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國與國之間也同樣存在紛爭,除非雙方不相鄰,老死不相往來。但中國與韓國相近卻不相鄰,居然也有諸多的紛爭,比如:國家層面爭如中韓海域之爭,民間組織也爭如電影裡的歷史之爭,中韓文化之爭如醫術之爭,節日之爭,風水之爭以及人文始祖之爭。為什麼韓國就那麼喜歡與中國爭各種東西呢?
端午節歷來都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只記得小時候,每逢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包起了粽子,有大的小的,長的短的,有常見的拱橋型的,也有三角型的,也有肉餡的和無餡的,出嫁的女性也紛紛回娘家過節,各個小孩都佩戴了香囊,家家門口兩旁都懸掛上幾束艾草,到了晚上,長輩給小孩的腳底塗上雄黃酒,還繞著房子周邊灑放雄黃酒,意指五毒避開。大江小河,擂鼓震天,龍舟隊伍爭先恐後......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漸漸聽說韓國有很多東西在和中國爭來由與傳承......。2005年的某一天,聽說韓國對「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了,當時很驚訝,端午不是中國的節日嗎?怎麼韓國摻一腳進來了?儘管後來查詢相關資料說到這個「江陵端午祭」是一場活動而不是一個節日,但總覺得心裡不是滋味。國內的民眾也對韓國申遺的活動不甚了解,只認為這個節日就應該是中國的,韓國不應該沾邊。隨著各種呼聲迭起,到了2009年,我國也對「端午節」這個節日提出了申遺並且已經成功,使得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我們來看看韓國這個「江陵端午祭」活動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在過去,韓國在端午節當天吃艾子糕,用菖蒲湯洗頭,穿著傳統服裝參加祭祀、演出活動,整體情況類似於中國過節,但隨著社會發展,現在韓國唯一完整保留端午習俗的只剩下東海之濱的江陵。活動期間將會舉行各種巫法和祭祀典禮,並會舉行跳繩和精彩的巫俗表演等。咋看去,韓國過端午節的實際情況與中國過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情況沒有什麼區別啊,都是舉行各種活動過端午,只是具體內容不同罷了。對於韓國對這個「江陵端午祭」申遺說成只是對活動,而不是節日申遺,個人覺得,只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罷了,就是同一回事。根據中國與韓國朝鮮前身的歷史關係,本來很多節日習俗都是中國形成的,只是之前我國不注重而已。凡事不能一步到位,現在我們國家也已經慢慢注重各種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發揚了,不然很多節日都被國外的節日掩蓋了。
對於韓國為什麼老喜歡和中國爭端午節以及其他節日和文化來歷的緣故,無非有以下幾點:
1、對自己歷史的不自信,想增加歷史的地位;
2、正是說明我們國家強大了,想沾光,增強與我國的牽連;
3、說明我們的強大,就像盜版的東西,誰願意盜版陋野貨呢;
4、側面說明他們與我國的歷史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