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獨龍江鄉:獨龍族唯一聚居地28名文面女的神秘「面紗」

2021-01-16 東方網

原標題:雲南獨龍江鄉:獨龍族唯一聚居地28名文面女的神秘「面紗」

文面女丙秀芳。

清澈透亮的獨龍江。

文面女肯國芳和老伴兒。

文面女李文仕一家。

  布滿皺紋的臉上,蜿蜒著青藍色刺紋組成的圖樣,或深或淺,有的幾乎將整個面部覆蓋——生活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的獨龍族文面女因此顯得特別而又神秘。

  如今,在世的獨龍族文面女僅有28人。關注她們的健康,做好文字、圖像、音視頻等檔案資料的採集迫在眉睫。

  每年一半時間大雪封山

  「貧困尚未根本扭轉,但較之幫扶之初已有很大變化」

  獨龍江鄉地處雲南西北部,是獨龍族的唯一聚居地,被譽為「中國西南最後的秘境」。怒江州相關部門提供的資料中稱,獨龍族最早記錄於元代的《一統志》,稱「俅」。1952年,根據民族意願,定名獨龍族。然而,受大江大山阻隔,獨龍族群眾聚居的獨龍江鄉經濟社會發展滯後,是全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並且至今每年還有半年大雪封山。

  在獨龍江鄉北端的迪政當村委會熊當村民小組見到72歲的李文仕老人時,她正在鋼筋混凝土結構、卻仍保留傳統民族式樣的新房裡逗外孫。屋內寬敞明亮,擺著沙發,牆上她的照片笑容燦爛,臉上的刺紋清晰可見。屋外,老伴兒李文正剛撿柴回來後就在水泥地坪的院子裡曬起尖蕎——當地人用來蒸粑粑的一種作物。不遠處,有些破舊的木頭老房子還保留著,作廚房用。

  新舊交替,是文面女們生活的獨龍江鄉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 

  「新」緣於2010年1月,雲南省委、省政府啟動了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項目,實施了安居溫飽、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六項工程。別墅式的農家小院正拔地而起,平整的柏油路通向各村各寨……李文仕的鄰居曾梅蘭也是一名文面女,今年70多歲,居住的木房子低矮陰暗,大白天還得開著燈。「以前生活艱苦,被子不夠,冬天全家人要擠在一起。」曾梅蘭話鋒一轉,「政府正在給我們蓋新房子,就在村活動室下面。」

  「雖然貧困面貌還未根本扭轉,但較之幫扶之初已有很大變化。」獨龍江鄉鄉長李永祥告訴記者,等到明年通往獨龍江鄉的隧道貫通,大雪封山就將成為歷史,同時也將把更多遊客帶進獨龍江。按照規劃,獨龍江鄉將重點建設1個民族文化生態旅遊小鎮和5個民族文化旅遊特色村,神秘的文面女將更多地為外界所知曉。

  據當地人說,文面是獨龍族的一種獨特習俗。過去,獨龍族女孩長到一定歲數就要文面,尤以十來歲文面者居多。文面的工具有的用削尖的樹枝,也可以用竹籤,或植物的刺。2005年開始拍攝文面女照片的貢山縣政協副主席豐衛祥介紹,文面一般從嘴唇下方中部往上、往兩邊延展。整個面部都文的是「全文」;有的可能怕疼,文了嘴部周邊就停止了,叫「半文」。

  新中國成立後,獨龍族文面的習俗被逐漸廢除,現在的獨龍族女性都已不再文面。「媽媽文了好看,可我不想再文了。」李文仕的三女兒李玉花說。

  文面習俗獨特而神秘  

  「文面女的圖片和影像資料都太少,口述歷史記錄的工作幾乎沒有開展」

  看著老伴兒臉上的花紋,年逾九旬的木生張老人用獨龍語一個勁兒地對記者說著什麼。當地人用漢語翻譯過來,原來是「好看!好看!」的意思。

  木生張和老伴兒丙秀芳住在獨龍江鄉孔當村委會丙當村民小組的一座大山上,古舊的木稜房外牆上掛著好幾隻牛頭。

  丙秀芳老人今年也已80多歲,可她還清楚地記得,大約15歲時,表姐給她文面的場景:先將幹樹皮放在鐵鍋下燒,然後把燻在鍋底的菸灰刮下來,調上水。用削尖的樹枝蘸上鍋煙水,在臉上描好紋形,然後沿紋路敲擊樹枝,刺成一行行針眼。每刺一下,立馬將滲出的血水擦去,敷上用鍋菸灰和植物葉汁拌成的黑汁。等創口的痂脫落,臉上便留下了青藍色的花紋,再也擦洗不掉。

  「刺的時候特別疼,刺完臉還會腫起來。可是媽媽和大姐都文了,我心想那也文吧。」丙秀芳有些害羞地說,「現在老了,無所謂好不好看了。」  

  獨龍族女性文面的歷史有多久,現在沒有定論。有專家考證,《新唐書·南蠻傳》中所寫的「有文面濮,俗鏤面……」指的就是獨龍族。

  同樣沒有定論的是,獨龍族女性為何要文面?據記者多方了解,目前主要說法有:一是根據不同的文面部位和圖案,可以區分不同的氏族;二是怕被異族搶掠受辱,以毀容而避之;三是以文面為美,就像現代女性化妝一樣。此外,還有圖騰說、宗教說等,不一而足。

  豐衛祥還提醒,文面女幾乎都居住在獨龍江上遊,中下遊很少見到婦女文面。

  仍然在世的文面女被稱為「獨龍族活化石」。然而,年邁體弱正在困擾著她們。據當地人說,在世的文面女最老的已有100餘歲,最小的也在60歲左右。

  獨龍江邊防派出所軍醫李金徽經常為文面女體檢,還專門建立了文面女健康電子檔案。「雖然她們大多沒有大病,但是痛風、風溼等疾病比較常見。加之年齡都比較大了,而獨龍江的醫療條件有限,文面女們的健康狀況值得關注。」

  記者在獨龍江鄉採訪時,當地人就說,有一位文面女重病在床,已不能接受採訪;肯國芳、普儀太兩位文面女都是80多歲,也正在生病。肯國芳老人說,她的背、眼睛都不太好。「前年還有38個文面女,到去年就只剩31個了,現在只有28個了。」李金徽說,每當有文面女的家人來派出所銷戶口,他就特別難過。

  「每一位文面女的去世,對於獨龍族文面文化都是一個損失。」 豐衛祥說,縣裡每年都為每位文面女發放1000元生活補助。而目前同樣很有必要做的是,做好文面女相關文字、圖像、音視頻等檔案資料的採集和整理。

  豐衛祥說,出版一本關於文面女的畫冊在2010年10月就被列為貢山縣政協的一項重點工作。目前,畫冊已收錄66位文面女的圖片資料,其中55位是豐衛祥親自採集的。「爭取明年一月能夠出版。」豐衛祥坦言,關於文面女的圖片和影像資料都太少,口述歷史記錄的工作幾乎沒有開展過。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獨龍族學者李金明說,雖然零星發表過關於文面女的文章,也有人去拍攝,但總體而言,對於文面女的系統研究並不多。

  當地人還特別提醒,文面只是一種習俗,外界必須尊重文面女,不能抱著歧視和獵奇的心理看待她們。對於年邁的文面女,應給予更多關愛,包括送醫送藥、提高生活補助等,讓她們能夠安享晚年。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大峽谷·小康路」獨龍江文面女:身著「七彩衣」,見證山鄉巨變
    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縣獨龍江鄉,號稱「西南秘境」,是我國唯一的獨龍族聚居地。獨龍族是我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也是一個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民族。文面女 記者 夏方海 攝(攝於2020年1月)「歡迎你們來獨龍江鄉……」 初見蓮字仙(79歲)、李文仕(76歲)、太恰(73歲)三位文面女時,她們熱情地和記者打招呼。
  • 大愛跨千年——圖說雲南獨龍族今昔巨變
    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新貌(10月31日攝,無人機照片)。  獨龍族是我國28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雲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當地山高谷深,自然條件惡劣,屬於深度貧困地區。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和雲南省以整體推進的思路對獨龍江鄉進行集中幫扶,加速消除基礎設施、產業發展、人才素質等「瓶頸」問題,使當地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
  • 雲南大學赴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研究生支教團
    雲南大學赴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研究生支教團在團中央、團省委、學校黨委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號召,用實際行動落實精準扶貧,參與雲南扶貧攻堅戰而成立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處中緬交界邊境,雪山連綿、峽谷陡峻,集高山峽谷、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深度貧困地區於一體,全州貧困發生率高達42%。
  • 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馬庫村:邊陲...
    馬庫村是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6個行政村中最南端的一個。2014年,全村71戶、283口人都住進了安居房。2009年,獨龍江高黎貢山隧道打通。2014年,馬庫村通了柏油路。我們是通過路認識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鄉馬庫村的。
  • 紅果子照亮紅日子,雲南怒江州獨龍江鄉
    獨龍江鄉位於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西部,距縣城79.98公裡。東鄰丙中洛鎮、茨開鎮,北鄰西藏自治區察隅縣察瓦龍鄉、竹瓦根鎮,西、南鄰緬甸聯邦共和國克欽邦。獨龍江鄉是中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獨龍族唯一聚集的地方,是中國獨龍族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區
  • 獨龍族脫貧之變:一條公路改變民族命運
    丁秀珍所在的雲南怒江州貢山縣獨龍江鄉,是中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獨龍族的唯一聚居地。紋面女丁秀珍。2014年,她住進了政府蓋的安居房。新京報記者 趙亢 攝獨龍族也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民族。
  • 雲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只有4000多人,神秘獨龍族
    獨龍江,是流經西藏察隅縣東南部——雲南貢山縣——緬甸克欽邦的河流,也是橫斷山脈西部「四江併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源於察隅縣伯舒拉嶺南部山峰然莫日附近,稱為嘎達曲和美爾東曲;向南流經但當利卡山和高黎貢山之間的峽谷,即貢山縣獨龍江鄉(獨龍族世居地),之後向西流入緬甸克欽邦,改稱恩梅開江。全長250公裡,流域面積1947平方公裡。
  • 獨龍族脫貧之後:有幸福的「煩惱」,但至少「吃雞」不卡了
    丁秀珍所在的雲南怒江州貢山縣獨龍江鄉,是獨龍族的唯一聚居地,一直是雲南乃至全國最為貧窮的地區之一。數據統計,2010年時,6930多名獨龍族人中,貧困人口3480人。 2010年1月,獨龍江鄉開始實施安居溫飽、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素質提高、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六大工程」。
  • 獨龍族聚居地再次與全國同步開展人口普查
    據云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統計局介紹,這是我國獨龍族主要聚居地貢山縣獨龍江鄉自1990年與全國同步開展人口普查工作後,再次與全國同步開展人口普查。  獨龍族是我國人口較少民族和直過民族之一。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獨龍族總人口僅6930人。其中,貢山縣獨龍江鄉為獨龍族主要聚居地,有獨龍族4200多人,其他獨龍族人口多數為散居狀態。
  • 獨龍族求學記【一躍千年——雲南直過民族脫貧攻堅全媒體報導之...
    △獨龍族孩子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學習走出大山,走斷了釘釘鞋張春強家住獨龍江鄉龍元村,距離設在鄉政府原所在地的巴坡小學只有30多公裡路程,但在上世紀90年代,就是這短短的一段路,年幼的張春強需要走上整整兩天。
  • 雲南省怒江州獨龍江鄉——「直過民族」再越貧困大山
    獨龍江鄉是全國唯一的獨龍族聚居區。獨龍族是一個「直過民族」,新中國成立初期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獨龍江鄉地處滇緬藏交界處的深山峽谷,自然條件惡劣,一直是雲南乃至全國最為貧窮的地區之一。如今,這個深度貧困地區發生了巨大變化。大山深處通公路劉銳,兩年前受中交集團委託,前往貢山縣掛職扶貧,擔任貢山縣委常委、副縣長一職。
  • 雲南省怒江州獨龍江鄉:「直過民族」再越貧困大山
    獨龍江鄉是全國唯一的獨龍族聚居區。獨龍族是一個「直過民族」,新中國成立初期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獨龍江鄉地處滇緬藏交界處的深山峽谷,自然條件惡劣,一直是雲南乃至全國最為貧窮的地區之一。如今,這個深度貧困地區發生了巨大變化。
  • 神秘的獨龍江,有哪些必去的景點!
    獨龍江—地處雲南怒江州貢山縣,位於中國的西南邊陲,深藏於橫斷山系,毗鄰緬甸。這裡雪山綿延,屏蔽著通往外界的道路,在過去幾千年一直與世隔絕,是一個鮮為人知的「世外桃源」。封閉的生活讓居住這裡的獨龍族,始終過著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生活,被喻為「太古之民」。
  • 在峽谷秘境,尋找最後的獨龍族紋面女
    貢山怒族獨龍族自治縣獨龍江鄉-峽谷秘境獨龍尋蹤1932年,「俅子」孔志清被父親送到怒江邊的永拉嘎小學讀書,而後轉到茨開省裡小學,奔騰的獨龍江畔才走出了第一位讀書人。//峽谷秘境中的千年悲歌//在往期的新縣誌中,小吏曾為大家介紹過被稱作「人神共居之地」的丙中洛鎮,同樣作為獨龍族人的聚居地,丙中洛人神共居的傳說,就是來自於獨龍族人與怒族人信仰之中,萬物皆靈的信仰
  • 獨龍族,一步跨千年
    獨龍族的跨越,從春天開始。千百年來,獨龍族居住在大雪封山、與世隔絕的滇藏交界處,自然條件惡劣,狩獵捕魚、刀耕火種,過江靠溜索、出山攀「天梯」。1950年春天,雪融山開,一封信從山外帶進獨龍江區,這是解放後擔任貢山縣第一任縣長的和耕,專門託人帶給獨龍族第一個讀書人孔志清的,告知他貢山縣解放了,邀請他共同商議獨龍江區解放事宜。從這個春天開始,獨龍族結束了一個舊時代,開啟了一個新時代,從原始社會「一夜跨千年」,邁入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社會,獨龍族人民翻身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
  • 獨龍族舞蹈詩《獨龍·南青》亮相第十五屆雲南省新劇目展演
    展演現場 畢芃 攝展演現場 畢芃 攝雲南網訊(記者 畢芃)8月30日晚,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文化和旅遊局創排的獨龍族舞蹈詩《獨龍·南青》在雲南省歌舞劇院夢幻劇場上演,參加「禮讚新中國·奮進新時代
  • 歷經2年提質改造,雲南最後的秘境獨龍江即將開放,美景搶先看
    獨龍江鄉,地處中緬印與滇藏結合部,在雲南的最西北角,是全國唯一的獨龍族聚居地,有著1997平方公裡的領土,115公裡的邊境線,是中國人口最少民族之一、不足6000人的獨龍族的世代繁衍生息之地。在獨龍江鄉,高黎貢山和擔當力卡山並肩聳立,獨龍江奔騰向南,形成「兩山夾一江」的高山峽谷。由於長期封閉與世隔絕,鮮有人前往,不為外人所知。因此,獨龍江鄉被譽為「雲南旅遊的最後一片原始秘境」。
  • 雲南最神秘峽谷,常年與世隔絕,被認為是"野生植物天然博物館"
    今天我們要深入獨龍江地區,探索獨龍江峽谷,這個鮮為人知的神秘角落。獨龍江峽谷雪山連綿,峽谷陡峻,尤其是下雪後,大雪將唯一的通道封閉,便形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深凹峽谷,更讓人好奇。獨龍江峽谷位於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境內
  • 雲南省怒江州獨龍江鄉——「直過民族」再越貧困大山滇西的高黎貢...
    雲南省怒江州獨龍江鄉——「直過民族」再越貧困大山滇西的高黎貢山常年雲霧繚繞,橫斷峽谷的獨龍江千曲 雲南省怒江州獨龍江鄉——「直過民族」再越貧困大山滇西的高黎貢山常年雲霧繚繞,橫斷峽谷的獨龍江千曲百回。獨龍江鄉是全國唯一的獨龍族聚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