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工作多年,常碰到外省人問我來自哪裡,每當我說來自廣西的時候,大多數人的反應就是,廣西有個桂林,當然,有些人也會說他們知道南寧或柳州,這些人一般是出差來過,但這是少數,還是桂林最有存在感。
桂林的存在感之所以超越南寧,有兩大原因。
1、廣西的經濟欠發達
廣西雖然地處沿海,但經濟欠發達,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在全國的排名中這個位置比較尷尬,大家往往關注的是靠前的或者靠後的省份,排中間的省份關注度往往非常低,大家可以回憶一下上學的時候,哪些同學最具有存在感,一般是尖子生和差生吧,成績中等的同學你還能想起誰?
南寧是廣西的首府,如果本身沒什麼硬核之處,廣西缺少存在感的話,那南寧自然也跑不了,大家可以對比一下山東的青島和濟南,青島雖然牛,但濟南也不是完全沒有存在感覺,起碼我還記得《濟南的冬天》。
2、桂林本身非常硬核
硬核一: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點我覺得南寧不服不行,廣西有7個5A景區,桂林就佔了4個,南寧目前就一個5A,那就是在廣西區內大名鼎鼎的青秀山,不過出了廣西,這座山還不如十萬大山出名,對了,還有德天跨國瀑布和北海銀灘呢,這兩也是全國出了名的。
今年五一,不是有外地遊客開車2000多公裡去銀灘結果進不了的新聞嗎,試問有人千裡迢迢開車去青秀山不?
硬核二: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在桂林山水的基礎上,給桂林的名聲又狠狠的加了一把分,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桂林米粉是和沙縣小吃、四川小吃、重慶小面一樣的存在,不過,柳州的螺螄粉現在也遍地開花了,但在外地,我還沒見過南寧的老友粉。
硬核三:桂林歷史
大家可能不知道,桂林近年來新增了一張重量級名片——萬年智慧聖地!
桂林的歷史往上可追溯到12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桂林有個甑皮巖遺址,是華南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代表性遺址,大家去桂林旅遊的時候,遊完了山水之後可以順便去看一下這個遺址,甑皮巖遺址博物館早在1978年已經建成並開放了。
大家對這塊可能比較陌生,畢竟這涉及到是考古學,相關的資料讀起來可能感覺到比較枯燥,但這起碼說明一點,桂林的歷史悠久、厚重。
說完陌生的歷史,我們來說一下熟悉的。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開鑿靈渠,使湘江和灕江連通,桂林在當時就成了「南連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這是早在公元前214年的歷史了。
桂林曾經是廣西政治、文化中心,這段歷史大家都比較熟悉了,這裡就不贅述。
最後我想說:南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