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戰役:李世民率軍大破宋金剛,關中、山西地區重歸唐朝

2020-12-12 小記者說歷史

其實,早在李淵奪取關中地區後,他便想要快速進軍東都洛陽,以此節制向關外奔襲的軍事通道。

但是,李淵便面臨著竇建德、王世充和瓦崗李密的軍事威脅。雖然說在割據政權的競相爭霸中,李密被王世充打敗,但是李淵依然面臨著王世充和竇建德兩大軍事力量。

同時,在河西走廊和山西一帶還盤踞著各級小型軍閥,比較出名的便是盤踞甘肅南部的薛舉、盤踞河西走廊地區的李軌,還有通過突厥人進行軍事力量補充的劉武周。

對於新興的唐朝來說,他們面對著錯綜複雜的國內形勢。不僅要集中力量對抗大軍閥,還要抽出部分兵力防禦小軍閥的襲擾。

但是,對於李淵來說,唯有消滅這些割據政權,才能夠讓唐軍在進行東線作戰時,不至於讓這些小軍閥對其進行背後攻擊,造成唐軍不必要的傷害。

不過,好在李淵得到了幽州軍閥羅藝的支持,正是因為羅藝投靠唐軍陣營,才能讓李淵在遙遠的華北地區擁有堅定的軍事乃至政策支持者,這非常有利於戰爭後期的戰績走向。

公元617年,佔據甘肅南部的薛舉伺機發難,搶先以天水為軍事橋頭堡進攻唐軍的關中地區,這時的關中地區可以算是李淵的後方大本營了。

隨後,薛舉率軍出擊隴山-扶風道(也就是從天水進入隴山,再進軍扶風,一旦佔據扶風,此類軍隊便擁有了從渭河上遊打擊長安為核心關中平原的地理軍事優勢)。

但是,薛舉將進攻扶風道的任務交給了兒子薛仁杲,而李淵卻把防守扶風道的軍事任務交給了李世民。最終,薛仁杲在率軍圍困扶風道的過程中遭到李世民軍隊的突襲打擊,最終只能退回隴山上。

李世民(影視形象)

當薛舉得知薛仁杲並沒有完成作戰任務時,他隨即率軍從天水出發,在進入涇州地區後,隨即進攻唐軍,兵鋒直指長安城。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薛舉和李淵長時間鬥爭,唐朝也不可能如此快就進入統一進程。一旦唐朝在防守過程中丟棄了長安,這也就說明整個長安附屬的關中平原地區都會產生嚴重的社會經濟混亂。

如果說,在唐軍完成一系列統一進程後,再來奪取長安,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並且其他的東部國家勢必發展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不過,很可惜的是薛舉在軍事作戰過程中突然暴斃身亡,以至於原本薛舉的士兵便對於後繼者薛仁杲的手段能力和威望都產生了質疑。

所以,在一個短期時間內,薛家軍隊也不足以發動新一輪的攻勢。同時,趁著薛家軍隊低迷的作戰熱情,唐軍便開始大幅度向薛軍展開戰術反攻最終,走投無路的薛仁杲只好宣布投降。

同時,李淵在東徵過程中,劉武周卻加緊兵馬首進太原(劉武周首先控制馬邑地區,隨後按照李淵的發跡老路,欲直接攻入長安,獲得關中地區的軍事控制權),由此完成新一輪的進攻關中地區的軍事控制權。

沒錯,在大將宋金剛的謀略和武力支持下,劉武周軍隊先後佔據榆次、平遙和介州,並憑藉多點、多線的防禦攻勢打退了唐軍的多路進攻。

最終,劉武周揮兵繼續南下,再度攻克唐軍早先佔據的晉州等地,甚至控制了黃河的部分航道。直觀來說,此時的劉武周甚至完全控制了發跡李淵成就霸業的山西地區。

正是因為劉武周持續南下蠶食唐軍佔據的領土,李淵也只能停止進攻東都洛陽,甚至需要集中軍事力量完成對側翼地區的防衛。

劉武周(影視形象)

最終,李世民接受李淵的重託,接過兵符以後,其準備一舉拿下劉武周,掃清唐軍進行統一戰爭的阻礙。

正是如此,李世民將主要戰場放在了柏壁村。當然,為何會選擇這個村子作為大戰的主要場地,實際還是和道路交通有關係。

從相關地圖上來看,柏壁村的地理位置剛好處於多條主線道路的交合地點,向南直控濟源、向北直控太原、向西直控龍門通道。

之所以李世民會選擇在這個地方,還是因為柏壁村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堡壘。只要唐軍節制住敵軍的進攻銳氣,便有利於唐軍展開後續反攻。

最終,宋金剛率領大軍團團圍住柏壁,宋金剛認為唐軍必敗無疑,甚至會認為李世民會率軍投降,但是他低估了李世民的能力,也低估了唐軍將士的戰鬥能力。

其實,早在李世民率軍駐防柏壁時,他便在此囤積了大批糧食供軍隊消耗,並做好了長期防衛作戰的準備。

同時,李世民在堅守不出戰的情況下,還不斷派出小股部隊破壞宋金剛的軍糧通道、造成作為攻擊方的宋金剛部分糧食處於短缺狀態,由此也大大降低了敵軍的作戰效率。

最終,宋金剛眼見無法對唐軍進行圍擊戰略,便隨即放棄了想要迅速勝利的目標。

並且,宋金剛直屬的軍隊內部已經出現糧食短缺問題,為避免引發譁變問題 宋金剛只好率軍從柏壁戰場撤出。此時,李世民見宋金剛軍隊倉皇撤退之際,隨即派遣軍隊對其展開追擊戰,遂遭到唐軍毀滅性的打擊。

最終,劉武周也倉皇率軍撤出好不容易佔據的山西地區,直接帶著殘兵敗將撤回到了老窩-馬邑,並且還進入了突厥境內,本想尋求兵力和財力。

但是,劉武周的心願最終還是沒能完成,在公元620年,進入突厥領地不久後便被殺害,一代梟雄也隕落漠北荒原一帶,實為悽涼。

對於李淵來說,正是因為劉武周的失敗,讓唐軍少了一個強勁的對手,唐軍也由此可以完全控制關中和山西地區,並向關外的割據勢力開始進行戰略進攻。

註:【小記者說歷史】系頭條號籤約作者(歷史小記者)

相關焦點

  • 此人「軍無蓄積,以虜掠為資」,兵敗李世民,卻命喪突厥之手
    -公元620年8月),祖籍河間景城(今河北交河東北),遷居馬邑(今山西朔州)。在隋末群雄競起的紛亂形勢中,劉武周率先起兵,依附突厥,圖謀帝業,進而"率軍南向以爭天下",佔據了有充足食糧和庫絹的晉陽,攻陷河東大部地區,威逼關中。但是,劉武周"軍無蓄積,以虜掠為資",在並汾一帶沒有取得地主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支持,建立起鞏固的統治基礎。
  • 柏壁之戰:李世民對決宋金剛,兩大「門神」巔峰對決
    劉武周在619年3月接受妹夫宋金剛的「入圖晉陽(太原),南下以爭天下」的建議,率數萬兵馬進攻太原,宋金剛、尉遲恭、尋相、黃子英等悍將全部出徵,與唐朝爭奪河東。四月,劉武周聯合突厥,連續攻克榆次,平遙,介州,唐朝大亂。這時,唐朝鎮守河東的是齊王李元吉,他與劉武周、宋金剛、尉遲恭並無敵手,唐軍連戰連敗,數次被擊敗。
  • 劉武周自稱皇帝,與唐朝對抗,但也想想自己的軍事實力,打得過嗎
    唐武德二年(619)至三年,秦王李世民率軍在柏壁(今山西新絳西南)及其以北地區擊滅隋末割據勢力劉武周的作戰。李淵認為"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宜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而已".李世民卻富有遠見地指出:"太原王業所基,國之根本;河東富實,京邑所資。若舉而棄之,竊憤恨。"並主動請纓,親率3萬精兵,平劉武周以克復太原。李淵斟酌再三,終於同意了李世民的意見,盡發關中之軍,令李世民統率前往討伐劉武周。十一月,唐軍乘堅冰由龍門方向渡過黃河,屯軍柏壁(今山西新絳西南),與澮州宋金剛主力對峙,柏壁之戰遂拉開序幕。
  • 唐朝猛將如雲,卻被倆山賊逼到絕境,李世民:看來必須派秦瓊出馬
    617年(大業十三年),太原留守李淵在次子李世民的勸說下,決定起兵反隋,史稱「晉陽起兵」。當時的李唐陣營,可以用人才濟濟、猛將如雲、謀士如雨來形容。在很短的時間內,唐朝便已經平定關中,將河東與關中地區連為一體。就當李淵躊躇滿志,準備一舉平定天下之時,卻遭遇了兩個山賊——劉武周和宋金剛的挑戰。
  • 李道宗簡介 唐朝高祖李淵堂侄東平王李道宗生平——李氏文化
    唐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李道宗的父親李韶,被追封東平王,贈戶部尚書。李道宗則封為略陽郡公,起家左千牛備身。唐永徽4年(公元653年),房遺愛伏誅,長孫無忌、褚遂良素與道宗不協,上言道宗與遺愛交結,配流象州。道病卒,年五十四。及無忌、遂良得罪,詔復其官爵。道宗晚年頗好學,敬慕賢士,不以地勢凌人,宗室中唯道宗及河間王李孝恭兄弟最為當代所重。
  • 三千精銳戰虎牢,李世民憑什麼以寡擊眾,一戰克敵?
    在隋煬帝身死於宇文化及之手後,隋恭帝楊侑禪位於李淵,唐朝遂建。與此同時,王世充與元文都、盧楚等另立越王楊侗為帝,不久,王世充便廢楊侗,自立稱帝,國號鄭。而竇建德則在宇文化及弒君謀反,僭越稱帝後,率軍討伐,建立夏國)
  • 大唐柏壁之戰:自古能兵者第一的最強防反王李世民誕生記
    唐高祖李淵登基第二年,北方割據勢力劉武周命大將宋金剛率領2萬精兵強將南下入侵李唐後方。短短幾月,氣勢如虹,竟先後佔領山西隰(xí)縣、石家莊和太原等地,對新生的李唐皇朝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 柏壁之戰,李世民大敗劉武周,收穫一名玄武門之變關鍵先生
    之後劉武周勢如破竹,幾乎佔據山西全境。不久夏縣人呂崇茂自立為魏王響應劉武周,據守蒲坂的隋朝舊將王行本也落井下石,投靠了劉武周,這代表黃河渡口向劉武周開放。李淵聽聞後顯得格外驚慌,情急之下他下令,放棄河東地區,退守河西。
  • 十八上戰場,二十四定天下,為何說李世民是六邊形戰神天子?
    當年,李淵建立唐朝,隨後立李建成為太子、令次子秦王李世民領兵爭雄天下,但截至此刻李氏集團不過方在關中站住腳跟。唐朝時關中依然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周圍有著突厥、劉武周、瓦崗寨、薛舉等勢力虎視眈眈,此時年方二十的李世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 這一戰李世民不僅挽救了大唐的命運,還創造了流傳千年的宮廷樂舞
    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劉武周派出使者聯絡關外的突厥可汗請求歸附,突厥可汗於是便策命劉武周為「定楊可汗」並贈送他象徵突厥人身份的「狼頭纛」。劉武周抱了突厥人的大腿便開始公然稱帝決心逐鹿天下,正好不久劉武周又得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大將宋金剛。宋金剛原本事易州叛軍首領,他善於擁兵打戰勇猛素有吞併天下之志。宋金剛見到劉武周之後便建議劉武周便建議拿下太原然後南下以奪天下。
  • 這個女人生前威震關中,死後三軍戴孝,雄才大略不弱於李世民!
    這個人就是李淵的三女兒,唐朝開國功臣柴紹的妻子,平陽公主。也是李淵的女兒中唯一一個獲得諡號的公主。平陽公主是李世民的姐姐,是一位真正的巾幗英雄,也是中國古代第一位統領千軍萬馬為自己父親建立帝業的公主,才識膽略絲毫不遜色於她的兄弟們。在萬裡長城上有一處著名的關隘——娘子關,就是因為她曾經駐守此地而得名。
  • 山西娘子關因為這位公主而得名
    抗戰初期中國軍隊為了保衛太原,在娘子關地區也曾經進行過一次抗擊日軍的戰役。娘子關這個名稱的由來與唐代一位公主有關。因為唐太宗李世民的姐姐平陽公主曾經統領一支娘子軍在此設防,並且戰功卓著,這座原名葦澤關的關城後來便改成了娘子關。02隋朝末年,隋煬帝驕奢淫逸,連年大興土木,修造宮殿苑囿。對外還頻繁用兵,西徵吐谷渾、三徵高句麗,無度的徵斂讓百姓不堪重負。
  • 為啥說李世民是古代皇帝中最能打仗的
    唐太宗李世民年號貞觀。在位期間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與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獲得尊號「天可汗」,為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
  • 李世民指揮打仗什麼水平?他的套路實在太深!
    殊不知,李世民在唐朝的建立和統一過程中,不但立下了赫赫戰功,而且顯示出了高超的軍事才能。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打仗,非常注重戰略戰術,他能夠根據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作出及時、正確、合理的判斷,然後施以不同的戰術,達到出奇制勝的目的。公元618年七月李世民在平定西秦政權薛舉的戰鬥中頗具代表性。
  • 唐朝劉弘基,為什麼會選擇追隨李世民,帶兵多年徵戰沙場
    在晉陽起兵爆發之後,他一舉斬殺宋老生,又帶軍擊敗魏文生的統治,包圍了長安城,也因公被升遷為右光淥大夫。後來跟隨在李世民身邊,和他一起南徵北戰,參與過討伐西秦霸王薛舉以及宋金剛等戰爭。他還平定了劉黑嗒叛亂,在戰場上屢立戰功,因而得到了唐太宗的看重和士兵們的尊敬。在貞觀年間,被拜為衛尉卿兼任廊州刺史,等到年老的時候主動辭官歸家,因而得到了善待。
  • 一隻小老鼠竟然救了李世民的性命!小老鼠:小事小事,何足掛齒!
    想當年,李世民以神武之略起兵於亂世,徵戰沙場,威震天下。最終得以破隋立唐,開創「貞觀之治」,留名千古。熟不知,這一切不僅靠李世民出眾的個人能力,還有上天對他的眷顧!武德二年(619年),農民起義軍首領宋金剛率所部1萬餘人與竇建德交戰。兵敗後,宋金剛帶領4千殘兵敗將投奔劉武周。劉武周聽聞宋金剛前來投誠,十分高興,於是就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他,並且分出兵權,讓他帶領三萬兵馬進攻并州。
  • 李密和楊玄感進不了關中,竇建德一觸即潰,只有李唐能夠統一天下
    雖然他們遭遇的對手,如隴右薛舉、涼州李軌也是強硬對手,但是山西軍閥李氏父子卻是虎父龍子,不僅解決了這兩個關中的後顧之憂,而且兵巡巴蜀、佔據四川。同時,李淵之子李世民出兵河東,趕走了劉武周和宋金剛,保住了山西根據地。楊玄感和李密,都是在收割低垂的果實。揭竿而起之後,率領一眾農民軍就能稱霸中原、揚威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