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名譽主編:張平
中國從印度進口10萬噸大米!最近一段時間,這中國從印度進口大米的話題成了大家所關注的事。印度有媒體表示,這是30年來,中國首次從印度進口大米。
由於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種植水稻,所以印度的水稻產量非常高,印度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大米出口大國。而我國擁有14億人口,每年對大米的需求量巨大,幾乎每年都會從海外進口大米。不過此前,我國並未從印度進口過大米,原因是我國認為印度大米的質量比較差。而這次突然從印度進口大米,也讓印度沒有想到。一些印度媒體,甚至有了自己的臆測。
印度媒體稱:中國每年都需要進口400萬噸大米,但以質量問題為由,中國一直拒絕從印度進口大米,這一次中國突然從印度採購糧食,是不是有難言之隱呢?
印度Zee News報導稱:「中國利用邊境緊張局勢轉移人們對農業危機的注意力」,也有印度經濟學家表示,目前中國已經連續跟多個國家籤署了糧食協議,甚至還從競爭國家(美國)那裡進口了4000萬噸大豆,這背後可能反應出中國可能陷入了糧食危機。
此外印方報導還引用了海關總署數據,稱:在2020年上半年,中國糧食進口增加了22.7%,糧食進口達到7451萬噸。顯然很多印度學者都認為我國已經陷入到了糧食危機當中。印度Zee News報導還稱:中國糧食降格在今年一直上漲,從穀物到肉類,都有不同程度的漲價現象,在七月份,中國糧食價格上漲了13.2%,而豬肉價格更是上漲了86%。而從各國採購糧食,則證明了這場危機的存在。
其實,我們心裡都清楚,這只不過是一群別有用心的人,在無中生有,在惡意揣測罷了。
我國糧食充足
我國糧食總產量延續5年在6.5億噸以上,近年來糧食貯藏體制機制不時完善,糧食貯藏充足,小麥稻穀等口糧品種庫存處於歷史最高水平。我國糧食庫存充足,庫存稻穀和小麥夠全國消費者吃一年以上,玉米自給率超過95%,糧食供應完全可以滿足市場需求。
說白了,我國根本就不缺糧食,也沒有陷入糧食危機,更不缺大米!2019年我國出口大米,已經超過了進口大米的總量,大米出口量為274.8萬噸,出口量比進口量多了20萬噸。
既然不缺糧食為啥還要進口?
首先是進口大豆。
我國糧食產需存在缺口,並非糧食供需有缺口。至於從美國進口大豆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我國大豆產能有限。我國大豆年需求量約1.1億噸左右,90%以上的大豆需要進口。進口大豆的80%加工成飼料,20%加工成食用油,對口糧安全幾乎沒有影響。
再來說說從印度進口大米這件事:
有些人顯然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的類型。我國首次從印度一口氣進口了大量的大米,這讓印度高興壞了,印方官方人員還說,當中國人承認印度大米的質量後,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訂單。
至於有些人說的我國出現了糧食危機,其實這完全就是臆測!在我看來,從印度進口大米,無非是以下幾點原因:
印度大米便宜。這次的10萬噸大米,每噸大米的價格在300美元左右,核算成人民幣的話,一斤大米僅為1元錢。相比於其他地區的大米,印度大米具有價格優勢。一元錢進口的大米很實惠,就算不會上了百姓的餐桌,用於加工其他食品也是賺的。
其他進口產地的大米產量不足。由於黑天鵝事件的影響,我們經常進口的泰國、越南、緬甸和巴基斯坦等傳統供應國大米也出現了緊缺或剛剛夠自足等情況,正因如此,我國才退而求其次從印度進口大米。
保證供應多元化。從國外進口大米很正常,我國也從美國進口過大米。而目的實際就是為了保證足夠的糧食供應。
當然,我還認為印度的大米不適合進入口糧市場。其實大部分是作為工業原料。這恰恰說明中國製造業的規模在擴大。由於疫情的影響,全世界的產品訂單回流到中國。使得中國的製造業發展勢頭強勁。所以對工業原料的需求猛增。
當然,我認為從印度進口大米這件事很正常,如今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一種主流趨勢。從印度進口大米也是好事,只要雙邊貿易能繼續往來,對於中印雙方來說都是有積極作用的。
對此,你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