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縣獨龍江鄉,號稱「西南秘境」,是我國唯一的獨龍族聚居地。獨龍族是我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也是一個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民族。
文面女 記者 夏方海 攝(攝於2020年1月)
「歡迎你們來獨龍江鄉……」 初見蓮字仙(79歲)、李文仕(76歲)、太恰(73歲)三位文面女時,她們熱情地和記者打招呼。都說文面女是獨龍族的「活化石」,在獨龍江鄉,現居住著20位獨龍族文面女。在她們的臉上,紋滿了青藍色花紋,從眉心到下顎,圖案以鼻梁為中軸線向兩邊散去,對稱分布。仔細觀察,嘴唇下方的豎形紋修長,鼻梁中的圖案密集,清晰可見。老人們身材瘦小卻很有精神,歲月除了留給她們獨特的面紋外,還有她們眼睛裡的光——那見證了「一步跨千年」歷史奇蹟的雙眸。
文面女 記者 李歐 攝
由於歷史和自然條件的制約,獨龍江鄉自然條件相當惡劣,曾經是雲南乃至全國最為貧窮的地區之一。
「以前吃不飽穿不暖,靠上山採野菜、挖藥材維持生計,冷天靠燒火取暖。」回憶起曾經的艱難生活,文面女太恰仍感慨萬千。
文面女在菜園摘菜 記者 李歐 攝
在各方的努力下,2018年底,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
初秋,行走在獨龍江鄉,曾經泥濘狹窄的土路、簡陋破敗的茅草房不見蹤影,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灰頂黃牆的獨龍民居和整潔的街道,如同一幅畫卷。
「黨和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家家戶戶有新房住,有邊民補助和公益性崗位補貼等,想念在學校的孫子可以隨時電話聯繫,還有家庭醫生定期檢查身體,屋前還有長長的寬寬的公路,村裡人想去哪裡都方便,真是什麼都有了……」說起如今的幸福生活,三位文面女眼睛是發亮的,說到高興處,常常手舞足蹈,不懂獨龍語的記者也能真切感受到老人們激動的心情和發自內心的愉悅。
文面女在織獨龍毯 記者 李歐 攝
日子越過越好,可三位文面女並沒有閒著,還是會下地種些蔬菜、約上其他姐妹一起織獨龍毯添補家用。她們告訴記者,傳統手藝不能丟,要一代代傳承下去。曾經,她們織獨龍毯裹身;現在,她們要用獨龍毯織出好日子,用自己的雙手建設更美好的家園。
跨入新時代的獨龍江鄉,生態良好、民生幸福。5G試驗基站開通了,外地遊客越來越多了,草果、重樓、獨龍蜂、獨龍牛、獨龍雞等特色種植、養殖業遍地開花……如今的獨龍江,全面小康的根基更紮實了。
雲南網記者 李歐
相關報導:
【大峽谷·小康路】普職融合託起新夢想 福貢大山裡的少年有了新出路
http://society.yunnan.cn/system/2020/09/18/030979577.shtml
【大峽谷•小康路】好山好水富農家 雲南貢山譜寫產業扶貧致富夢
http://society.yunnan.cn/system/2020/09/16/030973360.shtml
【大峽谷·小康路】此路恆:艱苦創業,只為鄉親們都能過上好日子
http://finance.yunnan.cn/system/2020/09/14/030966534.shtml
【大峽谷•小康路】豐明軍:用心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http://yn.yunnan.cn/system/2020/09/14/0309664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