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京味美食:老北京炸醬麵人人都吃過,但很少有人真的「會吃」
熱愛生活,熱愛美食,人生中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很高興小編又來為大家介紹美食了。今天要說到的這個事物,可以說是非常的接地氣了,對於一些地道的北京人,或者說熱愛老北京風味的朋友們,可以說是大家經常打交道的一道美食,它就是炸醬麵。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炸醬麵,過於稀鬆平常了,其實不要看只是簡單的一碗麵,這裡面確有很大的講究。炸醬麵是北京最有資格代表風味特點的食品。還有一些自豪的,專有的特色品種,比如說,仿膳的肉末燒餅,豌豆黃,豐澤園的銀絲捲兒,東來順的奶油炸糕,同和居的烤饅頭什麼的,那不是誰都可以做得了的,反正街頭沒戲。
老北京的二葷鋪裡也有炸醬麵賣,解釋一下什麼叫二葷鋪,過去北京最牛的呢叫飯莊,那是專門伺候大宅門的,然後是飯館,有雅座,風味飯館,比如後都輔助河南菜,五芳齋做上海菜,雨花臺做淮揚菜等等。
後面大茶館,茶館也分兩個等級,分為大茶館和二葷鋪。大茶館呢,通常會有三四間房,有雞有魚,只是不做全鴨席,那麼大,茶館裡的爛肉麵和改刀炸丸子,都是在北京市赫赫有名的,而二葷鋪不同,二紅布一般只有一間房,他的菜書呢,也僅限於豬的八戒,沒有雞鴨魚。
接著說二葷鋪賣的炸醬麵,那個年代也是有標準的,定準放兩層面,一小碗炸醬上面望著一層油,夥計會另外送上一盤豆芽菜或者蘿蔔絲,由坤面夥計送上來。的確是北京人的最愛之一,家家戶戶都會做,梁實秋先生的文章,麵條裡講他是吃炸醬麵長大的面絕對要成面,用切面做的他沒聽說過,而且芹菜末,黃瓜絲一樣不能少。
先生文章裡也講到面中的一些由頭,因為醬多肉少,我們這裡沒有注意,梁實秋先生貴為留美碩士大學教授,四樣菜的話,在當年已經很奢侈了,既然有黃瓜絲,定是夏季蔬菜最豐富的時候。中餐的特點就是模糊性跟可塑性,富裕的時候有富裕的做法,日子難的時候有節儉的做法,何況客人還有客人的特殊嗜好,還有各家各戶的口味差異。
老爺子跟我講這番話時候是九年代中期,那個時候北京出現了很有精神特點的炸醬麵館。炸醬麵是主打產品,各種北京名小吃也在其中,一時間裡開著大奔的去吃,其實,絕對是當時的一道風景線。應該講這家炸醬麵飽的菜都很地道,不僅北京特點突出,就是小柴今兒海帶燉肉炸帶魚什麼的也相當好吃,因為有幾位北京名店的老廚師在這兒長手,開這家餐館的老闆經營手段確實高超,講的很好,首先他避開了抻面的講法,手感筋鬥,其實呢加大力度強調小碗幹炸。
什麼叫小碗幹炸,那就是鍋裡不放油,純憑五花肉烤出油了,然後溜醬什麼的,其間的要不斷的攪拌如果家裡幾個人吃麵可以怎麼經做。但是飯館的面,如果要這麼做那還了得,反正過去大伙兒在應季的時候有六點才買,他就叫我高不就低按六點才忙著呢,最多的是運用了老北京冷莊的處理,白事時候的上面手法,先講一下冷莊的,那就是給老北京人,辦紅白事大棚做飯的班子,老北京人辦白事以後呢事要管頓飯的,為了顯示著勁兒的打法,炸醬麵的菜碼,不能只有一個兩個起,怎麼顯示啊,菜碼入碗後要帶醬,但這個響動,只有白事時候可以用,其他地方是絕對不許可的。
當年一個炸醬麵館的設計,到了今天北京炸醬麵的繁榮應該講是有公德的,但什麼時候都往正宗上考。將錯就錯或者講亂跟風就差點兒了,至於一個沒有什麼標準的炸醬麵,搞出營養功效營養配比表,而且還有什麼抗癌美容護髮等等作用有些無聊,要知道現在北京炸醬麵的分量,到京的外地朋友都吵著鬧著都要吃這口啊。
今天的美食介紹就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們記得關注哦,小編會持續為大家帶來最好的美食分享,我們下期再見!
(本文由喜歡水果的瑞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