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說事。
這兩天有一則新聞說,我國的一個廠商跟印度訂購了超過10萬噸大米,這是過去30年以來我國第一次從印度進口大米。眾所周知,我國大米產量很高,但是這些年來我們也不斷的從周邊各國進口大米,什麼越南、緬甸、泰國,這些大米我們在市面上都看過,但是基本上我們沒看過印度的大米。
有的人可能說,是不是印度大米自己就不夠賣呢?所以我們在市面上沒有見到過。還真不是這樣,按道理講,印度糧食生產量還沒有我國多,中印兩個國家總人口體量差不多都是十三四億,但是大家可能想像不到的是,每年我們從海外各國進口大量的農產品。
然而印度不單自己不進口,人家每年光大米就出口超過1000萬噸,這個事確實挺值得大家玩味的。西方世界很多媒體說,這些年來印度發展很快,有沒有可能有一天超過中國?咱們就從吃這個事上就能做一個判斷。
印度老百姓確實挺可憐,明明自己吃不飽,還要把大量的大米出口。今年為什麼有廠商會從印度進口大米呢?人家有專家說,因為今年印度大米報價特別低,這次這10萬噸人家給個什麼單價呢?大概每噸不到300美元,最近人民幣又升值了,300美元大概應該是不超過2000人民幣。
一噸是1000公斤2000斤,也就是說,印度這些大米廠商的採購價還不到一塊錢一斤。今天我們可以到市面上去看看,即便是質量不怎麼地的大米,可能也賣到兩三塊錢一斤了,好的東北五常大米動輒10塊錢15塊錢一斤。
所以有人推斷,印度大米價格這麼低,質量肯定不行。廠商進口過來的目的倒未必是要在零售市場出售,我們將來很難在零售市場看到印度大米,大概率大米是過來做各種大米製品,比如說米粉米線,甚至釀米酒使用的。廠商從印度進口大米也是貪圖它比較便宜,以往同等品質的大米在別的國家報價要比印度這次報價高過10%到20%。
所以這次我們能從印度進口大米完全是因為它夠便宜,而對於印度老百姓來講,為什麼要這麼便宜賣米呢?沒辦法,今年以來疫情實在太嚴重了,很多企業倒閉停產,印度經濟處在崩潰邊緣,那麼只能加大大米的出口力度,換回一點外匯來吧!
我覺得這倒是個好事,這提醒印度人,你旁邊這個龐然大物一般的鄰居有非常強大的消費能力,你每年出口那上千萬噸的大米,如果你跟我們搞好關係,我們全都給你吃下來那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你可能還有各種其它的初級農產品能賣給我們,你跟我們關係好,我們就能大量的購買,從這10萬噸大米開始越買越多,你跟我們關係不好,對不起。就像澳大利亞的葡萄酒一樣,我們堅決的就不讓你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