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特鋼自主創新研發自動焊接機器人獲22項國家專利

2020-12-20 中新網江西新聞

近日,方大特鋼今年在自動焊接機器人技術領域獲得4項國家發明專利。截至目前,累計在機器人自動焊接方面獲得22項國家專利。

方大特鋼是一家集採礦、煉焦、燒結、煉鐵、煉鋼、軋材生產工藝於一體的鋼鐵聯合企業。一家鋼鐵冶煉企業為何研究焊接工藝?帶著好奇,我們走進方大特鋼。

初嘗甜果

切割機變為內控堆焊機,鑽床變為耐磨堆焊機,把固定式六軸焊接機器人加裝在一臺閒置多年的埋弧焊機上,再裝上兩條鐵軌,就成了一個可以上下左右騰挪的可移動式六軸焊接機器人……進入方大特鋼建安公司檢安分公司的鋼構廠房,不得不對一個個「變形金剛」感到驚訝,更為員工們的奇思妙想而讚嘆!

方大特鋼建安公司是方大特鋼下屬單位,主要承擔方大特鋼技改檢修、設備維護等工作,因工作性質,電焊工是該單位重要而緊缺的維修工種之一。

在國家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下,新一代人工智慧推動工業領域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以智能化與製造業加速融合而成的智慧製造方式,逐漸成為促進企業發展的新增長點。如何將智能化與製造業相融合,推動傳統焊接工藝模式轉變,是方大特鋼建安公司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於是,他們積極探索開發智能化焊接裝置,用機器人代替電焊工,提升焊接效率和質量、減輕電焊工勞動強度。

2017年,建安公司嘗試研發電焊機器人。自主研發的大型四軸焊接機器人最大優點是可實現離線編程,也可採用示教器編程,實現焊槍4個自由度協調動作,從而對設備末端處的焊槍進行三維空間數控控制,工件能進行三維空間堆焊並有良好的焊接質量,各種形狀、平面、立體均可堆焊;長24米、寬1.2米範圍內均可燒焊;更為重要的是,機器人在修復燒結機單輥時,可最大公共部分實現80%的自動堆焊,解決大型工件磨損面不同難以自動堆焊的難題。

「這臺機器人工作效率很高,以前需要4個電焊工作業5天才能完成的焊接任務,現在只要技術人員編好程序,由1個電焊工操作、監控4天就能完成。」該臺機器人研發人之一、電焊高級技師甘榮剛介紹道。

再度升級

大型四軸焊接機器人的自主研發成功,也給了建安公司進一步探索拓展機器人崗位的信心和動力,內孔堆焊機器人、耐磨堆焊機器人、環形焊縫焊接機器人、直線大坡口焊接機器人等近十臺機器人陸續「誕生」。

今年伊始,建安公司又成功藉助一臺閒置多年的埋弧焊機,將固定式六軸焊接機器人加裝在上面,再在地上安裝兩條鋼軌,一個可以上下左右騰挪的可移動式六軸焊接機器人就應運而生。

「也就是相當於,此前只有手臂,現在給它裝上了腳和身軀,它就活了,對嗎?」筆者形象的描述,得到了建安公司技術人員認可。

在建安公司檢安分公司鋼構廠房內,四軸焊接機器人和六軸焊接機器人「並肩而立」。按下按鈕,「兩兄弟」便揮舞著焊槍,散發出耀眼的焊花。六軸焊接機器人焊臂不斷上下左右騰挪著,在焊花點點中不到5分鐘,4件檁託板就焊接完成,焊縫光滑、飽滿、美觀,到發稿時止,它已完成五大類、上千件產品的自動焊接。相比於四軸焊接機器人只能完成80%的焊接工序來說,六軸焊接機器人的功能更強大,能夠完成100%的焊接工序,即使是「犄角旮旯」裡也能焊接,不需要人工再補焊,工作效率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外,該公司還陸續自主設計出小管堆焊機器人用於管道內壁堆焊、H型鋼組焊矯一體機用於H型鋼製作,並在增材製造、明弧焊、雷射焊縫跟蹤、多機頭自動焊接等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方面取得可喜成績。自動化焊接生產率已達到50%,焊接生產效率與傳統手工相比至少提升3倍。

「下階段,我們將進一步推進電焊焊接、等離子數控切割智慧製造的階段計劃,不斷探索打造一條智能化、集成化、高效化的機器人電焊、切割工藝線。」方大特鋼建安公司副總經理謝雨田表示。(羅霞 高峰)


相關焦點

  • 國核設備研發的6關節自由度焊接機器人實現智能自適應焊接
    來自機械設備安全與可靠中心、哈爾濱焊接研究所、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中核工程公司、哈爾濱工業大學、國核示範電站有限公司、山東核電有限公司等單位的10餘位行業內知名專家,對山東核電設備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核設備」)研發的「大型鋼製弧形模塊穿孔塞焊智能焊接技術及裝置」科技成果給予評審。
  • 方大特鋼榮獲第二十四屆全國發明展覽會發明創新獎金獎
    方大特鋼聯合南昌航空大學共同研發的《工程機械高溫耐磨耐蝕再製造關鍵技術及裝備》項目,榮獲本屆發明展覽會發明創新獎金獎。  據了解,本屆展會以「發明創新、共惠共贏」為主題,全國800多家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5000多人參展,參展發明創新項目超過2000個,其中,僅68個項目獲得發明創新獎金獎,方大特鋼作為江西省內唯一鋼鐵企業獲此殊榮。
  • 方大特鋼喜獲全國機械冶金建材行業榮譽
    工作室成立以來,緊密圍繞企業生產經營工作,抓住創新創效工作重點,發揮團隊技術優勢,重視後備技術人才培養,在降本增效、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等方面發揮勞模示範引領作用。近年來,該工作室獲國家專利22項,其中最具代表性《懸臂式焊接機器人》專利,使企業堆焊逐步從手工操作走向自動堆焊,大幅降低員工勞動強度、提升生產效率;開展科技攻關24項,解決多項焊接技術難題,為企業創效1029.2萬元。
  • 連獲39項國家專利 中國中鐵電氣化局城鐵公司「職創」碩果纍纍
    近日,中國中鐵電氣化局城鐵公司所屬李昊創新工作室研製的「鎖扣式梯車防傾覆裝置」和「液壓機器人隧道自動打孔設備」榮獲「國家專利」,該公司因此獲得國家專利數量增至39項。「小張,去把打孔機器人帶到區間,今天有區間接觸網打孔作業」李紅超這裡說的「液壓機器人隧道自動打孔設備」,就是中國中鐵電氣化局城鐵公司剛剛獲得「國家專利」的最新成果,正廣泛應用在公司承建的許多施工項目中。據了解,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中,接觸網、供電環網、通信、信號等專業施工中,存在大量的打孔作業,以往打孔作業一般流程為先測量定位標記,再人工打孔作業。
  • 方大特鋼綠色發展收穫紅利
    新華網南昌12月11日電(楊益民 通訊員羅霞)近日,方大特鋼榮登《財富》2020年「最受讚賞的中國公司」全明星榜、獲「2020年中國百強企業獎」。據了解,2015年該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僅1.059億元。
  • 松下研發AI自動檢查焊接零件系統,可與機械臂結合使用
    5月20日,松下宣布已開發出一種用於汽車相關工廠的人工智慧(AI)自動檢查焊接零件的系統。通過使用雷射的高精度圖像識別發現問題點,並通知管理者。儘管焊接是由機器人自動進行的,但是檢查工作還是需要人工核對。
  • 72天獲22項國家專利 重慶這家企業為抗疫發明了啥?
    據介紹,從今年1月25日起,海潤節能僅用72天就研製出了核酸採樣安全方艙、可移動式傳染病應急防護一體化智慧方艙、模塊化負壓病房智能通風環境系統、平疫結合型衡溫衡溼衡氧安全空調環境系統等6大抗疫科技產品,並獲得22項國家專利。
  • 酒鋼碳鋼冷軋鋼卷自動焊接機器人上線
    ↑圖為碳鋼冷軋鋼卷自動焊接機器人。李朝婷 攝日前,在酒鋼集團宏興股份公司碳鋼薄板廠冷軋生產現場,一款白色自動焊接機器人上線作業。「這款機器人可進一步降低職工勞動強度,保證職工作業安全,最重要的是能夠代替人工完成有害環境下的作業。」該廠電氣責工劉世忠介紹說。據了解,經罩式爐退火後的冷軋卷,尤其是厚規格鋼卷,在進行平整時,卷心部位由於輕微粘結和平整張力導致層間擦傷的缺陷難以控制,對成材率和產品質量影響較大。
  • 盤點國內有潛力30個機器人品牌企業
    產品:RB系列工業機器人,RB系列搬運機器人是廣州數控自主研發的六關節工業機器人,融合了國家863科技計劃項目的重要成果,現已形成了3kg、 8kg、20kg、50kg等多個規格型號的產品。RB系列搬運機器人可被廣泛應用於工具機上下料、衝壓自動化生產線、貨櫃等的自動搬運。
  • 她,研發亞洲首臺「玻璃瓶罐」機器人,十幾項研究填補國內空白!
    姜豐英,女,1956年2月生,山東萊西人,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於西北輕工業學院(現陝西科技大學),獲學士學位。原山東三金玻璃機械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作為首位項目負責人研製成功的高新技術產品20多項,5項獲中國發明專利,11項獲實用新型專利,5項被認定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30多項次獲省部廳市級科技進步獎及技術發明獎,省級鑑定3項國際領先水平、6項國際先進水平,十幾項填補國內空白。
  • 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福建創新發展主引擎
    其中,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創造了福建省國家級高新區63.24%的產值。  在22日於福州召開的福建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上,福建省科學技術廳廳長陳秋立稱,自2016年6月獲批以來,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支撐帶動作用逐步增強,政策先行先試穩步推進,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區域創新增長勢頭強勢,創新協調發展不斷提升。
  • 獲授權專利1038項 智慧財產權助力核心器件銷售增長
    作為廣東科創「第一股」,光峰科技(688007.SH)自2006年成立起便不斷增加專利申請量,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累計在全球範圍內獲得授權專利1038項,境內外專利申請832項(其中發明專利申請762項),PCT國際專利申請211項,全球累計專利申請及授權專利共計2081項(含PCT),發明佔比超過70%,核心底層架構同族專利全球範圍被直接引證次數超過
  • 19項專利+可個性化定製菜譜,智味來炒菜機器人想讓做菜比泡麵更簡單
    智味來炒菜機器人的創始人張元平介紹,研發這款炒菜機器人的靈感就來源於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不便,做菜的流程複雜,從採買、洗配、炒制,再到後面的洗刷工作,整個流程下來要耗費大量時間。此外炒菜這件事極其依賴個人經驗,廚房小白更是難以做出美味可口的菜餚,而點外賣菜品的質量難保證,價格也較高。
  • 石藥恩必普17項專利在86個國家受保護(圖)
    這種藥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以「缺血性腦卒中治療」為主要適應症的全新化學藥物,也是我國加入WTO以後,第一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專利藥品。  說起恩必普,自然就會提到腦卒中。這種高致命性的腦血管疾病,已成為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統計數據顯示,全世界每12秒鐘新增一位腦卒中患者,每21秒就有一人死於腦卒中。我國腦血管疾病患者有700萬人左右,每年死亡人數20萬人以上。
  • 深圳中小企業自主創新成績斐然
    秘訣就在於深圳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意識非常強,研發實力雄厚,這正是深圳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自2006年開始舉辦的「深圳市自主創新百強中小企業評選」活動,由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市經貿信息委中小企業服務署、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指導,深圳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與深圳特區報社聯合主辦。
  • 重慶理工大學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重慶市焊接專業的「龍頭...
    產學研用融合促學生及專業協同發展「一提到『焊接』這個詞,很多人都會聯想起汗流浹背的焊接師傅頭頂反光面具,接受電光火石衝擊的場景,其實這是大眾對我們專業的誤解。」重慶理工大學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研究生陳東表示。2017年,在首屆國際焊接大賽中,陳東用「添加納米鎳顆粒的超聲振動釺焊技術」實驗徵服了現場評委,獲大賽學生組第三名。
  • 無人火鍋餐廳獲兩項專利送餐機器人也「失業」
    無人火鍋餐廳一出,連送餐機器人也「失業」了;4D超導鍋具,熱傳遞效率提升7%以上;只有5.3釐米長的打蛋器,是設計師畫了七八款樣式後的成果……第121屆廣交會二期昨日開幕,創新創意產品繼續大出風頭,記者巡館發現,第二期展出的有玩具、禮品及贈品、節日用品及家居飾品、個人護理用品、浴室用品等,充滿個性化
  • 從一項產品20餘項專利,看科倫打造醫藥研發創新「王國」
    「在我的印象當中,當時單產品就有18項專利成果。有的是發明專利,有些是實用新型專利。」陳得光說,可立袋於2005年拿到生產批文,面市後,科倫不斷對其進行優化和改進,目前專利成果已超過20項。「全程的研發,包括持續改進時間超過了十年,累計投入超過5個億人民幣。」
  • 關於印發《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為加快推進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鄭洛新國家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批覆》(國函〔2016〕63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以建設國家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城市為抓手,重點開展科技服務業區域試點和科技金融結合方面的試點示範。  洛陽片區。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智能成套裝備、高端金屬材料、新型綠色耐火材料等,打造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智能裝備研發生產基地和新材料創新基地。以建設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為抓手,重點開展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和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方面的試點示範。  新鄉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