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大運河》聚焦揚州 解密揚州工和淮揚菜背後故事

2020-12-12 中國江蘇網

掃碼看視頻

昨晚,CCTV-4《遠方的家》系列節目《大運河》播出第32集,也是從這一集開始,講述大運河揚州段的故事。據節目組介紹,《遠方的家》大運河揚州段的故事從《清麗水岸揚州城》開始,將在12月8日到15日期間,陸續播出5集。

「大運河帶來了揚州城市經濟的繁榮,富裕的生活,為揚州的工藝品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昨日播出的節目分別以「尋玉揚州工」和「創新淮揚菜」為題,講述了大運河帶給揚州的特殊城市氣質。

視頻截圖

玉材、匠人和儒商 因運河聚集在揚州

「清代中期,尤其是在乾隆年間,揚州玉器全盛發展,這裡成為全國玉材的主要集散地和玉器主產製作中心之一,有著『天下玉,揚州工』的說法。」節目一開始,主持人唐天驕和攝製組來到揚州玉器廠、中國玉器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揚州玉雕的代表性傳承人之一朱士平師傅,介紹了揚州玉雕鏈子壺的設計、製作特色。

中國玉器博物館展出的玉壺有著修長的玉鏈,每節長短一致,大小一樣,當聽說玉鏈和玉瓶是從同一塊卵形玉料中雕琢出來的,唐天驕對揚州玉雕匠人的精妙巧思讚嘆不已。

揚州是不產玉的,為什麼全天下都要把玉材送來揚州加工呢?朱師傅解釋,這就要歸功於運河了,「首先,有了運河,才有可能把全國的玉材運來揚州;其次,運河把大鹽商聚集到了揚州,揚州的鹽商是徽商,徽商大多是儒商,他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較深的造詣,並將之發揚光大;再次,運河把全國的能工巧匠聚集到了揚州,提高了揚州加工玉材的技術水平。」

節目中還介紹了「揚州工」的傳承,展示了現代揚州玉器設計、加工、教學的過程。在揚州,不僅有學校教授玉雕專業,傳統的師帶徒制度確保各種精妙技法得以準確地流傳下去。

南北物產和廚藝高手

因大運河在這裡相遇

2019年10月,揚州成功入選「世界美食之都」,是繼成都、順德、澳門之後第四個獲此殊榮的中國城市。《大運河》攝製組通過「創新淮揚菜」,把如今淮揚菜的教學和創新展現在觀眾面前。

吳松德製作創新菜

在古運河邊的一個淮揚菜館裡,老闆吳松德製作了兩道菜,其中一道是他的創新菜,把「揚州炒飯」和「爆熘軟兜」融合,另一道菜是傳統淮揚菜「獅子頭」。

原來,吳松德是從揚州大學學到的烹飪技藝。他告訴主持人,在揚州,烹飪技藝是一門系統的學問,這裡不光有本科,還有烹飪專業的碩士和博士。

吳松德製作好兩道菜後,請來了他的師父:淮揚菜烹飪名家、揚州大學旅遊烹飪學院院長周曉燕。在品嘗了學生的創新作品後,周曉燕予以肯定,並提出了專業的建議。

主持人唐天驕問周曉燕:「揚州的誕生和發展都跟運河有著很大的關係,運河和淮揚菜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周曉燕介紹,一個菜系的發展,和這個地方的經濟、文化和運輸能力是有密切關聯的。「運河對淮揚菜的影響非常大。首先,運河水運讓北方和南方的物產能夠到達揚州,大大豐富了淮揚菜的取材範圍;其次,運河水運把鹽商聚集在揚州。鹽商對淮揚菜的推動作用是很大的,他們聘請到全國頂尖的高手,在揚州互相切磋,爭相創新,最終形成了淮揚菜系。」

將播出5集 展示揚州與運河的魅力

「揚州依運河而建、因運河而興,又是大運河申遺的牽頭城市,運河文化的內容非常厚重,是運河城市中非常重要的一站。」參與拍攝的揚州大學教授潘寶明告訴記者,今年8月,《遠方的家》節目組來揚拍攝了近半個月,通過揚州鹽運歷史、鹽商文化、玉雕、風景園林、淮揚菜、風土人情、名人軼事等多種文化元素展示城市與運河的魅力。

唐天嬌告訴記者,《遠方的家》運河揚州段將從昨日開始到12月15日陸續播出5集,相較於江蘇省內其他城市,因為內容豐富,節目組給予了更多關注。據了解,該節目每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5:15播出。

記者 劉旺屠明娟

昨晚,CCTV-4《遠方的家》系列節目《大運河》播出第32集,也是從這一集開始,講述大運河揚州段的故事。據節目組介紹,《遠方的家》大運河揚州段的故事從《清麗水岸揚州城》開始,將在12月8日到15日期間,陸續播出5集。

昨晚,CCTV-4《遠方的家》系列節目《大運河》播出...

相關焦點

  • 央視《探索·發現》聚焦揚州「家鄉至味」,這些美食亮相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觀看視頻)多位大廚入鏡央視通過大廚視角聚焦揚州至味「巧技是淮揚菜名揚天下的根本,對吃極為挑剔的揚州人催生出了極其嚴苛的工藝要求,凡魚野蔬如何變為人間至味,答案就在烹飪的技藝裡。」昨天,央視《探索·發現》子欄目《家鄉至味》第17集,通過揚城多位大廚的視角,聚焦揚州人的家鄉至味,詳細記錄了揚州翡翠燒賣、燙乾絲、豆腐羹、陽春麵、炒飯、瓜雕等製作技藝。
  • 央視《味道》再度尋味揚州 點讚揚州是殿堂級美食城市
    這一次,我將調查目標瞄準一個殿堂級的美食城市——江蘇揚州……」10月14日、15日,央視科教頻道《味道》欄目以《美味揚州》為題,上下兩集各30分時間聚焦了揚州早茶、三套鴨、文思豆腐、揚州老鵝、揚州炒飯等淮揚美食,讓全國觀眾對淮揚美食有更深入的了解。
  • 央視節目《大運河》聚焦常州,講述常州運河故事
    央視節目《大運河》聚焦常州,講述常州運河故事唱響「常州,教我如何不想她」11月30日-12月2日,中央電視臺4套國際頻道《遠方的家》大型系列節目《大運河》連續聚焦常州,播出《古韻常州 運河詩情》《運河變遷
  • 央視聚焦!揚州這道市井美味要火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印象裡最深刻的味道每一種味道的背後都藏著一個有溫度的故事11月24日22:00央視4套《美食中國》>將聚焦揚州美食《秘味老鵝》揚州,長江中下遊地區,大自然賜予這方古城豐富的時令物產,得天獨厚。
  • 《探索·發現》「家鄉至味」 今晚聚焦揚州「水生美食」
    淮揚菜大廚現場製作揚州炒飯。資料圖片揚州網訊(記者 屠明娟) 記者昨從CCTV-10《探索·發現》節目組了解到,今晚9:20,該節目「家鄉至味夏季篇」將再度將鏡頭對準揚州,記錄揚州鹽水鵝、長魚面、桂花糯米藕、六月黃等「水生美食」。
  • 央視《探索·發現》播出世界美食之都揚州人的「家鄉至味」!
    翡翠燒賣淮揚菜技藝背後是揚州人對於生活的極致追求昨天,記者連線節目組,揭秘拍攝的幕後故事。多位大廚入鏡聚焦揚州人的家鄉至味「巧技是淮揚菜名揚天下的根本,對吃極為挑剔的揚州人催生出了極其嚴苛的工藝要求,凡魚野蔬如何變為人間至味,答案就在烹飪的技藝裡。」
  • 揚州的母親河,火了!一起了解大運河
    大運河深刻地影響江蘇的南京、徐州、揚州、常州和蘇州等城市。一條運河,盡顯江蘇文化之美。通過網上辦營、在線直播的方式,精選大運河沿線城市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風光,組織優秀海外華裔青少年們跟著資深導遊和學者等專業人士視頻遊覽、邊看邊學,同時配套具有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技藝的講解和展示教學
  • 行走隋唐大運河紀實三十四:揚州美食與東關街
    三年來,考察組一行冒嚴寒、戰苦暑,途徑5省2直轄市和30餘個地縣,至2016年10月底將通濟渠、永濟渠考察完成,隋唐大運河全線考察結束。為展現隋唐運河考察的整體面貌,反映考察途中的人文歷史情懷,本網特錄系列紀實報導於此,以饗讀者。說到揚州,不得不提揚州三美,即美景、美女與美食。對於行走隋唐大運河考察來說,四位一體的考察中,市井生活是不能缺少的任務。
  • 「古老的運河講新時代的故事」系列報導之揚州篇
    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的大運河,綿延近3200公裡,流淌2500多年,串起數十座城。今年正值大運河申遺成功六周年,由中國網大運河頻道和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共同打造「古老的運河講新時代的故事」系列報導,以「古運新說」為主旨,從杭州出發,過揚州、訪蘇州、抵北京,探尋沿線城市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文化的深厚底蘊講述水鄉之畔的時代故事。
  • 瘦西湖為何是大運河的「申遺點」?央視《遠方的家》繼續講述揚州...
    鏡頭帶著觀眾遊覽了大王廟、瘦西湖、挹江門、運河三灣、江都水利樞紐等景點,聽顧風講述申遺故事,了解南水北調第一站是怎樣運作的。   千年邗溝  揚州是大運河的起源地   央視攝製組邀請到顧風老師為他們介紹揚州和運河的故事。顧風老師先帶著攝製組來到大王廟,參觀古邗溝遺址。
  • 《大陸尋奇》聚焦揚州雕版印刷
    (趙天/攝)昨天上午,臺灣「中視」《大陸尋奇》攝製組走進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聚焦世界級非遺雕版印刷技藝,拍攝專題紀錄片,成片將於4月中旬於臺灣「中視」黃金檔時間首播。值得一提的是,廣陵古籍刻印社將在臺灣開設中國雕版印刷技藝「傳習所」,而這檔以雕版技藝為主題的紀錄片將作為「傳習所」的資料片長期循環播放。
  • 偎紅倚翠金鑲玉:在揚州炒飯的活色生香裡,品味大運河的千古餘韻
    千年已過,科技昌明,天下一統,大運河作為水道,它的糧賦運輸和戰略地位早已經蕩然無存,但是大運河的風韻卻更加秀美!今天,揚州成為了大運河申遺的「領頭羊」,這個因運河而興的城市,永遠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大運河不僅僅是一條水道,也是淮揚菜系的融合碰撞之處,如果我們要談揚州炒飯,那麼大運河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
  • 看完這幾部紀錄片,你對揚州美食的了解不止多一點!
    美食是揚州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更是鏡頭裡的「寵兒」。通過美食,也引來無數遊客下揚州。除了引爆收視奇觀的《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近年來,央視、江蘇衛視、浙江衛視等衛視和各網絡平臺自製的美食紀錄片中,都缺不了揚州美食的身影。
  • 揚州的西湖和園林,加上淮揚早茶和精緻的淮揚菜,會讓你流連忘返
    揚州之美恬淡含蓄,需要細細品味,無論是「二分無賴是揚州」的明月,瘦西湖中五亭橋的風鈴,還是著名的早茶,都可以順著當年楊迪皇帝的大運河,想像揚州是全國經濟中心,全國漕運、鹽運集散地,文人「揚州下財騎鶴」,一批文化名人隨官遊揚州,「揚州八怪」畫派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揚州的瘦西湖和園林,
  • 揚州元素登上湖南衛視,《天天向上》品味「高端新派」淮揚菜
    揚州是旅遊城市,也是世界美食之都,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園林和淮揚菜了。之前去揚州旅遊,除了被美景吸引外,當地美食也是讓人戀戀不忘。揚州有2000多年歷史,唐文化發達,當時鑑真和尚東渡日本,中國文化傳入日本,把美食文化也帶了過去。
  • 央視10套《味道》尋找「運河美食」 揚州早茶等入鏡
    導讀:「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揚州特有的慢生活,讓人們在紛雜的生活中尋找到安寧。昨天,記者從揚州市烹飪協會了解到,富春茶社、冶春茶社、趣園茶社、熙春茶社等揚城多家茶社近日迎來了央視的「味道調查員」,央視10套的《味道》欄目主持人孫迅走進揚州的知名茶社,幫助全國觀眾尋找美味。
  • 淮揚菜,淮安為什麼排在揚州之前?
    至今還有不少揚州本地學者,認為「淮揚菜」是「維揚」菜的誤寫,與淮安沒有關係。 但事實上,揚州的古稱「維揚」,正來自於淮河地區。《尚書·禹貢》把天下分為九州,對揚州的描述是:「淮海惟揚州。」意思是從淮河到大海的一大片區域,包括今天的江蘇大半、安徽大半、浙江、福建和廣東在內,都屬於「揚州」。在中原七國爭霸的時代,南方開發程度很低,這種粗放的行政劃分,是符合當時社會條件的。
  • 這位高郵攝影家拍攝大運河60多年 用鏡頭講述揚州運河故事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他連續拍攝大運河60多年,記錄下運河以及城市的變遷。央視《遠方的家》攝製組在揚州高郵拍攝時,專程前去拜訪張元奇,聽他講運河的故事。別的孩子主要看故事,張元奇覺得畫上的孫悟空、關雲長和金陵十二釵造型特別美,就常常臨摹。他找張薄紙,蒙在書上,一筆一筆地摹著,然後默畫,漸漸地畫得像模像樣,甚至可以把人物形象放大了再畫,惟妙惟肖。因為家境貧困,初二那年他就輟學參加了工作,成為當地供銷合作社的一名會計。很快,張元奇的繪畫功底被縣裡的文化部門發現,經常抽調他到縣裡為各種大型活動做美工。
  • 揚州被評世界美食之都,遊客卻說淮揚菜不好吃,原因讓人哭笑不得
    在運河文化之都、東亞文化之都的基礎上,今年4月18日,揚州正式揭牌「世界美食之都」。一時間,新聞聯播、微博熱搜、朋友圈……處處都是煙花三月下揚州,揚州也再次成為網絡上的熱點。與此同時,也看到很多負面評論,那就是,來揚州旅遊,吃了傳說中的淮揚菜,並不好吃啊!揚州為什麼還會被評為世界美食之都?
  • 《大運河》常州專輯昨起在央視播出
    昨天起,央視四套《遠方的家》大型系列節目《大運河》連續3天播出常州專輯。《遠方的家》欄目是一檔大型日播旅遊欄目。《大運河》系列節目以貫穿南北的大運河為主線,聚焦兩岸自然風光、歷史文化、生態保護、風土人情等內容,描繪新時代運河的美麗畫卷,深度挖掘大運河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