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研發亞洲首臺「玻璃瓶罐」機器人,十幾項研究填補國內空白!

2020-12-19 陝西科技大學招生辦

在那個流傳著「讀書無用」的年代,她暗下決心要用知識改變命運,經十幾年寒窗苦讀,終以優異成績考入西北輕工學院(現陝西科技大學),而後開啟「傳奇」人生:研製產品打破國際壟斷,達到世界首創……為我國瓶罐玻璃機械的科技進步與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她就是陝西科技大學78級校友——姜豐英

姜豐英,女,1956年2月生,山東萊西人,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於西北輕工業學院(現陝西科技大學),獲學士學位。原山東三金玻璃機械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作為首位項目負責人研製成功的高新技術產品20多項,5項獲中國發明專利,11項獲實用新型專利,5項被認定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30多項次獲省部廳市級科技進步獎及技術發明獎,省級鑑定3項國際領先水平、6項國際先進水平,十幾項填補國內空白。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山東省第三屆新世紀巾幗發明家,中國輕工業聯合總會十佳巾幗英豪,淄博市勞動模範,淄博市巾幗十傑,淄博市優秀共產黨員,淄博市三八紅旗手、崗位明星等。

對事業滿腔熱情,不斷學習提高

1978年,姜豐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西北輕工業學院(現陝西科技大學)。1982年畢業後進入山東三金玻璃機械有限公司工作。工作中,姜豐英懷著對事業的滿腔熱情,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新技術的研究上。為了熟悉產品,她每天都要到生產車間與工人交流,了解產品的構造與作用。先後學習了數不清的專業書籍,對不明白的技術原理,就查資料,向有關專家請教。工作之餘,姜豐英還潛心研究國外同類產品的性能特點,並翻譯了60多萬字國外先進產品的技術資料,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十幾年的知識積累,使姜豐英在玻璃機械機電一體化產設計方面卓有建樹。

電子定時系統問世,打破國外壟斷

1997年,姜豐英所在的公司決定研發新產品,但國內沒有適配的電子定時系統,因為開發的難度太大。困難面前,姜豐英沒有退縮,毅然挑起了這個重擔。從方案論證到程序設計,她結合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反覆分析國外同類產品的特性及優缺點,然後進行大膽的改進。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上百次的實驗和程序的反覆修改,該系統終於一舉成功。當中國靠前臺DDS-10型電子定時系統問世的消息隨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節目傳遍祖國大江南北之時,國內玻璃瓶罐生產企業為之振奮,訂單隨即接踵而至。電子定時系統的問世,打破了國外產品的壟斷地位,一舉成為公司的拳頭產品,每年產值都在5000萬元以上。

研製新型機器人系統,成為世界首創

2005年,姜豐英發明了行列式制瓶機的六電一體化集成智能控制系統。2009年,她又研製成功亞洲首臺全伺服供料機。2010年,制瓶機生產線集成智能控制技術迎來「井噴」。她作為首位負責人,研製的「制瓶機多軸伺服智能系統」,是世界首創採用單片機、集成電路、存儲器等元器件,從電路基礎進行硬體設計和程序編制而實現的機器人系統。隨後研發的「亞洲首臺玻璃瓶罐成型機器人」樣機在「2010年中國國際玻璃工業展覽會」上展出,引起國際玻璃工業界的高度關注,得到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和讚許。

嚴謹細緻,精益求精

多年來的設計工作使姜豐英養成了嚴謹的習慣。為了保證每一個新產品都能達到理想的設計效果,她會利用一切時間,對新開發的產品進行試製烤機、試車調試、運行記錄。不分白天還是夜晚,就是要確保每項功能、每臺設備、每個環節都可靠無誤。不管是研發新產品,還是成果申報國家專利,她對工作的每個細節都要進行反覆的論證,整理好的資料報表,每一個文字,每一個名稱,每一項說明,姜豐英都要親自過目,並不斷完善改進,直到滿意為止。

30多年來,姜豐英憑著對工作的無限熱愛與不懈追求,致力於玻璃機械行業及其自動化智能化控制的技術研究,成為國內外同行業的權威專家和技術創新帶頭人。作為我國西部地區唯一一所以輕工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陝西科技大學培養出了大批行業傑出人才,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相關焦點

  • 今年海安10個重大裝備入選南通首臺(套)
    首臺(套)是指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發明專利),經過國內(國際)查新和有資格權威機構檢測,數據指標填補國內(國際)空白,或在國內(國際)領先的重大裝備或關鍵部件。 7月20日,南通市工信局對2020年度南通市首臺(套)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進行公示,海安鐵錨玻璃面向強輻照核環境作業的多自由度遙操作機器人、鵬飛集團低階煤清潔利用熱解迴轉窯、天楹環保等離子體熔融先進系統裝備等10個產品被認定為2020年度南通市首臺(套)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入選數南通第一。
  • 青島民企研發無人機傘降技術 專利填補國內空白
    該項目2012年由航天科技集團在國防科工局立項,屬填補無人直升機傘降領域的國內空白技術。  在三坐標車間,記者看到,《檢驗記錄表》上的內徑、同心度、垂直度等項目都精確到了μ級。公司研發人員季建祥告訴記者,這些形位公差要求達到的精確度,比一根頭髮絲還要精確。在研發和裝配階段,為了幾絲的尺寸差,重新推翻原來的幾十個零部件是經常的事兒。最終,經過5個多月的時間,飛機於7月18日,試飛成功。
  • 「青島造」船體清潔機器人下水運行 系國內首臺
    23日,青島瑞清海洋科技環保水下船體清洗機器人下水運行。這是島城企業自主研發、集成創新的全國首臺環保水下船體清洗機器人,首創運用無接觸式水下機器人高壓空化射流自動清洗功能,並成功實現垃圾自動回收,綠色環保,避免海洋二次汙染,代表著國內最先進的船體及石油平臺清洗的科技水平。
  • 填補空白!國內首個鈣華展覽館在西南科技大學落成!
    【MBA中國網訊】經過近兩年的籌備,6月15日,我國首個鈣華展覽館在西南科技大學開館。該展館以天然鈣華為主題,填補了我國高寒鈣華標本收集、展示與研究和科普的空白。
  • PTT與MFPET聚合技術創新填補國內空白
    PTT與MFPET聚合技術創新填補國內空白 2015-06-08 14:10:53 來源:中國紡織報 一直以來,盛虹控股集團在差異化纖維領域的持續創新能力和引領能力有目共睹
  • 填補國內空白 東旭光電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相關資料顯示,東旭科研團隊經過五年多研究在此領域實現三個關鍵創新:1.發明了一種新型鋁硼矽酸鹽玻璃用組合物,製備出的玻璃具有脆性低、柔性強的特點。2.研究熔爐、鉑金通道等生產工藝,合理分配各區之間壓差,發明一種液晶玻璃基板的生產方法,製備合格的玻璃基板並提高產品品質及良率。3.發明一種玻璃液密度測量方法能方便準確測量高溫下玻璃液密度。
  • 博德生物:牛蒡提取工藝填補國內空白
    新產品依靠自主研發的牛蒡根粉提取工藝加工而成,富含膳食纖維、牛蒡多糖、蛋白質、綠原酸及礦物質等牛蒡營養成分。據悉,博德生物在功能多糖領域擁有先進核心技術,獲國家多糖領域發明專利3項、「863計劃」成果2項,智慧財產權合作項目4個,尤其在牛蒡根生物活性研究和牛蒡根提取物的產品研發領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
  • 我縣一表面處理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寧海新聞網訊(記者方景霞通訊員殷玲麗)日前,我縣民營企業博楷迪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完成環保型一液潤滑綠色表面處理項目的技術攻堅,設備核心技術獲15項實用新型專利,另有9項發明專利正在獲批中,有效填補了國內行業空白。  據悉,冷鍛是通過模具把金屬材料在常溫下成型的工藝,廣泛應用於高精密零部件製造中。
  • 填補高端裝備空白 首臺國產四臂鑿巖臺車問世
    填補高端裝備空白 首臺國產四臂鑿巖臺車問世秀成果科技日報訊 (記者矯陽)擁有四隻靈活有力的鋼臂,外形酷似「變形金剛」,每個工作臂可在2分鐘內自動完成5米深鑽孔作業……11月24日,在2020上海寶馬工程機械展上
  • 紹興縣瑞群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印花機器人
    紹興縣瑞群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印花機器人 2012-10-11 10:36:55 來源:中國紡織報 近日,位於柯北的紹興縣瑞群紡織機械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內,工人們正忙著對即將交付給客戶的全自動刮刀清洗機做最後的安裝調試
  • 山鋼集團濟鋼90mm系列翼板研發成功填補國內空白
    近期,濟鋼研發出寬度90mm系列的窄規格翼板鋼,成功填補一項國內同行業空白。該產品的成功生產,實現了以訂單帶動研發新突破,有效抵禦了嚴峻市場形勢帶來的劇烈衝擊,標誌著濟鋼翼板產品規格範圍從現有的寬度140mm-400mm,拓展到寬度90mm-400mm,進一步滿足了市場需求。
  • 《中國冰川測繪研究》填補國內空白
    一部詳盡系統闡述中國冰川的形成、分布、狀態、面積、數量、冰儲量等的新著述——《中國冰川測繪研究》,經過成都軍區某測繪大隊37年系統研究問世,近日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總參謀部鑑定認為,這項成果填補我國冰川測繪研究空白,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社會效益,對我國冰川測繪和冰川資源調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 義。
  • 創造多項「首個」,填補國內空白,北京這所高校值得關注!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特殊教育學院取得了長足地發展,2014年獲批面向視力殘疾大學生的臨床醫學(針灸推拿學)專業碩士授權學科點,是全國首個面向殘疾人招生的碩士點,不僅完善了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體系,而且還填補了殘疾人碩士研究生層次教育的空白。
  • 09年全國瓶罐玻璃技術交流會圓滿結束
    2009年11月2日,中國日用玻璃協會玻璃瓶罐專委會、中國包裝聯合會玻璃包裝容器專委會在海南省海口市召開了第四屆全國瓶罐玻璃行業技術進步交流會。會議旨在為國內瓶罐玻璃企業提供學習、了解國內外先進技術的機會,進一步提高我國玻璃瓶罐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推動行業的技術進步,解決生產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玻璃瓶罐的產品質量。
  • 填補空白!我國首個鈣華展覽館在西南科技大學開館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徐中成 祖明遠)經過近兩年的籌備,6月15日,我國首個鈣華展覽館在西南科技大學開館。據介紹,該展覽館由西南科大鈣華標本庫擴建而來,目前共收藏各類鈣華標本300餘個,是國內首個以天然鈣華為主題的展覽館。這也填補了我國在高寒鈣華標本收集、展示與研究和科普方面的空白。
  • 一個小微企業填補國家空白的藍谷啟示
    青島華興海洋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於2020年4月在藍谷投資成立青島華興水下機器人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專注於環保水下機器人的研發和清洗服務。長期以來,運用水下機器人的先進技術進行船底殼清洗等服務技術一直被3家歐洲企業壟斷,而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套「環保水下清洗船底機器人系統」已正式測試下水成功,並投入使用,有效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
  • 世界首臺微米級CT、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醫生搞出來的發明威力...
    耳科病變「看不清看不準」 世界首臺微米級CT機問世 耳部病變最常發生在中內耳區,由於位置深,難以直觀看到,影像檢查無疑成了耳科疾病診療決策的關鍵助手。然而,耳科病變隱匿、微小,例如由錘、砧、鐙骨組成的聽骨鏈僅8毫米,影像學顯示很有難度。
  • 方大特鋼自主創新研發自動焊接機器人獲22項國家專利
    近日,方大特鋼今年在自動焊接機器人技術領域獲得4項國家發明專利。截至目前,累計在機器人自動焊接方面獲得22項國家專利。
  • 大漠紫光填補國內黑番茄種植空白
    大漠紫光填補國內黑番茄種植空白 2017-11-27 13:06:25   來源:東方網
  • 新興際華集團際華3517公司膠圈「百年密封」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近日,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際華3517公司經過數年研發的球墨鑄管用三元乙丙橡膠密封件,順利通過國家橡膠密封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為期數百天的試驗檢驗,確認使用壽命可達139.5年。該研發項目的技術水平進入了世界先進水平行列,開創了我國「百年膠圈」的歷史,填補了國內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