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雲萍這個店名大伙兒並不陌生,據說是取了妯娌仨人的其中一個字兒,取一這名兒就是為了接地氣兒聽著溫馨,而且叫起來也特順口,這店前前後後差不多也有小三十年了,它是1989年六月四號開的張,所以北京人對它家印象都比較深刻,更何況還是咱老北京人開的館子,之前一直都跟西四一直都沒變
據說1986年也開過一個店,那時候取的是哥仨的名兒,那個店在皇城根遺址公園後來就跟著就拆了,於是就有了秋雲萍這個店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的初有不少北京人都選擇了下海經商做買賣,過去還有一詞兒叫停薪留職,過去老北京最時髦的是賣服裝,服裝完了跟著就是飯館
過去北京人還不叫快餐,都管秋雲萍她們家叫盒飯,那邊西四這片兒中學多,最早還都沒有食堂,所以不光是附近的街坊連學生下到下課也都到那兒吃,所以北京人的印象裡秋雲萍快餐一直都特火,每天一到飯點人都特多,說起這家老店裡的招牌菜其實都是咱經常吃的一些家常菜。其實也談不上對秋雲萍快餐情有獨鍾只是咱北京人都吃順口了,不少北京人都說家常菜的字典就在『秋雲萍快餐』
而且不難發現每個北京人曾經來這吃飯都點不一樣的菜,這就說明每個北京人心裡都有一不同的菜單,有的人愛吃燒茄子有的人愛吃焦溜丸子,有的人愛吃溜肝尖兒!而且即便您一周都來見天兒跟這吃都未必能吃全乎了,有時候來晚還真就吃不上了
不誇張的說當年它家做的焦溜丸子深受北京人一致好評,號稱能排全北京人第一丸子是真不錯,肉還特別細膩,上午店裡的人還行,一到中午想找一座兒都難,像站著吃,蹲著吃或者一起拼桌的場景幾乎見天兒上演,溜肝尖兒,紅燴泥腸兒,焦溜丸子,醬爆雞丁,這些最家常的北京菜,都是北京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這幾道菜不光是它家的看家菜,從色香味形來說它也都佔全了,跟店裡就餐使的是大紅海碗所以在北京一個快餐店能達到這種水平可能也就秋雲萍快餐了,而且三十多年一直都堅持做北京家常菜,真是了不得!另外妯娌仨也秉承了老北京規矩以及北京人骨子裡的北京精神,仨人能為共同的一個目標奮鬥三十多年實屬不易,有句老話說得好親戚甭動財,動財合不來,三十多年一直沒變樣兒,幾個菜往那一擺就特像樣兒
不難發現有很多北京人都是打上學就開始在秋雲萍吃飯,一直到最後孩子都上學了還在這兒吃,為的就是這味兒,因為咱北京人都念舊,就是這家常的味道把咱北京人牢牢地吸引住了,值得一提的是它家菜的味道十幾年裡都沒有太大的變化
不大點兒的飯館開了十多年,雖然沒有什麼秘訣,但絡繹不絕的吃主都成了它家最鮮活的見證,從1989年一直到關門兒,秋雲萍快餐曾陪伴我們度過了青春歲月,十幾年沒挪過地兒,一直都跟地質博物館對個兒,面積沒變,人也沒變,最像樣兒的是裝修也一直都那樣,唯一比較大的變化就是後期有了空調
其實就是一個幾十平米的快餐小店,但它卻是很多北京人青春裡難忘的回憶,大伙兒都把這當食堂,見天兒中午上秋雲萍,那會兒學生來了以後一人捧一大紅碗,能蹲一排,店裡蹲滿了就上外頭,所以在159,41,西四中學,38中的北京人,都應該吃過秋雲萍這兒的飯,據說後期因為學校不讓出來才被迫弄了一食堂
要說起來的話北京人少說也吃十來年了,所以每次上秋雲萍都感覺特懷舊,不變的地方,不變的老味道,遺憾的是它已經消失了,十幾年裡時光默默地記錄下了這些時刻,所以如今再次提起秋雲萍快餐,對於好這口兒的北京人來說都感觸頗深!
不難發現很多人都說老北京的記憶已封存,都說這是全北京最好吃的一家的快餐店好吃不貴還特實惠,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全網沒有一個差評,無論是咱北京人還是遊客都說秋雲萍是京城獨一份兒,六張桌子的一家小店也確實承載了無數人的回憶,現如今也只剩下一個回憶而已了!就像一位老北京人說的一樣,西城在無秋雲萍!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來自四九城的孩子天生就流著帝王血,盤龍聚氣歷經朝野我相信您也能了解
北京是北海公園的白塔 故宮的琉璃瓦,是馬連道的茉莉花和鼓樓後海工體
北京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宣武和崇文,是陶然亭滑雪時你摔過的屁股蹲兒
是周末西單圖書大廈愛看書的黃昏,是每個胡同裡光膀子穿片兒懶老炮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