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流傳著「讀書無用」的年代,她暗下決心要用知識改變命運,經十幾年寒窗苦讀,終以優異成績考入西北輕工學院(現陝西科技大學),而後開啟「傳奇」人生:研製產品打破國際壟斷,達到世界首創……為我國瓶罐玻璃機械的科技進步與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她就是陝西科技大學78級校友——姜豐英。
姜豐英,女,1956年2月生,山東萊西人,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於西北輕工業學院(現陝西科技大學),獲學士學位。原山東三金玻璃機械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作為首位項目負責人研製成功的高新技術產品20多項,5項獲中國發明專利,11項獲實用新型專利,5項被認定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30多項次獲省部廳市級科技進步獎及技術發明獎,省級鑑定3項國際領先水平、6項國際先進水平,十幾項填補國內空白。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山東省第三屆新世紀巾幗發明家,中國輕工業聯合總會十佳巾幗英豪,淄博市勞動模範,淄博市巾幗十傑,淄博市優秀共產黨員,淄博市三八紅旗手、崗位明星等。
對事業滿腔熱情,不斷學習提高
1978年,姜豐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西北輕工業學院(現陝西科技大學)。1982年畢業後進入山東三金玻璃機械有限公司工作。工作中,姜豐英懷著對事業的滿腔熱情,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新技術的研究上。為了熟悉產品,她每天都要到生產車間與工人交流,了解產品的構造與作用。先後學習了數不清的專業書籍,對不明白的技術原理,就查資料,向有關專家請教。工作之餘,姜豐英還潛心研究國外同類產品的性能特點,並翻譯了60多萬字國外先進產品的技術資料,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十幾年的知識積累,使姜豐英在玻璃機械機電一體化產設計方面卓有建樹。
電子定時系統問世,打破國外壟斷
1997年,姜豐英所在的公司決定研發新產品,但國內沒有適配的電子定時系統,因為開發的難度太大。困難面前,姜豐英沒有退縮,毅然挑起了這個重擔。從方案論證到程序設計,她結合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反覆分析國外同類產品的特性及優缺點,然後進行大膽的改進。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上百次的實驗和程序的反覆修改,該系統終於一舉成功。當中國靠前臺DDS-10型電子定時系統問世的消息隨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節目傳遍祖國大江南北之時,國內玻璃瓶罐生產企業為之振奮,訂單隨即接踵而至。電子定時系統的問世,打破了國外產品的壟斷地位,一舉成為公司的拳頭產品,每年產值都在5000萬元以上。
研製新型機器人系統,成為世界首創
2005年,姜豐英發明了行列式制瓶機的六電一體化集成智能控制系統。2009年,她又研製成功亞洲首臺全伺服供料機。2010年,制瓶機生產線集成智能控制技術迎來「井噴」。她作為首位負責人,研製的「制瓶機多軸伺服智能系統」,是世界首創採用單片機、集成電路、存儲器等元器件,從電路基礎進行硬體設計和程序編制而實現的機器人系統。隨後研發的「亞洲首臺玻璃瓶罐成型機器人」樣機在「2010年中國國際玻璃工業展覽會」上展出,引起國際玻璃工業界的高度關注,得到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和讚許。
嚴謹細緻,精益求精
多年來的設計工作使姜豐英養成了嚴謹的習慣。為了保證每一個新產品都能達到理想的設計效果,她會利用一切時間,對新開發的產品進行試製烤機、試車調試、運行記錄。不分白天還是夜晚,就是要確保每項功能、每臺設備、每個環節都可靠無誤。不管是研發新產品,還是成果申報國家專利,她對工作的每個細節都要進行反覆的論證,整理好的資料報表,每一個文字,每一個名稱,每一項說明,姜豐英都要親自過目,並不斷完善改進,直到滿意為止。
30多年來,姜豐英憑著對工作的無限熱愛與不懈追求,致力於玻璃機械行業及其自動化智能化控制的技術研究,成為國內外同行業的權威專家和技術創新帶頭人。作為我國西部地區唯一一所以輕工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陝西科技大學培養出了大批行業傑出人才,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