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磚雕圖新的思考

2020-12-23 萬堂磚雕

現代仿古磚雕之所以使用二十四孝圖,並不是宣傳古代的「愚孝」行為,而是在以古代的孝道典故作為畫面裝飾,讓人進行思考和反思,具有思想的思考和藝術的鑑賞雙重價值,不同地區的磚雕題材也非常豐富,民俗趣味和非常濃厚!

扇枕溫衾磚雕圖

然而其實現代很多人對這些故事典故並不是非常了解,只是知道這些故事就是在宣傳孝道,其實對於磚雕24孝圖而言,它的作用主要還是人物的刻畫和藝術的欣賞。

懷橘遺親仿古磚雕掛件

磚雕起源於古代建築中的磚瓦作,早早就有秦磚漢瓦之稱。其實早在古代,二十四孝圖就已經用在了雕刻藝術之中,例如遼金磚雕二十四孝的拓片,栩栩如生地向我們展示了這些故事裡的人物形象。

百裡負米磚雕掛件

文化的傳承,是在於去其糟粕,存其精華,建築文化也是。現代人對孝道已經有了全新的定義,因此,這些同樣的故事和圖片在我們的心裡也早早有了不同的意義和結論。

戲彩娛親磚雕圖

因此,現代仿古磚雕二十四孝圖經常出現在院子的圍牆之上,一是可以引發人們對孝道的反思,而是組合圖案起到的震撼式的藝術美感。

二十四孝磚雕圖

仿古磚雕精緻細膩、氣韻生動、極富書卷氣,例如二十四孝圖、梅蘭竹竹組合等,組合裝飾下來,宏偉壯觀,讓人不得不駐足注視,細心觀察一番。

相關焦點

  • 磚雕廠家萬堂磚雕——帶你走進四合院了解倒座房
    ▼往期精彩回顧▼四合院的分類大全,知識儲備的源泉四合院中不同的大門代表不同地位,象徵著古代人們等級制度的森嚴四合院——千年的發展造就不朽的傳統文化建築二十四孝之百裡負米——磚雕廠家萬堂磚雕詳解仿古磚雕——茶與磚雕結緣一種苦澀與心境你有在看嗎?
  • 磚雕「花中之王」牡丹花語與寓意——磚雕廠家萬堂磚雕詳解
    對於磚雕牡丹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方評論,一起探討探討!▼往期精彩回顧▼當梅蘭竹菊撞上磚雕,將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當磚雕遇上二十四孝時,驚豔無比仿古磚雕——茶與磚雕結緣一種苦澀與心境徽州磚雕——發展歷史與那一抹綻放在夕陽下別樣的美你有在看嗎?
  • 徽州磚雕——發展歷史與那一抹綻放在夕陽下別樣的美
    徽州磚雕的雛形來源於漢畫像磚。從早期的簡單,粗獷,樸素的紋樣,逐漸演變到後期的細緻華麗的圖案,形成了自己圖特的藝術風格。而徽州磚雕,正是在這種濃厚的匠人氛圍中,逐步走向百花齊放的盛況景象。在裝飾方面,大都採用磚、木、石雕工藝,如磚雕的門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欞、楹柱等,使整個建築精美如詩。
  • 渭南發現宋元平民墓 室頂鑲銅鏡牆上刻"二十四孝"
    這些圖像都是「二十四孝」故事。每面牆均勻地分布仿木鬥拱,做工精細,錯落有致。墓室的每面牆用磚大小一致,經過工匠的精心打磨,砌體而成。整個墓室布局合理,無多一磚,完美無缺。墓室頂部是由古磚疊加而成的穩固結構,中心鑲有銅鏡一塊。此銅鏡是一面宋代亞字形雙鳳花卉銅鏡,古代人相信人去世了是有靈魂的,靈魂到了另一個世界生活,銅鏡是為去世的人能夠整理儀容用的。
  • 在民間,大部分表現「二十四孝」的作品,都以元郭居敬此書為版本
    明清至今,各個版本的「二十四孝」故事層出不窮,但是在民間美術中,除少數作品在個別孝子人物上與元郭居敬所輯《全相二十四孝詩選》中所列的孝子故事有所區別外,大部分表現「二十四孝」的作品,都以元郭居敬此書為版本。
  • 孝堂山:因「二十四孝」之一郭巨墓石祠而聞名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位於長清區孝裡鎮老鎮上的孝堂山,是一座海拔不足百米的小山,但卻因「二十四孝」之一郭巨的墓石祠而聞名。  孝堂山原名龜山,在它的山頂,有一座石祠,石祠西山牆外壁上,留有北齊武平元年隴東王胡長仁的《感孝頌》,其中提到了「二十四孝」之一郭巨的感人故事,後人便由此認定這石祠就是郭巨的墓祠。  所謂墓祠,就是因墓而建的祭祀死者的地面祠堂,郭氏墓石祠是我國迄今保存於地面的最早的房屋建築,現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二十四孝》作者郭居敬是哪裡人?系三明大田廣平人
    閩南網2月3日訊 「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精髓,在華夏文明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在中國民間流傳甚廣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但知道「二十四孝」的故事是誰寫的並不多,而知道這個寫《二十四孝》的元代文人是福建人的就更少了。海都記者近日前往《二十四孝》作者郭居敬的故裡三明大田縣,為讀者解讀孝的故事。
  • 12位工藝大師聯手創作萬餘方「二十四孝端硯」
    」二十四孝端硯「之《拾葚異器》。 程景偉 攝中國文房四寶制硯工藝大師柳新祥正在創作。 程景偉 攝  中新網肇慶5月6日電 (程景偉 高榮權)以「二十四孝」故事為主題、由12位中國制硯工藝大師聯手創作的1.2萬方端硯藝術品,5月6日在「中國硯都」廣東肇慶市通過驗收。該批端硯不久後將在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藝術品交易中心平臺上線交易。  端硯產自廣東肇慶端州,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
  • 仿古磚雕藝術在茶館上的應用
    1、設計理念茶館空間和磚雕藝術經過歷史浪潮的洗禮後,茶館的功能日趨完善,磚雕藝術的內容和形式也基本固定。這就為磚雕藝術與茶館的結合提供了契機。當代社會中,由於人們生活壓力過大,大眾普遍都渴望尋找一個可以在談天說地,緩解壓力的場所。
  • 陳家祠磚雕——廣府傳統建築裝飾的傑作
    其中最為耀眼奪目的,當屬首進外簷牆上的6幅大型帶邊框的磚雕圖,它們分列在大門左右兩側,左邊依次是《松鵲圖》《梁山聚義圖》《梧桐柳杏鳳凰圖》,右邊是《百鳥圖》《劉慶伏狼駒圖》《五倫全圖》。通過比照拍攝於晚清及民國初年陳家祠的影像資料,我們可以發現,現存的6幅大型磚雕除了進行過局部修補外,大體上保存了當年的風貌,算是原作。
  • 仿古磚雕都能被運用到什麼場合?
    圖1 磚雕在大堂背景牆上的裝飾磚雕藝術同樣可以應用在室內鋪裝上,既具有功能性,同時又體現了裝飾情趣。通過採用模印的工藝手法製成統一規格的磚雕,選用具有吉祥含義的花草紋樣或「福、祿、壽、喜」等吉語文字進行飾面,大氣而不失穩重。(圖2)
  • 磚雕之美,磚雕圖案圖片大全
    磚雕能夠經受數百年的日曬雨淋的原因是因為它是通過複雜的過程製成的。從原材料的選擇到完成磚雕,有30多個環節。首先是燒磚。從原料選擇到窯爐出口,共有九個過程:土壤選擇,制泥,成型,剝離,冷卻,進入窯爐,看火,加水並離開酒窖。這是為了「看起來好著火,易於操作,並生產出高質量的商品」。
  • 在丁泉,想起欺世盜名的二十四孝
    丁泉村因丁蘭泉而名;丁蘭泉因二十四孝之一的丁蘭孝母的主人翁——丁蘭而名。筆者來丁泉觀泉,正好剛下過一場大雨,丁泉泉水噴湧而出,叮叮咚咚,像是高唱山歌,響徹整個山村。村婦少姑赤著腳在泉水裡浣衣,那動人的情景很少再見到了,讓人產生一種久違的親切。
  • 北京傳統磚雕建築王府簡介
    本文北京現存王府的磚雕現狀以清代王府為主。圖1 恭王府什錦窗磚雕恭王府是清代晚期最為顯赫的王府之一,也是北京現存主府中保存規模最大、保護最完善的清代府邸。恭王府現存磚雕均經過後期修繕,也有新磚雕,主要集中在建築的屋頂、什錦窗、透風、俄簷、影壁等處。其中以什錦窗磚雕裝飾內容最為豐富。什錦窗形狀有石榴形、梅花、扇形、鈴鐺、圓形和多邊形等,磚雕被用來裝飾凸出牆體的窗戶外框,題材有造型簡潔的花草、回紋和幾何紋等。什錦窗磚雕構圖飽滿且均衡、雕刻精細、形態秀麗、紋飾簡約大氣,整體呈清晚期裝飾風格。「福文化」是恭王府主題文化,源千蝙蝠的寓意「遍福」。
  • 中國古建築磚雕的製作以及圖案裝飾
    磚雕所雕圖案,所擱置的地方,圖案寓意,都是一種超越文字表達的直觀表現,不僅為建築增添了一股靈氣,更彰顯著與主人匹配的雅好與興致。如徽州磚雕圖案內容很廣泛,人物、山水、花鳥、走獸、八寶博古、幾何形體、文字等方面,可謂無所不包。
  • 傳統磚雕的製作工藝都有哪些?
    縱觀古今,瓦、瓦當,到磚,再到磚雕,充分說明了陶製建築材料的功用性與藝術性的發展演變過程,隨著審美情趣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磚雕製作的工藝和形式也有著相應的變化和發展。(圖1)(圖2)(圖3)圖3 青磚透雕4、圓雕磚雕工藝類型中的圓雕藝術形式,是一種不依附在任何背景下,可單獨出現,具有三維空間維度的雕塑形式
  • 「善戲養神」與馬村磚雕墓
    2.馬村磚雕墓戲曲類題材較多的因果發掘九座墓中,出土雜劇磚雕墓的有:墓1、墓2、墓3、墓4、墓5、墓8,共六座。在金代河東南路(治所在平陽),甚至全國,絕無僅有。東部不遠的「旱碼頭」侯馬市共發現了三十餘座仿木結構磚雕金、元墓,有舞臺、雜劇俑或角色者僅三座,即牛村董海墓、104號墓和晉光製藥廠墓。
  • 二十四孝端硯:文化創意產品或成投資收藏新寵
    近日,在廣東肇慶,在南方文交所藝術品交易中心平臺,正誕生著一種文化創意產品——二十四孝端硯。  記者了解到,由12位國家級民間文房四寶制硯工藝大師,以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孝為主題,親自打造的二十四孝端硯將於近日在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藝術品交易中心平臺上線交易,這被業內人士認為是硯發展史上重要的創新之舉。
  • 磚雕作為建築構件都有哪些運用形式?
    圖1 屋脊與吻獸2、瓦當與滴水瓦當與滴水,據記載最早出現在商代晚期,通常也被視為磚雕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運用形式圖2瓦當因此,牆體的裝飾集磚雕藝術於大成,是磚雕藝術在傳統建築中的重要表現形式。畫像磚被視為磚雕藝術的源頭,主要用於早期墓室的建設。墀頭,也叫池頭,是伴隨硬山牆而出現的一種建築構件, 主要是為了擋水和防水。雖然墀頭的體積不大,但是由於位置顯眼,因此也得到了古人的重視。廊心牆,也被稱為廊牆,是堤頭裡側的延伸部分。
  • 二十四孝「親嘗藥湯」或源於襄陽
    原標題:二十四孝「親嘗藥湯」或源於襄陽湖北日報訊 (記者夏永輝、通訊員塗玉國、劉文生、陳富民)18日,秦漢魏晉南北朝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襄陽召開。美國漢學家南愷時在研討中認為,二十四孝中的「親嘗藥湯」或起源於襄陽。《二十四孝》由元代郭居敬編錄,內有哭竹生筍、臥冰求鯉等傳說,有真有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