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早在李淵奪取關中地區後,他便想要快速進軍東都洛陽,以此節制向關外奔襲的軍事通道。
但是,李淵便面臨著竇建德、王世充和瓦崗李密的軍事威脅。雖然說在割據政權的競相爭霸中,李密被王世充打敗,但是李淵依然面臨著王世充和竇建德兩大軍事力量。
同時,在河西走廊和山西一帶還盤踞著各級小型軍閥,比較出名的便是盤踞甘肅南部的薛舉、盤踞河西走廊地區的李軌,還有通過突厥人進行軍事力量補充的劉武周。
對於新興的唐朝來說,他們面對著錯綜複雜的國內形勢。不僅要集中力量對抗大軍閥,還要抽出部分兵力防禦小軍閥的襲擾。
但是,對於李淵來說,唯有消滅這些割據政權,才能夠讓唐軍在進行東線作戰時,不至於讓這些小軍閥對其進行背後攻擊,造成唐軍不必要的傷害。
不過,好在李淵得到了幽州軍閥羅藝的支持,正是因為羅藝投靠唐軍陣營,才能讓李淵在遙遠的華北地區擁有堅定的軍事乃至政策支持者,這非常有利於戰爭後期的戰績走向。
公元617年,佔據甘肅南部的薛舉伺機發難,搶先以天水為軍事橋頭堡進攻唐軍的關中地區,這時的關中地區可以算是李淵的後方大本營了。
隨後,薛舉率軍出擊隴山-扶風道(也就是從天水進入隴山,再進軍扶風,一旦佔據扶風,此類軍隊便擁有了從渭河上遊打擊長安為核心關中平原的地理軍事優勢)。
但是,薛舉將進攻扶風道的任務交給了兒子薛仁杲,而李淵卻把防守扶風道的軍事任務交給了李世民。最終,薛仁杲在率軍圍困扶風道的過程中遭到李世民軍隊的突襲打擊,最終只能退回隴山上。
李世民(影視形象)
當薛舉得知薛仁杲並沒有完成作戰任務時,他隨即率軍從天水出發,在進入涇州地區後,隨即進攻唐軍,兵鋒直指長安城。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薛舉和李淵長時間鬥爭,唐朝也不可能如此快就進入統一進程。一旦唐朝在防守過程中丟棄了長安,這也就說明整個長安附屬的關中平原地區都會產生嚴重的社會經濟混亂。
如果說,在唐軍完成一系列統一進程後,再來奪取長安,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並且其他的東部國家勢必發展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不過,很可惜的是薛舉在軍事作戰過程中突然暴斃身亡,以至於原本薛舉的士兵便對於後繼者薛仁杲的手段能力和威望都產生了質疑。
所以,在一個短期時間內,薛家軍隊也不足以發動新一輪的攻勢。同時,趁著薛家軍隊低迷的作戰熱情,唐軍便開始大幅度向薛軍展開戰術反攻最終,走投無路的薛仁杲只好宣布投降。
同時,李淵在東徵過程中,劉武周卻加緊兵馬首進太原(劉武周首先控制馬邑地區,隨後按照李淵的發跡老路,欲直接攻入長安,獲得關中地區的軍事控制權),由此完成新一輪的進攻關中地區的軍事控制權。
沒錯,在大將宋金剛的謀略和武力支持下,劉武周軍隊先後佔據榆次、平遙和介州,並憑藉多點、多線的防禦攻勢打退了唐軍的多路進攻。
最終,劉武周揮兵繼續南下,再度攻克唐軍早先佔據的晉州等地,甚至控制了黃河的部分航道。直觀來說,此時的劉武周甚至完全控制了發跡李淵成就霸業的山西地區。
正是因為劉武周持續南下蠶食唐軍佔據的領土,李淵也只能停止進攻東都洛陽,甚至需要集中軍事力量完成對側翼地區的防衛。
劉武周(影視形象)
最終,李世民接受李淵的重託,接過兵符以後,其準備一舉拿下劉武周,掃清唐軍進行統一戰爭的阻礙。
正是如此,李世民將主要戰場放在了柏壁村。當然,為何會選擇這個村子作為大戰的主要場地,實際還是和道路交通有關係。
從相關地圖上來看,柏壁村的地理位置剛好處於多條主線道路的交合地點,向南直控濟源、向北直控太原、向西直控龍門通道。
之所以李世民會選擇在這個地方,還是因為柏壁村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堡壘。只要唐軍節制住敵軍的進攻銳氣,便有利於唐軍展開後續反攻。
最終,宋金剛率領大軍團團圍住柏壁,宋金剛認為唐軍必敗無疑,甚至會認為李世民會率軍投降,但是他低估了李世民的能力,也低估了唐軍將士的戰鬥能力。
其實,早在李世民率軍駐防柏壁時,他便在此囤積了大批糧食供軍隊消耗,並做好了長期防衛作戰的準備。
同時,李世民在堅守不出戰的情況下,還不斷派出小股部隊破壞宋金剛的軍糧通道、造成作為攻擊方的宋金剛部分糧食處於短缺狀態,由此也大大降低了敵軍的作戰效率。
最終,宋金剛眼見無法對唐軍進行圍擊戰略,便隨即放棄了想要迅速勝利的目標。
並且,宋金剛直屬的軍隊內部已經出現糧食短缺問題,為避免引發譁變問題 宋金剛只好率軍從柏壁戰場撤出。此時,李世民見宋金剛軍隊倉皇撤退之際,隨即派遣軍隊對其展開追擊戰,遂遭到唐軍毀滅性的打擊。
最終,劉武周也倉皇率軍撤出好不容易佔據的山西地區,直接帶著殘兵敗將撤回到了老窩-馬邑,並且還進入了突厥境內,本想尋求兵力和財力。
但是,劉武周的心願最終還是沒能完成,在公元620年,進入突厥領地不久後便被殺害,一代梟雄也隕落漠北荒原一帶,實為悽涼。
對於李淵來說,正是因為劉武周的失敗,讓唐軍少了一個強勁的對手,唐軍也由此可以完全控制關中和山西地區,並向關外的割據勢力開始進行戰略進攻。
註:【小記者說歷史】系頭條號籤約作者(歷史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