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武夷巖茶價格持續攀升,各種貼著「大師」「山場」標籤的巖茶充斥市場,價格從1斤幾千元到數十萬元不等。「新華視點」記者近日在福建福州、泉州、武夷山等地調查發現,五花八門的「山場茶」「大師茶」,其實不少是外地茶、普通茶包裝而成。(4月8日新華網)
價格每斤從數千元至數十萬元不等,這樣的高價茶雖然有著市場需求,但是這樣的茶已經背離了「喝」的本質。比如,據記者在福州多家高檔巖茶專賣店暗訪時,有服務人員稱,這些動輒1斤數萬元甚至十萬元以上的巖茶知名度都很高,客戶基本上都是買來送禮的,特別是中秋、春節前後,銷量井噴。也就意味著天價茶背後的奢靡之風不容小覷。
也正如當地紀檢監察幹部指出,一些人包括少數領導幹部被茶商「雲山霧罩」的宣傳牽著鼻子走,把消費「大師茶」「山場茶」當作風雅、有文化。甚至有的官員以支持茶葉產業為由,坦然收受、消費天價茶,形成攀比、效仿效應。由此更可見,天價茶對官場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任由各種形式「炒」的存在,無疑會毀掉茶市場。
對於炒出來的天價茶葉市場,切忌靜等和依賴市場回歸理性,政府的「有形之手」有必要及時伸出來管好,這就需要持續進行市場整治。慶幸的是,一方面,去年以來,武夷山立案查處涉嫌虛假宣傳、銷售偽造質量認證標誌16件;另一方面開展茶葉價格虛高專項整治和茶葉價格指導。這無疑能夠起到規範市場的作用,而這樣的舉措理應實現常態化。
同樣,借力技術手段消弭天價茶現象也值得推崇。比如,建立茶葉質量可追溯制度,實施企業獲準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還如,加強相關知識的普及,藉助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對商家貼上武夷山特定山場標通過誇大渲染、稀奇古怪的「花名」,忽悠消費者賣出高價的套路進行廣為宣傳;再如,借力舉報制度等等,以實現市場的淨化與優化。
從購買源頭上介入治理也不失為可行性舉措。據報導,福建正部署開展嚴肅整治領導幹部利用名貴特產類特殊資源謀取私利問題,其中就涉及天價茶葉。這就一方面可以起到正風肅紀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助於給天價茶葉降溫。尤其是,更應該抓住中秋、春節前後這些重要節點,以遏制通過天價茶葉勾連起來的腐敗利益鏈條。
正如業內人士表示,這樣的炒作可能砸了武夷巖茶的金字招牌,不利於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確如此,不理性且背離市場規則的無底線「炒」,只會讓茶葉價格虛高。不僅會縱容市場畸形,更會敗壞乃至毀掉一個行業及地方的發展形象,而最終遭受災難的是市場末端的消費者以及廣大茶農。故此,絕不能讓炒茶毀掉茶葉市場。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