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節儉了一輩子,卻把錢全藏在床下的袋子裡,把節儉做到了極致

2020-12-06 大大大紅袍子

勤儉節約是我國的一種傳統美德,很多人也用它來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養成節儉的好習慣。可是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這個人物,卻把節儉做到了極致。她身上頗有一種葛朗臺的氣度,但在了解了她的故事後,大家不禁非常唏噓,她就是王添彩。

1934年,王添彩生於江西省的一個貧困山區。這苦命的孩子在動亂時期出生,自小便過著艱苦的生活。那時候我們國家還沒有計劃生育政策,每個家庭都有很多孩子。王添彩也是如此。但人口太多又加重了本不富裕的家庭的負擔,因此父母常教導王先生,要勤儉節約,過簡樸的生活。那個時候,在農村還存在著「父老鄉親」的封建思想,所以王添彩的童年並不美好。

父親為了養活一家八口,一直在外面辛苦地幹活。但得到的食物還不夠分,所以便先分給最小的孩子。要活下去,王添彩只好拖著瘦小的身板在山上跑,找些野菜填飽肚子。之後,她將吃不完的野菜曬乾,作為下一次進食的配料。這樣艱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1950年。當年我們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這一法律也為王添彩開啟了新的人生之門。然而好日子過去了,王添彩還是沒有改掉之前的節儉習慣,依然珍惜每一粒糧食,從不亂花一分錢。

隨後,王添彩找到了一個適合自己性格的男人,並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們倆於1953年生下第一個孩子。一九五七年,她和丈夫又生了一個可愛的孩子。但那時王添彩與丈夫二人的收入不多,所以要養活兩個孩子,實在是非常不容易。王添彩寧可餓肚子,也不願給孩子留下最好的一切。那個時候,命運並不同情那個可憐的母親,因為她的兩個孩子相繼夭折,給了她很大的打擊和傷害。前一次不幸夭折後,後一次又生了一場大無家可歸的王添彩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走了,心裡十分難過。

與孩子相繼夭折的意外事故,也讓王添彩認識到節儉的重要性,此後,她過上了非常樸素的生活。王添彩與丈夫二人除購買必需品外,從不購買任何東西。他們倆每天吃鹹菜,從不買肉。病了之後也不去醫院看醫生,而是硬著頭皮在家裡。於是,他們倆把掙來的錢都存了起來。隨後,王添彩的老伴不幸去世。孤獨的王添彩因營養不良昏倒在家中,過路村民發現後,將他送往醫院。誰知道醒來的王添彩怕花錢,吵鬧著跑出醫院。

返回村裡後,大家都對王添彩表示同情。所以村裡人同意了,輪流去照顧老人。村委還為她申請了低保,希望能改善生活。2017年11月,王添彩病逝。村人替她料理後事,把她的遺物整理好,誰知在整理遺物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使大家驚愕的事情。這個老人的家裡竟然藏了一大筆錢!

本來,王添彩的床下面,有一個系得緊緊的口袋。鄉親們拿出來後,把裡面的東西倒出來,發現竟然是數不勝數的人民幣。村領導當即組織6名村民一起清點。三小時後,大家才把這個口袋裡的錢數完,一共有九十七萬元!令人十分唏噓的是,王添彩節儉了一輩子,卻把錢全藏在床下的袋子裡,自己從來沒有過一次快樂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偉大的母親:八旬老人節儉度日,去世後給子女留下百萬遺產!
    老人去世,竟留下百萬遺產困惑的姐妹二人始終沒有找到答案,母親的身子也一天不如一天,在去世之前,張大娘把姐妹二人叫到床邊,將自己手上的銀行卡,交給姐妹二人,告訴她們把錢取出來,姐妹二人只認為是老人的一片心意,並不認為有多少錢,再加上老人需要照顧,就一直沒查銀行卡。
  • 全民財經:打破節儉悖論魔咒,可能嗎?
    這個就決定了現代社會,節儉的概念也發生了改變,節儉再也不是原來那種葛朗臺式的摳零錢,攢夠一塊就永遠不花了。現在的節儉,只要是不浪費,不揮霍,正常的按需消費那就可以了。而我們做到這點呢,已經完全可以為全社會的經濟做貢獻了。還有很多消費品,比如汽車,家電都不便宜,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就得平時節儉著存點錢,關鍵時刻才能果斷出手買各種大件的消費品。
  • 懂得節儉生活的明星 周潤發陳奕天成龍吳奇隆
    周潤發  在娛樂圈,成名四十年的發哥一天掙的錢,很多人一輩子掙不到。但即使周雲發很有錢,他還是穿著舊的羽絨服。他在菜攤上討價還價買了十多元的滷水和小販。但年輕時生活貧困的成龍還是很節儉。他只能用一張衛生紙上廁所。洗手用的肥皂不洗就不能洗。他不能扔掉他吃不完的盒飯。這是一頓經過包裝和加工的飯。
  • 美好生活來自節儉
    現在是廣播站播音時間,我今天給大家講的話題是《美好生活來自節儉》。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日子一天好過一天,但有一些人對奢侈生活的追求也一日賽過一日。他們似乎已經忘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是廣大人民群眾用辛勤勞動換來的。常言道:「浪費猶如河決堤,節儉好比燕銜泥。」只有節儉才能築起幸福而美好的未來!
  • 王霜太節儉,在巴黎每天乘公交車去訓練基地,她每年能掙多少錢?
    王霜太節儉,在巴黎每天乘公交車去訓練基地,她每年能掙多少錢?在加盟巴黎之後的三個月時間裡,11場比賽4球4助攻,還造了一粒點球,在短時間內,王霜已經用實際行動與進球得到了隊友的認可,成為了巴黎隊內的進攻核心,得到認可的王霜也開始主罰隊內的角球與任意球,而這一切皆是由於王霜的踏實與務實。
  • 看似節儉的日本,其實是浪費大國?
    引言我國現在掀起了節約糧食的熱潮,大到國家,小到家庭,都在提倡珍惜節約糧食,為此,還發生了不少趣事,例如:有的飯店為了讓客人控制點菜的數量,在門口放了一臺體重秤,點菜前先稱重,有的飯店推出了半份菜等等,在我們的印象裡,日本是一個非常節儉的國家
  • 引導節儉用餐 餐廳大有「話語權」
    在大快朵頤的同時,人們是否做到了厲行節約?10月1日至3日,記者走訪成都、攀枝花部分餐飲單位發現,倡導節儉用餐成了餐廳的「必選動作」,餐廳在引導食客節儉用餐方面有很大的「話語權」。該店值班經理錢峰告訴記者,為了讓顧客勤拿少取,餐廳將盛飯的勺子和碗都換成了「小尺碼」。記者走訪發現,總體來看,多家餐廳不止在「硬體」上下功夫,也對菜品進行了調整。攀枝花市金沙明珠大酒店餐飲總監陳雲華介紹,為鼓勵客人節儉用餐,酒店推出季節菜單,通過「小份菜」對以往分量大的菜式進行調整,總體數量減少近30%。
  • 節儉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
    節儉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現在很多人都在提倡節儉生活,其實就是讓物質生活簡單一些,少一些奢華地享受生活樸素的味道。心靈簡單大概才是真的簡單,就能擁有孩子般純真的幸福。現實的光怪陸離吸引著我們的視線,各種各樣的誘惑和追逐,讓我們患得患失、疲憊不堪。
  • 「舌尖上的節儉」蔚然成風
    日前,我縣實施「六大行動」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包括開展厲行節約我「點讚」行動、文明消費我「參與」行動、節儉用餐我「代言」行動等。那麼,各餐飲單位會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連日來,讀者團成員走訪了縣機關食堂、飯店、小吃店等地,發現「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倡議日益深入人心,「舌尖上的節儉」正蔚然成風。
  • 一個生活節儉捐款卻大方的松陽老人,也是松陽申請樹葬第一人!
    在王存民的大兒子王恩平看來:父親文化不高,思想卻較很多人都前衛,一輩子節儉只為了省下錢來做公益。雖然時至今日沒多少存款,其精神卻非常富有。王存民今年80歲,原籍青田縣港頭鄉龍葉村。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他將家五口的戶口遷至我縣赤壽鄉黃坑口村,之後,前往比利時創業。最初,在一家中餐館當配菜工,工資不高。
  • 吃自助不再浪費 臨沂市民節儉成風尚
    小型自助餐店全靠顧客自覺  3月4日上午11點40分左右,記者來到啟陽美食街一家自助烤肉店,這時店裡的客人還不是很多,有的餐桌上零零散散地放著一些肉和蔬菜。據店裡一名工作人員稱,現在吃自助餐的人一般都是吃多少拿多少,全靠顧客自覺,但很少有浪費現象。
  • 「從來簡儉是家風」 古人如何節儉過日子
    古人如何節儉過日子「君子以儉德闢難,不可榮以祿」(《周易》);「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千百年來,這些耳熟能詳的經典名句奠定了中國文化豐厚的節儉傳統。在國家治理與國家建設中,在千家萬戶的家風家訓中,這種節儉傳統代代傳承,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 為了買房,你們可以節儉到什麼程度?
    小姐姐的名言就是「人のお金で家を買う」,拿別人的錢來買房子。太霸氣了!現在的她坐擁3棟樓,每月光收租,小姐姐就能收到30萬日元,大約2萬多人民幣。可見這個日本小姐姐靠著節儉靠自己買下了3套房。105%姐Macy,是一位21歲的文員,她的過人之處在於,每個月可以儲到超過月收入的105%上車費,那麼她是怎麼做到的呢?
  • 山東臨沂人吃自助餐節儉成風尚
    小型自助餐店全靠顧客自覺   3月4日上午11點40分左右,記者來到啟陽美食街一家自助烤肉店,這時店裡的客人還不是很多,有的餐桌上零零散散地放著一些肉和蔬菜。據店裡一名工作人員稱,現在吃自助餐的人一般都是吃多少拿多少,全靠顧客自覺,但很少有浪費現象。
  • 賭王四太太的日常:節儉與奢華並存,用古老手機卻坐飛機上下班
    在很多吃瓜群眾心中,澳門賭王何鴻燊的四太太梁安琪應該是一個為了錢可以不擇手段的女人。畢竟明知丈夫已經有3個太太還甘願跟他在一起,在一起之後還不惜高齡產子——在39歲的時候生了第4個孩子,也就是跟賭王相差了78歲的小女兒。
  • 養成節儉養德 踐行核心價值觀
    現階段的中國,人民群眾生活有貧有富,個人需求有多有少,為什麼節儉節約必須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要求?這是我們在全民節約行動開始之前,必須在思想上加以廓清的關鍵問題。節儉是一種和諧觀念。中國人對待萬事萬物歷來講求「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和」所追求的是一種中道的平衡。不苛刻不吝嗇的節儉,正是這樣一種中道觀的表現。節儉也是一種平等意識。
  • 紀昌蘭:「戒奢從簡」 宋代飲食風氣與節儉觀念的提倡
    南宋時人們宴請賓客,於佳餚之外,或別具盛饌,或饋以生餼,或代以緡錢,皆不食之物,作為「看菜」。席面擺設「看菜」本源於一種古老的禮儀,所設食物皆可食用。但後人曲解古禮本意,只供觀看而不食用,無疑是對食物的極大浪費。此外,宋人飲食過於求精求新,熱衷對食物進行裝飾、雕刻等加工,對食材精雕細刻、製作奇巧造型,奪人耳目之餘必然造成食物的浪費。
  • 中國式父母的「瞎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格局,多數媽媽不知深淺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現在社會上已經出現了一些變質的節儉,看是勤儉省錢持家,實際上是摳門無度,已經影響到孩子的未來。有些家長錯誤理解節儉的含義,已經到了「瞎節儉」的地步,不但會影響孩子對消費的觀念,而且還會影響孩子長大以後的格局,眼界也會變得很窄,很難成就大事業!
  • 大連市開展「節儉養德 變廢為寶」主題活動
    大連市開展「節儉養德 變廢為寶」主題活動 2014-07-17 09:01:00 導讀:過期閒置藥品換成生活用品7月 15日,大連市甘井子區南關嶺街道的亞安大藥房門口已來了不少居民,正在舉行回收過期閒置藥品公益活動。
  • 「節儉的」在英語中有多少種說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說某人很節儉,那麼節儉在英語中有多少種說法呢?小編搜羅了一些「節儉的」英語單詞,請看!同是「節儉的」,它們也各有不同,這其中要分為兩派。01節約的、節省的Frugal、thrifty、economical,這三個單詞作「節儉的」的意思時,表示的都是節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