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04日 10:52 來源:北京商報
參與互動(
)
五年前,北京地產圈裡有這樣一個賭局,通州何時「破3萬」,誰將是第一個破3萬的項目。儘管在2010年限購之後,通州房價在過去的幾年間也出現了一些超過3萬元/平方米,但是依然沒有任何項目的風頭可以蓋過「京貿國際城」。即使號稱8萬元/平方米的K2·清水灣也是如此。因為它囊括了號稱京城第一漲和京城第一降兩項殊榮。
2010年1月,京貿國際城第一批房源入市,均價1.38萬元/平方米,隨後數月一直上漲至2.68萬元/平方米,成為當時通州在售樓盤最高價。被稱為「京城第一漲」。
京貿國際城房價第一次驚人下跌出現在2010年11月,北京開始執行「限購」,房價來了個急剎車,當時四期開盤價格直接降至1.98萬元/平方米,每平方米降價7000元,成為北京第一個降價的樓盤,「京城第一降」稱號由此而來。
1.98萬元/平方米的價格維持到了2011年9月,而後5號樓開盤,開發商以「特價房」為由,將均價下調至1.4萬元/平方米,每平方米降價6000元。之後每次開盤小漲,到2012年底,價格穩定在2.1萬元/平方米。
京貿國際城房價重回高點出現在2014年5月,8號樓開盤,均價2.73萬元/平方米,而2.73萬元/平方米的歷史最高價格也維持到本月初,近期開盤的10號樓價格將上調至3.1萬元/平方米,達到新的價格最高點。
除了漲跌幅度較大的房價外,京貿國際城的產權剩餘年限成為購買者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據了解,京貿國際城開發商拿地時間在1994年,當時成本價不到2000元/平方米。事實上,京貿國際城的產權年限只剩下49年,等於商業產權的年限了。
京貿國際城拿地雖早,但卻遲遲未開工建設。直到2007年,京貿國際城才開工建設,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做了修訂,在第三章第26條中規定:「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進行房地產開發的,必須按照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土地用途、動工開發期限開發土地。超過出讓合同約定的動工開發日期滿一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徵收相當於土地使用權出讓金20%以下的土地閒置費;滿兩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
京貿國際城囤地十幾年,其目前的房屋銷售價格已是土地成本價的數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