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我對常州並不陌生,第一次到常州那是十多年前了。
記得那是2007年的秋季,我參加了中職學校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在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在常州度過了兩個月的時光。趁著周末也拜訪了瞿秋白故居,沿著京杭大運河徒步考察了常州段,拜謁了蘇東坡下船登岸的東坡古渡所在地的東坡公園,也到過距今較為久遠的春秋時期的淹城,登上過紅梅公園西側天寧寺的天寧塔,還驅車百裡赴約天目湖,品嘗了名吃天目湖魚頭,登上了雞鳴三省的南山竹海……隨著時間的流逝都淡忘在昨日的記憶裡。
時過境遷,彈指一揮間十三個春秋過去了。今年我家姑娘參加完中考考進她心儀已久的衡水中學,每年暑假都要到身在江蘇工作的兒子處小住,順便就帶著孩子直接到常州故地重遊,我再次遊覽了東坡古渡碼頭遺址。當年來常州學習時就知道蘇東坡一生中曾經多次到常州,最後還是終老於常州,不知道為什麼蘇軾對常州情有獨鍾?
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生於眉山,開封殿試,鳳翔初入仕途,杭州任通判,密州(今山東諸城)任太守,徐州治水,南京看望政敵王安石,黃州、汝州復官,被貶湖州、惠州,被貶流放儋州,病逝於常州。
據說在蘇東坡上京城參加殿試的過程中,結識了常州府宜興縣的蔣穎叔,蔣之奇和單錫,以及常州晉陵縣的胡宗愈,志趣相投,結為摯交,在聽他們介紹了常州種種之好後,定下了赴居常州的「雞黍之約」,有了來常州的初步想法。後來在常州賑災半年,走遍常州府所有轄縣,萌發了歸老常州的心願。蘇東坡的三個兒子及家人曾長期居住於常州府宜興縣,侄女(蘇轍之女)嫁給常州人胡仁修,外甥女嫁給宜興單錫,侄孫蘇彭娶了常州丁騭之女。由此可見,東坡先生不僅僅是常州的過客,也算半個常州人,在被流放海南期間,常州人曾組隊長途跋涉前往探望,蘇先生也在被赦免後,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趕緊回常州,並最終逝於常州。
蘇東坡與常州有著不解之緣,他21歲考中進士時定下「雞黍之約」以後的40多年的人生中,曾十四次到常州,在這裡開設了東坡書院,常州人為了紀念東坡先生就在他下船登岸的地方修建了東坡公園,進入大門,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精緻的小園林「三蘇苑」,穿過洞門就是懷蘇亭,懷念蘇東坡的意思。大塊的太湖石上刻著「雪浪」兩字,據傳,東坡先生曾在揚州得到奇石,表面紋路皺褶如波浪,且潔白無瑕,先生將其命名為「雪浪」,把它置於書案,終日欣賞,甚至把他的書房改名為雪浪齋,也曾在其詩中題款為「雪浪翁蘇軾」。
園中還有一處亭子名叫龍亭,因為這個亭子跟乾隆還有不小的關係,因此叫龍亭,旁邊有一座御碑亭,亭內有乾隆爺當年六巡江南時留下的詩。有一首是這樣說的,「髯翁遷八州,浮舟不系艇。其不遷者存,至今遺佳境。當年艤棹時,水流人自靜。倜儻緬高風,徘徊發清省。」雖然詩寫得不怎麼樣,但是意思卻顯而易見,表達了他對東坡先生的高尚品格的讚揚和崇敬,同時也有對東坡先生的悲慘遭遇的惋惜和同情。
艤舟亭柱子上有兩幅對聯,其中一幅是「艤舟亭畔喜迎東坡居士,洗硯池邊笑駐西蜀故人」,東坡先生好竹子,所以旁邊還有一個竹亭,亭內有東坡詩句,「爽借清風明借月,流動觀水靜觀山」。園內還有一處據說市東坡先生在常州時用的洗硯池。
東坡先生在常州也留下了好多詩篇,與好友孟震一同到常州附近的僧舍拜訪世外高人寫下了「知君此去便歸耕,笑指孤舟一葉輕。待向三茅乞靈雨,半篙流水送君行。」「湛湛清池五月寒,小山無數碧漓岏。稚杉戢戢三千本,且作凌雲合抱看。」這也足以看出一代文豪對仕途坎坷的不屑一顧。
常州,每次造訪都有不同的感受,我也多麼想學學東坡先生常居於此啊,儘管不能常居,常州常州,常來走走,也是一種美好的祈盼。
寫於2020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