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楷模向宏佳:紮根邊遠地區二十四載 甘做深山紅燭照亮未來

2020-12-21 教育信息速報

向宏佳給學生輔導作業

向宏佳在批改作業

作為省級特級教師和英語教學能手,向宏佳甘於清貧寂寞,一次又一次放棄了進城享受高薪和提升待遇的機會,24年如一日,在海拔1000多米的貧困山區教書育人,讓一批又一批山裡娃走出大山,用執著和堅守書寫著一名鄉村教師樸素而偉大的情懷。

潛心育人 既當老師又當「家長」

位於湖北省宜昌市的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全境皆山,是全省9個深度貧困地區之一,很多老人一輩子都沒走出過大山。距五峯縣城以西100多公裡有一個採花鄉,這裡偏遠艱苦,孩子們常要翻山越嶺走上10多裡山路去上學,學校少有外來老師。

今年46歲的向宏佳,出生在五峰灣潭鎮鎖金山村,父親向興順曾是上世紀60年代的民辦教師,家中姨父、舅舅、姐姐均是教師。1996年師範學院畢業後,向宏佳義無反顧回到家鄉,到邊遠的採花中學任教英語。

第一天走上講臺,向宏佳就遇到「問題學生」。上課時,他發現一名男同學留著長發,兩隻腳很不文雅地蹺在板凳上,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東張西望就是不看黑板。從此,向宏佳對這名叫小剛(化名)的男同學格外關注。

向宏佳「雙管齊下」——課堂上只要小剛有點滴進步,就點名表揚;課下則陪他打球、拉家常。功夫不負有心人,向宏佳和小剛成為了好朋友,也了解到小剛家庭條件不好,自卑感很強,覺得讀書沒多大用處。

向宏佳所帶兩個班的學生,大部分和小剛的情況類似,不少孩子因自卑而有厭學情緒。向宏佳說:「我感覺肩上的責任更重大了,不僅僅是教書,還要育人。」於是向宏佳經常利用課餘時間,給學生們講述從五峰大山走出去的名人故事,鼓勵他們好好學習,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土家山寨,大量年輕人外出務工,留下年幼的孩子在老家獨自生活,這給本來就不輕鬆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向宏佳既當老師,又當「臨時家長」。學生心情不好,向宏佳就主動陪他們聊天;學生生病了,他就忙前忙後送醫買藥;學生衣服破了,他就挑燈為學生縫補;學生想爸媽了,他就免費幫他們打電話……用愛心滋潤學生,用耐心引導學生,用誠心守護學生。24年來,向宏佳犧牲休息時間,幾乎家訪了教過的每一位學生,資助和爭取外力資助貧困學生50多人,勸說打工父母200餘人返鄉陪伴子女。

本領過硬 創造山區教學奇蹟

身處大山深處,學生們英語基礎普遍薄弱,又沒有良好的語言氛圍,如何能讓山裡的孩子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優質教育資源?這是向宏佳一直在思索的課題。

「以前那些年,真的沒啥資料,我就自己掏錢買教學磁帶,用錄音機讓學生聽到純正的英語,並模擬跟讀。」向宏佳告訴記者。他還自己掏錢買英語報,讓學生通過報紙了解世界的新鮮事,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近些年,由於國家大力支持鄉村教育,採花中學有了電子白板,有了網絡,向宏佳也用上了PPT課件、視頻教學、英文歌演唱等多媒體手段,巧妙地把學英語變成了一件簡單而開心的事。

為了練就過硬的教學本領,無數個日日夜夜,向宏佳堅持奔走在教室和辦公室之間,常常挑燈夜戰查資料、改作業、寫文章。周末,當別的老師回家與家人團聚時,他還在學校自製教具,嘴巴對著鏡子練口形、校發音。為了開闊眼界提升本領,他還先後到杭州師範大學、湖北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高校學習進修。

向宏佳積極輔導學生參加全國、省級各類英語競賽,20餘人獲一、二等獎;10多次主講市、縣級示範課和觀摩課;30多篇教學論文、教學案例在核心期刊發表,是業內有名的英語教學能手。他常年擔任初三畢業班班主任,所帶畢業生500多人被市、縣重點高中錄取。同事們紛紛感嘆:「英語一直是山區教育的弱項,向老師卻譜寫了土家山寨英語教學的神話!」

初心依舊 堅守深山點亮希望

24年來,向宏佳身邊的不少同事離開了這裡,有的走出大山去了縣城更好的學校,有的選擇去外地發達城市發展。而作為一名省級特級教師,向宏佳不是沒有機會離開,只是他捨不得山裡的孩子們。其實早在2016年,海南的一所私立學校慕名求賢,以50萬元的年薪聘請向宏佳去當老師,但他婉言謝絕了。「我自己就出身於大山,所以更想讓這裡的孩子能有機會走出去,見識外面的世界。」向宏佳說,培養好一個孩子也就振興了一個家庭,振興了一個個家庭也就振興了貧困地區。

從青春年少到中年滄桑,默默奉獻,無怨無悔,向宏佳堅定而執著,他唯一覺得對不起的是,沒能給妻兒提供一個更好的環境,一家三口曾多年擠在20平方米的小單間裡。知夫莫若妻,妻子王金華反而寬慰丈夫:「人生在世,很多東西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作為人民教師,教書育人就是最大的責任。」在妻子的支持下,向宏佳把全部精力用在教學上。越來越多的老師在他的感召下,紮根五峰大山,潛心教書育人。

如今,向宏佳教過的學生遍布全國,有的成為了部門骨幹,有的成為了技術精英。讀書改變了孩子們的命運,也改變了他們的家庭命運。很多學生畢業後又回到家鄉,為家鄉建設貢獻著力量。

人物素描

向宏佳,1974年生,中共黨員,五峰採花鄉採花中學英語教師、五峯縣唯一的在崗省級特級教師,享受省政府專項津貼人員。先後獲得全國德育先進教師、中國青少年喜愛的百佳鄉村英語教師、中國「好老師」、馬雲鄉村教師獎、湖北省特級教師、湖北省農村優秀教師、湖北省十佳班主任等30多項榮譽,並上榜2020年2-10月「荊楚楷模」月度人物,入圍2020年11月「中國好人榜」。

學生眼中的他

我是向宏佳老師2004年的畢業生,在泰國曼谷打拼多年,感謝向老師對我的教育!他是一位用心教學的好老師,不僅教會我學習的方法,更教會我做人的道理。從一個山裡娃一路打拼到國外,我一直深深記得向老師的教誨: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

願家鄉能夠湧現出更多像向老師一樣優秀的、用良心做教育的好老師!

——學生毛善坤

記者手記

面對多方讚揚和30多項榮譽集於一身,向宏佳平靜淡泊;面對50萬元年薪和所謂更好的發展前景,向宏佳不為所動;但是,面對山裡孩子一張張稚嫩的臉、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向宏佳有笑、有淚,也像個孩子一樣,清澈、純粹。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話在向宏佳的身上,有了更深刻的含義和更生動的寫照。身處大山二十四載,從向宏佳的臉上,我們看不到迷茫或困頓,只有堅定和豁達。向宏佳因這群山裡娃而感到欣慰和自豪,也因為他們,獲得了自我的歷練和成長。

的確,很多東西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也無法用金錢去買到。比如,幾十年如一日的這份耕耘和堅守;比如,孩子們的一句「等我畢業了,也回採花中學,向您一樣當老師」;以及在最貧瘠的土地上,開出的生命力最頑強的燦爛之花。(楚天都市報記者 尹潔 通訊員 王甜甜)

【來源:湖北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向宏佳:紮根邊遠地區二十四載 甘做深山紅燭照亮未來
    今年46歲的向宏佳,出生在五峰灣潭鎮鎖金山村,父親向興順曾是上世紀60年代的民辦教師,家中姨父、舅舅、姐姐均是教師。1996年師範學院畢業後,向宏佳義無反顧回到家鄉,到邊遠的採花中學任教英語。第一天走上講臺,向宏佳就遇到「問題學生」。上課時,他發現一名男同學留著長發,兩隻腳很不文雅地蹺在板凳上,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東張西望就是不看黑板。
  • 五峰「深山紅燭」向宏佳紮根深山24年
    在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的大山深處,有一名被譽為「深山紅燭」的英語教師。他叫向宏佳,紮根深山教書育人24載,幫助500名山裡娃走出了大山,用執著和堅守書寫了一名鄉村教師的情懷。他先後獲得全國德育先進教師、全國百佳鄉村英語教師、湖北省農村優秀教師、宜昌楷模等30多項榮譽,近日獲評2月至10月「荊楚楷模」月度人物。12月3日,記者從五峯縣城出發,驅車3個小時,翻越3座大山,前往採花鄉採花中學尋訪向宏佳。在經歷了一路的冰雪、泥濘與顛簸後,我們見到了向宏佳。
  • 陝西師範大學:「西部紅燭」照亮學子前行的道路
    堅守初心,在薪火相傳中培育教育力量  教育是觸摸未來的事業,「大先生」則如瀚海中的燈塔。  陝西師範大學首任黨委書記,心理學家、教育家劉澤如,甘做紅燭春蠶,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了全部心血。「我不想當什麼網紅,只想做一個教書『狂』人!」年輕的「張帆們」在新時代繼續堅守和賡續著教育初心。  「陝西師大人紮根西部、守望教育,努力踐行『四有』好老師、『大先生』的使命;代代相傳的紅燭之光,照亮了一批又一批學子前行的道路。」校長遊旭群說。
  • 楷模卓德剛:用愛照亮深山中的求學路
    編者按:2020年8月30日,經過層層推選和網絡公眾投票,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名單出爐,他們是湖南近百萬教師的優秀代表。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紅網時刻新聞講述「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的動人故事,向楷模致敬,向全省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意。
  • 在線訪談 | 聚是一團火 散作滿天星 致敬「荊楚楷模·最美退役軍人」
    在線訪談 | 聚是一團火 散作滿天星 致敬「荊楚楷模·最美退役軍人」 2020-12-11 21: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光明日報》聚焦時代楷模張桂梅:「儘自己最大努力為別人點亮一...
    作為一個從黑龍江省來紮根邊疆雲南的外省人,她長期獻身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疾病纏身卻奉獻不止,教書育人,用愛心和智慧點亮大批鄉村孩子的人生夢想,充分展現了當代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2008年以來,她已幫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用知識改變了貧困山區女孩命運,並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雲嶺楷模」「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 紮根深山育桃李——丁海燕老師的34年
    新華社西安9月9日電題:紮根深山育桃李——丁海燕老師的34年新華社記者 許祖華「為了這些山裡的孩子,我甘做一支紅燭,照亮他們的路。」丁海燕說。丁海燕今年53歲,是陝西省鹹陽市旬邑縣馬欄齊心九年制寄宿學校教師,在山區從教34年。今年9月,光榮當選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 紮根深山60年 一棵杉木做到底——「洋林精神」鑄就「八閩楷模」
    6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洋林人」紮根閩北深山,秉持科技興林的理念,持續開展杉木育種科研與推廣應用,使我國成為世界三個有能力進行林業苗木第4代遺傳改良的國家之一,創造了「世界杉木看中國,中國杉木看洋口」的奇蹟,在大山深處演繹了「堅守初心,赤誠奉獻,久久為功,科研報國」的「洋林精神」。近日,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授予洋口國有林場杉木育種科研團隊「八閩楷模」榮譽稱號。
  • 「荊楚楷模」2月至10月上榜人物事跡擷英
    因疫情原因,今年2月以來「荊楚楷模」月度人物榜單暫未發布。近日,經全省各地各部門層層推薦,省委宣傳部組織評審,「荊楚楷模」2月至10月上榜人物名單集中揭曉,本報今日予以發布。
  • "孺子牛"堅守深山14年 甘做大山深處的"野人"
    吳可生和工友一同巡山。充滿危險待遇不高  他甘願做一輩子深山"野人"   吳可生的工作是出色的,精神世界是充實的,這是他能戰勝生活上的貧窮與艱苦的強大力量。    護林的這些年,吳可生每年都要穿破七八雙解放鞋和四五件迷彩服,光摩託車就騎壞了四輛,但他十分享受這份工作帶來的樂趣。
  • 特級教師向宏佳紮根五峰採花鄉中學20年
    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向宏佳提前來到學校檢查學生的作業楚天都市報記者陳俊通訊員楊威昨日大雨滂沱,鄂西群山中雲霧繚繞,沿著蜿蜒崎嶇的盤山小路顛簸3個小時,楚天都市報記者終於來到了聞名已久的茶葉之鄉五峯縣採花鄉。
  • 新疆邊遠地區享受教育"紅利" "不失學"漸成常態
    地處塔裡木盆地的南疆和田地區、喀什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蘇地區,以及天山以北的阿勒泰地區,主要聚居著維吾爾、柯爾克孜、塔吉克、哈薩克等少數民族,由於地域面積大,經濟基礎薄弱,農牧區相對分散,辦學條件差,成為新疆基礎教育較為薄弱的地帶。
  • 「荊楚楷模·最美消防衛士」袁國鋒:英勇無畏敢當先,攻堅克難鑄忠誠
    他是一名鐵骨硬漢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只有一片赤城在水與火中踐行對黨忠誠、竭誠為民他是「荊楚楷模·最美消防衛士」袁國鋒在隊裡一直流傳著一句話獲評全省向上向善好青年、首屆「荊楚楷模·最美消防衛士」、「建市以來60位突出貢獻人物」、黃石市第七屆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 「荊楚楷模·最美消防衛士」李長春:火藍榮光鑄就精彩人生
    他,廿四春秋如一日,飽經礪煉不褪色;他,萬次出警無失手,逢險必上不退縮;他,捨棄小家顧大家,堅守一線不退伍;他,是「荊楚楷模·最美消防衛士」—李長春。人物簡介向榜樣學習
  • 青平:學習楷模精神 創造無悔業績
    黨員幹部學習7名先進楷模,就要以先進模範為鏡,向先進典型看齊,充分領會楷模的精神實質,切實將初心融進靈魂,把使命扛在肩上,只爭朝夕、頑強奮鬥,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業績。 楷模是指引我們前進方向的標杆。他們的精神光照千秋,他們的事跡催人淚下。
  • 軍天湖:一種紅燭精神的傳承人
    在這片熱土上,一批批建設者為了上海的繁榮與穩定,安心在深山,紮根在農場,出色完成了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把一切獻給了祖國和人民,鑄就了感天動地的「紅燭精神」。 在軍天湖監獄的發展過程中,湧現了一批批克己奉公、無私奉獻的先進人物。而魏林生老場長就是其中的代表。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讀《紅燭於漪》隨感
    全書以「紅燭」為眼,取自於老師最喜愛的文學作品《紅燭》。詩中說道,「灰心流淚你的果,創造光明你的因」,「莫問收穫,但問耕耘」,意喻教師職業燃燒自已、點亮學生的特點,折射了文學的巨大表現力與深遠影響力。我領悟到,當時已是耄耋高齡的於老師,之所以通過上海市教師學研究會,全力推動書香校園建設的深層動因。
  • 孔文卿:堅守深山教學點37載 甘當三尺講臺「守望者」
    這些年,學生們換了一茬又一茬,唯有孔文卿,始終紮根大山深處。他說,「哪怕僅剩一個孩子也要堅守下去」。  「我始終沒有忘記一個黨員的初心,投身於我所熱愛的教育事業,為大山深處的孩子放飛夢想打開了一扇窗。」孔文卿說。  清晨,伴隨一陣清脆的鈴聲,熊耳山腹地的花山村,響起陣陣讀書聲。讀書聲不高,但對這個距離縣城70多公裡的深度貧困村而言,這就是最美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