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為什麼喜歡和中國爭端午來歷,原來是……

2020-12-21 易寸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國與國之間也同樣存在紛爭,除非雙方不相鄰,老死不相往來。但中國與韓國相近卻不相鄰,居然也有諸多的紛爭,比如:國家層面爭如中韓海域之爭,民間組織也爭如電影裡的歷史之爭,中韓文化之爭如醫術之爭,節日之爭,風水之爭以及人文始祖之爭。為什麼韓國就那麼喜歡與中國爭各種東西呢?

端午節歷來都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只記得小時候,每逢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包起了粽子,有大的小的,長的短的,有常見的拱橋型的,也有三角型的,也有肉餡的和無餡的,出嫁的女性也紛紛回娘家過節,各個小孩都佩戴了香囊,家家門口兩旁都懸掛上幾束艾草,到了晚上,長輩給小孩的腳底塗上雄黃酒,還繞著房子周邊灑放雄黃酒,意指五毒避開。大江小河,擂鼓震天,龍舟隊伍爭先恐後......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漸漸聽說韓國有很多東西在和中國爭來由與傳承......。2005年的某一天,聽說韓國對「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了,當時很驚訝,端午不是中國的節日嗎?怎麼韓國摻一腳進來了?儘管後來查詢相關資料說到這個「江陵端午祭」是一場活動而不是一個節日,但總覺得心裡不是滋味。國內的民眾也對韓國申遺的活動不甚了解,只認為這個節日就應該是中國的,韓國不應該沾邊。隨著各種呼聲迭起,到了2009年,我國也對「端午節」這個節日提出了申遺並且已經成功,使得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我們來看看韓國這個「江陵端午祭」活動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在過去,韓國在端午節當天吃艾子糕,用菖蒲湯洗頭,穿著傳統服裝參加祭祀、演出活動,整體情況類似於中國過節,但隨著社會發展,現在韓國唯一完整保留端午習俗的只剩下東海之濱的江陵。活動期間將會舉行各種巫法和祭祀典禮,並會舉行跳繩和精彩的巫俗表演等。咋看去,韓國過端午節的實際情況與中國過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情況沒有什麼區別啊,都是舉行各種活動過端午,只是具體內容不同罷了。對於韓國對這個「江陵端午祭」申遺說成只是對活動,而不是節日申遺,個人覺得,只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罷了,就是同一回事。根據中國與韓國朝鮮前身的歷史關係,本來很多節日習俗都是中國形成的,只是之前我國不注重而已。凡事不能一步到位,現在我們國家也已經慢慢注重各種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發揚了,不然很多節日都被國外的節日掩蓋了。

對於韓國為什麼老喜歡和中國爭端午節以及其他節日和文化來歷的緣故,無非有以下幾點:

1、對自己歷史的不自信,想增加歷史的地位;

2、正是說明我們國家強大了,想沾光,增強與我國的牽連;

3、說明我們的強大,就像盜版的東西,誰願意盜版陋野貨呢;

4、側面說明他們與我國的歷史淵源。

相關焦點

  • ——再議中韓端午節申遺之爭
    這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在東亞各國端午節慶祝活動中,尤以韓國江陵端午祭最為知名。在韓國江原道江陵市所舉辦的大規模祭儀、祝祭活動,由於保留了大量的原始信仰、民俗遺風與傳統文化,1967年被指定為韓國重要無形文化遺產和重要無形文物,2005年被世界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人類口頭和無形遺產。    韓國先於中國端午節申遺成功,除了引發一些口水戰之外,也引發了中國人的反思。
  • 韓國端午已申遺成功,我們的文化到底是誰在繼承?
    序言:我們過了一個「假」端午?韓國曾在2006年計劃為「風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好在中國古建權威王其亨拿出「風水」在中國最早的、距今三千多年的原始文件,據理力爭,阻止了這場鬧劇。兩國端午節的不同點:【一:名稱不同】首先,韓國端午節和中國端午節,兩者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提交的節日名字截然不同。
  • 有四種說法可以確定端午節來源 端午節的真實來歷與屈原無關
    在中國只要是吃粽子節日,就會想起楚國大夫屈原寧死不屈的精神,那端午節的真實來歷,真的和他有關嗎?其實,在歷史上有四種說法可以確定端午節的真實來歷。想知道具體的就接著往下了解吧!自2008年,「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那你知道端午節的真實來歷嗎?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關於端午節的真實來歷有四種說法,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屈原之名可謂是人盡皆知。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但是感覺這些習俗好像與屈原無關啊!
  • 端午節可別光吃粽子,這些活動和來歷故事一定要知道哦
    一年中有很多的節日,每個節日都有自己的意義和來歷故事,每個節日也都會有自己的儀式感和民俗文化風俗,都是獨一無二的,除了風俗文化還有飲食文化,幾乎每個節日都有屬於這個節日要專門吃的食物,比如中秋節吃月餅,清明節吃青團,端午節吃粽子,等等,那麼這些節日都有自己的來歷故事,今天我們來講講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 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
    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時間:2020-06-27 12:5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 端午節,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 李子柒的端午粽子視頻遭韓國人舉報下架!理由是「韓國端午不吃粽子」?
    端午節到來,大家都會在網上和生活中分享各種端午節的習俗和節目,比如包粽子,掛菖蒲和喝雄黃酒等等,也會互相表達祝福。然而一則不太和諧的新聞卻闖了出來。什麼?過端午吃粽子的習俗竟輪到別國人來指手畫腳了?有網友搜索李子柒的端午視頻,突然發現她之前在海外平臺發布吃粽子的視頻被韓國網友舉報遭下架。
  • 越南、朝鮮與韓國姓氏和中國有關係嗎?而日本為什麼不用中國姓氏
    姓氏可以說在為全世界各國都有使用,但是中國姓氏不僅在中國廣泛使用,在我國的近越南,韓國以及朝鮮等國家的姓氏源於中國。日本為什麼不用中國姓氏呢?此外,越南人至今保持著過端午節、春節的習俗。越南的姓氏都來自中國的《百家姓》,共有200多個單姓和複姓,約有半數以上的人姓阮、黎、陳、李、黃、武、潘、範、鄭、吳、裴、杜,尤以黎、阮二姓最多。
  • 【雲賞端午】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雲賞端午】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2020-06-23 2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韓國文化小知識」端午節和端午祭有什麼區別
    在每年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都會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祀,由於遠離中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較小,到秦漢時,端午節發展成為他們祭龍祖的節日,在圖騰祭祀活動中,有一項便是賽龍舟,希望龍圖騰能夠永爭第一,而祭祀用的就是粽子,秦漢統一以後,這個習俗開始傳遍中國,而屈原和端午結合起來的記載出現在南梁時期,吳均在 《 續齊諧記》 中記載:「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以祭之。」
  • 韓國的端午祭和中國的端午節有什麼不同?
    今天,小板慄為大家介紹 韓國的端午祭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由於我國地域遼闊,所以每個地方的習俗都帶有些地方特色,呈現些許不同。但是吃粽子和划龍舟是基本上每個地方都存在的,有的地方還會在這一天,進行掛艾草、
  • 同源節日:端午!韓國的車輪餅VS中國的粽子,原來你們這樣過節?
    中國端午飲食習俗--粽子及雄黃酒 粽子,又叫角黍。即將竹葉泡溼,糯米發開,以肉、豆沙、大棗作為餡,包成三角或四角的形狀,蒸熟後可食用。端午吃粽子作為全國的風俗最早見於西晉周處撰的《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南北朝時,出現了雜粽,在米中放肉、板慄、紅棗等。唐宋時,粽子成為端午美食和禮品。
  • 在韓國那邊,韓國人為什麼喜歡睡在地上?原來就是這樣的原因!
    本文由咱們一起說生活獨家發布,歡迎大家欣賞本期文章~導讀:在韓國那邊,韓國人為什麼喜歡睡在地上?原來就是這樣的原因!平常大家在看那種韓國電視劇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發現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韓國人在睡覺的時候,他們是完全不需要床的,他們會把被褥之類的全部鋪在地上,鋪好之後就直接睡在地上,就和我們在中國的這種打地鋪是一樣的,雖然是這麼說吧,但是韓國人鋪在地上的被褥看起來並不是很厚,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在韓國那邊,韓國人為什麼喜歡睡在地上?
  • 原來漢陽、丹陽、襄陽、江陵等都韓國地名,網友:你還要我怎樣?
    導讀:原來漢陽、丹陽、襄陽、江陵等都韓國地名,網友:你還要我怎樣?中國在漢唐時期當之無愧成為世界第一大國,光芒萬丈的文化和盛世強勁的經濟影響著周邊各國,照亮了古代東方文明。從中國古代文化輻射的深度和廣度來看,受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太平洋西岸的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地區。而中國地理學名是中國文化傳承最主要的部分之一,但凡中國每一座城市每一個地名取名都要經過千錘百鍊,打造成為口語上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文化上格調高雅流傳千古的地理名詞。
  • 端午節是韓國的?申遺成功的韓國和其他國家怎麼過端午節
    韓國人素來喜歡文化申遺,2019年申遺成功了韓國新儒學書院,而早在2005年11月,他們申遺成功了「江陵端午祭」。據百度百科所說,該節日自農曆的四月十五日開始到五月初七結束,與我國端午節的五月初五有重合的地方。可能是因為這樣,舉報的韓國網友認為端午是韓國的,所以有此行動。但是從習俗來說,中韓兩國的端午就不是同一個節日。
  • 韓國申遺「搶」走了中國的中秋和端午?其實是「烏龍」
    古時候的中國,即使交通遠不如現在發達,但其政治經濟輻射範圍也遠遠超過了國土的疆界,隨之而來是不可避免的文化輸出,其中就包括了曆法和節日,這一點在亞洲尤為明顯。雖然這些節日都起源於中國,但經過漫長的演變,已經和我們熟悉的中國節日大不一樣了。
  • 13年前韓國端午節申遺成功真的是搶了中國的嗎?
    「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消息一出,中國國內輿論譁然,網上各路大軍更是紛紛聲討韓國。另一方面,部分人在反思中國保護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及時,讓韓國搶了先。
  • 邏輯狗分享 | 戴香包、插艾草,你知道端午習俗的來歷嗎?
    一提到端午節,大家想到都是吃粽子、划龍舟、插艾草等等,但是你知道他們的來歷嗎?小孩子問起來你能答出來嗎?唐明皇開元,從驪山講武回宮後,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的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眼睛,一口吞下。
  • 韓國的「江陵端午祭」真是搶註中國的「端午節」嗎?
    2008年11月,韓國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這在當時引起了國人的極大震動,有人痛心疾首,有人反思過往,還有些人義憤填膺。那麼,韓國的端午祭真的是韓國搶註中國的端午節嗎?
  • 端午節就要到了,中國的傳統端午,怎麼被韓國申遺成功,憋屈!
    端午是中國二千多年前留下的傳統,這個文化遺產本該屬於中國,沒有想到被韓國捷足先登,在聯合國傳統文化申遺成功,這不得不說是國人的遺憾,想想這個事,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這個地球人都知道中國祖先傳下來的端午,他韓國憑什麼跑到聯合國去申請,把端午說成是韓國的文化遺產呢?我們先來看看,韓國為什麼跑到聯合國把端午說成是韓國的文化遺產、並且還申遺成功的?
  • 為什麼韓國景點不多,國人卻喜歡去韓國旅行呢?原來是為了這個
    為什麼韓國景點不多,國人卻喜歡去韓國旅行呢?原來是為了這個這幾年,出國旅行已經愈來愈流行了。隨著國人經濟收入的增多和對外國人文景觀的嚮往,大家只要興趣來了,買一張機票就可以飛往世界各地。何況國內的景點大家也逛夠了,想要去體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當然就會出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