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統三國的西晉王朝一直以來常常為世人所詬病,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在於後來出現的五胡亂華、神州陸沉、衣冠南渡等一系列影響整個華夏民族的災難性事件。而這一切實際的源頭卻都是從「八王之亂」開始的……
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八王之亂」!
一、司馬炎分封宗室種下的禍根
晉武帝司馬炎建立西晉之後,鑑於前朝曹魏因為宗室凋零而被司馬氏篡權的教訓,司馬炎於是將司馬氏一族分封到全國各地為王,而且這個「封王」不是虛封,而是實實在在的委任軍政大權,坐鎮一方!
這樣一來,司馬氏諸王便成為了全國各地的實權派。實力的增長自然助長了野心的增長,司馬炎在位之時諸王尚可壓制,但是當司馬炎去世之後,一切都開始悄然的改變……
二、傻子皇帝卻娶了個喜歡折騰的皇后
原本司馬炎的安排就已經為西晉政權的穩定埋下了禍根,但是更為嚴重的是他的繼承人卻是一個更加不穩定的因素!
晉惠帝司馬衷就是那個「何不食肉糜」的傻皇帝,或許他並非智障,但是一定是一個魯鈍之人。然而更不巧的是,這個魯鈍之人卻有一個極為喜歡搞事情的妻子——皇后賈南風!
司馬炎一死,賈南風便開始利用司馬衷的懦弱而意圖幹涉朝政,不曾想卻遭到了宰相楊駿的阻撓。賈南風於是聯合一部分大臣招楚王司馬瑋進京,司馬瑋進京後將楊駿在府邸誅殺。而後賈南風盡滅楊氏一族,並與楚王司馬瑋、汝南王司馬亮三人共同把持朝政。
然而事情還不算完,接下來賈南風有揣度楚王司馬瑋殺死了司馬亮,然後又借晉惠帝司馬衷之手將司馬瑋誅殺。這樣一來賈南風就算是一家獨大了,她控制著自己的傀儡丈夫晉惠帝司馬衷開始了執政生涯。
賈南風奪取最高權力後,前後執政了八年。後來由於由於晉惠帝的太子司馬遹不是自己親生,擔心其威脅自己的地位,於是挑撥晉惠帝廢除太子並將其軟禁。這時候趙王司馬倫先是假意投靠賈南風,利用賈南風除掉了太子司馬遹,然後以為太子報仇的名義起兵政變,廢除了晉惠帝司馬衷,並殺死了賈南風!
賈南風雖然死了,但是卻正兒八經地拉開了「八王之亂」的帷幕!
三、司馬宗室大亂鬥
趙王司馬倫發動軍事政變實際上就開了一個極壞的頭,其他手握兵權的宗室王一看:既然你司馬倫可以這麼幹,那麼好……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
再加上這個司馬倫搞陰謀是好手,但在治國層面卻實在太差勁。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三人聯合起兵討伐司馬倫,司馬倫兵敗被殺。而齊王司馬冏則率兵攻入洛陽,扶持惠帝復位,然後由司馬冏把持朝政。這一次大戰前後歷時兩月有餘,士卒死傷達十餘萬!
緊接著過了一年多的時間,河間王司馬顒又聯合長沙王司馬乂進攻司馬冏,司馬冏兵敗被殺。這一次,長沙王司馬乂又掌握了西晉的朝政大權。
時間又過了一年,成都王司馬穎和河間王司馬顒以司馬乂「"論功不平,專擅朝政」為由討伐之,這一仗使得國都洛陽城遭到極大的破壞,長沙王司馬乂兵敗後被活活的燒死。西晉的大權又落到了成都王司馬穎的手裡。
司馬穎在朝中自封為丞相,然後河間王司馬顒又上表稱司馬穎應當為皇位繼承人,於是廢去太子,司馬穎自稱「皇太弟」。他的這番作為又引起了東海王司馬越的不滿,他召集了十多萬的部隊,以「太子復位」為藉口討伐司馬穎。
但是這一次東海王司馬越起兵卻被司馬穎擊敗,不得不帶著殘餘部隊逃到了下邳……表面上看司馬穎似乎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但是殊不知更大的動亂卻開始了!
四、異族插手
眼看著司馬穎橫掃諸王一家獨大,其他的地方實力派琢磨著自己實力不夠,就開始與邊境地區的異民族聯合,意圖藉助外部的力量來打擊不可一世的司馬穎。
并州刺史司馬騰首先聯合鮮卑等外族勢力打敗了司馬穎,使得司馬穎從鄴城逃到了洛陽,卻被司馬顒的部隊連著晉惠帝一起挾持到了長安。司馬顒廢去司馬顒「皇太弟」的身份,勒令其返回封國。
而這時司馬越又打出「迎惠帝還於舊都」的旗號,開始向西進軍。這一次司馬越在鮮卑人的幫助之下,一路勢如破竹,打得司馬顒的部隊潰不成軍,一鼓作氣直接殺入了長安。一進長安城,那些鮮卑的軍隊便開始四處劫掠屠殺,近兩萬長安百姓死於異族人的屠刀之下。
司馬顒雖然僥倖逃脫,卻在後來被司馬越徵召返回長安途中被其司馬越部將掐死。成都王司馬穎在逃亡途中被被頓丘太守馮嵩所抓獲,後被殺。
自此,「八王之亂」的主要參與者汝南王司馬亮、趙王司馬倫、楚王司馬瑋、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長沙王司馬乂、河間王司馬顒七人全部身死,最終是東海王司馬越獲得了最終勝利。但是,此次動亂前後長達16年,徹底掏空了西晉王朝的元氣。諸王爭雄期間向異族借兵的行為,使得鮮卑等異族卻趁此機會逐步崛起做大,並且對中原王朝虛弱的現實有了真切的認識,從而為後來的「永嘉之亂」埋下了伏筆!
圖/來源於網絡
文/華夏問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