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現在社會發展的速度快,社會也跟著發展,各方面都呈欣欣向榮之態,中國發展很快,幾十年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我們不能否認的還有一些落後的事物及思想的存在。最明顯表現出來的方式就是農村老人常說的俗語,而這些俗語不只是說說而已,一些落後發展比較慢的地區,老人還是堅定的相信並且融入到生活中,影響著自己及身邊人的人生。「寧讓男大一十,不讓女大一春」這句俗語就不知影響了多少人?那它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這些俗語簡直可以說是落後思想凝聚的精華,我們不能全面否認俗語,不是所有俗語多存在落後的因素,有的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不好的我們也承認並且指出其存在的問題。能夠成為口口相傳的俗語當然有一定的歷史和依據。
這句俗語的依據就是,以前帝制時期、民國時期存在的問題,它以俗語的形式影響現代社會部分人的思想及生活。農村的老人聽著上一輩的話,一直記著上一輩總結的經驗,可是因為他們生活環境的落後,他們沒能將這些經驗與現在社會發展結合,導致一直相信著那些跟不上時代步伐,與社會發展脫節的俗語。
「寧讓男大一十」就是說接受男女婚配中男可以比女大十歲,「不讓女大一春」就是說不接受婚姻中女比男大一歲,十歲與一歲這樣的極大差距,是明顯的男女不平等問題。原因就是祖輩的這些經驗總結,背景是帝制社會是未解放時期,是以前落後的社會背景。帝制時期皇帝有三宮六院後宮家裡三千,甚至到了帝制消失還有一夫多妻制,男人無論多老只要有錢都可以有年輕的妾室,而女性則地位低下,即便是大一歲,男方家中也會有失體面。
可反觀現在的社會,早已經是尊重個人、男女平等的社會了,每個人選擇什麼人生活都是自己的自由,沒有必要讓年齡成為限制。這句俗語有依據是事實,可是並沒有要借鑑的正確道理。如今不再是落後的時代,大家更應該往前看,不能盲目迷信,有的俗語可以借鑑,有的聽一聽也就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