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亂:西晉史無前例的皇室大內訌,揭示司馬家族的骯髒嘴臉

2020-12-12 華夏問長安

一統三國的西晉王朝一直以來常常為世人所詬病,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在於後來出現的五胡亂華、神州陸沉、衣冠南渡等一系列影響整個華夏民族的災難性事件。而這一切實際的源頭卻都是從「八王之亂」開始的……

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八王之亂」!

一、司馬炎分封宗室種下的禍根

晉武帝司馬炎建立西晉之後,鑑於前朝曹魏因為宗室凋零而被司馬氏篡權的教訓,司馬炎於是將司馬氏一族分封到全國各地為王,而且這個「封王」不是虛封,而是實實在在的委任軍政大權,坐鎮一方!

這樣一來,司馬氏諸王便成為了全國各地的實權派。實力的增長自然助長了野心的增長,司馬炎在位之時諸王尚可壓制,但是當司馬炎去世之後,一切都開始悄然的改變……

二、傻子皇帝卻娶了個喜歡折騰的皇后

原本司馬炎的安排就已經為西晉政權的穩定埋下了禍根,但是更為嚴重的是他的繼承人卻是一個更加不穩定的因素!

晉惠帝司馬衷就是那個「何不食肉糜」的傻皇帝,或許他並非智障,但是一定是一個魯鈍之人。然而更不巧的是,這個魯鈍之人卻有一個極為喜歡搞事情的妻子——皇后賈南風!

司馬炎一死,賈南風便開始利用司馬衷的懦弱而意圖幹涉朝政,不曾想卻遭到了宰相楊駿的阻撓。賈南風於是聯合一部分大臣招楚王司馬瑋進京,司馬瑋進京後將楊駿在府邸誅殺。而後賈南風盡滅楊氏一族,並與楚王司馬瑋、汝南王司馬亮三人共同把持朝政。

然而事情還不算完,接下來賈南風有揣度楚王司馬瑋殺死了司馬亮,然後又借晉惠帝司馬衷之手將司馬瑋誅殺。這樣一來賈南風就算是一家獨大了,她控制著自己的傀儡丈夫晉惠帝司馬衷開始了執政生涯。

賈南風奪取最高權力後,前後執政了八年。後來由於由於晉惠帝的太子司馬遹不是自己親生,擔心其威脅自己的地位,於是挑撥晉惠帝廢除太子並將其軟禁。這時候趙王司馬倫先是假意投靠賈南風,利用賈南風除掉了太子司馬遹,然後以為太子報仇的名義起兵政變,廢除了晉惠帝司馬衷,並殺死了賈南風!

賈南風雖然死了,但是卻正兒八經地拉開了「八王之亂」的帷幕!

三、司馬宗室大亂鬥

趙王司馬倫發動軍事政變實際上就開了一個極壞的頭,其他手握兵權的宗室王一看:既然你司馬倫可以這麼幹,那麼好……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

再加上這個司馬倫搞陰謀是好手,但在治國層面卻實在太差勁。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三人聯合起兵討伐司馬倫,司馬倫兵敗被殺。而齊王司馬冏則率兵攻入洛陽,扶持惠帝復位,然後由司馬冏把持朝政。這一次大戰前後歷時兩月有餘,士卒死傷達十餘萬!

緊接著過了一年多的時間,河間王司馬顒又聯合長沙王司馬乂進攻司馬冏,司馬冏兵敗被殺。這一次,長沙王司馬乂又掌握了西晉的朝政大權。

時間又過了一年,成都王司馬穎和河間王司馬顒以司馬乂「"論功不平,專擅朝政」為由討伐之,這一仗使得國都洛陽城遭到極大的破壞,長沙王司馬乂兵敗後被活活的燒死。西晉的大權又落到了成都王司馬穎的手裡。

司馬穎在朝中自封為丞相,然後河間王司馬顒又上表稱司馬穎應當為皇位繼承人,於是廢去太子,司馬穎自稱「皇太弟」。他的這番作為又引起了東海王司馬越的不滿,他召集了十多萬的部隊,以「太子復位」為藉口討伐司馬穎。

但是這一次東海王司馬越起兵卻被司馬穎擊敗,不得不帶著殘餘部隊逃到了下邳……表面上看司馬穎似乎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但是殊不知更大的動亂卻開始了!

四、異族插手

眼看著司馬穎橫掃諸王一家獨大,其他的地方實力派琢磨著自己實力不夠,就開始與邊境地區的異民族聯合,意圖藉助外部的力量來打擊不可一世的司馬穎。

并州刺史司馬騰首先聯合鮮卑等外族勢力打敗了司馬穎,使得司馬穎從鄴城逃到了洛陽,卻被司馬顒的部隊連著晉惠帝一起挾持到了長安。司馬顒廢去司馬顒「皇太弟」的身份,勒令其返回封國。

而這時司馬越又打出「迎惠帝還於舊都」的旗號,開始向西進軍。這一次司馬越在鮮卑人的幫助之下,一路勢如破竹,打得司馬顒的部隊潰不成軍,一鼓作氣直接殺入了長安。一進長安城,那些鮮卑的軍隊便開始四處劫掠屠殺,近兩萬長安百姓死於異族人的屠刀之下。

司馬顒雖然僥倖逃脫,卻在後來被司馬越徵召返回長安途中被其司馬越部將掐死。成都王司馬穎在逃亡途中被被頓丘太守馮嵩所抓獲,後被殺。

自此,「八王之亂」的主要參與者汝南王司馬亮、趙王司馬倫、楚王司馬瑋、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長沙王司馬乂、河間王司馬顒七人全部身死,最終是東海王司馬越獲得了最終勝利。但是,此次動亂前後長達16年,徹底掏空了西晉王朝的元氣。諸王爭雄期間向異族借兵的行為,使得鮮卑等異族卻趁此機會逐步崛起做大,並且對中原王朝虛弱的現實有了真切的認識,從而為後來的「永嘉之亂」埋下了伏筆!

圖/來源於網絡

文/華夏問長安

相關焦點

  • 動蕩不安的西晉王朝,司馬家族「八王之亂」大混戰,百姓民不聊生
    八王之亂是指司馬家族為了爭奪西晉中央政權而進行的一系列鬥爭。家族之間的這種權力鬥爭持續了16年,最終以東海王司馬越奪取政權而告終。 該政權之爭主要有司馬家族的八個王參與,因此歷史被稱為「八王之亂」。八王之亂在當時嚴重破壞了社會秩序,這也成為西晉滅亡的重要原因。早在曹魏政權時期曹爽掌權時,有人就向他指出,如果不把他的曹魏族人封王,那麼政權就可能落入不同姓氏的人手中,但曹爽卻沒有接納這個建議。結果最後,曹魏的政權被司馬家族奪走。公元265年,司馬炎建立了自己的政權,該國在晉代歷史上被命名為西晉。
  • 八王之亂中,司馬越為什麼能夠活到最後,成為最後的贏家
    「八王之亂」是晉朝皇室內部相互之間的一場血腥殘殺。在這場殘殺中,司馬家族內部的人,幾乎都參與進去了。算起來,介入程度最深的,卻只有八個王。在這八個王中,司馬越是活到最後的人。那麼,是什麼原因,司馬越能夠活到最後,成為最終的贏家呢?
  • 八王之亂中,為何最後勝出的是最不起眼的司馬越?他又因何愁死了
    西晉五十年,有一半時間在戰亂中,其中司馬家族內部廝殺了整整十六年,剩下九年被胡人追殺。可以說,正是司馬家族內的「八王之亂」,親手葬送了祖宗「偷來」的江山,還把北方漢民,推進了幾百年不休的戰火。東海王司馬越是司馬懿的四弟司馬馗的孫子,漢惠帝司馬衷的族叔,是西晉皇室的遠支宗親。
  • 西晉八王之亂究竟有多亂
    八王之亂是西晉統治集團內部歷時16年(291—306)之久的戰亂。戰亂參與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因此史稱「八王之亂」。
  • 「八王之亂」的產生和它造成的影響
    西晉統一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曹魏政權之所以被司馬家族所取代,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曹魏政權對宗室諸王的嚴格限制與管控,宗室曹囧就曾經寫《六代論》指出,若不授以宗室諸王實權以保衛皇室,政權可能會落入他人之手,希望曹爽對此進行改革,只可惜未被庸碌的曹爽所採納,最終導致司馬懿政變之後,朝廷大權集中於司馬家族而曹魏宗室卻無力抵抗。
  • 西晉八王之亂到底怎麼回事兒?為何說司馬炎是倒行逆施?
    司馬炎篡魏建立西晉到滅亡,不過只有短短51年,從八王之亂起到西晉滅亡,有25年。從八王之亂終到西晉亡,有10年。可見八王之亂直接導致了西晉的滅亡,外敵入侵不過是一個助推器。
  • 西晉時期,「八王之亂」指的是哪八王?為何爆發「八王之亂」?
    大家好,我是蓬蓬說歷史,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國歷史上,西晉時期著名的「八王之亂」,那麼「八王之亂」指的是哪八王呢?「八王之亂」是怎麼爆發的?八王之亂的「八王」,指的是西晉皇族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義、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人,他們先後掌握或覬覦國家大權,又先後被殺或死於非命,並最終釀成了西晉王朝的滅亡,中國也由此進入長達近三百年的、最黑暗的南北朝時期。而導致這一切的原因,正是西晉建立者晉武帝司馬炎。
  • 看看司馬懿後代搞的八王之亂到底哪八王
    八王之亂,算是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一次皇族內亂,直接導致西晉滅亡及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了五胡亂華時期。今天老麥來和大家聊聊這八王之亂到底哪八王,看看他們的小簡歷,還有為何會起兵,以及他們和現在比較火的的司馬懿到底是什麼關係。
  • 《三國全戰:八王之亂》評測:西晉亂不亂,由你說了算
    由於皇帝的政策和皇室的內亂,一瞬間權力分散、諸王並起,八王之亂的大幕因此拉開。這並不是一段特別有名的歷史時期(尤其是和三國比),然而它卻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八王之亂過後,西晉王朝元氣大傷,而遊牧民族則趁勢崛起,引發了後來的五胡亂華、漢人南遷、民族融合等一系列大事件。亂、亂、亂!
  • 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是怎樣形成?
    從晉武帝司馬炎開始,晉朝的奢靡之風就一日甚過一日。司馬炎甚至還支持自己的親戚和大臣石崇鬥富,而且竟然還輸了,可見當時的超綱已經爛到什麼程度。糜爛的朝廷帶來一連串嚴重後果,首先是繼承人問題,史上最蠢皇帝晉惠帝司馬衷上線,晉朝的衰落一發不可收拾,八王之亂最終釀成。
  • 八王之亂有多亂?這場亂戰的罪魁禍首不止他一個!
    簡而言之就是司馬氏家族的鬥爭,但現代人研究這一段歷史是十分困難的,因為八王之亂可不是只有八個人在鬥爭。中國歷史上的很多事件的命名都是為了方便,從而挑出幾個形象比較突出和典型的人物,並以他們的名字或者人數來命名,這樣看起來比較方便人們記憶。
  • 西晉八王之亂,世家門閥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西晉公元一年結束了自東漢末年開始的戰亂紛爭局面,卻只經過短短的半個世紀就滅亡了, 晉惠帝在位時期發生的「八王之亂」通常被認為是導致西晉滅亡的內在原因。 「八王之亂的爆發反映了西晉時期朝廷政治的發展直接反應。
  • 八王之亂導致了西晉的亡國,這八王最後的結局又是怎樣的
    如果以西晉滅掉東吳為開始,那其在中國歷史上僅存在37年,而直接導致西晉滅亡的導火索就是「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嚴重破壞了當時的社會經濟,導致了中國將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中國進入了五胡亂華時期。
  • 西晉的八王之亂結局究竟如何?
    司馬家族奪了曹家天下後,認為魏國的亡國之因,在於沒有分封宗室王親,才使司馬家族得到江山。因此司馬炎上臺後,恢復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了二十七個同姓王。然而司馬炎卻忘記了漢朝時期就曾因為郡國並行制度,導致了七國之亂。
  • 什麼是八王之亂?八王都是哪八王?
    眾所周知,西晉滅亡的直接原因是八王之亂,那麼,八王又是哪八王呢?今天給大家講述下八王之亂的具體內容。「八王」八王之亂的八王,指的是西晉皇族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囧、長沙王司馬義、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死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人,他們先後掌握或覬覦國家大權,又先後被殺或死於非命,並最終釀成了西晉王朝的滅亡,中國也由此進入了長達近300年的、最黑暗的南北朝時期。
  • 解析八王之亂始末:西晉八王之亂如何產生,到底幹了什麼?
    這些分封在地方上的宗族勢力,無論如何,他們再怎麼兵戈相向,統御萬民的江山仍舊屬於司馬家族。這樣真的現實嗎?很明顯,司馬炎低估了權力的可怕摧毀性。他也似乎忘記了他的爺爺司馬懿如何扯開了歷史大幕。理工一方面,他讓中央朝臣有足夠大的震懾能力。為此,他不惜耗費政治資源提拔了「西晉三楊」這種頂級大豪門主政西晉政權。
  • 《全面戰爭:三國》八王之亂齊王司馬冏兵種一覽
    《全面戰爭:三國》八王之亂dlc中齊王司馬冏是亂世八王之一,兵禍的製造者之一,本文帶來的是齊王司馬冏兵種一覽,主要是兩隻前期的兵種,齊國宿衛和齊國弩兵。感興趣的玩家不要錯過八王之亂齊王司馬冏兵種一覽特殊部隊:齊國宿衛(長柄武器步兵,擅長對抗騎兵,護甲精良)齊國弩手(披甲弩手,擅長破甲)齊國宿衛和齊國弩兵
  • 賈南風是如何間接引發八王之亂的?
    因為西晉的皇室,是司馬家族。而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所做的事情,實在無法令人對他和他的家族產生好感。更令人氣憤的是,司馬家族從曹魏手中接過了這個江山,卻沒有好好地守護它。司馬炎死後,西晉接連陷入了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給中原的百姓帶來了十分沉重的災難。可以這麼說,西晉空有大一統王朝的名號,卻沒有大一統王朝該有的景象。
  • 沒有八王之亂就沒有五胡亂華,真正的罪魁禍首為何會是司馬懿?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五胡亂華的禍源司馬懿。首先,如果沒有八王之亂就沒有後期的五胡亂華發生。假設司馬家族沒有先亂起來,而是能夠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統一的政治局面,那麼當時已經南遷到濱州境內的匈奴、羌、地等民族就會逐漸被漢人管理,逐漸融入漢人的社會。然而,司馬家族先搞起來政變,從此魏國滅亡,晉國迎來了上升的勢頭。
  • 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究竟是怎麼回事?
    文治武功兼備的晉武帝,原本不失為一代人傑,他一心想開創一個太平時代,但他在關鍵問題上的幾大失誤,以及晚年的驕奢淫逸,為國家之亂埋下了禍根。 賈南風攫取政權,引發八王之亂 晉武帝臨終前,將楊皇后的叔父楊駿封為太尉,總攬天下兵權,主持國政。外戚楊氏一族勢力大增,皇帝也要受其掣肘。 晉惠帝司馬衷是一個沒什麼政治野心的皇帝,皇后賈南風則不然,她極度渴望攫取權力,把朝政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