這個小村落時,發現民宿寥寥無幾,過去7年間也只有18家獲準開設。村黨支部書記李比瑪扎石直言,全村範圍內,可以改造成民宿的農房多達100多戶。

巨大反差背後,是舍垮村與民宿的一段「死磕」故事。

清晨,鳥瞰四川瀘沽湖,摩梭古村落舍垮村在晨曦中如夢似幻。本版圖片均由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雲 攝

起點低,但標準不能降

村民阿普魯若的家,是一座典型的摩梭人木欏房。四座木製小樓圍成了一個四合院,花樓和草樓遙遙相對,正對大門的是摩梭人待客的地方——祖母屋。見到客人到來,阿普魯若熱情地把我們迎進屋內,親手為我們調製酥油茶,火塘裡的柴火噼啪作響,不一會兒茶香滿屋。

「你們不知道原來這間屋子有多破。」阿普魯若興奮地給我們講著房子的變化。2014年,他把「大雨大漏、小雨小漏」的舊屋改造成這間民宿。目前有7個房間,寒暑兩個假期是民宿的高峰期,基本上為一家人帶來一年收入。

四川瀘沽湖舍垮村古村落,花樓上的摩梭姑娘正在展示摩梭文化。

在舍垮村,想成為一家民宿的老闆,絕非易事,必須滿足一整套嚴苛的標準。

「我們起點低,但標準不能降。」李比瑪扎石說,如果村民要開民宿,村委會會組織專門的評審,檢查內容包括床單被罩是否乾淨整潔、公共廁所等設施是否齊全等。

看硬體,也要看口碑。村裡剛剛興起民宿時,李比瑪扎石和幫扶幹部等一起在美團平臺上開設了評分系統。他們定期查看消費者在平臺上對民宿的打分評價,通過這種方式督促後進,確保全村民宿服務質量穩步提升。

搞旅遊,但文化不能丟

提升改善硬體設施之外,要在舍垮村開設民宿,認可、堅守並尊重摩梭人文化,始終是第一法則。

「外面的遊客來到舍垮村最想看的是我們摩梭人的傳統文化。」李比瑪扎石說。將外地遊客接待到摩梭人家裡參觀,向他們展示打酥油茶、製作豬膘肉等生活場景,介紹走婚、分餐等摩梭人特有的風俗文化並收取一定費用,是舍垮村發展旅遊業的主要項目,村民稱其為「家訪」。

對於「家訪」,李比瑪扎石無比珍視,眼裡容不得一點沙子。曾有一個外地人到舍垮村與當地農戶合開民宿。面對來「家訪」的遊客,他們大肆汙名化「走婚」,「將『走婚』形容成下三濫的文化。」李比瑪扎石聽說這件事後,第一時間找到村民小組組長,通過拍攝、錄音等方式保留證據,最後關閉了那家民宿。

「誰都想致富,但絕不能拿摩梭人的文化開玩笑!」李比瑪扎石說,自然、淳樸的摩梭人文化是舍垮村在瀘沽湖畔發展旅遊業的最大競爭力。

為傳播,也為傳承,李比瑪扎石自己動手開發了體現摩梭人文化的法杖擺件、繪有瀘沽湖景色的羊皮畫、豬槽船模型等文創產品。同時,他們正與四川省商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洽談合作,開設舞場,定期演繹摩梭人歌舞。舍垮村還建立了兩個演習所,定期向村裡年輕人傳授醫藥、歌舞、竹篾編造、繪畫唐卡等技能。

「摩梭文化不能丟,這是全村的『魂』。」李比瑪扎石確信,只有堅守自己的文化,舍垮村的旅遊飯碗才能端得更穩。

一縣一策

12月11日傍晚,一團彩雲出現在鹽源縣城上空,鹽源縣電商物流農業產業園廣場上的人卻來不及欣賞。開箱、套袋、擇撿、重新裝箱……40多名工人正在完成當天最後一項工作:分揀5萬斤蘋果,這些蘋果正在走完它們走出鹽源的「最後一步」。那輛早已等候於此的大貨車,將帶著它們奔向新目的地:湖南省長沙市。

鹽源蘋果,久負盛名。鹽源蘋果分別佔全省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的65%和75%,去年鹽源蘋果從業人員近10萬人,年產量54萬噸,產值22億元。換言之,蘋果收成好不好、賣得好不好,不僅直接影響當地果農的錢袋子,更事關當地脫貧攻堅的成色。

於是,探訪鹽源蘋果,成為我們此行的重要一站。

第一站 大堰溝村

升級路線:蘋果樹→「蘋果秧」

成 效:顏值更高產值更高

距離鹽源縣城幾十公裡的大堰溝村,是當地蘋果種植「大戶」。

12月12日一大早,在村支書羅宗國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村裡的蘋果園。

一進去,我們的第一個願望就落空了:在這個種植了幾十年蘋果的村裡,我們曾試圖尋找到一株「百年」蘋果樹,卻被告知,這裡樹齡最高的蘋果樹也不超過「40歲」。

見不到高大挺拔的蘋果樹,蘋果種植「第一村」的蘋果樹在哪兒?路過一片葡萄園模樣的果園,羅宗國告訴記者,「這就是我們的蘋果園。」

這些蘋果樹不過手指粗細,如果不是被固定在鐵絲網上,甚至讓人懷疑它們究竟能否經得住大涼山的風。這些「蘋果秧」真的能夠產出好吃的鹽源蘋果?看出我們的疑惑,羅宗國說,這是鹽源蘋果的新技術。

羅宗國說,種植蘋果幾十年,村裡遇到的棘手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腐爛病,幾乎每株10年樹齡以上的蘋果樹,都會備受此病困擾,要麼直接枯死,要麼口感下滑;二是不好看,再甜的蘋果,沒有好的顏值,也很難賣出好價錢。

這幾年,幾支科技攻關團隊陸續進駐鹽源,蘋果樹變「蘋果秧」,正是成果之一。「別小看這些樹苗,結出來的蘋果更大、更甜、更好看,收購價是傳統果子的兩倍多。現在大堰溝村的『蘋果秧』種植面積已有1000多畝。」羅宗國說。

第二站 電商物流農業產業園

升級路線:手工分揀→機器分級

成 效:400項評測讓鹽源蘋果實現分級

蘋果種植的問題解決了,怎麼賣出去?在袁德踴管理的鹽源縣電商物流農業產業園,我們繼續尋找答案。

他建議我們去車間看看。那裡,一臺從紐西蘭引進的自動分揀線正在調試。

生產線上,各類大小、顏色、品相的蘋果從傳送帶入口進入,經過一個大型「體檢箱」後,被輸送到了不同傳送帶上再分類,最終進入不同分揀箱。

「體檢箱」上方是一個電腦操控室,分揀生產線負責人喇美傑盯著面前3塊電腦屏幕,觀察上面不斷變化的數據。

「這套系統,能識別400多種影響蘋果品質的因素,對蘋果進行精準分類。」喇美傑介紹,這些因素包含外在可見的大小、顏色、磕碰傷等,也包含人工分揀難以識別的甜度、暗傷、脆度等。

提升價格只是小目標。通過這套系統,袁德踴有更大的野心——以鹽源蘋果分級為起點,打造全國通用的蘋果分級標準。「國際市場上,車釐子有多少個J的標準,牛肉也能根據花紋色彩評定等級,蘋果為什麼不能有這樣的標準?」

通過把握市場標準,給鹽源蘋果「升檔次」,是袁德踴的最終目標。

第三站 網際網路

升級路線:經銷商→電商

成 效:鹽源蘋果出涼山

對於賣蘋果,大堰溝村村民甘立全最近嘗到一個甜頭:做微商。「三分之一的果子在微信上就賣掉了。」明年,他計劃開一個直播間親自帶貨,「鹽源蘋果好吃,這就是我帶貨的底氣。」

如何藉助網際網路,擴大鹽源蘋果的銷路,也是袁德踴正在考慮的事。

鹽源縣電商物流農業產業園的租金,現已高達每平方米100元。「依舊有源源不斷的經銷商過來,但我們不可能滿足所有客商的要求。」唯一的辦法,是重構生產鏈和供應鏈。

袁德踴的想法,是依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實現一個蘋果從種植技術指導、到貨源調配,再到網絡銷售打通的全鏈條。

產業園已投用的氣調倉儲中心和冷鏈倉儲中心是其中一個重要步驟——新的儲存技術,能夠幫助蘋果更加適應市場價格波動。面向各大電商平臺的電子商務辦公區域,則是打通銷售端的重要一環。

新的鏈條正在產生作用。3個月前,「粵港澳大灣區——涼山州鹽源縣」蘋果產銷對接籤約儀式舉行,鹽源蘋果打通了前往「粵港澳大灣區」的通道。「通過粵港澳,我們還有可能走到更遠的地方去。」當地農業部門的人員說,「蘋果、核桃、花椒是鹽源『三寶』。如果蘋果這個鏈條打通,就可以複製到其他產品。這樣,我們鄉村振興也才更有底氣。」

農業特色產品走出大涼山,鹽源顯然有更大企圖。

脫貧門道

田灣鄉德石村

青花椒核桃豬羊挑大梁

全村主導產業是核桃、青花椒和畜牧業。2020年全村青花椒種植面積已達3400畝,核桃種植面積達3200畝。初步統計全年青花椒產量14萬公斤,產值400萬元;核桃產量10萬公斤,產值60萬元;黑山羊存欄2300隻,年銷售800隻,銷售收入160萬元;生豬存欄1100頭,年銷售220頭,預計生豬銷售收入可達100萬元。

黃草鎮格郎河村

小菸葉催生大產業

2019年,格郎河村打破常規,大膽創新,通過引入種植大戶到村流轉土地,將閒置、荒漠的土地合理利用起來,解決缺技術的最大問題,發展240畝菸草產業,當年格郎河村菸草產業增收約110萬元。

梅雨鎮龍家灣社區

就近務工,人均月增收超2000元

當地引導550餘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到外地和本縣的蔬菜基地、蘋果園、花椒園務工,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開發公益性崗位37個,人均年增收6600元;幫助村民在原居住地種植核桃3580餘畝、花椒1250餘畝,養殖牛、羊6000餘頭,戶均年增收1.5萬元,有效解決搬遷群眾穩定增收的問題。

新村「新」人

12月12日,鹽源縣青天鋪村,看到記者一行,村民馬長生不住地推銷自家蜂蜜。「質量好得很,才從蜂箱裡摘出來的,顏色都沒變。」

讓人更覺得甜的,是他在聊天過程中一直笑呵呵的表情。「不笑都不行啊,我30萬元的外債馬上就要還完啦!」

2015年,馬長生一家正式脫貧摘帽,有了「大幹一場」的想法。此前,因老婆生病、4個孩子都在上學,他家成了貧困戶。在政策扶持下,老婆看病和孩子上學問題都得到妥善解決,成功摘帽。

「一共借了30萬元的外債,修了養牲畜的圈舍、採購了養蜂設備、種植了30畝花椒,還將家裡空地重新整修成了售賣農特產品的店鋪……」

30萬元,這對於一個省、州、縣重點建檔立卡貧困村的人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

「開始心裡也有點慌,但看著他的幹勁,就知道攔不住,那我們就一起幹吧。」馬長生妻子如今身體已康復,大小事務兩人都是一起在做。

他們的家是一個整潔明亮的小別墅。客廳敞亮、臥室乾淨,衛生間裡打開水龍頭就有熱水。家門口挨著公路,夫妻倆就地擺攤,將蜂蜜銷售給過往路人。

在客廳裡,馬長生給記者算了算今年的收入:蜂蜜5萬餘元,豬14000元,花椒2萬餘元,再加上家裡店鋪一年可收5萬元租金,馬長生越算心裡越高興。

「5年來,就是靠自己的這雙手,一點一點把外債給還上的,現在只剩幾萬元啦。」他說。

現在,他們的4個孩子中,2人上高中,2人上大學。「只要他們願意,我會供他們一直讀下去。」馬長生覺得,自己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

「好多人都在網上開店鋪或朋友圈賣蜂蜜,賣得可好了呢。我就虧在不識字上,不然我也能搞搞『電子商務』,說不定收入更多。」他說。

不久前,他與鄰村的幾個養蜂大戶一起,聯合搞起了蜂蜜專業合作社。他只需搞定前端生產,後端銷售有專人負責。

「假期孩子們回來,我也要讓他們教我一些簡單操作,這些電子商務技術還是要學會。」馬長生說。

猜你喜歡

1、

對話183丨美姑縣委書記馬小寧:鎖定兩個文旅發展目標定位 構建全域生態山地旅遊體系

2、

對話183丨普格縣委書記劉若塵:打造深度貧困地區高質量發展樣板縣

3、對話183丨涼山州政協副主席、金陽縣委書記毛正文 :打造金沙瑤池明珠

4、

美景美圖 邛海溼地花香鳥語滿園春

5

、對話183 | 甘洛縣委書記陳建生:建設大渡河畔的璀璨明珠

6

、數瞰四川之涼山篇 | 唯美視頻瀏覽全域五彩涼山 感受陽光味道

7、

對話183 | 會東縣委書記劉曉博:讓「川滇明珠」在金沙江畔熠熠生輝8、對話183丨涼山州雷波縣委書記王榮華:大山大水見證脫貧發展奇蹟

來源:四川日報

主編:王雲

原標題:《川報整版聚焦鹽源丨可「顏」可甜 一個鹽源蘋果的升級「出山圖」》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涼山鹽源:大力發展蘋果產業
    鹽源蘋果 供圖 鹽源縣委宣傳部高原上長出「冰糖心」鹽源縣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的高山盆地上,北緯27度,海拔2600米,年均氣溫12.1℃,具有低緯度、高海拔、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特點。鹽源蘋果產業帶動的批發零售行業、倉儲包裝運輸行業、餐飲住宿業、電商物流行業、勞務行業等年創產值達4億元,已形成了以川、渝、滇、黔為中心,輻射湘、閩、蘇、皖、浙,遠銷東南亞的龐大銷售網。
  • 雨後體驗鹽源蘋果採摘,水靈靈果兒甜到心裡頭
    23日,2019四川花卉(果類)生態旅遊節分會場暨鹽源縣第三屆蘋果節開幕,當晚一陣綿綿雨,24日雨後參加開幕式的嘉賓和媒體記者到衛城鎮的一個村莊體驗採摘,一望無際都是掛滿果子的蘋果樹,果味飄香,果兒水靈靈,體驗採摘的人們吃得甜到心坎裡。
  • 【第二屆鹽源蘋果節】蘋果採摘品鑑活動,鹽源「高原紅蘋果名縣」實至名歸
    走進鹽源果園,體驗採摘樂趣,見證鹽源蘋果生態化無公害種植,10月21日上午,「絲路山水.果香鹽源---2018四川花卉(果類)生態旅遊節分會場暨鹽源縣第二屆蘋果節」在鹽源縣衛城鎮大堰溝村開展鹽源之旅蘋果採摘品鑑活動。
  • 鹽源糖心醜蘋果為什麼這麼甜?
    千年鹽城,華麗轉身——鹽源縣,位於涼山彝族自治州,呈現「小盆地」的地形,經過科學規劃、科學發展,這裡種植的蘋果大放異彩。離太陽最近,離城市最遠,這裡海拔高達3000米,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溫差小、雨量適中,土層富含有機質。
  • 鹽源縣人民政府關於規範鹽源蘋果外包裝的通告
    鹽源縣人民政府關於規範鹽源蘋果外包裝的通告根據《農產品包裝和標識管理辦法》《產品質量法》《商標法》和《中共涼山州委辦公室 涼山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深化大涼山農產品品牌創建統一「大涼山」特色農產品品牌包裝的實施意見》(涼委辦發〔2012〕3號)相關規定,為規範鹽源蘋果外包裝,推進原產地蘋果外包裝標準化,提升品牌形象,維護市場秩序,現將相關事項通告如下:
  • ...助力涼山脫貧攻堅」活動進鹽源 推介高海拔蘋果、草莓,瀘沽湖之旅
    靜秋小姐姐在海拔2500米的鹽源縣電商物流農業產業園品嘗了蘋果,說:「好甜!」雖然蘋果已經罷市,但存量還不少,還需要銷售出去。網紅們傾力促進其聲名遠播,並對接使用電商平臺,自己帶貨,也為當地群眾示範怎麼電商帶貨,為今年順利銷完也為來年銷售作準備。
  • 「網紅助力涼山脫貧攻堅」活動進鹽源 推介高海拔蘋果、草莓...
    靜秋小姐姐在海拔2500米的鹽源縣電商物流農業產業園品嘗了蘋果,說:「好甜!」雖然蘋果已經罷市,但存量還不少,還需要銷售出去。網紅們傾力促進其聲名遠播,並對接使用電商平臺,自己帶貨,也為當地群眾示範怎麼電商帶貨,為今年順利銷完也為來年銷售作準備。
  • 2020中國(鹽源)蘋果產業發展大會在鹽源縣召開
    大會現場  與會人員齊聚一堂,分享蘋果種植經驗技術,研討鹽源蘋果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方向,謀劃鹽源蘋果品牌提升與推介,以期乘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東風,發展綠色高效農業,打造特色產業品牌,推動鹽源蘋果走向更高的發展臺階。果農和採購商合影  據了解,鹽源是四川省第二大盆地,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條件和產業發展基礎。
  • 來自「神仙產地」四川鹽源,這裡的蘋果雖醜,但是讓你甜到心裡
    不管有無糖心,每個蘋果的果糖成分都是那麼多,不影響口感喲!所產蘋果皮薄肉嫩,集香,脆,甜於一身大多數的蘋果都有糖心非常甜鹽源蘋果不管有無糖心,每個蘋果的果糖成分都是那麼多,不影響口感喲!蘋果種植技術從上世紀70年代 代代相傳這裡的每一顆醜蘋果都是大涼山鹽源村民的心血對於他們來說,蘋果就是希望
  • 【產業鹽源】2020中國蘋果產業發展大會
    2020年9月13日上午,2020中國(鹽源)蘋果產業發展大會在鹽源縣召開。大會由中共鹽源縣委、鹽源縣人民政府、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聯合舉辦。鹽源縣委常委、副縣長廖流波出席會議並致辭。主辦方代表,縣委宣傳部、縣農業農村局、縣商投局、縣國投公司相關負責人,採購經銷商代表,縣內企業、果農和合作社代表共240餘人參會。
  • 百果園「造血式」扶貧 7年來助力萬噸鹽源蘋果走出大涼山
    百果園早在2013年就進駐鹽源縣進行蘋果採收,後來通過生態圈企業優果聯以種植技術幫扶的方式紮根鹽源產地。目前,百果園在當地有5家合作供應商,共採購了上萬噸鹽源蘋果,並通過百果園渠道銷往全國。  【同期】百果園集團副總裁兼集團商品中心總經理 朱啟東  我們是2013年到鹽源來的,當年在這裡採購了80噸蘋果,覺得口感非常不錯,但是很參差不齊,所以我們希望能通過我們的技術和管理水平,能夠把當地的品質提高。鹽源縣的首要產品是蘋果,所以在相同的政策下,我們的採銷政策會對貧困縣優先傾斜,所以這兩年採「野蘋果」,我們大部分精力是放在鹽源。
  • 「網紅助力涼山脫貧攻堅」活動走進鹽源 推介蘋果、草莓與瀘沽湖
    宋明12月11日至13日,「網紅助力涼山脫貧攻堅」活動進涼山州鹽源縣,推介海拔2500米的鹽源壩子蘋果、2700米的瀘沽湖畔草莓,以及旅遊勝地瀘沽湖,用直播與短視頻,展示這塊神奇之地,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 鹽源蘋果嘎嘣脆,拼多多直播助力,啟動當天店鋪營業額高達3720萬
    俗話說的好,每天一蘋果,疾病遠離我,蘋果可謂是鼎鼎有名的維生素醫生了!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特產的鹽源蘋果可謂是蘋果中的戰鬥機,汁甜味美,一咬嘎嘣脆。號稱是離太陽最近,距離城市最遠的蘋果!9月11日,佛山工作室、鹽源縣人民政府聯合拼多多針對"2020鹽源消費扶貧活動月"開展特別直播活動。直播總共吸引了近180萬網友圍觀,拼多多直播間累計觀看量達到48萬。售出鹽源蘋果超1000件,啟動日當天帶動廣東四川兩地助農企業線下認購3720萬元。與此同時,也帶動當地核桃、臘肉、香腸、高山土豆等鹽源特產銷量翻倍增長。
  • 鹽源青豆泥兒
    鹽源的雨水比外面要來得晚一些,天乾物燥,容易引發山火。小時候我們喜歡幹一種熛茅坡的遊戲。偷偷從家頭抓幾根火柴,跑到荒山坡坡上劃燃,把茅草點起。火的舌頭一閃一閃,把附近焦黃的茅草煽動起來。要是有一陣風也過來參加,熛茅坡的大戲也就震撼上演啦。輕煙變濃煙,荒草枯枝噼噼啪啪,火的交響讓人膽戰心驚。要的就是這種心跳,不過這種遊戲是危險的,整不好要惹大禍。
  • 「歪瓜劣棗」樣的蘋果,卻有著冰糖般的脆甜!
    這款醜蘋果來自四川大涼山,位於川滇交界處,一座接著一座的大山,沒有盡頭。人們把這裡稱為「離太陽最近的地方」。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氣候條件,讓鹽源的醜蘋果糖心比例高達70%以上,甚至有些蘋果的糖心可以達到表皮。而留守在大涼山的老人們打理果園的方法也比較簡單。完全不幹涉蘋果的成長,任由它們自由成長。
  • 寶石中國|桃花玉、龍溪玉、鹽源瑪瑙,四川到底藏了多少寶藏?
    前段時間,一個叫做丁真的四川藏族小夥兒,又讓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省份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圖源網絡  其中,四川產的瑪瑙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涼山美姑九口以及聯合等地區產出的川料南紅瑪瑙,另一種則是鹽源縣產出的彩色鹽源瑪瑙。
  • 四川涼山鹽源「王國」驚現中國西南最早遺存
    ­  (原標題:四川涼山鹽源「王國」驚現中國西南最早遺存) ­  兩三毫米薄的箭鏃、穿了孔的墜飾、光滑如玉的石斧、有序疊放的石刀……近日,一件件深藏在四川涼山的精美石器,經考古人之手破土而出,將鹽源王國的文化密碼追溯到4600多年前。
  • 鹽源蘋果、伽師瓜、皺紗魚腐……佛山安農博會掃貨攻略來了
    周末又有好去處,第五屆佛山安農博會在順德陳村花卉世界正式開幕,現場200多家品牌農企參與,既可以逛逛,還能買到綠色農產品,四川大涼山的鹽源蘋果、核桃、苦蕎食品,四川甘孜州的葡萄酒、蜂蜜,來自新疆的伽師瓜、水果乾,來自黑龍江雙鴨山的有機大豆米麵,雲浮的皺紗魚腐,湛江的桑蠶製品等等。展會將從8月30日持續至9月2日。
  • 鹽源盛產井鹽,「公母山」景區藏在山中鮮為人知,花椒純香伴你行
    深秋的鹽源清晨涼意十足,一定得注意多帶點衣物。鹽源,從字面上看,這個縣城真的與鹽有關?在翻閱鹽源的歷史沿革中,我看到這樣一段悽美的傳說。鹽源產鹽始於漢代,現有白鹽井、黑鹽井兩處,20世紀90年代初年產鹽1萬餘噸。縣城往西南5公裡處有一個十分奇特的大自然景觀——公母山。去公母山的路徑有兩條。
  • 鹽源不僅蘋果好吃 四川瀘州幫扶的「1元烏雞」也成了香餑餑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沈明 封面新聞記者 李華剛 攝影報導一隻烏雞苗,貧困戶只需出資1元人民幣就可購買回家。2019年,瀘州市江陽區對口幫扶鹽源縣指揮部,促成瀘州市烏蒙山供銷合作社與鹽源縣雙柳蘋果專業合作社合作,在雙河鄉楊柳橋村聯合打造鹽源縣「百萬生態烏雞養殖示範基地」,註冊成立了鹽源縣彝康農業有限公司。2019年7月,在示範基地首批試點養殖「寶佤山」烏雞1萬隻,每隻成品烏雞重6-7斤,市場價格約35元/斤,當年收入達200萬元,試養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