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是我國的一種傳統美德,很多人也用它來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養成節儉的好習慣。可是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這個人物,卻把節儉做到了極致。她身上頗有一種葛朗臺的氣度,但在了解了她的故事後,大家不禁非常唏噓,她就是王添彩。
1934年,王添彩生於江西省的一個貧困山區。這苦命的孩子在動亂時期出生,自小便過著艱苦的生活。那時候我們國家還沒有計劃生育政策,每個家庭都有很多孩子。王添彩也是如此。但人口太多又加重了本不富裕的家庭的負擔,因此父母常教導王先生,要勤儉節約,過簡樸的生活。那個時候,在農村還存在著「父老鄉親」的封建思想,所以王添彩的童年並不美好。
父親為了養活一家八口,一直在外面辛苦地幹活。但得到的食物還不夠分,所以便先分給最小的孩子。要活下去,王添彩只好拖著瘦小的身板在山上跑,找些野菜填飽肚子。之後,她將吃不完的野菜曬乾,作為下一次進食的配料。這樣艱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1950年。當年我們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這一法律也為王添彩開啟了新的人生之門。然而好日子過去了,王添彩還是沒有改掉之前的節儉習慣,依然珍惜每一粒糧食,從不亂花一分錢。
隨後,王添彩找到了一個適合自己性格的男人,並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們倆於1953年生下第一個孩子。一九五七年,她和丈夫又生了一個可愛的孩子。但那時王添彩與丈夫二人的收入不多,所以要養活兩個孩子,實在是非常不容易。王添彩寧可餓肚子,也不願給孩子留下最好的一切。那個時候,命運並不同情那個可憐的母親,因為她的兩個孩子相繼夭折,給了她很大的打擊和傷害。前一次不幸夭折後,後一次又生了一場大無家可歸的王添彩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走了,心裡十分難過。
與孩子相繼夭折的意外事故,也讓王添彩認識到節儉的重要性,此後,她過上了非常樸素的生活。王添彩與丈夫二人除購買必需品外,從不購買任何東西。他們倆每天吃鹹菜,從不買肉。病了之後也不去醫院看醫生,而是硬著頭皮在家裡。於是,他們倆把掙來的錢都存了起來。隨後,王添彩的老伴不幸去世。孤獨的王添彩因營養不良昏倒在家中,過路村民發現後,將他送往醫院。誰知道醒來的王添彩怕花錢,吵鬧著跑出醫院。
返回村裡後,大家都對王添彩表示同情。所以村裡人同意了,輪流去照顧老人。村委還為她申請了低保,希望能改善生活。2017年11月,王添彩病逝。村人替她料理後事,把她的遺物整理好,誰知在整理遺物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使大家驚愕的事情。這個老人的家裡竟然藏了一大筆錢!
本來,王添彩的床下面,有一個系得緊緊的口袋。鄉親們拿出來後,把裡面的東西倒出來,發現竟然是數不勝數的人民幣。村領導當即組織6名村民一起清點。三小時後,大家才把這個口袋裡的錢數完,一共有九十七萬元!令人十分唏噓的是,王添彩節儉了一輩子,卻把錢全藏在床下的袋子裡,自己從來沒有過一次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