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看視頻
昨晚,CCTV-4《遠方的家》系列節目《大運河》播出第32集,也是從這一集開始,講述大運河揚州段的故事。據節目組介紹,《遠方的家》大運河揚州段的故事從《清麗水岸揚州城》開始,將在12月8日到15日期間,陸續播出5集。
「大運河帶來了揚州城市經濟的繁榮,富裕的生活,為揚州的工藝品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昨日播出的節目分別以「尋玉揚州工」和「創新淮揚菜」為題,講述了大運河帶給揚州的特殊城市氣質。
視頻截圖
玉材、匠人和儒商 因運河聚集在揚州
「清代中期,尤其是在乾隆年間,揚州玉器全盛發展,這裡成為全國玉材的主要集散地和玉器主產製作中心之一,有著『天下玉,揚州工』的說法。」節目一開始,主持人唐天驕和攝製組來到揚州玉器廠、中國玉器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揚州玉雕的代表性傳承人之一朱士平師傅,介紹了揚州玉雕鏈子壺的設計、製作特色。
中國玉器博物館展出的玉壺有著修長的玉鏈,每節長短一致,大小一樣,當聽說玉鏈和玉瓶是從同一塊卵形玉料中雕琢出來的,唐天驕對揚州玉雕匠人的精妙巧思讚嘆不已。
揚州是不產玉的,為什麼全天下都要把玉材送來揚州加工呢?朱師傅解釋,這就要歸功於運河了,「首先,有了運河,才有可能把全國的玉材運來揚州;其次,運河把大鹽商聚集到了揚州,揚州的鹽商是徽商,徽商大多是儒商,他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較深的造詣,並將之發揚光大;再次,運河把全國的能工巧匠聚集到了揚州,提高了揚州加工玉材的技術水平。」
節目中還介紹了「揚州工」的傳承,展示了現代揚州玉器設計、加工、教學的過程。在揚州,不僅有學校教授玉雕專業,傳統的師帶徒制度確保各種精妙技法得以準確地流傳下去。
南北物產和廚藝高手
因大運河在這裡相遇
2019年10月,揚州成功入選「世界美食之都」,是繼成都、順德、澳門之後第四個獲此殊榮的中國城市。《大運河》攝製組通過「創新淮揚菜」,把如今淮揚菜的教學和創新展現在觀眾面前。
吳松德製作創新菜
在古運河邊的一個淮揚菜館裡,老闆吳松德製作了兩道菜,其中一道是他的創新菜,把「揚州炒飯」和「爆熘軟兜」融合,另一道菜是傳統淮揚菜「獅子頭」。
原來,吳松德是從揚州大學學到的烹飪技藝。他告訴主持人,在揚州,烹飪技藝是一門系統的學問,這裡不光有本科,還有烹飪專業的碩士和博士。
吳松德製作好兩道菜後,請來了他的師父:淮揚菜烹飪名家、揚州大學旅遊烹飪學院院長周曉燕。在品嘗了學生的創新作品後,周曉燕予以肯定,並提出了專業的建議。
主持人唐天驕問周曉燕:「揚州的誕生和發展都跟運河有著很大的關係,運河和淮揚菜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周曉燕介紹,一個菜系的發展,和這個地方的經濟、文化和運輸能力是有密切關聯的。「運河對淮揚菜的影響非常大。首先,運河水運讓北方和南方的物產能夠到達揚州,大大豐富了淮揚菜的取材範圍;其次,運河水運把鹽商聚集在揚州。鹽商對淮揚菜的推動作用是很大的,他們聘請到全國頂尖的高手,在揚州互相切磋,爭相創新,最終形成了淮揚菜系。」
將播出5集 展示揚州與運河的魅力
「揚州依運河而建、因運河而興,又是大運河申遺的牽頭城市,運河文化的內容非常厚重,是運河城市中非常重要的一站。」參與拍攝的揚州大學教授潘寶明告訴記者,今年8月,《遠方的家》節目組來揚拍攝了近半個月,通過揚州鹽運歷史、鹽商文化、玉雕、風景園林、淮揚菜、風土人情、名人軼事等多種文化元素展示城市與運河的魅力。
唐天嬌告訴記者,《遠方的家》運河揚州段將從昨日開始到12月15日陸續播出5集,相較於江蘇省內其他城市,因為內容豐富,節目組給予了更多關注。據了解,該節目每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5:15播出。
記者 劉旺屠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