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節目《大運河》聚焦常州,講述常州運河故事

2020-12-06 中國江蘇網

央視節目《大運河》聚焦常州,講述常州運河故事

唱響「常州,教我如何不想她」

11月30日-12月2日,中央電視臺4套國際頻道《遠方的家》大型系列節目《大運河》連續聚焦常州,播出《古韻常州 運河詩情》《運河變遷 更美常州》《守護運河 築夢常州》三集常州故事。央視攝製組和本地嘉賓邵志強、李亞雄、季全保、湯德勝、費曄、趙洪波等共同講述常州的運河故事。

在節目全篇旁白處,央視以常州籍著名學者、語言學家、音樂家趙元任譜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民樂演奏為背景音樂,並在節目最後,以童聲唱出「教我如何不想她」收官點睛。

央視鏡頭下,常州有哪些「教我如何不想她」之處?

運河記憶,古韻悠然品鄉愁

自江南運河開鑿之初,常州便成為江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常州逐漸成為中國主要的糧食生產區。宋朝著名詩人陸遊曾在常州寫下「蘇常熟,天下足」的千古詩句,真實反映了當時常州的繁榮與富庶。

天寧寶塔是常州老城中心的地標建築,站在塔上放眼望去,可以俯瞰常州老城廂。沿著古運河,距離天寧寶塔不遠處就是東坡公園,這裡有洗硯池、艤舟亭、仰蘇閣。公元1071年,蘇東坡第一次到常州,就被水鄉山野的神韻和淳樸的民風深深吸引。之後,他又多次遊歷常州,並終老於此。蘇東坡對常州十分眷戀,他留下了將近20首有關常州的詩作。

攝製組來到緊鄰運河的西瀛門,這裡保存了一段完整的明代古城牆,見證了常州漕運興盛的歷史。沿著河岸向西,就是建於公元1548年的文亨橋,這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體用青石構築,作為常州最高也是最長的石拱橋,文亨橋原本橫跨在運河上,20世紀80年代疏浚河道時,被調轉90度移建在旁邊的護城河上。

在常州民俗文化學者季全保的帶領下,攝製組還品嘗了銀絲面、小籠包等常州美食,探訪了常州梳篦、亂針繡等常州非遺項目。

運河文化,水鄉風情煥活力

隨著運河改道,青果巷從繁華的運河商埠逐漸變成了常州官宦名人的聚居地。如今,這裡是常州保存最完好的歷史文化街區,也是常州人最喜愛的休閒地之一,漫步在清新幽靜的小巷中,總會令人回想起縈繞在心間的那份久遠記憶。2014年,我市開始對青果巷進行保護性修復,經過幾年的修繕,這條散發著厚重歷史人文氣息的小巷重新吸引了常州人的目光。

攝製組還來到運河五號創意街區,這裡是常州運河邊最具活力的地方,人們在這裡不僅能觸摸到常州近代工業的歷史,也能感受到現代文化創意的跳動脈搏。園區裡設有大運河記憶館,分運河歷史、運河風物、運河遺存和運河新姿等幾部分展覽,詳細介紹了大運河在常州的發展歷史和風貌,讓人們在很短的時間裡就能對大運河常州段有全面的了解。

由於緊鄰運河,交通便利,100多年前,常州人在運河北岸建起了戚墅堰發電廠,之後又建起大明廠、戚機廠等一批工廠。於是,這段運河沿岸也被譽為常州民族工業的搖籃。

運河未來,詩意畫卷吐新芽

對常州人來說,守護運河已成為一種傳統,人們為此世代相守。

在常州,有一支由市民自發成立的保護母親河志願者巡護隊,志願者們定期在運河邊清理水面垃圾,維護河道環境。今年71歲的殷秀華是志願者巡護隊的創始人之一。她說,比起過去,現在河水清了,垃圾也少了,他們更多時候是開展保護大運河的宣傳活動,還自編自導了很多文藝節目,希望以此來提高人們對大運河的保護意識。

為推動我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走在前列,今年9月,我市審議並通過《大運河文化帶常州段總體規劃》。該總體規劃緊扣「文旅休閒明星城」的目標,以「名人文化、紅色文化、工商文化」為魂,結合運河沿線的名人故居、考古遺蹟、水工設施、工業遺存,系統建設高品位的文化長廊、高顏值的生態長廊、高水平的旅遊長廊,將大運河常州段打造成獨具常州魅力的大運河示範段。同時結合老城廂復興發展工作,精準打造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核心樣板。

據了解,《遠方的家》大型系列節目《大運河》播出後,各地觀眾反響熱烈,「常州,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城市形象又一次成為全國熱點。

鄭雨露 文 朱臻 攝

相關焦點

  • 《大運河》常州專輯昨起在央視播出
    昨天起,央視四套《遠方的家》大型系列節目《大運河》連續3天播出常州專輯。《遠方的家》欄目是一檔大型日播旅遊欄目。《大運河》系列節目以貫穿南北的大運河為主線,聚焦兩岸自然風光、歷史文化、生態保護、風土人情等內容,描繪新時代運河的美麗畫卷,深度挖掘大運河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
  • 今天起,常州將連續「霸屏」央視3天
    本周一至周三晚 17:15CCTV-4《遠方的家》大型系列節目《大運河》將連續三天聚焦常州節目安排11月30日(星期一)《遠方的家》《大運河》攝製組來到古城常州,登天寧寶塔,俯瞰運河兩岸城市景觀。走進東坡公園,了解蘇東坡為何眷戀常州?進百年老店,看常州小籠包如何製作?品嘗銀絲面,回味常州人的運河記憶。
  • 江蘇文旅頭條 • 運博會|常州:訴說運河老故事 描繪美麗新畫卷
    精彩江蘇 2020/09/02 17:05來源:精彩江蘇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將在9月3日至7日舉辦,即日起,「江蘇文旅頭條」正式推出江蘇運河沿線城市巡禮系列,聚焦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實踐成果、特色亮點和發展舉措,
  • 唱響大運河文化的「常州精彩」
    大運河常州段是江南運河連江通湖的重要河段,全長45.8公裡,其中世界遺產段長23.4公裡。據史料記載,自隋以來常州就成為漕運重要驛站。元朝以後,運河曾三次南遷,形成了現今「依河建城、河隨城遷、河城相套」的「三河四城」風貌。
  • 常州:運河兩遷水長流 明清古巷故事多
    核心提示:大運河常州城區段由西北向東北橫穿整個市區,長約23公裡,是我國南方運河的典型段落,也是我國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大運河常州城區段曾兩次遷移,奠定了常州城依水而築、城水相依、人水相親的城市格局,也促進了常州城市、經濟、社會的繁榮與發展。  一分為三穿城而過  沒到常州前,就聽說常州城內城外有三條運河。  大運河「走」到常州,為何會一分為三?
  • 常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兩個「標識」:打造成「民生之河、人文之河」
    按照「一次規劃、整體設計、分布實施、系統集成」的原則,在國家、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總體格局下,我市精準定位大運河常州段的特色和優勢,穩步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規劃體系的編制工作。  為提升城市標識度,用文藝精品講好運河故事,我市將運河主題文藝創作列入全市優秀精品文化產品創作扶持的優先選題方向,產生了電影《桂香街》《老中醫》等一大批運河主題藝術精品,「常走大運」、運河詩會、水地標評選、「塑」說大運河、「畫」說大運河等主題活動亮點紛呈。
  • 常州天寧區:傳承運河文化,激活「運河新生」
    大運河既是天寧區境內區域排澇、引水灌溉、工業生產取用水的重要河道,也是串接常州人文古蹟和水鄉風情的重要紐帶。大運河天寧段沿線流經之處,為常州最核心、最繁華的地段,歷史城區內以水係為軸,呈現出「水陸並行、長街沿河、短巷向水」的結構,並保存至今,沿線文物古蹟、歷史遺存、民俗文化星羅棋布,包含園林文化、祠廟文化、遺址文化、紅色文化、名人文化、工業遺存等多類特色文化。
  • 八十五張照片告訴你大運河常州段有多美
    京杭大運河在常州穿城而過,千百年來,古老的運河是常州的母親河,人文資源豐富,名勝古蹟眾多,是一部承載常州歷史文化的寶典。當今的常州古運河,正成為一條融風景名勝和歷史人文景觀於一體的旅遊景觀走廊。 中國大運河,並不僅僅是慣常所知的京杭大運河,而是一個運河體系,它囊括了隋唐大運河(洛陽為中心)、京杭大運河(北京至杭州)、浙東運河(寧波為中心,連接海上絲綢之路)。其中,穿常州城而過的常州古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組成部分。常州是保留了中國大運河2500多年歷史的活標本。
  • 常州精準打造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核心樣板
    陳濤指出,當前,中央、省委對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常州市老城廂建設工作也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緊密相關。在更高層面上謀劃推進全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一方面要提高政治站位,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抓細抓實省委省政府的各項任務要求,結合常州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的重點與亮點穩步有序積極推進;另一方面,要聚焦核心重點,緊扣目標、紮實推進當前及下一階段常州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的各項環節和任務。
  • 「橋」裝打扮 續寫常州古運河新篇章
    大運河,千百年來哺育著常州,也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發展。單板橋、單孔石拱橋、廊橋……穿城而過的運河之上,座座橋梁或精緻或氣勢如虹。這些古橋、新橋承載著常州的歷史文化,也記錄著常州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今,大運河常州段的幾座橋,在悄然發生變化。橋畔不僅水清岸綠,更是「橋」裝打扮,玩起了科技「惠」民。
  • 運河畫脈丨 運通千年,河美常州
    江蘇常州 —— 吳文化的中心地帶,在常州地域文化中,處處離不開水文化的特質:千百年來,京杭大運河在常州穿城而過,古老的運河是常州的母親河,運河文化便是常州水文化的精髓所在。如今,常州文化中的 「水性」 依然潤澤著祖祖輩輩的常州人。
  • 打造運河工業文旅 2020常州運河工業文旅體驗周啟動
    中國常州網訊 今天上午10點,常州運河工業文旅體驗周啟動儀式在常州經開區舉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濤出席儀式並為活動揭幕。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謝春林、市文廣旅局局長榮凱元、市工信局副局長張志強、常州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顧偉國等相關領導參加了活動。
  • 常州大運河:留下一路繁華 繪出新鐘樓畫卷
    常州大運河是中國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45.8公裡,其中城區段長約23.4公裡,城區段西起連江橋,東至東方大橋,屬大運河世界遺產部分。大運河城區段由鐘樓段和天寧段組成,大運河進入鐘樓區境內後,一路向東,穿城而過,留下一路繁華。在常州市中心,我們可以看到常州最古老的運河——南市河。
  • 「紅色青果」牽手「汀美安基」開啟常州大運河紅色聯盟黨建共建序幕
    大運河是常州的母親河,見證了城市千年的發展與變遷,也承載著龍城深厚的文化底蘊。青果巷作為常州大運河的文化名片,是常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節點,是江蘇省委宣傳部等部門聯合授予的「江蘇最美運河地標」。近年來,晉陵投資集團在市委組織部的指導下,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指示,立足青果巷的文化資源,傳承紅色文化基因,以紅色文化名人為主線,以紅色展館為節點,講紅色故事,展紅色文化,揚紅色品牌,打造 「紅色青果」黨建文化品牌,建設全省首家以歷史文化街區為依託的黨性教育基地。
  • 央視《大運河》聚焦揚州 解密揚州工和淮揚菜背後故事
    掃碼看視頻昨晚,CCTV-4《遠方的家》系列節目《大運河》播出第32集,也是從這一集開始,講述大運河揚州段的故事。據節目組介紹,《遠方的家》大運河揚州段的故事從《清麗水岸揚州城》開始,將在12月8日到15日期間,陸續播出5集。「大運河帶來了揚州城市經濟的繁榮,富裕的生活,為揚州的工藝品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昨日播出的節目分別以「尋玉揚州工」和「創新淮揚菜」為題,講述了大運河帶給揚州的特殊城市氣質。
  • 常州推動運河文化與文創街區融合發展 打造金名片
    該重點提案系民進常州市委提出,市委書記齊家濱、市長陳金虎先後就提案辦理作重要批示。  今年以來,常州市以文旅休閒明星城建設為龍頭,打造文旅核心品牌,加快實施《文旅休閒明星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著力打造一批凸顯地方特色的城市文旅IP;以老城廂復興發展為引擎,推動文商旅深度融合,以中吳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為核心展示區,整體推進7.4平方公裡老城廂歷史文化保護;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為紐帶,構建「城河一體」格局,加快實施古運河——老城廂休閒文旅項目、大運河文化帶奔牛段項目
  • 常州地鐵將發行「運河盛乾圖」紀念限定票卡
    常報全媒體訊 為豐富常州地鐵票卡的文化性和藝術性,滿足市民對個性票卡的需求,8月21日起,常州地鐵將攜手常州民俗專家季全保推出「運河盛乾圖」紀念限定票卡,限量發售1500套。京杭大運河承載著常州數千年的歷史積澱,緩緩流淌的大運河,無數艘船搖動的槳櫓,不僅搖出了兩岸不計其數的物質財富,也搖出了絢麗燦爛的文明。由季全保繪製的《運河盛乾圖》重現了乾隆鼎盛時期常州運河沿岸的繁華風貌,不僅風物精緻,且飽含人文典故。
  • 第二屆大運河文旅博覽會隆重啟幕,常州實力演繹教我如何不想她
    ,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於9月3日正式在無錫拉開帷幕。常州與眾多國際運河城市、國內運河沿線城市一同參展。乘著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的東風常州這座成長於大運河畔的旅遊明星城市又一次與大家見面了,讓我們一起感知運河文化的魅力,體味八邑名都的精彩
  • 《桂香街》裡的常州情懷|新聞中心|中國常州網 常州第一門戶網...
    作為一部典型的「地方電影」,它所呈現的運河意境、地方符號、初心擔當無不表達著大寫的常州情懷。    一、潤物細無聲的運河情懷    古運河形成了常州粉牆黛瓦、小橋流水、枕河人家的城市特性和文化特色。《桂香街》的電影畫面展現了濃鬱的常州水鄉特色、古運河風光,令人大飽眼福、心馳神往。
  • 常州古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常州,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千百年來,古老的運河是常州的母親河,人文資源豐富,名勝古蹟眾多,是一部承載常州歷史文化的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