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國貿易摩擦陷入僵局之際,日韓兩家科技巨頭卻迎來了一次「聯姻」。
據路透社11月18日報導,日本軟銀公司計劃將旗下的網際網路子公司雅虎日本(現更名為Z Holding)與韓國Naver公司旗下的傳訊軟體Line合併,創建一家市值300億美元的科技巨頭,以對抗韓國樂天(Rakuten)等競爭對手。雙方計劃於2019年12月籤署最終協議,並在2020年10月之前完成合併。
韓國最大的門戶網站之一Daum公司的創始人Jaewoong Lee在周日發布的推文中表示,「在日韓之間局勢的緊張加劇之際,此次合併可能是過去十年裡兩國最重要的經濟合作。」
日本經濟新聞則認為,孫正義此舉是為了打造一個日本版的阿里巴巴。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1
強強聯合
此次「聯姻」雙方,一位是日本第二大電商巨頭,另一位是日本市佔率最高的社交軟體。
Z Holding背後是日本著名風投公司軟銀集團。1996年,雅虎與軟銀成立雅虎日本(Yahoo Japan)。雖然一度成為日本領先的搜尋引擎、門戶網站和主要電商,但隨著用戶逐漸從PC端向移動端轉移、美國的亞馬遜和韓國樂天公司擠壓網購市場,以及日本跳蚤市場軟體Mercari的崛起,雅虎日本已經逐漸失利。今年10月,雅虎日本被正式更名為Z Holding。
而Line雖然是一家土生土長的日本公司,但「娘家」在韓國。公開資料顯示,Line的母公司是韓國第一大搜尋引擎Naver。本世紀初,Line由Naver聯合創始人申重浩在本世紀初到日本推銷搜尋引擎技術時創建,並由Naver絕對控股。
目前,Line是風靡日本、泰國以及中國臺灣的社交軟體,在日本有8200萬月活躍用戶,旗下涵蓋廣告、通信(LINE貼紙)和內容(LINE遊戲)等核心商業板塊,以及Line Pay、AI、電商等創新業務板塊。
值得注意的是,雅虎日本和Line在行動支付市場的競爭異常「慘烈」。Line旗下有Line Pay,雅虎日本旗下有Paypay,都是日本的行動支付巨頭。去年12月,兩家公司展開了「現金返還」大戰,但僅過十天,PayPay就突然宣布活動停止,原因是100億日元的補助金額已全部發放完畢。Line Pay也同樣損失慘重。2019年6月,Line的中期聯結決算的純損失為266億日元,主要原因就在於現金回饋活動等拉攏顧客的成本增加,導致結算利潤大幅萎縮。
11月18日,Z Holding與Line共同宣布,雙方已就合併事宜基本達成一致,計劃於2019年12月籤署最終協議,並在2020年10月之前完成合併。
目前,軟銀持有Z Holdings 44%的股份,而Naver持有Line 73%的股份。
按照雙方聲明的說法,軟銀和Naver將各自投資1700億日元(合15.6億美元),以每股5200日元的價格對Line剩餘股份進行要約收購,完成對Line的私有化。然後,雙方將以各持股50%的形式成立一家新公司,由新公司控制Z Holdings,並由Z Holdings運營Line和雅虎日本。
2
「阿里巴巴化構想」
事實上,自今年6月起,雅虎日本和Line就已經開始針對「聯姻」一事進行商討,並於8月達成初步意向。對於此次收購,日經中文網曾在11月14日援引一位軟銀集團高管的話稱,「孫先生試圖以雅虎(日本)(Z Holdings)為核心,在日本打造一個『阿里巴巴』」。
眾所周知,軟銀集團也是阿里巴巴的最大機構股東(持股25.8%),主要致力於投資網絡、電信等IT產業。
今年9月,日經中文網在一篇名為《雅虎日本學中國阿里巴巴6年》的報導中提到,2013年,曾宣稱帶來「電商革命」的Yahoo Shopping將商家進駐改為免費,參照樣板是中國的淘寶網,而2019年10月,雅虎推出的網上商城PayPay Mall收取開店費、定位「網絡上的高檔商店街」,效仿的正是天貓。
今年11月,雅虎日本完成了對日本服裝電商Zozo的收購,而在日經中文網看來,其背後正是雅虎這6年一直未提及的「阿里巴巴化構想」。
目前,雅虎日本在其100多個手機應用程式中約有4800萬活躍用戶,而Line的月活躍用戶為8200萬,遠高於雅虎日本。《華爾街日報》認為,獲得這些用戶將有助於雅虎日本加強電商業務,與亞馬遜競爭。
但此次合併的好處並不局限於電商領域。
據了解,由於系統開發和初期投資門檻較低,目前日本市面上流動的QR碼支付服務就有20多種,已經達到「泛濫」的程度。而隨著雅虎日本和Line在行動支付方面的競爭日益激烈,彭博社認為,如果結成聯盟,雙方就可能節省掉補貼等費用。
《華爾街日報》也指出,如果雙方握手言和,其在線支付市場將會迅速擴大。
同時,為了改善服務,這兩家公司也一直在對人工智慧進行投資。據彭博社報導,雖然公告並未明確表示如何解決行動支付競爭,但說明了,新合資公司計劃每年花費1000億日元用於開發AI產品。
在併購諮詢公司Kachitas Corp.負責人Koji Hirai看來,「大數據將成為兩家公司未來的關鍵領域,經過此次合併,他們將會創建一個龐大的客戶數據存儲庫。」
記者 趙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