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來第一次,我國從印度進口10萬噸大米!印媒:疑陷入糧食危機

2020-12-20 財經小巴士

文/名譽主編:張平

中國從印度進口10萬噸大米!最近一段時間,這中國從印度進口大米的話題成了大家所關注的事。印度有媒體表示,這是30年來,中國首次從印度進口大米。

由於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種植水稻,所以印度的水稻產量非常高,印度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大米出口大國。而我國擁有14億人口,每年對大米的需求量巨大,幾乎每年都會從海外進口大米。不過此前,我國並未從印度進口過大米,原因是我國認為印度大米的質量比較差。而這次突然從印度進口大米,也讓印度沒有想到。一些印度媒體,甚至有了自己的臆測。

印度媒體稱:中國每年都需要進口400萬噸大米,但以質量問題為由,中國一直拒絕從印度進口大米,這一次中國突然從印度採購糧食,是不是有難言之隱呢?

印度Zee News報導稱:「中國利用邊境緊張局勢轉移人們對農業危機的注意力」,也有印度經濟學家表示,目前中國已經連續跟多個國家籤署了糧食協議,甚至還從競爭國家(美國)那裡進口了4000萬噸大豆,這背後可能反應出中國可能陷入了糧食危機。

此外印方報導還引用了海關總署數據,稱:在2020年上半年,中國糧食進口增加了22.7%,糧食進口達到7451萬噸。顯然很多印度學者都認為我國已經陷入到了糧食危機當中。印度Zee News報導還稱:中國糧食降格在今年一直上漲,從穀物到肉類,都有不同程度的漲價現象,在七月份,中國糧食價格上漲了13.2%,而豬肉價格更是上漲了86%。而從各國採購糧食,則證明了這場危機的存在。

其實,我們心裡都清楚,這只不過是一群別有用心的人,在無中生有,在惡意揣測罷了。

我國糧食充足

我國糧食總產量延續5年在6.5億噸以上,近年來糧食貯藏體制機制不時完善,糧食貯藏充足,小麥稻穀等口糧品種庫存處於歷史最高水平。我國糧食庫存充足,庫存稻穀和小麥夠全國消費者吃一年以上,玉米自給率超過95%,糧食供應完全可以滿足市場需求。

說白了,我國根本就不缺糧食,也沒有陷入糧食危機,更不缺大米!2019年我國出口大米,已經超過了進口大米的總量,大米出口量為274.8萬噸,出口量比進口量多了20萬噸。

既然不缺糧食為啥還要進口?

首先是進口大豆。

我國糧食產需存在缺口,並非糧食供需有缺口。至於從美國進口大豆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我國大豆產能有限。我國大豆年需求量約1.1億噸左右,90%以上的大豆需要進口。進口大豆的80%加工成飼料,20%加工成食用油,對口糧安全幾乎沒有影響。

再來說說從印度進口大米這件事:

有些人顯然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的類型。我國首次從印度一口氣進口了大量的大米,這讓印度高興壞了,印方官方人員還說,當中國人承認印度大米的質量後,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訂單。

至於有些人說的我國出現了糧食危機,其實這完全就是臆測!在我看來,從印度進口大米,無非是以下幾點原因:

印度大米便宜。這次的10萬噸大米,每噸大米的價格在300美元左右,核算成人民幣的話,一斤大米僅為1元錢。相比於其他地區的大米,印度大米具有價格優勢。一元錢進口的大米很實惠,就算不會上了百姓的餐桌,用於加工其他食品也是賺的。

其他進口產地的大米產量不足。由於黑天鵝事件的影響,我們經常進口的泰國、越南、緬甸和巴基斯坦等傳統供應國大米也出現了緊缺或剛剛夠自足等情況,正因如此,我國才退而求其次從印度進口大米。

保證供應多元化。從國外進口大米很正常,我國也從美國進口過大米。而目的實際就是為了保證足夠的糧食供應。

當然,我還認為印度的大米不適合進入口糧市場。其實大部分是作為工業原料。這恰恰說明中國製造業的規模在擴大。由於疫情的影響,全世界的產品訂單回流到中國。使得中國的製造業發展勢頭強勁。所以對工業原料的需求猛增。

當然,我認為從印度進口大米這件事很正常,如今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一種主流趨勢。從印度進口大米也是好事,只要雙邊貿易能繼續往來,對於中印雙方來說都是有積極作用的。

對此,你咋看?

相關焦點

  • 一口氣買10萬噸大米!印度質疑對手糧食危機,俄:高興太早了
    據印度時報網站12月7日報導,新德裡消息人士透露,雖然關係依舊處於緊張狀態,但是印度最大的鄰國卻首次從印度大規模購買大米,據稱印鄰國一口氣購買了10萬噸印度香米,這一消息令印度上下喜出望外,質疑對手面臨著嚴峻的糧食危機,因此才被迫從印度購買大宗糧食應急。
  • 印媒:中國從印度進口大米,這是30年來的首次
    印度一直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米出口國,印度的氣候和地形也為印度大米的產業提供了可能性,中國雖然是一個大米的進口大國,但是對於印度的大米,中國方面並不是很感興趣,但是在最近根據印度媒體的報導,中國向印度進口了10萬噸大米,這也被印度媒體稱為是30年來的首次對華出口如此之大的大米訂單,而這背後意味著什麼呢?
  • 一口氣買10萬噸大米!印度質疑對手糧食危機,俄專家:高興太早了
    有消息稱,印度就面臨這種情況,鄰國突然一口氣購進了10萬噸印度香米,印度上下十分興奮,當然他們並不是因為迎來了巨額資金入帳,而是懷疑對方正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俄羅斯當頭一盆冷水澆下,稱:高興太早了。印度本末倒置,抓不住重點也難怪俄專家會潑冷水,印度本末倒置,根本搞不清楚現有情況。
  • 中國30年來首次進口印度大米!每斤僅1元買10萬噸,越南卻慌了
    打破三十年慣例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最近三十年來,其一直想要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但是此前中國一直選擇同東南亞國家合作,所以看著中國市場被競爭對手佔據,印度大米出口商很是羨慕。不過,如今的情況將要發生改變,中國終於決定打破三十來的慣例,首次從印度市場進口大米。
  • 中國每年進口多少大米?印度不在6大供應國名單,但「野心」很大
    在印度媒體曝出向中國大批出口大米的消息後,再次引發了關於糧食安全甚至糧食危機的疑問,這是繼今年年初進口越南大米的爭議話題(越南將各種大米歸入禁止出口清單名錄)後的又一輪探討。印媒報導稱,中國和印度貿易商已籤訂合同,將從12月至2月出口10萬噸碎米,合同價格大約為每噸300美元。
  • 邊境局勢緊張之際,我國進口印度大米?30年來首次,對華一舉兩得
    印度大米出口商協會主席對外聲稱,來自中國的買家近日已經向印度兩家大米工廠購買了近6萬噸的大米。印度作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今年1月至10月期間的大米出口量高達600多萬噸,比去年高出接近100萬噸的大米。
  • 30年來頭一回!中國首次進口印度的大米,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而且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多,就意味著對糧食的需求很大。雖然我國的大部分糧食都能實現自給自足,但每年仍然會從國外進口不少糧食。不過,作為我國主糧的大米,進口量卻並不是很多。可就在最近幾個月,我國卻從印度進口了一大批大米,這又讓人開始浮想聯翩,我國是不是「又」缺糧了。據媒體報導:作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印度正以大幅折扣價格向中國出售大米。印度將對中國出口10萬噸碎米,價格大概只有300美元/噸(約合人民幣1元/斤)。此外,印度官員還表示,如果印度大米能滿足中國買家的質量要求,未來印度還會增加購買。
  • 近三十年來,我國首次從印度進口大米,背後原因何在?
    而近日,這個局面發生了改變,我國在近30年來的時間裡首次從印度進口了大米。根據12月2日的最新報導顯示,印度的大米行業相關人員表示,目前該國的大米出口商已經與來自中國的買家籤訂了貿易合同,將在今年的12月至明年的2月份這段時間內,對華出口10萬噸碎米產品。
  • 30年來中國首次從印度進口大米!每斤不到一元,印度形勢所迫?
    這兩天有一則新聞說,我國的一個廠商跟印度訂購了超過10萬噸大米,這是過去30年以來我國第一次從印度進口大米。眾所周知,我國大米產量很高,但是這些年來我們也不斷的從周邊各國進口大米,什麼越南、緬甸、泰國,這些大米我們在市面上都看過,但是基本上我們沒看過印度的大米。
  • 中國進口10萬噸大米後,印度人嗨了:吃了我們的米,就要客氣點!
    日前據《印度經濟時報》稱,印度官方表示,中國和印度貿易商已籤訂合同,中國將從印度進口10萬噸大米,預計2月份至明年2月份裝運,離岸價為每噸300美元左右。一直以來中國都是世界最大的大米進口國,每年進口約400萬噸大米,而印度則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但是由於印度大米的質量問題導致中國近三十年來都沒有從印度進口。
  • 越南等國擔心的事發生:中國進口10萬噸印度大米,近30年來首次
    中國一直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消費大國,這主要是由於中國超過十三億的龐大人口決定的。日前,中國選擇從印度進口了一批大米,這在近三十年來還尚屬首次。以前來說中國主要選擇的還是東南亞國家生產的大米,如越南,泰國等國家。
  • 中國開始進口印度大米,到底意味著什麼?
    印度官方稱,中國已經開始進口印度大米,這是30年來的首次。據稱,印度貿易商已籤約出口10萬噸大米,12月份至明年2月份裝運,離岸價為每噸300美元左右。同為亞洲人口大國,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而中國是最大的大米進口國。這引發了廣大讀者朋友的熱議。進口是因為短缺嗎?
  • 中國購入印度大米,價格便宜到激怒印網民:為什麼要取悅他們
    而中國已經是全球核心的也是最大的大米進口國。而我國在最近,向印度籤訂了10萬噸的「菲巴斯馬蒂大米」出口協定。在未來3個月時間裡,分批陸續運抵。離岸價格為每噸300美元。印媒《經濟時報》指出,在今年全球穀物流通大幅縮減的當下,中國傳統的幾個採購大米產地,都因為新冠問題,推高了採購價格。這讓印度的大米在國際市場上十分具有競爭力。
  • 時隔6個月泰國大米進口重啟 中糧首次進口印度非巴斯馬蒂大米
    據市場消息,國慶節後將有10萬噸泰國大米裝運至我國,這也是中泰大米貿易暫停6個月之後首次對華銷售,執行這一批大米進口的仍為中糧集團。與此同時,中糧集團近期還在印度孟買採購了約100噸印度非巴斯馬蒂大米,目前已經完成這些大米的裝箱,預計在1個月後分別抵達我國廣州市和深圳市(各50噸)。在今年6月我國與印度籤署有關協議,允許非巴斯馬蒂大米進口。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尚不清楚這兩批大米的進口價格。
  • 世界瀕臨嚴重糧食危機 中國老百姓的「米袋子」會受影響嗎
    近日,聯合國的研究報告發出預警,今年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飢餓風險,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全球糧荒」迎來至暗時刻,世界各國現狀究竟如何?中國是否會發生糧食危機?  多重因素疊加 世界多國面臨糧食危機   新冠肺炎疫情、蝗災、颱風、森林大火……世界各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 澳大利亞陷入「大米危機」,供應鏈面臨斷裂!最遲年底消耗殆盡?
    來源:金十數據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產米大國菲律賓就曾被忽悠轉種經濟價值更高的作物,導致大米產量大降,越南等大米出口國又限制了大米出口,最終不得不高價從國際四大糧商手中購買大米。而近期,澳大利亞也遭遇十分相似的局面。
  • 聯合國警告:前所未有的糧食危機在逼近!一組數據告訴你,端牢「中國...
    一些糧食出口國為求自保,紛紛出臺限制甚至禁止糧食出口政策。越南率先宣布停止大米出口;稻米出口國印度也因為「封國」而陷入停滯;小麥出口國俄羅斯也隨後限制了出售。除疫情外,嚴重的蝗災也在威脅著非洲和南亞的一些國家。今年,東非經歷了幾十年來最嚴重的蝗災。7月12日,一個綿延數百平方公裡的大蝗蟲群,突然襲擊了印度北方邦首府勒克瑙的部分地區。
  • 3國同時出手,192萬噸越南大米已抵達中國,澳洲面臨「缺米危機」
    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哺育著14億人口,雖然中國農耕面積廣大,但對於人口糧食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中國的自產自需也早已無法滿足,中國不僅對外出口到各種糧食,同時也需要進口到大量的糧食來滿足需求。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國也是世界最大的大米消費國與進口國,因為廣闊的市場前景及良好的信譽,中國也成了眾多大米出口商的必爭市場。
  • 2020年中國糧食總產13390億斤,全球有多少國家糧食陷入危機?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飢餓、糧食危機已悄悄地成為了沉澱的歷史,1949年,我國糧食產量僅為2263.6億斤,全國人口為四億人。嚴重自然災害的1962年糧食產量為3000億斤,人口6.66億。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糧食產量超過6000億斤,總人口9.56億。
  • 聯合國警告:前所未有的糧食危機在逼近!端牢「中國飯碗」有底氣
    大米出口國印度也由於「封閉國家」而陷入停滯。小麥出口國俄羅斯隨後也限制了銷售。除流行病外,嚴重的蝗災還威脅著非洲和南亞的一些國家。今年,東非經歷了幾十年來最嚴重的蝗災。 7月12日,一團綿延數百平方公裡的蝗蟲突然襲擊了印度北方邦的首都勒克瑙。印度學者預測,蝗災可能使糧食產量減少30%-50%,而對於已經在解決糧食不安全問題的巴基斯坦而言,蝗災更加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