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炒茶毀掉茶葉市場

2021-01-20 中國經濟網

  近年來武夷巖茶價格持續攀升,各種貼著「大師」「山場」標籤的巖茶充斥市場,價格從1斤幾千元到數十萬元不等。「新華視點」記者近日在福建福州、泉州、武夷山等地調查發現,五花八門的「山場茶」「大師茶」,其實不少是外地茶、普通茶包裝而成。(4月8日新華網)

  價格每斤從數千元至數十萬元不等,這樣的高價茶雖然有著市場需求,但是這樣的茶已經背離了「喝」的本質。比如,據記者在福州多家高檔巖茶專賣店暗訪時,有服務人員稱,這些動輒1斤數萬元甚至十萬元以上的巖茶知名度都很高,客戶基本上都是買來送禮的,特別是中秋、春節前後,銷量井噴。也就意味著天價茶背後的奢靡之風不容小覷。

  也正如當地紀檢監察幹部指出,一些人包括少數領導幹部被茶商「雲山霧罩」的宣傳牽著鼻子走,把消費「大師茶」「山場茶」當作風雅、有文化。甚至有的官員以支持茶葉產業為由,坦然收受、消費天價茶,形成攀比、效仿效應。由此更可見,天價茶對官場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任由各種形式「炒」的存在,無疑會毀掉茶市場。

  對於炒出來的天價茶葉市場,切忌靜等和依賴市場回歸理性,政府的「有形之手」有必要及時伸出來管好,這就需要持續進行市場整治。慶幸的是,一方面,去年以來,武夷山立案查處涉嫌虛假宣傳、銷售偽造質量認證標誌16件;另一方面開展茶葉價格虛高專項整治和茶葉價格指導。這無疑能夠起到規範市場的作用,而這樣的舉措理應實現常態化。

  同樣,借力技術手段消弭天價茶現象也值得推崇。比如,建立茶葉質量可追溯制度,實施企業獲準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還如,加強相關知識的普及,藉助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對商家貼上武夷山特定山場標通過誇大渲染、稀奇古怪的「花名」,忽悠消費者賣出高價的套路進行廣為宣傳;再如,借力舉報制度等等,以實現市場的淨化與優化。

  從購買源頭上介入治理也不失為可行性舉措。據報導,福建正部署開展嚴肅整治領導幹部利用名貴特產類特殊資源謀取私利問題,其中就涉及天價茶葉。這就一方面可以起到正風肅紀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助於給天價茶葉降溫。尤其是,更應該抓住中秋、春節前後這些重要節點,以遏制通過天價茶葉勾連起來的腐敗利益鏈條。

  正如業內人士表示,這樣的炒作可能砸了武夷巖茶的金字招牌,不利於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確如此,不理性且背離市場規則的無底線「炒」,只會讓茶葉價格虛高。不僅會縱容市場畸形,更會敗壞乃至毀掉一個行業及地方的發展形象,而最終遭受災難的是市場末端的消費者以及廣大茶農。故此,絕不能讓炒茶毀掉茶葉市場。

(責任編輯:鄧浩)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別讓炒茶毀掉茶葉市場
    正如當地紀檢監察幹部所指出的,一些人包括少數領導幹部被茶商「雲山霧罩」的宣傳牽著鼻子走,把消費「大師茶」「山場茶」當作風雅。甚至有的官員以支持茶葉產業為由,坦然收受、消費天價茶,形成攀比、效仿效應。可見,天價茶對官場帶來了負面影響。而任由各種形式「炒」的存在,無疑會毀掉茶市場。  對於炒出來的天價茶葉市場,政府的「有形之手」有必要及時伸出來。
  • 「茶喝不炒」:別了,批發的「大師」
    如今出現在我們視野裡的這些「奢侈品茶葉」,卻是以標籤、概念「炒」出來的。對此亂象不能不警惕。何況把雜七雜八的茶葉也「包裝」為巖茶,本身就是欺詐行為。一些地方,資深炒茶師越來越少,面臨後繼乏人的窘境。但是某些不良商家,正在批量生產各種大師:從1斤六七千元的小罐巖茶,到1斤一二十萬元的精品茶,形形色色的「大師」籤名印在茶葉包裝上。
  • 台州茶葉專家:炒茶蠟油為制茶專用油 對身體無害
    浙江在線04月05日訊近階段,正是春茶集中亮相時,可在這節骨眼上,有媒體報導,為求賣相好看,商家在新茶炒制過程中添加「蠟油」,已成為行業潛規則。這則消息讓茶友們為之一驚。  在台州,到底有多少炒茶商家在使用「蠟油」?泡喝加「蠟油」的茶葉,對身體有無影響?昨日,記者採訪了台州多位茶葉專家。
  • 茶葉加工車間內現場請教炒茶
    茶葉加工車間內現場請教炒茶
  • 茶葉中的女兒紅:炒仔茶
    埋在地下的女兒紅,菊花和蟹就是最佳配而在潮汕地區卻有一種茶,與女兒紅相似的茶葉,名字叫「炒仔茶」。以製作工藝而論,炒仔茶屬於不發酵的炒青綠茶,與潮汕功夫茶常用的主流茶葉半發酵的烏龍茶相差甚遠,也與同類的炒青綠茶如杭州的龍井茶和徽州的松蘿茶都有所區別。
  • 炒茶時添加「蠟油」是否影響茶葉質量?
    發帖者還稱:「有的茶農片面追求茶葉光潔度,炒茶過程中的蠟油投放過多,可以增加重量,也可以更好看,而且越是高檔茶葉越講究這個,用量也少不了。」  此後,這個帖子以驚人的速度在各論壇上傳播,頓時引發網友對茶葉安全的擔憂。有網友稱,先前的「普洱茶致癌」傳聞已經讓人對普洱茶產生了懷疑,現在炒茶加蠟,難道什麼茶都不能喝了嗎?
  • 煙臺市首屆茶葉炒制技能競賽啟動 40名選手現場展現炒茶魅力
    煙臺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長海在講話中表示,煙臺市是我國茶葉種植的最北端,煙臺綠茶以其獨特的風味、豐富的營養價值深受市場青睞,希望業界弘揚中國茶文化,以茶為媒、以茶會友,交流合作、互利共贏,推進茶業發展,共同譜寫煙臺茶產業和茶文化發展新篇章。隨後,山東省果茶站高級農藝師李玉勝、選手代表於超亮分別代表評委和選手進行宣誓。
  • 走訪炒茶高手 探尋「一片茶葉」背後的故事
    因此,「做茶葉」的人和技術,都至關重要。  近日,筆者跟隨縣農業局茶葉技術推廣站的工作人員下鄉實地走訪了一些「炒茶人」,看看茶葉背後都有一些什麼樣的故事。  據了解,中國茶葉學會每兩年舉行一次「全國名優茶評比」活動,連續三年獲得比賽的特等獎,才能得到中茶杯「金獎」的榮譽稱號,真正得之不易。  那麼,如何練就這一手好茶呢?兄弟倆有些靦腆,也很是低調。「以前家就住在山裡的,從小就是和茶葉打交道。兄妹三人沒事就跟著一起採茶炒茶了,一遍遍試,一遍遍炒,沒有師傅帶,就依靠鄉茶葉技術員等人的指導,加上自己的不斷鑽研。」
  • 新鮮沒炒過的茶葉能泡茶喝嗎,茶葉為什麼要炒?
    那麼,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炒茶,炒茶也叫殺青;而殺青是綠茶,黃茶,普洱,烏龍茶等茶的初制工序之一。殺青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高溫殺死青葉中的催化酶,使酶失去活性,保持葉片的綠色,借熱化學反應,消除鮮葉中青臭,苦,澀味,轉化為具有花香醇味的殺青葉。
  • 普洱茶炒茶內幕
    最近,記者多次在芳村茶葉市場蹲點觀察,發現從上午8時半開市始一直到晚上8時閉市,全天門庭若市人流如鯽,而且日日如是,其中很多人都是做普洱茶交易的。因工作關係,許多「炒茶人」都是在下午4~5時到達芳村茶葉市場,每天的這個時候,市場裡可謂車滿為患,想找一個停車位都很難。一些「熟門熟路」的炒茶人每次都會將車開到茶具銷售區旁邊的一條小巷裡停泊。
  • 有沒有用去年的陳茶代新茶?杭州突查茶葉市場
    今天(4月3日)早上10點,杭州市西湖景區市場監管分局前往景區雙峰村,對各茶葉公司進行集中檢查。今年春茶,首次執行「售假罰百萬」新規,同時首現西湖龍井茶企現金收茶,嚴控品質。2018年3月到4月3日,西湖景區市場監管分局共處理各類茶葉投訴20起,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5萬元。如2018年3月16日下午,杭州市監管局西湖風景區分局根據線索,迅速行動,查處一起銷售西湖龍井茶涉嫌違法案件,這是2018年新茶上市之際轄區的首起西湖龍井茶案件。
  • 炒茶大王最愛的雨前龍井
    現在,老萬家的茶葉還是半手工的,在殺青後的第一道工序後,用手工輝鍋。「這樣炒出來的茶葉,會比單純的機器炒制的茶葉更香口感更好。」老萬現在一天能炒5斤茶,晚上8點就可以關閘停工了。不變的是陪伴他炒茶的那一大杯茶葉,從早喝到晚,「客人們都稀奇明前茶,我更喜歡雨前茶,顏色比明前茶綠一些,更香濃。」
  • 自給自足採炒茶葉
    這是剛採回來的茶葉別看其貌不揚,其實都是一葉一尖,要不是時機不對,那就是蠻好的茶葉了。據媽媽說她們那個時候,採茶葉才4毛錢一斤。花無百日紅,後來廢棄了,多年沒人管理,當地人喝茶都可以去採。炒茶蠻有意思的,先灑一點水在茶葉上,然後直接上鍋返翻炒(媽媽用的炒菜的平底鍋)
  • 茶葉之鄉推廣新型用電設備 「綠色」炒茶的「幸福味」
    (原標題:茶葉之鄉推廣新型用電設備 「綠色」炒茶的「幸福味」)
  • 鏈茶茶葉:你喝過價值上百萬元的普洱茶嗎?
    有的人曾參與過「炒茶」,指出茶葉的高價門道不來自於愛茶之人,而是背後的地下黑產; 有的人是茶葉創業者,分析了茶葉成本和利潤的邊界到底在哪裡; 還有的人是中型茶企員工,指出高價茶大多是茶企營銷手段之一,目的是為了帶動低價茶的整體銷量…… 以下是關於他們的真實故事
  • 南北茶葉市場的茶包裝區別
    由於氣候、習俗和文化生活環境,以及經濟背景的明顯區別,南方人和北方人在茶葉品嘗、包裝審美上也存在較大區別。  本期調查,關於南方與北方在茶葉包裝上的不同審美要求,由華僑大學商學院教授許覺林、安溪茶葉協會副會長高金典,以及嘉賓代表、泉州馨香茶業公司董事長黃永紅女士聯袂完成。在此本刊特致謝忱。
  • 茶葉初制所納入「小作坊」管理,玩家們別想隨便上灶炒茶了
    茶葉初制所納入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進行統一管理,等於進一步肯定了茶的食品屬性,為安全飲茶、健康飲茶劃出了一道清晰的管控紅線。茶葉初制環節看似簡單,卻直接關係到成品的品質。深入過雲南各大茶區的茶友都知道,長期以來,散落在各個寨子的茶葉初制所普遍存在設施簡陋、衛生條件差、初制工藝良莠不齊等弊端。無數家庭作坊式初制所游離於行業監管之外,未經任何質量檢驗、品質檢測的毛茶,從茶葉初制所直接流向市場,潛在的農殘超標、品質隱患、摻雜使假現象不能不令人擔憂,業已到了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頭。
  • 茶葉中的女兒紅:炒仔茶
    埋在地下的女兒紅,菊花和蟹就是最佳配而在潮汕地區卻有一種茶,與女兒紅相似的茶葉,名字叫「炒仔茶」。炒仔茶屬於炒青綠茶,陳茶更好喝「炒仔茶」因何得名「炒仔茶」?這要從「炒仔茶」的品質說起。以製作工藝而論,炒仔茶屬於不發酵的炒青綠茶,與潮汕功夫茶常用的主流茶葉半發酵的烏龍茶相差甚遠,也與同類的炒青綠茶如杭州的龍井茶和徽州的松蘿茶都有所區別。
  • 茶業發展勢頭正勁 殺青機、炒茶機打造好茶品
    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茶葉生產國和消費國,也擁有著龐大的茶葉消費市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市場對於茶品質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行業人士分析認為,企業要用心做好產品質量,其中可對陳舊制茶設備進行升級換代,並通過先進的茶葉機械,促進茶品質提升,才能更好地提高競爭力,贏得廣闊市場,使企業走得更長久。
  • 認真做好茶——井牌茶葉李光華40年茶味人生
    李光華,男,浙江杭州人,杭州西湖區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一級評茶師、國家茶葉加工技師、第二批國茶工匠·制茶大師 (綠茶類) 。歷任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第四屆、第五屆理事會理事,中華茶人聯誼會第六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制 (修) 訂專家(茶藝與茶營銷專業)之一。