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雲南獨龍江鄉:獨龍族唯一聚居地28名文面女的神秘「面紗」
文面女丙秀芳。
清澈透亮的獨龍江。
文面女肯國芳和老伴兒。
文面女李文仕一家。
布滿皺紋的臉上,蜿蜒著青藍色刺紋組成的圖樣,或深或淺,有的幾乎將整個面部覆蓋——生活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的獨龍族文面女因此顯得特別而又神秘。
如今,在世的獨龍族文面女僅有28人。關注她們的健康,做好文字、圖像、音視頻等檔案資料的採集迫在眉睫。
每年一半時間大雪封山
「貧困尚未根本扭轉,但較之幫扶之初已有很大變化」
獨龍江鄉地處雲南西北部,是獨龍族的唯一聚居地,被譽為「中國西南最後的秘境」。怒江州相關部門提供的資料中稱,獨龍族最早記錄於元代的《一統志》,稱「俅」。1952年,根據民族意願,定名獨龍族。然而,受大江大山阻隔,獨龍族群眾聚居的獨龍江鄉經濟社會發展滯後,是全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並且至今每年還有半年大雪封山。
在獨龍江鄉北端的迪政當村委會熊當村民小組見到72歲的李文仕老人時,她正在鋼筋混凝土結構、卻仍保留傳統民族式樣的新房裡逗外孫。屋內寬敞明亮,擺著沙發,牆上她的照片笑容燦爛,臉上的刺紋清晰可見。屋外,老伴兒李文正剛撿柴回來後就在水泥地坪的院子裡曬起尖蕎——當地人用來蒸粑粑的一種作物。不遠處,有些破舊的木頭老房子還保留著,作廚房用。
新舊交替,是文面女們生活的獨龍江鄉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
「新」緣於2010年1月,雲南省委、省政府啟動了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項目,實施了安居溫飽、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六項工程。別墅式的農家小院正拔地而起,平整的柏油路通向各村各寨……李文仕的鄰居曾梅蘭也是一名文面女,今年70多歲,居住的木房子低矮陰暗,大白天還得開著燈。「以前生活艱苦,被子不夠,冬天全家人要擠在一起。」曾梅蘭話鋒一轉,「政府正在給我們蓋新房子,就在村活動室下面。」
「雖然貧困面貌還未根本扭轉,但較之幫扶之初已有很大變化。」獨龍江鄉鄉長李永祥告訴記者,等到明年通往獨龍江鄉的隧道貫通,大雪封山就將成為歷史,同時也將把更多遊客帶進獨龍江。按照規劃,獨龍江鄉將重點建設1個民族文化生態旅遊小鎮和5個民族文化旅遊特色村,神秘的文面女將更多地為外界所知曉。
據當地人說,文面是獨龍族的一種獨特習俗。過去,獨龍族女孩長到一定歲數就要文面,尤以十來歲文面者居多。文面的工具有的用削尖的樹枝,也可以用竹籤,或植物的刺。2005年開始拍攝文面女照片的貢山縣政協副主席豐衛祥介紹,文面一般從嘴唇下方中部往上、往兩邊延展。整個面部都文的是「全文」;有的可能怕疼,文了嘴部周邊就停止了,叫「半文」。
新中國成立後,獨龍族文面的習俗被逐漸廢除,現在的獨龍族女性都已不再文面。「媽媽文了好看,可我不想再文了。」李文仕的三女兒李玉花說。
文面習俗獨特而神秘
「文面女的圖片和影像資料都太少,口述歷史記錄的工作幾乎沒有開展」
看著老伴兒臉上的花紋,年逾九旬的木生張老人用獨龍語一個勁兒地對記者說著什麼。當地人用漢語翻譯過來,原來是「好看!好看!」的意思。
木生張和老伴兒丙秀芳住在獨龍江鄉孔當村委會丙當村民小組的一座大山上,古舊的木稜房外牆上掛著好幾隻牛頭。
丙秀芳老人今年也已80多歲,可她還清楚地記得,大約15歲時,表姐給她文面的場景:先將幹樹皮放在鐵鍋下燒,然後把燻在鍋底的菸灰刮下來,調上水。用削尖的樹枝蘸上鍋煙水,在臉上描好紋形,然後沿紋路敲擊樹枝,刺成一行行針眼。每刺一下,立馬將滲出的血水擦去,敷上用鍋菸灰和植物葉汁拌成的黑汁。等創口的痂脫落,臉上便留下了青藍色的花紋,再也擦洗不掉。
「刺的時候特別疼,刺完臉還會腫起來。可是媽媽和大姐都文了,我心想那也文吧。」丙秀芳有些害羞地說,「現在老了,無所謂好不好看了。」
獨龍族女性文面的歷史有多久,現在沒有定論。有專家考證,《新唐書·南蠻傳》中所寫的「有文面濮,俗鏤面……」指的就是獨龍族。
同樣沒有定論的是,獨龍族女性為何要文面?據記者多方了解,目前主要說法有:一是根據不同的文面部位和圖案,可以區分不同的氏族;二是怕被異族搶掠受辱,以毀容而避之;三是以文面為美,就像現代女性化妝一樣。此外,還有圖騰說、宗教說等,不一而足。
豐衛祥還提醒,文面女幾乎都居住在獨龍江上遊,中下遊很少見到婦女文面。
仍然在世的文面女被稱為「獨龍族活化石」。然而,年邁體弱正在困擾著她們。據當地人說,在世的文面女最老的已有100餘歲,最小的也在60歲左右。
獨龍江邊防派出所軍醫李金徽經常為文面女體檢,還專門建立了文面女健康電子檔案。「雖然她們大多沒有大病,但是痛風、風溼等疾病比較常見。加之年齡都比較大了,而獨龍江的醫療條件有限,文面女們的健康狀況值得關注。」
記者在獨龍江鄉採訪時,當地人就說,有一位文面女重病在床,已不能接受採訪;肯國芳、普儀太兩位文面女都是80多歲,也正在生病。肯國芳老人說,她的背、眼睛都不太好。「前年還有38個文面女,到去年就只剩31個了,現在只有28個了。」李金徽說,每當有文面女的家人來派出所銷戶口,他就特別難過。
「每一位文面女的去世,對於獨龍族文面文化都是一個損失。」 豐衛祥說,縣裡每年都為每位文面女發放1000元生活補助。而目前同樣很有必要做的是,做好文面女相關文字、圖像、音視頻等檔案資料的採集和整理。
豐衛祥說,出版一本關於文面女的畫冊在2010年10月就被列為貢山縣政協的一項重點工作。目前,畫冊已收錄66位文面女的圖片資料,其中55位是豐衛祥親自採集的。「爭取明年一月能夠出版。」豐衛祥坦言,關於文面女的圖片和影像資料都太少,口述歷史記錄的工作幾乎沒有開展過。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獨龍族學者李金明說,雖然零星發表過關於文面女的文章,也有人去拍攝,但總體而言,對於文面女的系統研究並不多。
當地人還特別提醒,文面只是一種習俗,外界必須尊重文面女,不能抱著歧視和獵奇的心理看待她們。對於年邁的文面女,應給予更多關愛,包括送醫送藥、提高生活補助等,讓她們能夠安享晚年。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