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深山育桃李——丁海燕老師的34年

2021-01-20 新華社

新華社西安9月9日電題:紮根深山育桃李——丁海燕老師的34年

新華社記者 許祖華

「為了這些山裡的孩子,我甘做一支紅燭,照亮他們的路。」丁海燕說。

丁海燕今年53歲,是陝西省鹹陽市旬邑縣馬欄齊心九年制寄宿學校教師,在山區從教34年。今年9月,光榮當選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小標題)19歲的鄉村女教師

「今天我們來做個小遊戲,大家分成兩組,像接力賽一樣……」9月7日下午,在馬欄齊心九年制寄宿學校教學樓的平臺前,梳著馬尾、身著黑色運動服的丁海燕正在給五年級的學生上體育課。

今年3月,丁海燕所在的馬欄齊心九年制寄宿學校遷到金盆社區新校區,嶄新的教學樓、餐廳、宿舍樓,各種設施一應俱全。

校區所處的旬邑縣馬欄山區是革命老區。過去,這裡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經濟落後。1986年2月,19歲的丁海燕被推薦到金盆村小當教師。這一幹,就是30多年。

「那時的村小只有3間土木結構的教室,20多名學生和3名老師,採取的複式班教學方式,我同時給一年級和三年級的孩子上課。」丁海燕回憶。

條件雖然艱苦,每當看到孩子們求知若渴的小臉,每次牽著孩子們的小手上學、放學時,丁海燕心裡感到特別快樂。

馬欄山區的冬天特別寒冷,為了讓學生按時上學,每天下午放學前,丁海燕都叮囑孩子們:「老師明天會把火爐生得旺旺的,誰鞋溼了,老師給你們烤乾;誰手凍疼了,老師給你們捂暖和……」

對家庭貧困的學生,她給予更多的關心和照顧,經常給他們送吃送穿。一次學校訂校服,孩子都很興奮,一位貧困生一言不發。丁海燕看在眼裡,低聲對他說:「你安心學習,校服我來買。」其實,她自己經濟上也很困難。

登上講臺後,為了提高教學水平,她報名參加師範學校函授學習。白天,她給孩子們上課、輔導;晚上,既要備課,批作業,又要自修學業。經過幾年的努力,她拿到了函授中師畢業證書。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她編兒歌、做遊戲,把一篇篇課文變成課本劇,讓學生在表演中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她還常常利用節假日,翻山越嶺,到學生家裡做家訪、輔導功課。

日常教學之外,她還利用活動課、節假日,帶孩子們到「五保戶」家庭,給老人打掃、挑水、洗衣、做飯、撿柴,還與孩子們自編節目,給孤寡老人表演,培養孩子們的愛心、孝心。

(小標題)「苦點累點沒啥,但不能誤了孩子」

常年的辛勤工作和艱苦生活,丁海燕積勞成疾。為了不耽誤學生上課,她沒有聽從醫生住院治療的建議,平日帶些藥上課。「當老師的誰沒個職業病?」她這樣說,「苦點累點沒啥,但不能誤了孩子。」

學生們感念在心。2004年底,一個下雪的清晨,一名平時調皮搗蛋的學生突然拉了一車乾柴出現在她面前。原來,聽說要下雪了,他看老師的柴所剩不多了,就和媽媽去撿了一車柴,一大早送了過來。看到學生凍紅的小臉,丁海燕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近兩年,因身體原因,丁海燕轉型做了體育教師。這對於丁海燕來說又是新的挑戰。她向年輕教師請教,並通過網上視頻學習體育教學方法,還設計了教具、籃球球操和跳繩接力賽等,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我們喜歡上丁老師的課。」幾名剛下了體育課的學生對記者說。

學校實行寄宿制後,丁海燕課餘經常到學生宿舍指導孩子們整理內務,教他們如何與同學友好相處。

「丁老師經常到宿舍來教我們疊被子、折衣服,像媽媽一樣。」五年級寄宿生李媛說。  

(小標題)「她是我們山裡人的希望」

丁海燕常說,「從事教師職業是我的初心,是無悔的選擇。我會珍惜每一天,做好本職工作,盡心盡力上好每一節課。」

「丁海燕是個好人、好老師。她是我們山裡人的希望!」學生家長這樣評價丁海燕。

這幾年,學校陸續來了一些青年教師。青年教師崔曉朵對記者說:「丁老師是我們身邊的學習榜樣,她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還經常幫助我們這些青年教師,堅定了我紮根山區教育的信心。」

「當看到這些山裡的孩子一撥一撥健康成長,離開學校,飛向更廣闊的天地時,我由衷地感受到身為人師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丁海燕說。

近年來,丁海燕先後榮獲陝西省最美鄉村教師、陝西省教書育人楷模、陝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等榮譽。

丁海燕表示:「我只是做了一名人民教師應該做的事。我最大的心願是希望有更多更優秀的老師能來山區任教,讓山裡的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完)

相關焦點

  • 陝西省鹹陽市旬邑縣馬蘭齊心九年制寄宿學校教師 丁海燕
    她,就是50歲的丁海燕。  丁海燕是旬邑縣馬欄齊心九年制寄宿學校一名普通教師,中共黨員。她紮根在國家級貧困縣30多年,以校為家,克服生活拮据、身體病痛等困難,兢兢業業,用愛播撒知識的種子,照亮革命老區孩子們的成長之路。  多年來,丁海燕任教的小山村走出了40多名大學生,改寫了該村沒有出過大學生的歷史,並成為全縣走出大學生最多的村子。
  • 【共和國追夢人】孔文卿:紮根深山育桃李
    70年來,我們用奮鬥定義人生價值,譜寫出華麗的時代篇章;櫛風沐雨,砥礪歌行,我們與祖國共同成長,一起築夢、追夢、圓夢。本期追夢故事--《孔文卿:紮根深山育桃李》。 最鼎盛時是2008年,在校120多名學生,6位公辦老師。因為教學質量好,附近嵩縣、洛寧山區的孩子們也翻山越嶺到這裡上學,上下兩層樓的十幾間教室裡擠得滿滿當當,孩子們的小紅臉蛋比那滿山的紅葉看著還喜人。近些年,村民拖家帶口陸續搬到山下居住,或者把孩子送到鎮上、縣城讀書,今年,全校師生只剩了三個人。
  • 紮根民族學校13年的漢族女教師:學生是自己的維語老師
    原標題:紮根民族學校13年的漢族女教師:學生是自己的維語老師   【編者按】為展示新疆的新景象、新風貌、新發展,展現新疆民眾的精神面貌和生活追求,人民微博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官方微博@新疆發布 合作,推出「我說新疆好地方」系列微訪談。首期訪談嘉賓系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第一小學教師、雙語教務主任謝潤香。
  • 安吉模範護林員劉光兵:34年紮根大山守護綠色
    2018-06-02 13:4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聶偉霞 通訊員 魏瑜今天,從國家人力資源部、國家林業局傳來好消息,安吉小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護林員劉光兵榮獲「2017年全國林業系統勞動模範」稱號,據悉,獲次殊榮的我省共有3位。
  • 陵水希望小學語文老師梁豔華:紮根大山11年 教孩子說普通話
    陵水希望小學語文老師梁豔華  紮根大山11年 教孩子說普通話  上課的鈴聲響起,梁豔華拿起教材,準備給5年級的49個孩子上語文課。11年前,剛剛大學畢業的梁豔華帶著簡單的行李,來到了陵水本號鎮福和希望小學,這一來就再也沒有走。
  • 甘為人梯,休寧一位教師堅守大山34年
    今年54歲的吳國安是休寧縣山鬥中心小學的一名老師。「他是一個有才的老師。」這是辦公室裡其他老師對吳國安的評價。從起初村小的小學教師、夜校「掃盲班」的成年教師到現在的幼兒教師,34年來,吳國安不斷轉換身份但始終紮根鄉村,行走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
  • 讚美老師的詞語34條歌頌老師的名言警句
    34條歌頌老師的名言警句:1、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論語·子罕》2、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史達林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4、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唐甄19、為學莫重於尊師——譚嗣同34條歌頌老師的名言警句:20、古之學者必嚴其師,師嚴然後道尊——歐陽修21、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史達林22、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蘇霍姆林斯基23、要記住,你不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 第31個教師節 傾聽紮根農村教育老師的心聲
    也許那裡的老師最有發言權。今(10)日是教師節,我們選擇了兩位紮根在重慶農村教育一線的老師,聽他們講講那些過去的歲月以及如今的「蝶變」。紮根農村27年 用線描畫帶孩子飛向外面的世界在北碚區復興鎮中心校,48歲的歐興德是學生們最喜歡的老師之一。
  • 【贊】紮根桂嶺山區三十年!原來只為...
    現任蓮花村小學校長白新祥。他就是現任蓮花村小學校長白新祥。白新祥老師學校食堂詳細了解衛生情況。1990年,按上級指示,白新祥調到了與均洞教學點相鄰的蓮花小學。1992年,為了照顧丈夫,就連在鎮裡開店的妻子張美靈也一同隨他到了蓮花小學安家落戶。
  • 五峰「深山紅燭」向宏佳紮根深山24年
    既是老師,又是「臨時家長」1996年,向宏佳從師範大學畢業,原本可以留在宜昌市教書的他,選擇了回到家鄉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深山裡長大的他,深知山裡娃求學的不易:「從家裡到學校,翻山越嶺,從晌午走到天黑。」
  • 即墨人身邊的好老師⑦丨學生的姐姐、媽媽、奶奶……34年的一線...
    半島全媒體記者 華敬方 通訊員 王功修鞏玉紅,1966年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畢業,是德馨小學高級教師。1986年參加工作,從教34年,她始終堅守在教學第一線。在十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鞏玉紅曾為了動員貧困家庭的輟學孩子復學,利用中午時間,冒著酷熱,騎自行車往返四十裡,進行家訪,八次家訪的真情感動了家長,孩子終於復學;為了轉化性格孤僻,打架鬥毆的後進生,親自為他洗澡,買生活用品,帶他回家為他過生日,用仁心,感化了一個孤獨冷漠的心靈,孩子最終醒悟,順利完成學業;在實驗基地,為了陪伴那個發燒的孩子,為了那個腹瀉的孩子,鞏玉紅忍著高血壓帶來的暈眩,忍著年齡大的疲憊
  • 安徽蒙城一教師紮根鄉村20年 帶病堅守三尺講臺
    原標題:紮根鄉村從教20年,帶病堅守三尺講臺身為市級骨幹教師,放棄進城機會,紮根鄉村從教20年,為了教育多次累倒在講臺上。因勞累過度,心臟做了搭橋手術,需長期服用藥物,且不能操勞,但蒙城縣王集中心小學老師丁言輝仍堅持帶病代課,為教育默默奉獻自己。
  • 東大學生連續3年紮根尼泊爾 保護世界文化遺產
    記者15日從東南大學了解到,在尼泊爾加德滿都谷地的巴克塔普爾,該校建築學院的大學生已連續3年紮根在此,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保護世界文化遺產。 東大學生紮根尼泊爾保護世遺連續3年用三維雷射掃描儀完成神廟建築群測繪工作
  • 從高校老師轉行日料店老闆,紮根成都的山東人演繹創業人生
    從高校走出到合夥餐飲創業  1984年出生的李康,是紮根成都的濰坊人。半島全媒體記者在成都見到他時,李康正安靜地坐在店外,看著一撥撥食客進出。他的創業故事,正是從這座美食之城開始,更是圍繞著「吃」開始的。  李康2003年參加高考,以一名藝術考生的身份,入讀了四川音樂學院,也正式與成都結緣。
  • 紮根山鄉三十年 甘灑熱血育英才
    1989年9月,高中畢業後在壩子裡代課三年並順利轉正的楊林昆毅然決然回到了老家大松坪,一幹便在家鄉講臺耕耘了整整30個年頭。大松坪海拔2700米,年平均氣溫僅為11℃。迄今為止,一條12.8公裡的簡易公路,是村子連接山外的唯一通道,每到雨水季節,山路總會被山洪衝壞,外面的人進不來,山裡的人也出不去,於是每年至雨季,這裡就會成為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
  • 湖北宜都鄉村教師紮根山區32年:學校成「第二個家」
    湖北宜都鄉村教師紮根山區32年:學校成「第二個家」 2020-11-24 11:54:58樸實的話語背後,是他在山區學校32年的堅守。  王成福1962年6月出生於枝城鎮紙坊衝村,1978年到宜都市原大坪小學任民辦教師。1984年8月,他通過招考來到宜都師範讀民師,畢業後分配到餘家莊小學任教,4年後調到黎家坪小學任教至今。  剛到學校時,王成福負責四年級、五年級的數學教學。
  • 湖北興山一村醫紮根深山30年:當好「健康守門人」
    湖北興山一村醫紮根深山30年:當好「健康守門人」 2020-12-13 09:34:19 責任編輯:姜雨薇     疫情期間,杜海程(右二)為返鄉人員上門測量體溫(資料圖) 王榮貴 攝   中新網宜昌12月13日電 題:湖北興山一村醫紮根深山
  • 奮鬥者永遠年輕——記紮根黃土地58年的陝西省長武縣小麥育種專家...
    新華社西安9月6日電題:奮鬥者永遠年輕——記紮根黃土地58年的陝西省長武縣小麥育種專家梁增基新華社記者陳晨梁增基,陝西省鹹陽市長武縣農技推廣中心退休研究員。上世紀60年代,他來到地處渭北旱塬的小城,一紮根就是58年。半個世紀來,他培育的小麥良種累計推廣超過億畝。9月5日,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名單公布,梁增基位列其中。
  • 彭國良:34年守望村小「蝶變」丨湖南教書育人新楷模(提名獎)
    ■名片彭國良,男, 1966年1月生,郴州宜章縣人。中共黨員,宜章縣迎春鎮碕石承啟紅軍小學校長。34年堅守鄉村教育,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將一所破爛不堪的村級小學,建設成全縣教育教學條件最好的村級小學。兩次獲評「全國紅軍小學優秀校長」。2020年8月,榮獲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提名獎。
  • 才旦卓瑪:紮根西藏五十年 一生愛唱這支歌
    改革開放四十年間,為了家鄉文藝事業的發展,才旦卓瑪紮根西藏,不但走遍了雪域高原上的大小村落,將歡笑帶給了家鄉人民;還踏足過三十多個國家,讓嘹亮的歌聲在五大洲迴響。 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人民網獨家專訪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瑪,一起聆聽這些年來,她還有多少溫暖的歌兒想要唱給黨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