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國家文創實驗區積極構建文化產業領域的全面改革創新體系,形成一套可複製、能推廣的發展經驗。文化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效能顯著增強,服務首都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貢獻顯著提高,引領全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作用顯著顯現,國際文化傳播交流的樞紐功能日益凸顯,成為引領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區。
今天,2020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發展論壇
在北京朝陽成功舉辦
論壇以「交匯·變革·再塑—新徵程中
文化發展理念創新與實踐探索」為主題
探索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思路、新路徑
小編從本次論壇得知
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自揭牌以來
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咱們一起去看看吧!
聚焦政策創新,提升產業活力
五年多來,國家文創實驗區探索形成了「政策引領、改革創新、企業培育、高效服務、多方聯動」的現代文化產業促進體系。
實驗區成功引進索尼音樂北京分公司、日本愛貝克思(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知名外資文化公司落戶。
在《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實驗區被列入文化中心建設的整體布局,北京自貿區國際商務服務片區內CBD4.96平方公裡位於實驗區範圍內。
《國務院關於深化北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工作方案的批覆》中,明確了北京市以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為依託,支持文化創新發展。
近日發布的《文化和旅遊部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也將實驗區列入重點發展區域。
2020年北京市出臺《關於加快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核心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圍繞創新體制機制、優化空間承載、構建高質量文化生態、擴大文化開放融通等四個方面,形成18條政策舉措,這是北京市級層面首次針對全市文化產業發展重點區域單獨出臺的綜合性文件。
在區級層面,國家文創實驗區出臺促進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政策50條」,不斷激發文化企業的創新創造活力,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累計支持620個優質企業(項目),支持金額約3.2億元,撬動社會資本超150億元,「產業政策+市場資金」聯動效應顯著。同時,國家文創實驗區實施「蜂鳥計劃」助飛行動,共認定三批743家「蜂鳥企業」。
聚焦「騰籠換鳥」,促進城市更新
五年多來,國家文創實驗區形成了「文化產業融入城市發展的朝陽實踐」,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上發揮了突出的示範作用。
近年來,通過工業廠房改造利用、傳統商業設施升級、有形市場騰退轉型3種方式加快轉型升級。截至目前,國家文創實驗區共轉型升級59個特色文化產業園區,總建築規模381.4萬平米,其中郎園、萊錦、懋隆等園區,已成為全國知名的老舊廠房「騰籠換鳥」品牌園區。
2020年8月北京市認定的市級園區名單中,朝陽區有32家文化產業園區入選, 佔全市32.6%,居全市首位,其中國家文創實驗區佔16家,充分彰顯在文化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方面的優勢。
在朝陽區「百園工程」的整體推進過程中,國家文創實驗區鼓勵文化產業園區開闢體育場館、城市書房、美術館等綜合性公共服務空間,支持舉辦文化節、文創市集等文化消費活動,為社區居民提供了豐富的文化供給。
2020年首批認定10家文化事業產業融合示範園區,打造了一批「城市文化公園」,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聚焦科技賦能,建設重要引擎
五年多來,國家文創實驗區為科技發展提供鮮活的文化內核,推動文化科技融合,促進文化建設成為首都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和增長極。
深入實施「文化+」戰略,促進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高新技術在文化領域的創新應用,打造全國數字文化產業的重要承載區。
率先出臺全市首個《文化創意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指南》,藉助科技手段、資本力量、貿易路徑,實現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國家文創實驗區已推動升級了NICEWORK眾創空間、E9區創新工場等一批新型科技智慧園區,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為核心的新型文化業態成為國家文創實驗區發展的新引擎。
2019年,朝陽區共有442家文化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一批文化科技融合類企業在國家文創實驗區爭相湧現——
全國首個5G新媒體企業央視頻在國家文創實驗區落戶;
智能影像領域「獨角獸」企業影譜科技,在國家文創實驗區孵化、壯大;
知名科學文化傳播企業果殼科技,以「科技有意思」理念不斷豐富著文化的土壤;
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應用領域旗艦企業特斯聯,其研發的基於實時數據分析、AI技術的特斯聯Titan巡控機器人,詮釋著智慧城市的未來圖景。
星羅棋布的文化科技企業,使國家文創實驗區的創意氛圍和文化活力得到不斷提升。
聚焦金融服務,提升發展技能
五年多來,實驗區在文化金融融合發展上始終堅持「搭建體系、務求實效」兩手抓兩手硬,努力突破體制機制障礙,有效解決企業融資困難。經過不斷探索,建設形成了「依託兩大載體、提供兩個支撐、形成兩個閉環、滿足兩類需求」的文化金融服務模式,積極助力文化金融「北京模式」創新發展。
國家文創實驗區於2016年8月率先發起成立全國首個文化企業信用促進會。四年來,累計為朝陽區1080家文化企業提供貸款融資175.28億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近三分之一,企業獲得融資服務的平均工作周期縮短為30天。
2018年8月,國家文創實驗區建成北京市首個文化金融服務中心。同時與北京市「投貸獎」「房租通」等政策進行市區聯動和疊加,進一步放大引導作用。國家文創實驗區還設立了北京市首支區級文化產業發展基金,投資了一批文化精品項目。
針對文化企業疫情期間流動資金不足、線下業務停擺等問題,國家文創實驗區充分發揮朝陽區中小微企業線上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作用。今年疫情以來,合作金融機構已為實驗區中小文化企業提供融資貸款54.67億元。
通過不斷實踐探索,國家文創實驗區在促融資、降成本、短周期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形成了一套可複製推廣的文化企業融資的有效路徑。
聚焦精準服務,堅持需求導向
五年多來,國家文創實驗區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積極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手段,整合各類專業資源,建成了版權交易、法律顧問、政策服務等公共平臺,為文化企業提供精準服務,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國家文創實驗區建立了常態化「服務包」制度,為重點文化企業送上量身定製服務。專門成立了2個綜合性智慧財產權保護平臺,在6家園區設立了法官工作站,與中國版權協會、國家版權創新基地、中國版權協會版權監測中心平臺和北京文化產權交易中心影視產權交易平臺等共同構建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框架。
通過「鳳凰人才」政策,聚焦政策、財稅、創新創業、上市輔導、投融資等內容,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精準化的服務,營造良好的營商營文環境。
聚焦協同發展,提升引領作用
五年多來,國家文創實驗區始終保持「試驗田」本色定位,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加強跨區域、跨領域的協同創新和經驗共享,在激發全社會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和輻射引領上提供了有效借鑑。
2017年牽頭髮起成立京津冀文化產業協同發展中心,2018年牽頭髮起成立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聯盟,2019年發起成立國際文化產業園區發展聯盟,有效推動國內外文化產業園區交流互鑑。
協同發展
國家文創實驗區還充分依託平臺作用,組織國際、國內不同區域園區、企業開展項目路演、交流洽談、學術論壇、展覽展示等活動,促進跨區域間的互學互鑑和合作交流。
在國家文創實驗區的引領下,一批園區在全國其他地區和國際上實現品牌輸出。騰籠換鳥、城市更新的「朝陽模式」在全國乃至國際得到複製推廣。
下一步
國家文創實驗區將緊抓北京市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戰略契機,在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方面持續發力,做好朝陽區「文化、國際化、大尺度綠化」文章,帶動區域文化影響力、競爭力、創新力進一步提升,為全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進一步探索經驗、作出示範。
文化政策「引導力」不斷完善升級
文化城市「共生力」加快複製推廣
文化科技「內生力」促進動能轉換
文化金融「融合力」不斷實現突破
......
咱朝陽多措並舉
讓越來越多的文創園區
在新時代綻放嶄新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