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族求學記【一躍千年——雲南直過民族脫貧攻堅全媒體報導之...

2020-12-25 澎湃新聞

人不學無以立,一個民族的文明進步,關鍵在教育。

新中國成立之初,閉塞千年的獨龍江終於有了第一所小學,實現教育文明的開端。但當時這所僅有3間茅草屋、10名在校生和1名教師的學校,也僅為獨龍族人打開通往山外文明的一條縫。

1962年,連接獨龍江與外界的人馬驛道鑿通,這條路為獨龍族人送去了賴以生存的生活物資,也讓他們與外界有了溝通,這個本還在刻木記事的民族,逐漸響起孩童的琅琅讀書聲。

如今,隨著精準扶貧工作推進,在這個曾經與世隔絕的大山裡,通過讀書走出獨龍江不再是獨龍族孩子遙不可及的夢想。一個個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走了出來,獨龍族同胞的千年夢想變成了現實。

△獨龍族孩子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學習

走出大山,走斷了釘釘鞋

張春強家住獨龍江鄉龍元村,距離設在鄉政府原所在地的巴坡小學只有30多公裡路程,但在上世紀90年代,就是這短短的一段路,年幼的張春強需要走上整整兩天。途中要經過現在鄉政府所在地孔當村,江邊有一塊大石頭,經過流水常年衝擊,形成了一個石洞,張春強跟著村裡的大孩子們,在這個石洞裡度過了無數個寒冷的夜晚。

△巴坡學校舊照(資料圖)

後來,張春強要到貢山縣城上中學,從家裡到巴坡,再經人馬驛道翻過高黎貢山到達縣城,時間從兩天變成了5天。南磨王埡口附近,古樹上的大樹洞又成為了他和小夥伴們夜晚棲身的場所。有一次路上遇到下暴雨,渾身溼透的張春強和小夥伴們抱在一起,在樹洞裡瑟瑟發抖度過了一夜。

大雪封山後的高黎貢山是極度危險的,為安全起見,村裡的孩子到縣城讀書後,寒假不準回家,這意味著他們一旦走出家門,就得近一年後才能回家。

年幼的孩子們想讀書,但更想家。

獨龍江鄉黨委副書記姚麗威至今還記得,有一年,5名獨龍江的孩子因為想家,偷偷溜出學校跑回獨龍江。學校組織他們高年級學生沿路尋找,但歷經千辛萬苦,最終只找回了三人,兩名孩子永遠留在了高黎貢山的雪地裡。

張春強也跟著老師尋找過偷跑回家的孩子。有一次,三個女生偷跑回家,他跟著老師一路找到了南磨王埡口,因為天氣太冷,腳上的石林牌釘釘鞋被凍硬,折成了兩截。無奈之下,他找了根繩子將鞋綁上,艱難地回到了家。

進山難出山也難,為了不讓孩子們中斷學業,兩個月後,大人們組織了十多位村民帶上繩子、砍刀,背上乾糧,翻山越嶺才將張春強和另外幾名孩子送出了山。

△龍元小學舊照(資料圖)

走出大山,一年後才收到通知書

彼時的獨龍江,缺錢、缺物資、缺除水以外的所有生活物品,但不缺探索的精神。隨著山外文明逐漸流入,孩子們渴望通過讀書走出大山的願望愈發強烈。正是在這樣的強烈願望下,李金明成為了獨龍江通過考試走出的第一名大學生。但這個過程,寫滿了淚水和汗水。

△獨龍族孩子的求學路曾十分艱辛(資料圖)

1982年,因為學習成績好,在貢山一中上初三的李金明被學校選中,作為獨龍族學生代表前往北京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夏令營,第一次見到了外面的世界。

從北京回到貢山後,「見過世面」的李金明更堅定了走出獨龍江的想法,毅然在中考志願上寫上了「中央民族大學附中」。

原本覺得考得還不錯,可是在家等了兩個月,眼看其他同學都陸續上學去了,他的通知書卻遲遲未到。李金明心裡很失落,卻又無可奈何。

事情的轉機是在當年的10月份。一天上午,雲南省教育廳招生辦突然接到中央民族大學附中的電話,對方很納悶:「我們明明錄取了一名怒江的學生,可開學都一個多月了,為啥沒見人報到?」

電話很快打到了貢山,後來幾經周折才將這一消息送進獨龍江。原本以為上學無望的李金明趕緊背上炒麵、洋芋走出了家門。

7天後,終於趕到貢山縣城的他拿著學校資助的120元錢,開始了自己的京城求學之旅。

李金明的那張錄取通知書,直到次年10月份才有了消息,此時他已經在北京上了快一年學。

後來他才知道,當時由於大雪封山,通知書無法送進獨龍江,第二年5月,通知書終於送到家裡,父母擔心他沒有通知書在學校不方便,又將通知書寄回了學校,李金明拿到通知書時,已經上了整整一年學。

在北京上了四年學,李金明沒有回過一次家。獨龍江的孩子走出大山不容易,他擔心「一旦回去了,可能再也出不來。」

△獨龍江鄉九年一貫制學校舉行升旗儀式(供圖)

走出大山,獨龍江走出一批大學生

張春強從學校畢業後,回到龍元村委會工作,2016年通過「四類人員」進鄉鎮班子專項考試,擔任鄉黨委組織委員,2019年擔任鄉武裝部長,帶著村民繼續踏上致富路。

在北京上學的李金明考上了雲南民族學院(現雲南民族大學),成為了獨龍江通過考試走出的第一名大學生,如今在雲南省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做研究員。

時過境遷,如今進出獨龍江的路不再難走。李金明每年都會回獨龍江調研,曾經那條看不到盡頭的求學路早已變了模樣,他說,「過去和現在,一個地下,一個天上」。

△怒江美麗公路

還沒走出大山的孩子也不再為讀書而發愁。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獨龍江辦起了九年一貫制學校。後根據「集中辦學」需要,獨龍江初中部全部撤併到貢山一中,獨龍江九年一貫制學校改為獨龍江中心完小。2013年9月,根據獨龍族同胞實際需求,獨龍江又恢復初中招生。如今在獨龍江畔的孔當街上,九年一貫制學校已成為了當地的標誌性建築,每一座大樓都按照獨龍族文化進行過精心的裝飾和彩繪。

△按獨龍族文化精心裝飾和彩繪的教學樓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不讓任何一個民族的孩子掉隊,當地縣委、縣政府通過緊缺人才引進的方式,一批批優秀的教師緊資源進入獨龍江。

精準扶貧開始,神秘的獨龍江開始源源不斷地走出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

2002年,獨龍江女孩高瓊仙走出大山,以獨龍江鄉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中央民族大學附中,2006年進入中央民族大學,攻讀民族地區行政管理專業,後成為獨龍江鄉的兩個80後研究生之一。

相比張春強和李金明,高瓊仙的上學路已經平坦許多,隨著獨龍江公路建成,進出大山已相對容易。在北京讀書時,儘管她回家的路依然是最遠的,但她卻一點都不覺得苦,因為此時的獨龍江已經比以前好了很多倍,走在路上看到的是希望,感覺「是甜的」。

研究生畢業後,高瓊仙回到了家鄉,如今擔任貢山縣文聯副主席。

據統計,獨龍族目前已經走出了3名博士研究生、2名碩士研究生、29名本科生。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100%、義務教育階段輟學率為0。

獨龍江孩子在努力走出去,家長也在努力與外面的世界接軌。獨龍江九年一貫制學校支教老師李思媛還記得自己剛到獨龍江時,想見學生家長一面簡直難如登天,可如今每當學校有活動,家長們都早早來到學校,生怕自己落在了別人身後。

△李思媛和學生們在一起(供圖)

張春強的孩子目前在獨龍江上小學,從家裡到學校只有幾步路。學校旁邊不遠處,他曾經在上學途中休息過無數次的大石洞依然還在,每次路過,他都會和旁人說起:看,那是我上學路上曾經睡過的地方。

來源:雲嶺先鋒

原標題:《獨龍族求學記【一躍千年——雲南直過民族脫貧攻堅全媒體報導之獨龍族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雲南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
    新華社昆明11月14日電(記者王長山、吉哲鵬、楊靜)雲南省扶貧辦11月14日介紹,怒族、傈僳族近日實現整族脫貧,至此,雲南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實現整族脫貧。  雲南是我國直過民族主要聚居區,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怒族、布朗族、景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等民族從原始社會等社會形態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一段時間裡,直過民族群眾發展條件落後,貧困問題突出,是脫貧攻堅的「硬骨頭」。
  • 怒江跨越 一躍千年——雲南打贏脫貧攻堅「怒江決戰」
    佔怒江州總人口60%的32萬「直過民族」擺脫千年貧困,走向全面小康,創造了我國精準減貧事業「一步千年」的奇蹟,在人類減貧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怒江篇章」。這是一場由國家力量推動的偉大扶貧攻堅決戰,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的偉大實踐,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把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效能的偉大實踐,是怒江州各族幹部群眾奮力戰貧的偉大實踐。
  • 雲南:多民族,一家人,好日子!
    2019年4月10日,一封來自北京的信函,讓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沸騰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信中祝賀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勉勵鄉親們為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繼續團結奮鬥。獨龍族是雲南少數民族繁榮發展的一個縮影「十三五」期間,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 雲南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共入新時代
    這是直過民族困難群眾脫貧發展的縮影。目前,雲南已有9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怒族和傈僳族也將於今年底與全國人民一道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歌聲裡有時代的烙印。精準脫貧攻堅開展以來,《阿佤人民唱新歌》《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快樂拉祜》等經典老歌又被賦予新內涵,新創作的《棒球之歌》《我有一個夢》《感恩共產黨》等更是唱出了雲嶺大地的時代之音。
  • 十五年·共見證│怒江跨越 一躍千年
    脫貧攻堅 12月8日,國新辦在昆明舉行的雲南脫貧攻堅情況新聞發布會,雲南省委書記阮成發在發布會上介紹雲南全省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850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 雲南金平:黨建引領「直過民族」脫貧奔小康
    圍繞做給「直過民族」看、帶著「直過民族」幹、幫助「直過民族」賺,金平縣在保持33名駐村扶貧工作隊力量不減、隊伍穩定的基礎上,抽調縣、鄉鎮、村三級黨員幹部共115人組建工作專班充實「直過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力量,作為「明白人、帶頭人」帶領群眾補齊「兩不愁三保障」短板。
  • 雲南「直過民族」已有9個脫貧摘帽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昆明4月1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凌)記者4月13日從雲南省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獲悉,截至目前,雲南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基本實現「兩不愁三保障」,70.75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1039個貧困村出列,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佤族、普米族、阿昌族
  • 雲南大學赴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研究生支教團
    一、積極響應習總書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號召,用實際行動服務精準扶貧,體現95後青年奉獻擔當。    雲南大學赴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研究生支教團在團中央、團省委、學校黨委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號召,用實際行動落實精準扶貧,參與雲南扶貧攻堅戰而成立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處中緬交界邊境,雪山連綿、峽谷陡峻,集高山峽谷、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深度貧困地區於一體,全州貧困發生率高達42%。
  • 「原創」雲南省少數民族整族脫貧攻堅實踐經驗
    雲南少數民族整族脫貧調查研究,要立足實際,在瞄準「少數民族」貧困群體和貧困地區扶貧開發基礎上,與邊境集中連片地區和深度貧困地區精準脫貧相結合來展開,總結雲南省少數民族地區整族脫貧攻堅的特色之路。此後,制定《雲南省全面打贏「直過民族」脫貧攻堅戰行動計劃(2016—2020年)》,聚焦「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整族脫貧,圍繞獨龍、德昂、基諾、怒、布朗、景頗、傈僳、拉祜、佤9個「直過民族」,分別制定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脫貧攻堅實施方案,全力實施打贏整族脫貧脫貧攻堅戰。
  • 講述獨龍族脫貧故事
    祖國西南邊陲山高谷深、偏遠幽僻之地,生活著9個「直過民族」。2020年11月14日,雲南省全省9個「直過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迎來了新的歷史性跨越。近日在愛奇藝獨家上線的影片《春來怒江》,深情描繪了雲南獨龍族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現實。
  • 雲南52.73萬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脫貧
    8月8日,「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雲南篇章成就展訪談宣傳活動聚焦雲南省扶貧辦。雲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省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黃雲波介紹,以獨龍族等為代表的「直過民族」,70年間發生了巨變,截至2018年底,全省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5.17萬人,已實現脫貧52.73萬人。
  • 國務院新聞辦就雲南脫貧攻堅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三峽集團、華能集團、大唐集團、中煙公司、雲南菸草專賣局等企業集團切實履行社會責任,投入幫扶資金82億多元,助力「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脫貧攻堅。五是各級幹部拼搏奮戰。廣大扶貧幹部以對黨和人民的赤誠之心投身脫貧攻堅偉大實踐,在攻堅中學會攻堅,在戰鬥中學會戰鬥,不少同志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 彩雲之南揮別千年貧困——寫在雲南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之際
    11月14日,雲南正式公告這一消息。至此,雲南88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貧困群眾告別絕對貧困。這也昭示著,這個貧困縣數量曾居全國第一的省份,歷史性地告別了延續千年的絕對貧困。 集中投入資金,著力實施6大工程,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實現,聚居區貧困人口「一步跨千年」;8502個貧困村實現100%通硬化路、通動力電、光纖網絡覆蓋;今年,88個貧困縣投入產業扶貧資金逾185億元……貧困地區從窮窩窮業到安居樂業,從愁吃愁穿到全面小康,整體面貌得到極大改變。
  • 大愛跨千年——圖說雲南獨龍族今昔巨變
    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新貌(10月31日攝,無人機照片)。  獨龍族是我國28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雲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當地山高谷深,自然條件惡劣,屬於深度貧困地區。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和雲南省以整體推進的思路對獨龍江鄉進行集中幫扶,加速消除基礎設施、產業發展、人才素質等「瓶頸」問題,使當地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
  • 獨龍族,一步跨千年
    獨龍族的跨越,從春天開始。千百年來,獨龍族居住在大雪封山、與世隔絕的滇藏交界處,自然條件惡劣,狩獵捕魚、刀耕火種,過江靠溜索、出山攀「天梯」。1950年春天,雪融山開,一封信從山外帶進獨龍江區,這是解放後擔任貢山縣第一任縣長的和耕,專門託人帶給獨龍族第一個讀書人孔志清的,告知他貢山縣解放了,邀請他共同商議獨龍江區解放事宜。從這個春天開始,獨龍族結束了一個舊時代,開啟了一個新時代,從原始社會「一夜跨千年」,邁入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社會,獨龍族人民翻身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
  • 彩雲之南譜新篇——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五周年紀實
    2018年底,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家家都有安居房,戶戶都有新產業,好日子越過越甜。 群眾的獲得感不斷轉化為感恩黨的質樸深情,獨龍族群眾在整族脫貧後,第一時間寫信向習近平總書記報告喜訊。 「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字字鏗鏘:「中國共產黨關心各民族的發展建設,全國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奮鬥,共同奔向全面小康。」
  • 怒向「深貧」覓勝方——雲南怒江州脫貧攻堅故事
    在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廣的基礎條件下,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怒江州委書記納雲德表示,唯有將脫貧攻堅作為核心工作、中心工作、壓倒一切的首要工作,以破釜沉舟的決心,貧困不除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的憂患意識,採取超常規舉措在落實上下功夫,才能打贏怒江脫貧攻堅戰。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新時代脫貧攻堅的怒江之戰正在進行!
  • 2020雲南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主題採訪走進...
    近日,由雲南省委網信辦主辦,昭通市委網信辦、曲靖市委網信辦、怒江州委網信辦協辦,雲南網承辦的2020雲南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主題採訪怒江線在保山機場啟動。  2020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開展好「新春走基層」活動暨「脫貧攻堅一線見聞」主題採訪具有更加特殊的意義。
  • 【國新辦發布會】雲南省委書記阮成發:雲南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
    雲南網訊(記者 李熙臨 期俊軍 趙家琦 郭凱)12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昆明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共雲南省委書記阮成發,中共雲南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王予波介紹了雲南脫貧攻堅有關情況,並回答中外媒體記者的提問。
  • 怒江跨越 一躍千年——人類減貧史「怒江實踐」(下篇)
    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論」,貧困怒江把總書記「生態本身就是一種經濟」的重要論述用於指導脫貧攻堅實踐,爭創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貢山縣成功創建國家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州已通過省級驗收。怒江正在成為雲南「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一張有價值的且不斷增值的生態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